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慈安太后猝死之谜:为什么会突然猝死?

慈安太后猝死之谜:为什么会突然猝死?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079 更新时间:2024/1/16 19:51:40

慈安太后,钮祜禄氏,广西右江道穆扬阿女,奕詝登极前,便是侧福晋。嫡福晋萨克达氏在咸丰登极前去世。咸丰帝登极,先将侧福晋钮祜禄氏封为贞嫔,后晋为贞贵妃,咸丰二年(1852年)册封为皇后。慈安太后从受册封为皇后起,虽然曾短暂居住在西六宫区的长春宫,但从同治亲政,到光绪七年(1881年)暴崩,钟粹宫是慈安太后一生中最重要的居住宫院。同治帝曾到钟粹宫慈安太后前,陪侍午膳。同治十年(1871年)正月初二,同治帝又到钟粹宫问慈安皇太后安,随后奉慈安和慈禧到漱芳斋,侍午膳。

慈安皇后在咸丰十年(1860年),随帝逃往避暑山庄。转年(1861年)七月,咸丰帝死,她为未亡人,年二十五岁。载淳继位,就是同治帝,两宫并尊:尊慈安为“母后皇太后”、慈禧为“圣母皇太后”,加以区别。因慈安太后住居在东六宫的钟粹宫,俗称慈安太后为“东太后”;慈禧太后住居在西六宫的长春宫,俗称慈禧太后为“西太后”。

慈安太后有三件事被历史记忆,也被后世关注:

第一件是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同治帝继位年的十一月初一日,明清政治史上发生一件大事:“两太后御养心殿,垂帘听政。”这不仅是改变清朝祖制,而且是明清皇朝史上的空前之举。第二件是同治八年(1869年),慈禧大太监安得海出京,山东巡抚丁宝桢将其捉拿,慈安太后立命诛之。第三件是光绪七年(1881年)三月初十日,慈安皇太后在钟粹宫突然崩逝,年四十五。安得海的死和慈安的死,两者之间,有关联吗?有人、有书说有。先说安得海的死。

《清史稿·后妃传》记载:“同治八年,内监安得海出京,山东巡抚丁宝桢以闻,(慈安)太后立命诛之。”从此慈禧同慈安结下嫌怨。事情经过是:慈禧贴身太监安得海,受慈禧派遣,乘楼船南下,行至山东泰安,山东巡抚丁宝桢密派人跟踪追捕抓获,将其送到济南。安得海言:“我奉皇太后命,织龙衣广东!”丁宝桢上奏朝廷,慈安太后问:“法当如何?”诸臣叩头奏:“祖制太监不得出都门,擅出者,死无赦!”巡抚丁宝桢“弃安得海于市”,丁宝桢杀了安得海,暴尸三天。慈禧当时没有怨恨、报复,反而让他升为总督。为什么?有人分析道:慈禧年轻守寡,传闻同安得海“有一腿”。安得海暴尸三天,公示安得海确是一个太监,从而为慈禧太后洗刷了不白之传言。

再说慈安太后的死。慈安的死,死得突然。《清史稿·德宗本纪》记载:光绪七年(1881年)三月“辛未(初九日),慈安皇太后不豫,壬申(初十日),崩于钟粹宫”。人们传说慈安是被慈禧害死的。这是怎么回事呢?慈禧害了一场大病,据说是患“蓐(r)劳”,《王力古汉语字典》说:“蓐,孕妇生产。”医生薛福辰“说假病、下真方”,用补药,效果好。慈禧病愈,慈安知道慈禧失德,仍置酒感悟她。慈安保存咸丰临终前给她的手谕——内容是如果慈禧跋扈,就用此谕诛之。慈安把这份手谕给慈禧看了,又当着慈禧面烧了。慈禧对慈安的举动既惊讶又感动。数日后,慈禧请慈安到长春宫,拿出点心招待慈安。慈安有午睡醒后吃点心的习惯,就吃了点心,连说:“好,好!”慈禧说这是她娘家送来的。过了几天,慈禧派人送点心给慈安。

慈安吃了慈禧派人送来的点心后,腹痛恶心,遽然死去,年四十五。慈安死后,没等娘家人来就入殓,更加引起人们的猜疑。据载:孝贞(慈安)崩,诸臣皆大惊,抵宫见孝贞已小敛,慈禧坐矮凳上。按惯例,后妃薨,即传戚属入内瞻视后小敛,但孝贞薨,椒房无预其事者。又云:孝贞故喜小食,薨日,慈禧以糕饼进御,逾数时薨。(《述庵秘录》)然而,慈安得的是什么病,慈禧是否害死慈安,慈安是否保存咸丰帝手谕,宫廷诡秘,没有确证。这正给戏曲小说和影视创作留下想象空间,也成为学者难以解开的历史悬案。

常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慈安太后死因悬案,给后人留下点思考。

标签:

