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历史上四大战神分别是谁?战场所向披靡,却死的窝囊

历史上四大战神分别是谁?战场所向披靡,却死的窝囊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76 更新时间:2024/1/16 5:42:14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出现很多的英雄人物,他们在战场呲碴风云,让敌人闻风丧胆,被大众成为战神,对于身经百战的他们来说,最好的归宿就是战死沙场,或者打败敌人安享晚年。今天我们来介绍下面这四位战神,他们的死法却是相当不符合他们的身份。

四大战神之一薛仁贵——被自己的儿子误射而死

薛仁贵,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是个酷哥,自幼贫寒,习文练武,有臂力,善骑射长成务农武艺高强,善骑射。唐贞观末年时要远征高丽,644年,薛仁贵参加了张士贵(又是让小说冤枉的好人)的部队,张士贵部行至安地时,郎将刘君印为当地武装所围,薛仁贵闻讯后,单枪匹马前往营救,击斩敌将,系其头于马鞍,降伏余众,救君印回营,第一次出手就勇冠三军。645年4月,唐军前锋进抵高丽,不断击败高丽守军,6月,至安市,高丽莫离支遣将高延寿率军20万依山驻扎,抗拒唐军。唐太宗视察地形后,命诸将率军分头进击。这时,薛仁贵自恃骁勇强悍,想立奇功,穿上与众不同的白衣白甲,手持方天戟,腰挎两张弓(装酷)大呼陷阵,高丽将士纷纷倒伏,杀开一条血路。唐军随之继进,高丽军被打得大败。这一战看的李世民也非常高兴,回师时道:“不喜得辽东,喜得虎将”。高宗在位时薛仁贵屡次击败高丽,契丹人。661年,以前的回纥首领婆闰死,继位的比粟转而与唐为敌,薛仁贵率兵赶赴天山,回纥九姓拥众十余万相拒,并令骁勇骑士数十人前来挑战,先选数十骁骑挑战,他张弓连发三箭,射杀三人将,其余人慑于神威全都请降。薛仁贵乘势挥军掩杀,九姓回纥大败,所降全部坑杀。接着,薛仁贵又越过碛北追击败众,擒其首领兄弟三人,军中遂有歌:“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后薛仁贵因败给吐蕃人以及在任时因违法而被数次免职,最终又被朝廷起用,682年,突厥阿史那元珍反唐,他率兵出击,在云州遇敌。敌方问:“唐将为谁?”曰:“薛仁贵。”突厥人惊问:“我们听说薛将军流放象州已死,怎么可能复活了?”仁贵摘下头盔,突厥人大惊,下马罗拜后逃跑。仁贵追击,斩首万余级,俘2万余人。薛仁贵作战勇猛,并且善用奇兵,屡败北方各族,还曾任安东都护数年管理朝鲜一带,理政才能也是不错的,不过杀戮过多,做官又玩忽职守,纵容手下,与演义中的人物相比武功并无多少夸大,人品则显不足。不过他在演义中的结局更是窝囊,居然被自己的儿子误射而死,不仅死不得其所,还让他儿子背上一世骂名。

四大战神之二白起——被自家主子坑杀

白起与李牧一样,都是战国四大名将。白起一生为秦国打了30多年的仗,一共打下了70余座城池歼灭了近百万的敌军,并且为秦始皇统一六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虽然白起生性残忍,光是长平之战就坑杀了赵军40万人。他的确该死,但是他可以死在敌人的手里,却被秦昭襄王听取了小人谗言,将他治罪,白起一怒之下拔剑自刎。

白起出生的时候,秦国国力已经十分强大了,当野心勃勃的秦昭王制定了东进击败三晋图谋天下的战略,强将成为秦国最需要的人才。秦昭王就是任用商鞅实行变法的国君,是一个年轻有为的君主,也正是秦昭王让白起站在历史舞台上。而真正让白起一战成名的是长平之战,很少有人知道,这场战役打得异常艰辛。长平之战其实是一个消耗战,开始赵国派出了廉颇驻守,而廉颇是个十分优秀的将领,他让秦军三年未能突破防线,秦军损兵折将。赵国十分着急,赵国的粮食产量只有秦国的一半,它经不起持久战的消耗,于是赵王铤而走险,用赵括换掉了廉颇,其实赵括也是执行赵王的旨意。在赵王更换主将的同时,秦昭襄王也秘密更换了主将,白起奔赴前线领军。

赵括不知道自己碰到了一个更厉害的对手,依然傲慢轻敌,而白起面对鲁莽轻敌的对手采取后退诱敌的方式先将赵军主力吸引到袋形埋伏圈,那里有秦军的主力,然后“分割围歼”,让两侧骑兵绕到赵军背后突然袭击,赵军最后一道防线崩溃。而正面战场上秦军却是一副节节败退的样子,求胜心切的赵括贸然采取进攻行动,赵军终于陷入袋形陷阱里。为了突围,赵括连杀八名都尉,又命数十万赵军从各个方向冲击秦军,但始终没能突围,粮道也被切断了整整四十六天,陷入绝境。后一心突围的赵括被射杀,赵括死后,四十万赵军以及沿途百姓降秦,没想到白起中途使诈,让45万人被活埋坑杀,这让赵国极为震动,差点亡国,多亏信陵君“窃符救赵”,才让赵国活过来,但也去掉半条命。三次战役白起杀人何止百万多,但真正让他成为“白屠夫”的,正是长平之战。白起也遭到了报应,秦昭王因战事不利迁怒白起,让他自杀,他先是说:“我对上天有什么罪过?让我落得如此下场?”白起想了想说:“长平之战,我本就该死。”说完自刎而死。

