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不可胜言成语解读,不可胜言典故出处介绍

不可胜言成语解读,不可胜言典故出处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060 更新时间:2024/1/16 13:57:19

不可胜言这个成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就现在来说也并不是一个会高频使用的成语。在三国时期,刘备给自己的部下封了五虎将的名号,以后出去也好听一些,但是五虎将本身相处的却不怎么样。只有张飞关羽的关系还不错,其他人的话也就只是普通的关系而且,这次不可胜言就发生在关羽、张飞还有马超之间,一起来看看他们三人到底怎么样了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出自《三国志·马超传》注引《山阳公载记》,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在献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左右,所牵涉到的人物既有刘备、马超,还有关羽和张飞。先来看看原文:

超因见备待之厚,与备言,常呼备字,关羽怒,请杀之。备曰:“人穷来归我,卿等怒,以呼我字故而杀之,何以示於天下也!”张飞曰:“如是,当示之以礼。”明日大会,请超入,羽、飞并杖刀立直,超顾坐席,不见羽、飞,见其直也,乃大惊,遂一不复呼备字。明日叹曰:“我今乃知其所以败。为呼人主字,几为关羽、张飞所杀。”自后乃尊事备。

臣松之按以为超以穷归备,受其爵位,何容傲慢而呼备字?且备之入蜀,留关羽镇荆州,羽未尝在益土也。故羽闻马超归降,以书问诸葛亮“超人才可谁比类”,不得如书所云。羽焉得与张飞立直乎?凡人行事,皆谓其可也,知其不可,则不行之矣。超若果呼备字,亦谓於理宜尔也。就令羽请杀超,超不应闻,但见二子立直,何由便知以呼字之故,云几为关、张所杀乎?言不经理,深可忿疾也。袁晔、乐资等诸所记载,秽杂虚谬,若此之类,殆不可胜言也。

这段文字很长,这里就不逐字逐句翻译了,只说个大概:《山阳公载记》中说,马超因为刘备待自己非常不错,得意忘形,经常在大庭广众之下直呼刘备的名字,此举引发关羽和张飞的不满,尤其是关羽为此想杀了马超。不过,此事被刘备拒绝。后来马超听说此事后,大惊失色,再也不敢直呼刘备的名字。

裴松之在为《马超传》做注时,对这段记载做了一个考证,认为这个记载是假的。其主要论据有三个,一是《山阳公载记》一书错漏很多,不仅乱七八糟,还荒唐可笑;第二是认为以关羽和张飞的地位不可能站在刘备身后,连个座位都没有;第三是认为马超并没有见过关羽。故此,裴松之得出的结论是这段记载是伪造的。

本文要说的成语便出自裴松之的考证,叫做“不可胜言”,意为非常多或到达极点。不过,这个成语并非裴松之所首创,而是出自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中的“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导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说完了这句成语,再来谈谈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山阳公载记》的作者名叫乐资,是晋朝的著作郎。他写的这本《山阳公载记》一共有十卷,记载的的大都为汉末及三国时期的事迹。此书后来失传,故此不知道内容的全貌。不过,裴松之本人在为《三国志》做注是,引用该书的记载多大二十余处,至少可以说明该书的记载还是可信的。故此,裴松之的第一条论据有点自己打自己的嘴巴。

其次,关羽和张飞不可能连个座位都没有而只能站在刘备身后,这个说法也未必不可能。《三国志·关羽传》中曾经提过:“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既然早在刘备起兵之初关、张二人就经常这么做,那么为了表示对刘备的高度尊重,二人继续坚持这个习惯也就不是不可能的。

第三条证据是裴松之否定《山阳公载记》这一家在的关键,他认为关羽并没有见过马超,故此这个故事是杜撰出来的。而实际上在献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期间刘备曾经因为孙权强占荆州三郡而率大军来到了荆州的公安。

当时的马超已加入刘备阵营,并屯兵临沮。该地距离江陵仅二、三百里。当时刘备以五万大军增援荆州,这几乎是其兵力的大部,其中有像张飞、黄权这样的主要将领。而马超所驻扎的临沮是刘备大军从成都出发前往荆州的必经之地,马超又是刘备集团中屈指可数的名将,刘备带上马超一起前往荆州救援更能增加威慑力。故此,马超也很有可能与刘备一起到过荆州。这样一来,他与关羽就一定会见面,这个故事也就自然是真的了。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不毛之地典故出处介绍,不毛之地释义解读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传统文化