更多文章

  • 细数皇太极和海兰珠的旷世情缘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皇太极是清朝的第二位皇帝,说起他一生中的女人,我们不免想到孝庄皇后,但是说起他最为宠爱的女人,还要数海兰珠。公元1635年十月的一天,后金国的第二位君主,也就是后来大清第一位皇帝皇太极后妃居住的东宫里,是热热闹闹的,整个宫殿都焕然一新。1635年十月初七,后金国君主皇太极给后妃居住的东宫里,下了一道

  • 他是武则天的肱骨大臣,临死还对其家人念念不忘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一代女皇武则天能够在男权社会登上权利的顶峰,必然是有她独特的强硬手段的,但是在她临终之际,却对一位大臣及其家人念念不忘,那么这位大臣是谁呢?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的生命走到了尽头。弥留之际,她下了道遗诏,里边有这样一句话,特别引人注目:“其王、萧二族及褚遂良、韩瑗等子孙亲属当时缘累者,咸令复业

  • 宋朝名臣王安石,为什么一直与苏轼不对付?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我们都知道苏轼被贬官的事情,据说他在黄州还意外发明了东坡肉这道美食,那么他是因为什么被贬官的呢?原因正是他与当时如日中天的宰相王安石在政见上有着巨大的分歧。冯梦龙《警世通言》中,有一篇《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说的是王安石教训苏东坡的几个故事,其中有一则这样的:有一天,苏东坡去看望宰相王安石。结果,王安

  • 曹操为什么要杀杨修,曹操杀杨修的真正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这句话出自曹操,却被杨修过度解读,因此延误战机,这也是我们熟知的杨修之死故事,那真实的历史上,杨修真的是这么窝囊的死掉的吗?在《三国演义》中,杨修之死的原因被归结于“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书里面提到杨修犯了六次“忌”;改建花园大门、分食塞北酥饼、梦中杀人、告发曹丕

  • 岳飞死于什么原因,是死于秦桧迫害诬陷吗?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在我们的印象中,害死千古名将岳飞的罪人是秦桧,但是仔细分析一下,秦桧在岳飞的死中真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吗?还是说他只是为别人背锅的倒霉蛋呢?岳飞(公元1103~1142年),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出身贫苦农民之家。联金灭辽时应募从军,曾在张所部任统制,并与王彦一起抗金。后随宗泽守东京,任都统。宗泽死后,

  • 从唐朝女性的服饰中,能看出大唐国家的繁荣程度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最能体现一个国家文化的应该就是缤纷多彩的服装了,尤其是女性的服装,华丽秀美的服饰往往能反应出家庭的富庶,从而反应出国家的强盛,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唐朝时期的女性服饰。相比现代人,那时上至达官贵人,下到普通百姓,都很讲究穿衣打扮。“比现代人更讲究,一件衣服做上几年是常事儿。”就现有史料来看,唐代男女服

  • 细说古代的户外办公系统,乾隆也有“笔记本电脑”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古时候的能工巧匠技艺非凡,曾经专门为皇帝制作出能够随时办公或者喝茶使用的小桌,也能当做办公桌使用,这可比现代人的笔记本电脑要早多了。聪明的匠人为皇上做的供旅游时阅读、书写的文具箱是这样的:用紫檀木做几个小箱,边角镶以镀金铜活儿。用时可立刻折叠组合成一个长2尺2寸、宽1尺8寸、高1尺2寸的炕桌。可放炕

  • 揭秘古代的口袋书,名为巾箱本,宋朝考生曾使用其作弊。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人们对于碎片时间的利用,往往能做成很多事情,这时口袋书就应运而生了,但是这种袖珍的读物并不是现代独有的,宋朝时期它就已经出现了。不知从何时开始流行一种口袋书,在公交车或地铁上,都能见到有人从口袋里掏出开本极小的书认真翻看。其实口袋书并不是现代人独享的出版物,在古代也有类似的袖珍书,名为“巾箱本”。“

  • 朱棣迁都北京,他儿子朱高炽继位后为什么又想迁回南京?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历史上的王朝,除了商朝之外很少有迁都的,除非是因为外力作用不得已而为之,明朝的迁都是一次很明智的行为,这里能看出朱棣的高瞻远瞩,那么他的继任者朱高炽为何又想将都城迁回南京呢?朱元璋建立大明后,首都一直在南京。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但是朱棣死后,他的儿子朱高炽曾一度想迁都回南京。这是为什么呢?朱

  • 做和尚有什么吸引力,南朝梁武帝萧衍为什么如此痴迷?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作为南北朝时期最有名的皇帝,梁武帝萧衍在后世有着很高的地位,不过他也有着很多常人不能理解的癖好,他非常喜欢当和尚,是一名狂热的佛教信徒,让人不禁怀疑佛教究竟有什么吸引力,能够让皇帝放弃享乐。梁武帝萧衍是南北朝时期最有名的皇帝。作为南梁政权的开创者,萧衍一生有很多传奇之处。他多才多艺,是中国历史上最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