四大战神之三李牧——被追兵杀掉,死不得其所或许是因为《史记》是汉朝人写的,所以对于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多名将的记录就显得淡化了。事实上,在春秋战国时代,李牧是一个绝不被忽视的人物。战国时代他是赵国对秦作战最具战功的将军,廉颇赵奢皆不及他。李牧的赫赫功业是对匈奴的战绩上,此前的赵国一直受匈奴威胁。赵军屡败于匈奴,以至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知耻而后勇。赵军从装备和作战方式上高度学习匈奴,建立了让六国震惊的骑兵部队。但骑射终非汉人所长。任赵国骑兵如何在中原纵横驰骋,对匈奴战争依然是屡战屡败。毕竟,以骑兵对抗匈奴,对于当时骑兵战法还相对幼稚的汉人来说,无疑是以己之短击彼之长。这种情况直到李牧戍守长城后才得以改变。本来李牧被发配北疆,是赵王中了秦国反间计的结果。但感谢秦国的反间计,因为李牧的到来,从此中国有了农业民族战胜游牧民族的第一个成功战例。李牧真正意义上的与匈奴一战只有一次,但仅仅是这一次,就打的匈奴几乎十年不敢南下。此战中李牧将孙子兵法的智慧发挥到及至,先是连败五阵,丢弃牛羊辎重无数,将匈奴主力从他们擅长的草原引诱到汉人所擅长的长城外围来进行决战,并以示弱于敌的手段麻痹对手。接着火速出击,深夜集合人马,夜袭匈奴大营,把那些在马上纵横的匈奴骑士在睡梦中杀死。同时重装战车包围匈奴营地出口,以密如蝗虫的箭矢射杀匈奴逃亡者。此战打的匈奴主力几乎全军覆没,几年难以恢复元气。更重要的是,此战是汉族军队步骑车兵协同作战的经典战例,为日后汉政权与匈奴作战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可惜李牧下场不大好。事先已经知道赵王要杀他,单骑出逃,结果逃到半路居然被赵王派来的追兵追上并杀掉,死不得其所。如果李牧逃掉,肯定不甘心隐姓埋名,不知道哪一个国家会受益呢。事先已经知道赵王要杀他,单骑出逃,结果逃到半路居然被赵王派来的追兵追上并杀掉。四大战神之四项羽——一代霸王死后被五马分尸项羽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项羽是武将世家,祖上是楚国大将项燕,他身长八尺有余,力能举鼎,天赋过人。少时书剑都没学成,他叔父项梁责备他,他说:“书足以记姓名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体现项羽英勇的主要是巨鹿,彭城,垓下三战,前两战体现了项羽卓越的军事天才和英勇气概,而垓下一战则造就了千古悲情的西楚霸王。彭城之战。刘项兄弟反目,刘邦借项羽杀主之罪名率五十六万联军攻占楚都彭城,闻讯后项羽又一次展现了他他的军事天才,他亲率三万精兵回救彭城,晨时开始进攻,中午即大破联军,将刘邦所部挤压于谷水、泅水之地。联军自相践踏,被楚军斩杀10余万人,联军余部溃退,项羽又追至睢水,再歼联军10余万人,联军尸体塞满河道,睢水为之不流,楚军将联军重重包围,因风沙骤起刘邦乘才得以逃脱,其父及妻吕雉却被楚军俘获。以后项羽缺乏战略和政治头脑就显现出来了,约刘邦单挑决天下,然后又放了太公吕后,与刘邦和议,划界鸿沟。项羽依约东归。刘邦却听从张良陈平之劝,越过鸿沟,追项羽于阳夏,并邀韩信彭越共40万大军与10万楚军决战于垓下,结果项羽中韩信的十面埋伏,被围垓下,夜闻四面楚歌,此时的项羽真是英雄气短,儿女情长,面对美人虞姬,思念骏马骓,有了千古绝唱《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羽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歌毕,虞姬为了能让项羽成功突围,拔剑自刎。项羽骑着他的乌骓马,乘夜率800骑突围南逃。

天亮以后,汉军有所察觉,刘邦派灌婴率5000骑兵追击,项羽走到阴陵迷失道路,陷入大泽。到了东城,仅剩28骑。面对汉军,项羽自知难逃厄运,激发了项羽举世的英勇,他对28骑说:“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他又对属下说:“吾为公取彼一将”,项羽大喝上前,所向披靡,果然斩一汉将,他们突围出去后,杨喜追项羽,项羽嗔目大喝,杨喜人马俱惊,后退数里。后来项羽再次为汉军包围,项羽率军再次杀入汉军,再斩一都尉,杀百余人,又突围逃到乌江。这时乌江亭长备好渡船催他渡江了,亭长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项羽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把将乌骓马送与亭长,令部下下马和汉军肉搏,项羽又杀敌数百,身重十数伤,看见汉将吕马童,对其说:“你是我的旧部,我听说刘邦悬赏千金,封万户买我的头,我就送你个人情吧。”于是自刎而死,年仅31岁。汉军抢夺项羽尸体自相残杀者数十人,最后王翳等五人分了项羽的尸体,都被封侯。

