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在汉服中右衽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能左衽?

在汉服中右衽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能左衽?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08 更新时间:2024/1/24 14:54:51

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汉服”的今天,对于这种承载着华夏民族数千年历史与文明的服饰文化,也有越来越多的人给予非常高的关注。只是,这其中也不乏对此不甚了解,甚至是完全错误的现象存在。那么,作为一枚同袍的小编,将会不定期为大家带来一些关于汉服的小知识,为大家展现汉民族的衣裳之美。今天要讲的,就是汉服中“右衽”的问题。

在解释右衽之前,小编想要先简单解释一下,关于汉服的一个最明显的误区,那就是“古装”“和服”“韩服”。

基本上所有的古代题材的电影电视剧里,服装都被称为“古装”,它是在汉服的基础上,加入现代的设计而形成的,并不能被称为“汉服”。因为汉服自有一套体系,不会像古装那样,随意变来变去,怎么符合人物设定怎么改变。尽管现在也出现过很多与汉服极其相似的古装作为影视剧的服装,更有极少部分的影视剧直接用的汉服,但是只要了解了汉服的形制,便能够对此进行判断,不会认错。

“和服”与“韩服”,在这里只是简单说一说,日后会进行详细的解释。“和”代表日本大和民族,“韩”代表朝鲜民族,简单地说,就是现在日本和韩国、朝鲜的传统服饰,尽管在不熟悉的人看来,它们与汉服长得很相似,这也是和服与韩服受到汉服影响的证明,与前面一样,只要对汉服的形制有所了解,分辨这些服饰类型,便不会出错。

那么,要如何进行分辨?下面就来讲一讲第一个特点“交领右衽”。

所谓“交领”,说得白话一点,就是衣服前襟左右相交,一边在上,一边在下,而至于哪一边在上哪一边在下,千万不要以为是随意的。在很多影视剧中,出现过右边衣片盖住左边衣片的情况,这里所说的左右,是从穿衣人的视角来说的。右在上,那么衣服就需要向左掩,正常来说,这样也是没有办法穿的,因为汉服基本上都是靠系带来固定,正经的汉服左侧外面并不存在系带。

正确的方法,自然应该是右在下,左在上,衣片向右掩,这样一来,才能被称为交领右衽,“衽”也就是衣襟的意思。也有一个比较简单的分辨方法,“右”的首字母是“y”,正像是右衽的样子。

当然了,古人自然不可能是因为拼音而右衽的,那么,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种形制呢?

“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孔子的这句话是想说,如果没有管仲辅佐齐桓公地域外族入侵,那么我现在就会是“披发左衽”,变成蛮夷之人了。这一句话有一个很明显的区分点,那就是,左衽代表外族蛮夷,右衽代表中原。可是,也并不是在汉服诞生之初,就已经和外族约定好了,你们是左衽,我们是右衽呐?如此一来,汉服右衽的原因,又得继续往前推了。

关于为什么要右衽,也有不同的解释。第一个,中原与蛮夷之说。前面也说过,汉服是靠衣带来进行固定的,不像现在我们熟悉的常服,有扣子,有拉链。既然要系带,自然要选择顺手的一边来,并且中原地区农耕时,如果是左衽,那么右手会被绷着使不上劲,而游牧民族则正好相反,因此左右之分是为了方便生活。

第二个,阴阳生死之说。道家以左为阳,以右为阴,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自然要把阳的一面放在上面,因此左衣片在上形成右衽,而逝者与此相反,右衣片在上形成左衽,左祍也是逝者才会穿的形式。

第三个,尊卑之说。这一点小编看来有时间的局限性,但还是列举出来。南宋末年到蒙元时期,是汉族人统治地位受到冲击的一段时间,游牧民族的涌入,男尊女卑的思想,外加以左为尊,最终形成了男左女右的形式,即男子右衽女子左衽,但是这只是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并且也不是所有地区都是如此,只是某一时间某一地点,不能影响到整体的汉服结构。

关于交领右衽,就讲到这里了,这样一来,很多人应该可以区分别人的穿法是否正确了。当然了,古装也不能穿成左衽,如果你看到左衽出现,要么是穿错了,要么就是后期剪辑做了镜像处理,最后,也不能排除外族人和逝者的可能。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夫妻相应该怎么看?有夫妻相就能保证幸福么?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传统文化

    我们看一对恋人适不适合的时候,往往会看他们有没有夫妻相。在中国部分人的心里,如果双方都有夫妻相那差不多也就可以成了。不过夫妻相到底应该怎么看呢?难道仅仅就是看脸型么?其实这当中的讲究还挺多的,虽然我们都喜欢关注这方面,但是也没必要太看重。毕竟两人相处性格和价值观等方面可能会更加重要。一、有缘有份、互

