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水中捞月:一代诗仙李白的死亡之谜

水中捞月:一代诗仙李白的死亡之谜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225 更新时间:2024/1/2 10:54:24

诗仙李白为后世留下了太多浪漫的诗句,天马行空的意境中,他的一生也隽永而飘逸。就连李白之死,也堪称古今最为诗意的人生结局。水中捞月生来纵情诗与酒的天才,终于还是归于水和月。然而,这果真是他最后的归宿吗?

一代诗仙的死亡之谜

“采石月下闻谪仙,夜披宫锦坐钓船。醉中爱月江底悬,以手弄月身翻然。”皓月当空,江水如银,泛舟而行,酒醉的诗人为美景所醉,伸手去碰触水中的月影,却飘飘然落人水中,与明月、清辉融为一体。似乎只有这样的消逝,才配得上“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一代诗仙李白。

千百年来,人们以这样的方式诠释李白之死。然而,艺术化的想象固然美好,却不能代替历史的真相。纵然被尊为“诗仙”,李白仍是常人,“水中捞月”的传说一直让后人难以信服,李白之死也成为后人追问的千古之继。

唐代是一个盛产诗人的朝代,也是一个诗人离奇死亡事件最多的朝代。王昌龄被人谋害,王勃受惊坠海,卢照邻投水自尽,骆宾王则是生死不明。李白之死也未能逃开这个“怪圈”,历来说法不一,争论激烈。

关于李白的死亡真相,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饮酒过度而死,二是身患重病而死,三是捞月溺水而死。

第一种说法记载于《旧唐书》:“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唐代诗人皮日休在《七爱诗》中也写道:“竟遭腐胁疾,醉魄归八极。”现代作家郭沫若更是以此为据,从医学的角度出发,考证出“腐胁疾”是“脓胸症慢性化,向胸壁穿孔”。这是关于李白之死最有说服力的正史记载,后来的学者大多采纳这一说法。

第二种说法也有历史考证。李白的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撰写的《草堂集序》中说“公又疾亟”,唐代诗人范传正说他“盘桓利居,竟卒于此”,与李白有过交往的刘全白也说“偶游至此,遂以疾终”。至于李白患的是什么病,这种说法就没有详细解释了,只是说李白61岁时请缀杀敌,因病半途而归,第二年病死。由此可见,第二种说法与第一种说法较为类似,很可能也是指李白饮酒过度而患重病致死,

第三种说法则见于文学笔记和歌咏传说,听起来更像天方夜谭,但符合李白一生的性格和作风。也许正因如此,这种说法的传播最广,影响最大。五代人王定保在《唐摭言〉》中说:“李白着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人水中捉月而死。”南宋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说:“李白在当涂采石因醉泛舟于江,见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根据“水中捞月”的传说,后世文人画家创作了不少相关题材的作品,“捉月亭”、“醉月亭”等建筑也相继出现。更加离奇的是,有人把“捞月”和“骑鲸”联系起来,说李白是“直驾长鲸归紫清”,活脱脱把李白描述成一个“谪仙人”。

“谪仙人”的坎坷仕途

一代诗仙的三种死法,无论哪一种,都与醉酒有关。而李白的嗜酒成性,又与他一生坎坷的仕途紧密相连。

遍览群书、周游山川的李白,并非从一开始就笃定做一个狂放不羁的诗人。他在青年时代怀有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渴望在仕途上有所发展。当时,唐朝推崇道教思想,招揽了一批隐居深山的“隐士”。这些“隐士”之中,有很多是假扮清心寡欲,等待朝廷召用的,李白也走了这条“终南捷径”。天宝元年(742),由于玉真公主的举荐,李白被唐玄宗召人长安,供奉翰林。获得政治出路的李白激动不已,留下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言壮语。然而他并未料到,等待他的却是凶险的政局和一生的失意。

天宝年间的玄宗朝巳不是高度繁荣的开元盛世,唐玄宗沉迷于歌舞升平,长期不理朝政。李白人京后,成了唐玄宗的御用文人,除了写写歌功颂德的诗文,就是填填风花雪月的艳词,其中就有为杨贵妃所写的“云想衣裳花想容”。

