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杨继盛上疏之冤的故事

杨继盛上疏之冤的故事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733 更新时间:2023/12/6 3:55:20

明嘉靖年间,严嵩父子网罗仇鸾等人,把持朝政,对外勾结敌寇丧权辱国,对内残害忠良,欺压百姓,侵吞库银,朝野上下对其恨之入骨,是明朝头号大奸臣。他对弹劾检举他的官员肆意迫害,酿成了许多冤案,当初最大的杨继盛案就是他一手制造的。

杨继盛,保定容城人,出身贫苦。他七岁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继母待他不好,让他去放牛。杨继盛放牛经过私塾,看到村里一些孩子们在读书,十分羡慕,向他哥哥请求让他读书。哥哥说:“你年纪太小,读什么书?”杨继盛回答说:“我能放牛,就不能读书?”他父亲见他有志气,就让他一面读书,一面放牛,果然上进很快。后来应科举考试,中了进士,在京城里受到不少大臣的赏识,被封为南京吏部主事,不久又被升为兵部员外郎。

当时的明朝已经处于没落的中后期,朝政腐败,政坛黑暗,奸臣当道,而荒唐的嘉靖皇帝却缩在深宫中,不理朝政,一心想求得长生不老,得道成仙。嘉靖二十九年,蒙古土默部首领俺答汗,率军犯我大同,大同总兵仇鸾畏敌不战,并以重金贿赂俺答汗,使俺答汗未损一兵一卒,便直逼北京郊外。

在严嵩的授意下,几十万明军屯而不战,眼看着敌军烧杀掳淫数日后,大摇大摆的离去。事后,仇鸾非但无罪,还晋升为太子太保,统领京营。随之仇鸾又勾结外敌,以开“马市”为名,与敌议和。

当时仇鸾正是皇帝面前的红人,大臣们明知道这样做有问题,却没有人敢站出来,提出反对意见。只有杨继盛不畏仇鸾的威福,立即上疏给皇帝,极力反对议和,提出了与蒙古议和的“十不可”,说这将使天朝大国颜面尽失,有损国威,而且他还认为以倾国之力去供应外虏,这并不能最终解决边境冲突,日后肯定会再起冲突。

奏折送上后,嘉靖皇帝拿给严嵩、仇鸾等人传看,仇鸾恼羞成怒,大骂道:“杨继盛一个书生,乳臭未干,也敢这样狂发议论!应该撤职严办!”随后,他又向嘉靖皇帝密奏,捏造罪状,诬告杨继盛图谋不轨。糊涂的皇帝不分青红皂白,见到密疏后大怒,马上命人将杨继盛撤职逮捕,投进大狱。后来因为根本找不到任何谋反的证据,嘉靖皇帝就把他贬为一个偏远不毛之地的狄道典吏。这是他第一次遭贬。

杨继盛到了狄道,并不灰心丧气。狄道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当地人不识字。杨继盛到了那里,挑选了一百多个青少年,请个老师教他们念书。学生家里没有钱,杨继盛把自己的马和妻子的衣服变卖了帮助他们。当地百姓都爱戴杨继盛,称呼他“杨父”。

杨继盛被贬谪后,明朝和鞑靼讲和,互相通商。但是不久俺答汗就破坏和议,多次进攻边境。仇鸾的密谋暴露,吓得发病死了。这时候,明世宗才想到杨继盛的意见是对的,把他调回京城。于是在一年之中,杨继盛四次升迁,从一个小小的典吏直升到刑部员外郎的职位。

严嵩这时也正在得宠,他深知皇帝想要重用杨继盛的意图,就想拉拢杨继盛,使他为己所用,为此还特意委以杨继盛军权,以示亲近信任。他却不知道,杨继盛是一个性情耿直、忠君为国的人,他一向认为严嵩倒行逆施、欺上罔下、祸国伤民,对严嵩的痛恨超过了对仇鸾的痛恨。

所以他根本不理严嵩那一套,升到兵部还不到一个月,就不顾妻子家人的反对,向皇帝上疏,弹劾严嵩破坏祖制、纵容恶子、冒领军功等十项大罪,还指出严嵩控制拉拢了皇帝身边的一切耳目,用各种手段蒙蔽皇帝。他把严嵩作为内贼与外贼的俺答汗相并列,认为内贼之害尤胜于外贼,只有先除去内部奸贼,才能最终除掉外寇。

