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为啥唐朝皇帝陵特别容易招盗墓贼 从李世民的昭陵就能看出来

为啥唐朝皇帝陵特别容易招盗墓贼 从李世民的昭陵就能看出来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627 更新时间:2024/1/18 12:44:22

盗墓者为什么对唐陵有强烈的盗掘欲望?自然是因为陵中随葬品丰厚,是个“大肥冢”。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唐陵地面建设太张扬。以李世民的昭陵来说,这座陵寝简直就是当年的长安城。

都是很贪心的,在死后也希望去阴间当皇帝,所以,归葬处格局也希望造得与生前的宫殿一样,有“?”有“宫”,即此“陵?”、“地宫”说法的由来。唐朝帝王陵?一般都建有大型陵园,要筑陵城,?宫处于陵城的中心部位,南边还会建有献殿、下宫。

昭陵整个建筑布局便是仿长安城设计,“设计师”是中国古代著名画家阎立德、阎立本兄弟俩人(阎家是绘画世家,阎立本绘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图》等,其父阎毗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大画家)。到公元649年,即贞观23年李世民去世,昭陵共营建了13年。

昭陵当时如何辉煌?在墓门外,沿山腰建有房舍,山顶上筑游殿,以供其灵魂游乐。因山南地势陡峭,又贴着山崖凿石孔,立铁柱,架石板作为栈道,可直达宫门,使“宫人供养如平常”。后来,出于昭陵的隐秘安全和防盗考虑,才把栈道拆除。从此昭陵高悬山上,与外界隔绝,成了天上宫阙。

山下建筑了陵城,城四边设四门,东、西、南、北分别取名“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主神道位于南边朱雀门中心线上。此外,还要功臣死后陪葬于周围。

标签:

更多文章

  • 慈安太后猝死之谜:为什么会突然猝死?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清慈安太后,钮祜禄氏,广西右江道穆扬阿女,奕詝登极前,便是侧福晋。嫡福晋萨克达氏在咸丰登极前去世。咸丰帝登极,先将侧福晋钮祜禄氏封为贞嫔,后晋为贞贵妃,咸丰二年(1852年)册封为皇后。慈安太后从受册封为皇后起,虽然曾短暂居住在西六宫区的长春宫,但从同治亲政,到光绪七年(1881年)暴崩,钟粹宫是慈

  • 细数皇太极和海兰珠的旷世情缘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皇太极是清朝的第二位皇帝,说起他一生中的女人,我们不免想到孝庄皇后,但是说起他最为宠爱的女人,还要数海兰珠。公元1635年十月的一天,后金国的第二位君主,也就是后来大清第一位皇帝皇太极后妃居住的东宫里,是热热闹闹的,整个宫殿都焕然一新。1635年十月初七,后金国君主皇太极给后妃居住的东宫里,下了一道

  • 他是武则天的肱骨大臣,临死还对其家人念念不忘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一代女皇武则天能够在男权社会登上权利的顶峰,必然是有她独特的强硬手段的,但是在她临终之际,却对一位大臣及其家人念念不忘,那么这位大臣是谁呢?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的生命走到了尽头。弥留之际,她下了道遗诏,里边有这样一句话,特别引人注目:“其王、萧二族及褚遂良、韩瑗等子孙亲属当时缘累者,咸令复业

  • 宋朝名臣王安石,为什么一直与苏轼不对付?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我们都知道苏轼被贬官的事情,据说他在黄州还意外发明了东坡肉这道美食,那么他是因为什么被贬官的呢?原因正是他与当时如日中天的宰相王安石在政见上有着巨大的分歧。冯梦龙《警世通言》中,有一篇《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说的是王安石教训苏东坡的几个故事,其中有一则这样的:有一天,苏东坡去看望宰相王安石。结果,王安

  • 曹操为什么要杀杨修,曹操杀杨修的真正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这句话出自曹操,却被杨修过度解读,因此延误战机,这也是我们熟知的杨修之死故事,那真实的历史上,杨修真的是这么窝囊的死掉的吗?在《三国演义》中,杨修之死的原因被归结于“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书里面提到杨修犯了六次“忌”;改建花园大门、分食塞北酥饼、梦中杀人、告发曹丕

  • 岳飞死于什么原因,是死于秦桧迫害诬陷吗?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在我们的印象中,害死千古名将岳飞的罪人是秦桧,但是仔细分析一下,秦桧在岳飞的死中真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吗?还是说他只是为别人背锅的倒霉蛋呢?岳飞(公元1103~1142年),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出身贫苦农民之家。联金灭辽时应募从军,曾在张所部任统制,并与王彦一起抗金。后随宗泽守东京,任都统。宗泽死后,

  • 从唐朝女性的服饰中,能看出大唐国家的繁荣程度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最能体现一个国家文化的应该就是缤纷多彩的服装了,尤其是女性的服装,华丽秀美的服饰往往能反应出家庭的富庶,从而反应出国家的强盛,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唐朝时期的女性服饰。相比现代人,那时上至达官贵人,下到普通百姓,都很讲究穿衣打扮。“比现代人更讲究,一件衣服做上几年是常事儿。”就现有史料来看,唐代男女服

  • 细说古代的户外办公系统,乾隆也有“笔记本电脑”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古时候的能工巧匠技艺非凡,曾经专门为皇帝制作出能够随时办公或者喝茶使用的小桌,也能当做办公桌使用,这可比现代人的笔记本电脑要早多了。聪明的匠人为皇上做的供旅游时阅读、书写的文具箱是这样的:用紫檀木做几个小箱,边角镶以镀金铜活儿。用时可立刻折叠组合成一个长2尺2寸、宽1尺8寸、高1尺2寸的炕桌。可放炕

  • 揭秘古代的口袋书,名为巾箱本,宋朝考生曾使用其作弊。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人们对于碎片时间的利用,往往能做成很多事情,这时口袋书就应运而生了,但是这种袖珍的读物并不是现代独有的,宋朝时期它就已经出现了。不知从何时开始流行一种口袋书,在公交车或地铁上,都能见到有人从口袋里掏出开本极小的书认真翻看。其实口袋书并不是现代人独享的出版物,在古代也有类似的袖珍书,名为“巾箱本”。“

  • 朱棣迁都北京,他儿子朱高炽继位后为什么又想迁回南京?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历史上的王朝,除了商朝之外很少有迁都的,除非是因为外力作用不得已而为之,明朝的迁都是一次很明智的行为,这里能看出朱棣的高瞻远瞩,那么他的继任者朱高炽为何又想将都城迁回南京呢?朱元璋建立大明后,首都一直在南京。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但是朱棣死后,他的儿子朱高炽曾一度想迁都回南京。这是为什么呢?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