李白日渐认识到自己离最初的政治理想越来越远,开始纵酒买醉,也逐渐显露出狂放的诗人性格。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李白自恃才高,让杨贵妃为他磨墨、高力士为他脱靴。关于其中因由,有不同版本的传说。或说唐玄宗爱李白诗才,李白便恃才放旷,要求杨贵妃为他磨墨、高力士为他脱靴,他才肯写诗。然而根据李白当时的真实地位,这种可能性很小。也有传说,唐玄宗与李白对饮,两人都喝醉了,李白便借着酒兴要高力士为他脱去靴子宽松下,唐玄宗随口就下令了。还有说法是,一个小国呈送文书给唐玄宗,然而这个国家的语言文字除了李白再无一人通晓。这时李白便提出了上述要求,唐玄宗无奈只好答应。无论哪种情形,高力士为李白脱靴一事是确实有的,高力士也因此怀恨在心。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立子杀母:北魏王朝防范外戚的残酷祖制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的帝王之家,儿子被立为皇储,当母亲的一定喜不自胜,从此“母凭子贵”,尽享富贵荣华。然而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皇室中,后妃们却天天祈祷不要生下皇子,因为自己的儿子一旦被立为太子,她就将走上死路……残酷的“子贵母死”制度北魏

  • 司马相如:凤求凰琴挑卓文君的爱情骗局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司马相如琴挑卓文君,是中国才子佳人故事中的经口j典。《凤求凰》的美妙琴声,让富豪千金与一介穷书生缔结姻缘,从此过上琴瑟合鸣的幸福生活。然而,近年来不少学者的考证却将这个爱情故事颜廈了,把“琴挑卓文君”论作司马相如“劫色骗财”的千古阴谋。究竟是真爱,还是

  • 生子不举:宋代野蛮迷信的“计划生育”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常言道:“多子多福。”在中国传统观念里,生了孩子却不养育是断然无法理解的。可是在南宋末年,民间就出现了这样的怪事。更怪的是,这种现象不仅出现于贫苦农家,也存在于乡绅世族,形成一种普遍的风I。这种怪现象从何而来?背后又隐含了怎样的社会根源?野蛮的“计划生育&rdqu

  • 梁武帝萧衍:侯景之乱惨遭饿死的和尚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和尚”与“皇帝”两个不同的身份在南朝梁国的开1口国皇帝梁武帝身上奇妙地结合在了一起。他是中国古代帝王中少有的才子,也曾勤政爱民,却最终一心向佛,看破红尘,他不是昏君,却被极军活活饿死,落得个荒唐可叹的结局。文武兼备的梁武帝南北朝时期,南朝第三个王朝&

  • 范蠡:辅佐勾践急流勇退的陶朱公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经商”或是“做官”,哪一行出人头地都堪称奇工才。中国古代却有一位在两方面都登峰造极的“全才”:他既精通韬略,善于治国用兵,又有非凡的商业头脑,是儒商之鼻祖。他就是被世人誉为“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 魏徵:一心为国却遭唐太宗砸碑悔婚的谏臣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太宗与魏徵不仅成就了彼此的政治美名,也铸就了一段流传千古的君臣佳话。然而生前君臣无隙,身后却反目成仇唐太宗为何推倒他亲手撰书的魏徵碑?在这段君臣佳话的流传中,又有哪些偏离历史真相的记载?千古君臣佳话贞观十七年(643),64岁的魏徴因病溘然长逝。唐太宗闻讯后,悲痛万分,罢朝五天,以示哀悼,并说出了

  • 莫须有:抗金名将岳飞的千古奇冤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杭州西子湖月畔的岳飞墓,每年都会迎来来自五湖四海的凭吊I者。人们在为这位悲剧英雄扼腕叹息的同时,也不忘朝秦桧的跪像哞上两口,以发泄对于“莫须有”三个字的愤怒。但“莫须有”到底是何意?岳飞真是死于“莫须有&rd

  • 上官婉儿:文采卓然的武周巾帼宰相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上官婉儿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集智慧与美貌于一身一^的女性。她游走于前朝后宫的权力旋涡中,深得两朝皇帝宠信,一度是执掌大权的“巾帼首相”;她以风华绝代、文采卓然的非凡魅力,让多少风云人物拜倒在她的裙下。然而,她终成为权力刀锋上的祭品。这段苦乐交织的人生,亦成为令人喟叹的传说。深受

  • 晋惠帝司马衷:八王之乱致亡国的傻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个智商低下的人能够成为堂堂一国之君吗?历史就跟我们开过这样的玩笑。晋惠帝司马衷是中国古代一位“傻”帝王,他的故事滑稽可笑,有些却也真挚感人。他的无能导致了贾后乱政和“八王之乱”,耗尽了西晋王朝的气数,但这一切,又怎能完全归咎于他?千古闻名&ldquo

  • 易安居士李清照:凄凄惨惨戚戚的晚年生活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婉约词宗李清照连用叠字勾勒出自己晚年凄凉孤苦的生活。相比于李清照久负盛名的词文,她的晚年生活却极少被史料收录,因而显得异常神秘。她是3然一身还是改嫁他人?她是如何度过国仉家恨与情感悲剧交织的岁月?沉醉不知归路在中国文学史上,李清照堪称最有成就的女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