这篇奏折一上,就像在平静无波的湖水中投入了一颗巨石,一时间在朝廷上激起了千层波。严嵩这时正处在权力的顶峰,是炙手可热,口含天宪的人物,朝臣们都不禁为杨继盛的胆大而吃了一惊。严嵩的恼怒就更不用提了,原想提拔他作自己的亲信,不料却反而被重重咬了一口。他马上到皇帝面前数说杨继盛的“罪恶”,使得接到奏折有些不快的嘉靖皇帝更加暴怒,下令将杨继盛逮捕到锦衣卫大牢中,严刑拷问他谁是主使。

杨继盛大怒道:“为皇上尽忠全是我自己的主意,哪还有什么主使之人?”并坚称自己所言句句属实,审问人员也知道这个案子根本就不必详审,只是狠狠打了他一百杖,就送交刑部定罪。刑部尚书何鳌不敢违背严嵩的意思,就按照严嵩的嘱托,把杨继盛定罪关入诏狱。

杨继盛在锦衣卫的大狱中一关就是三年。这是个暗无天日的地狱,全部建在地下,墙厚数尺、防守严密,即使里面呼号连天,外面也什么都听不到。而且这里死几个犯人就像死掉几只老鼠一样普通,根本就不会有人查问。因为按照明朝的规定,凡是关在诏狱中的人犯,都是皇帝的钦犯,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等正式的司法机关是不能过问的。杨继盛一进诏狱,就知道自己再无生还可能,心中早就做好了准备,神情自若,面不改色。

他在狱中受尽了种种酷刑,浑身肌肉都腐烂了,鲜血淋漓,深可见骨。狱中没有医药,他就自己动手刮下腐肉,挑断伤筋,就连替他掌灯的狱卒都觉得惨不忍睹。就这样,每一次用刑,杨继盛都被折磨得死去活来,却又一次次挺过来了。他坚持不向严嵩屈服,也不肯承认自己那些莫须有的罪名。

杨继盛的案子在当时流传很广,影响极大,人们都知道他是冤枉的,都称他为“天下义士”,也都因此更加痛恨严嵩。几年过去了,严嵩见仍不能迫使他屈服,也不由得从心里感到恐惧,他决心使用诡计杀掉杨继盛。杨继盛在大牢里一直被关了三年,严嵩没找到杀害杨的丝毫证据。

此时,社会上声讨严贼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一些大臣和名流、侠士也在积极筹划营救杨继盛的良策。严嵩深知杨出狱后对自己的利害,于是想用借刀杀人计,除掉杨继盛。

一天,要斩处一批囚犯,严嵩便把杨继盛的名字混在其中,昏庸的明世宗,哪知其中有鬼,只看了前面的几页,便批斩。人们听说杨继盛要处斩,四城百姓蜂拥赶到西市,为杨继盛送行。沿街人山人海,哭声震天,晴朗的天空突然天昏地暗。杨继盛昂首挺胸,视死如归,当众高唱: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这天是嘉靖三十四年十月初一。一代忠良杨继盛年仅四十岁。

杨继盛死后七年,严嵩父子被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徐阶等人斗倒。明穆宗登基后,为前朝冤案大臣平反,杨继盛是第一人。追赠为太常少卿。赐谥号为“忠愍”,并建立祠堂来纪念他,他的沉冤终于得以昭雪。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红丸案是怎么一回事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红丸”又称红铅丸,是宫廷中特制的一种春药。据说,陶仲文本是个不起眼的守仓库的小吏,因献“红丸”有功,受宠于嘉靖皇帝,一跃而成为朝廷显贵。这“红丸”制法很特别:须取童女首次月经盛在金或银的韶皿内。还须加上夜半的第一滴露水及乌梅等药物,连煮七次,浓缩为浆。再加上乳香、没药、辰砂、松脂、尿粉等拌匀,以火