标签:

更多文章

  • 原来古代皇室的人洗澡从来不用手, 那用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据中国最后一位太监自述,清朝贵妃洗澡不用手,其过程非常尴尬,看到这里小编不禁好奇,洗澡不用手那用什么?原来是太监来帮忙洗。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太监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宫廷才有的人群,他们有的掌握着朝代的生杀大权,有的却默默无闻,说白了就是伺候主子的奴才,但是“狗仗人势”这句话也不是瞎说,并不

  •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古代 普通百姓一日果腹之物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变得富裕起来了,不再为温饱而烦恼,越来越多的人反而纠结每餐不知道吃什么为好,熟不知在古代,人们经常吃不饱饭,那么普通百姓们一日果腹之物是什么呢?在宋朝以前,只有王侯贵族可以一日三餐,而普通百姓最多一天只能吃两餐。这是因为古代生产力低下,不能满足所有人一日三餐的

  • 汉末三国“九大家族”,唯独这一家族下场最好,后世出了20几位丞相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中国历史上三国是一个群雄并起的时代,在汉末三国时期除了个人的并起外,还有家族的并起,今天我们就说说汉末三国“九大家族”,唯独这一家族下场最好,后世出了20几位丞相。首先我们说说汉末时的家族。一、汝南袁氏袁家是毫无争议的汉末三国第一士族。东汉前期,袁家始祖袁安就已经官至三公。从袁安开始,连续四代,袁家

  •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对于马皇后如此之好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中国历史上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出了名的喜欢杀人,那么他为何对马皇后如此之好,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明太祖朱元璋恐怕是历史上出身最低的开国皇帝了,朱元璋从小给地主家放牛,逐渐长大之后,朱元璋做过乞丐,当过和尚。元末时期,天下大乱,元朝的统治者已经名存实亡了。这时候的天下大乱,百姓根本没有太平日子过。天

  • 张鲁雄踞汉中为什么却没有对外扩张,最后投降了曹操呢?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张鲁是东汉末年割据汉中一带的军阀,据传是西汉留侯张良的十世孙、天师道(五斗米道)教祖张陵之孙。张鲁是五斗米道的第三代天师,于东汉末年相继袭杀汉中太守苏固、别部司马张修后割据汉中,并在此传播五斗米道。他雄据汉中近三十年,最后投降曹操。张鲁出生的环境就很不错,他的父亲和爷爷都是有所作为的人物。张鲁的爷爷

  • 李隆基为什么要杀有巾帼宰相之名的上官婉儿?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上官婉儿又称上官昭容,因祖父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婢。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权势更盛,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从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在此期间主持风雅,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

  • 赵高和李思篡改遗诏立胡亥为帝 可为什么又要杀胡亥,刘邦在当时又起到了什么作用?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秦始皇出巡病逝的时候下了一道诏书要立扶苏为帝,可惜被赵高和李思篡改立了胡亥为帝并且让扶苏自裁,也正是因为遗诏的事情怕败露出去担心胡亥对他动手他才先下手为强。嬴政在世的时候,赵高的官至中车府令,对于一个宦官来说,位居至此,那可是多么荣耀的一件事情,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嬴政对赵高的抬爱使得他的内心越来越膨胀

  • 陈胜起义的三步计划是如何制定和实施的?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农民起义在我国历史上几乎很少成功,即使声势再浩大,限于小农经济的思维模式,也很难最终成功,这种现象在我国历史上屡见不鲜。陈胜在决定谋划起义后,就找了征兵队伍中与他刚结识不久的好朋友吴广合作,两人共同策划了那次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两人的农民起义总共有三个步骤,第一个是分析形势,制定策略;

  • 兵马俑中的弓弩,射程竟然是现代火器的两倍?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对于冷兵器时代来说,最重要的两个元素就是马匹数量和弓弩强度了,在战国时期,秦国的这两项数据居各国榜首,因此它也成为了最强的国家直至最后统一全国。那么秦朝的弓弩到底有多强呢?2009年,秦陵博物院开始对秦兵马俑一号坑进行第三次发掘,每次成果的出现,都备受关注。近日,又一重大成果出现——最完整的弓弩亮相

  • 少林寺习武竟然还要交钱?探寻神秘的少林武僧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少林武僧的形象在我们心目中一直是很神秘而又强大的,但是武僧的日常修行却非常清苦,而且有关武僧的入门和出师,还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据说在明清时代,到少林寺习武者,首先得预交一笔押金,规定是用这笔押金的利息,给付个人在学期间的置衣和饮食开销。自己觉得学得差不多了,就从庙后夹弄内走出。门上有一些装有机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