  • 不可胜言成语解读,不可胜言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传统文化

    不可胜言这个成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就现在来说也并不是一个会高频使用的成语。在三国时期,刘备给自己的部下封了五虎将的名号,以后出去也好听一些,但是五虎将本身相处的却不怎么样。只有张飞和关羽的关系还不错,其他人的话也就只是普通的关系而且,这次不可胜言就发生在关羽、张飞还有马超之间,一起来看看他们三

  • 不毛之地典故出处介绍,不毛之地释义解读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传统文化

    其中三国中,可能只有吴国没有什么大的内斗,曹魏和蜀汉也都经历了不少的勾心斗角。今天就给大家讲讲蜀国里的一次故事,其实诸葛亮为人已经算非常不错了,但也还是有人对他怀恨在心。所以这件事诸葛亮也是禀报了刘禅,刘禅当然是最偏袒诸葛亮的,所以把他赶到一个不毛之地。不毛之地这个成语也就是这么来的。一起来看看到底

  • 奋身出命典故介绍,奋身出命释义解读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传统文化

    孙权可以说是三国中最会左右逢源的皇帝了,刚开始曹操如果要出兵打他就立马俯首称臣,刘备那边也时常给些好处。孙权被封为吴王的时候,可能还没想到今后的东吴会是个什么样子。都说东吴最大的特点就是“人和”,朝中的内斗非常的少,而且也很团结。这次要讲的成语奋身出命的背景典故就是和孙权封王

  • 风行草偃是什么意思?风行草偃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传统文化

    风行草偃这个成语可能大家会感到比较的陌生,风行草偃的第一个字读“yǎn”,意思是用道德文教是可以感化人的。那这次就为大家介绍下风行草偃这个成语,还有他的典故出处。一般我们可能都不喜欢听大道理,但是等我们长大以后有了自己的判断力,就能分辨哪些是对我们有用的道理道德,这都是非常值

  • 汉服中的护领是什么?护领有什么作用?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传统文化

    今天是汉服系列的第二期,来给大家讲一下“护领”。在现代汉服体系中,以明朝时期为原型的汉服,通常会在衣领处有一块不同于整个衣领颜色的布块,我们一般称之为“护领”。这个护领通常只在明制汉服中出现,大部分为白色,当然了,其他颜色也有。那么,护领是怎么诞生的,

  • 肝心若裂是什么意思?肝心若裂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传统文化

    其实刘禅的才华和能力并不想演义当中那么不堪,相反刘禅是三国时期在位最久的皇帝,虽然没能让蜀国统一三国,但坚持的时间也算很长了。诸葛亮死后刘禅也是非常的悲痛,毕竟当时诸葛亮对于蜀国来说也是精神象征的一部分,可能很多人以为诸葛亮死后蜀国也成不了多久了,但事实并不是如此。这次为大家介绍的成语肝心若裂就出自

  • 这29首巅峰唐诗,就是唐朝极简史!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唐朝最著名的是什么?其实每个人想法和定义都不一样的,喜欢美女的就说杨贵妃了,喜欢文化的就说喜欢唐装啊,喜欢皇权的就比较喜欢安禄山这类人了,其实小编觉得唐诗也是很不错的东西了,其实有的人说了唐朝历史复杂,真的很复杂吗?其实并不是的下面小编给大家盘点出29首巅峰时期的唐诗,这就是唐朝的级简史了,感兴

  • 扶义征伐是什么意思?扶义征伐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传统文化

    荀彧是曹操早期最信任的人,也是协助曹操挟持汉献帝的人。有人认为荀彧实际上是一位非常纠结的人,自己一心向汉但又帮助曹操抵汉,最后因为不忍看到曹操夺权也是选择了自杀。不过早期曹操能够统一北方,荀彧还是最大的功臣之一,这次为大家讲解的成语扶义征伐背景也是荀彧和曹操之间的故事,赶快来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今

  • 腹有鳞甲是什么意思?“腹有鳞甲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传统文化

    腹有鳞甲这个成语可能大家见的不多,毕竟日常生活中几乎不会用到。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下这个成语,腹有鳞甲是一个贬义词,形容一个人居心险恶、不怀好意。当然这样子说一个人还是挺严重的,所以我们现在也是用的越来越少。那腹有鳞甲的典故是什么呢?背后是一件在三国时期发生的故事,感兴趣的朋友赶快来一起看看吧。今天的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