  • 冯梦龙补西楼记的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西楼记》是如何成名的呢?这其中离不开才子冯梦龙的画龙点睛之笔。明代有一个著名的才子,名叫冯梦龙,长州今江苏省常州人,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冯梦龙少年时代就勤勉好学,富有才华,二十来岁的时候,便已成为秀才。他与哥哥冯梦桂、弟弟冯梦熊均负才名,时称“吴下三冯”。冯梦龙是明代著名的通俗小说家和戏曲家,

  • 袁崇焕究竟是怎么死的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袁崇焕作为一代忠于国家的名将,却被奸党和昏君害死,他是被冤死的。中国古代那些军事大家之所以能立功疆场,最终拜相封侯,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遇上了明君,如果遇上昏君,不要说立功,能保住脑袋已属万幸。而明思宗朱由检就是一个昏君。史书上说他:“有志振社稷,又素自用,生性多疑。”不信人,又好自负,喜臣子阿谀奉承

  • 郑和七下西洋和建文帝有什么关系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永乐皇帝一直是坐镇北方,稳居北京的,为什么会一反常态,突然间把目光转向了海洋呢?而又为什么在郑和六次下西洋后,就终止了这一行动,不再让他出使了?对此,有研究者称,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大明朝的国威,招引各国前宋朝贡,同时也进行大量的贸易活动,从而促进中国同“西洋”各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也有学者说,这其

  • 李自成兵败后死了吗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盼星星,盼月亮,盼着闯王出主张,吃他娘,穿他娘,吃穿不尽有闯王,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这是在明末崇祯年间,各地百姓拥护“李闯王”传唱的歌谣。李闯王名李自成,是陕西米脂人。他虽然家境很贫寒,但是人大仁大义又有勇有谋。他做过驿卒,还做过边兵,还加入了农民起义军反明,还当了起义军的首领。起义军南

  • 崇祯太子最后的结局是怎么样的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644年3月18日,农民军兵在李自成的带领下,兵临城下。崇祯皇帝召见仨儿子,让他们换上百姓服装,在太监们的护送下逃出去,期望日后光复大明。李自成次日进城,崇祯帝在煤山自缢。太子朱慈炯从此下落不明。假太子事件清顺治、康熙年间自称为崇祯太子的人不断出现。号召人民起兵抗清的事在各地也很多,多是百姓因为不

  • 郭子章审猴是怎么一回事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朝有位知府,名叫郭子章,破案无数,其中最为匪夷所思的一个案子,当属审猴辨凶案。某年一日,建宁府知府郭子章新官上任,前往水西路。路过前桥,但见四周丛山峻岭,峰峦叠嶂,满目翠绿,令人赏心悦目。郭子章看到这满山景色,再联想起自己仕途得意,不由地心情舒畅,便令轿夫停轿,自己走下轿来安步当车,细细观赏沿途景

  • 熔锡灌喉案是什么样的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明朝,流传着这样一个奇案,是以熔锡灌喉杀人。明代广西新兴县,有位姓李的县令,深知民情,爱护百姓。一天他因公下乡,见山旁有一少妇,打扮得相当妖艳,在一座坟前哭泣。李某感到奇怪,问左右随从,随从们说:“是个穿丧服的妇人。”“服丧女人,岂能如此打扮?”李某越想越不对头,便叫衙役把她带回官署进行审问。少妇

  • 李自成荥阳之会真的发生过吗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朝末年,朝廷腐败,官吏豪横,加之连年大旱,人民已是走投无路;而陕西灾尤为严重,饿殍遍地,人民已处水深火热之中。崇祯元年(1628)府谷县王嘉胤、安塞高迎祥、延安张献忠等人揭竿起义,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崇祯二年(1629),不堪忍受压迫欺榨的陕西米脂人李自成参加了王嘉胤的起义军,后又投“闯王”

  • 徐达为什么吃了烧鹅就死了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朱元璋以白丁之身,建立明朝政权,与他知人善用、赏罚分明是分不开。朱元璋身边有徐达、常遇春等名将,最终才能击败陈友谅夺得大统。可是贵为中山王的徐达,最终蹊跷而亡。不少历史爱好者都认为,徐达之死和朱元璋有脱不开的关系,那么,其中到底有何隐情?是否真的如这些朋友所想的那般?徐达出生于1332年,他和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