    其中三国中,可能只有吴国没有什么大的内斗,曹魏和蜀汉也都经历了不少的勾心斗角。今天就给大家讲讲蜀国里的一次故事,其实诸葛亮为人已经算非常不错了,但也还是有人对他怀恨在心。所以这件事诸葛亮也是禀报了刘禅,刘禅当然是最偏袒诸葛亮的,所以把他赶到一个不毛之地。不毛之地这个成语也就是这么来的。一起来看看到底

  • 奋身出命典故介绍,奋身出命释义解读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传统文化

    孙权可以说是三国中最会左右逢源的皇帝了,刚开始曹操如果要出兵打他就立马俯首称臣,刘备那边也时常给些好处。孙权被封为吴王的时候,可能还没想到今后的东吴会是个什么样子。都说东吴最大的特点就是“人和”,朝中的内斗非常的少,而且也很团结。这次要讲的成语奋身出命的背景典故就是和孙权封王

  • 风行草偃是什么意思?风行草偃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传统文化

    风行草偃这个成语可能大家会感到比较的陌生,风行草偃的第一个字读“yǎn”,意思是用道德文教是可以感化人的。那这次就为大家介绍下风行草偃这个成语,还有他的典故出处。一般我们可能都不喜欢听大道理,但是等我们长大以后有了自己的判断力,就能分辨哪些是对我们有用的道理道德,这都是非常值

  • 汉服中的护领是什么?护领有什么作用?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传统文化

    今天是汉服系列的第二期,来给大家讲一下“护领”。在现代汉服体系中,以明朝时期为原型的汉服,通常会在衣领处有一块不同于整个衣领颜色的布块,我们一般称之为“护领”。这个护领通常只在明制汉服中出现,大部分为白色,当然了,其他颜色也有。那么,护领是怎么诞生的,

  • 肝心若裂是什么意思?肝心若裂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传统文化

    其实刘禅的才华和能力并不想演义当中那么不堪,相反刘禅是三国时期在位最久的皇帝,虽然没能让蜀国统一三国,但坚持的时间也算很长了。诸葛亮死后刘禅也是非常的悲痛,毕竟当时诸葛亮对于蜀国来说也是精神象征的一部分,可能很多人以为诸葛亮死后蜀国也成不了多久了,但事实并不是如此。这次为大家介绍的成语肝心若裂就出自

  • 这29首巅峰唐诗,就是唐朝极简史!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唐朝最著名的是什么?其实每个人想法和定义都不一样的,喜欢美女的就说杨贵妃了,喜欢文化的就说喜欢唐装啊,喜欢皇权的就比较喜欢安禄山这类人了,其实小编觉得唐诗也是很不错的东西了,其实有的人说了唐朝历史复杂,真的很复杂吗?其实并不是的下面小编给大家盘点出29首巅峰时期的唐诗,这就是唐朝的级简史了,感兴

  • 扶义征伐是什么意思?扶义征伐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传统文化

    荀彧是曹操早期最信任的人,也是协助曹操挟持汉献帝的人。有人认为荀彧实际上是一位非常纠结的人,自己一心向汉但又帮助曹操抵汉,最后因为不忍看到曹操夺权也是选择了自杀。不过早期曹操能够统一北方,荀彧还是最大的功臣之一,这次为大家讲解的成语扶义征伐背景也是荀彧和曹操之间的故事,赶快来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今

  • 腹有鳞甲是什么意思?“腹有鳞甲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传统文化

    腹有鳞甲这个成语可能大家见的不多,毕竟日常生活中几乎不会用到。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下这个成语,腹有鳞甲是一个贬义词,形容一个人居心险恶、不怀好意。当然这样子说一个人还是挺严重的,所以我们现在也是用的越来越少。那腹有鳞甲的典故是什么呢?背后是一件在三国时期发生的故事,感兴趣的朋友赶快来一起看看吧。今天的三

  • 赴汤蹈火典故出处,赴汤蹈火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传统文化

    今天来给大家讲讲赴汤蹈火这个成语的典故。赴汤蹈火这个成语平时我们在影视剧里看到的比较多,一般都是领导和下属之间的对话,下属会说“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以表自己的忠心。那赴汤蹈火的出处到底是哪里呢?其实这个故事的背景就是在我们非常熟悉的三国时期。而且和贾诩、诸葛亮还有刘表三人有

  • 用非其人什么意思?用非其人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传统文化

    用非其人这个成语的背景故事发生在西晋,是讲述晋武帝司马炎选司徒的故事。用非其人就我们现代来说,使用的频率并不算很高,不过这个成语的近义词也并不是很多,所以大家学会后是可以再日常当中使用的。古人对于各项事务都非常的严谨,像要选司徒这样的重臣肯定不能草率,所以要选出能担当此位置的人物,一起来看看用非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