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北宋著名理学家杨时身上的这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北宋著名理学家杨时身上的这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913 更新时间:2024/1/3 4:18:05

理学是我国北宋时期形成的重要哲学思想,又称道学,是我国历史上最精致和完备的哲学理论体系,它的诞生离不开一大批著名学者的努力,其中就有杨时

杨时,中国古代著名的一位理学家。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杨时简介。杨时,字中立,号龟山,公元1053年出生于南剑西镛州龙池团。熙宁九年考取了进士,担任过知县、工部侍郎等官。杨时的理学思想是他一生中的闪光点,他对理学的传承和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杨时在年少时,就十分的聪明伶俐,读书成绩也十分的优秀,于是大家都叫他“神童”。杨时虽然是个理学家,但他并不是一开始就读的儒学,他最早接触的其实是佛学。杨时在八九岁时就已经会作诗赋了,在明溪县那一带十分有名。二十四岁时,考取了进士。

考取了进士之后,杨时被授予司户参军,但是他用生病这个理由没有去赴任,而是专心的研究理学,写了《列子解》这一本书。后来杨时去到洛阳,拜了著名的理学大师程颢为师,一心钻研理学。在当时,与游酢、伊熔、谢良佐一起成为了程颢门下的四大弟子。那个年代的学者大多都是学的佛学,只有杨时只衷心学习理学,因此杨时在拜在程颢门下之后,对于理学的学习有常人无法比拟的长进。

学成之后,杨时去了徐州,担任司法一职,在职期间,又撰写了《庄子解》一书。不过杨时对于的理学的追求并没有因此而停住了脚步。在杨时四十一岁时,又去拜了程颢的弟弟同为理学大师的程颐为师。当时的杨时,其实在理学方面已经有很高的造诣了,但是他依然虚心求教、勤奋好学,终于学到了程门理学的真谛。

杨时继承了程门理学,又对后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有非常深的影响,所以说杨时在理学上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承前后的过渡作用。以上就是杨时简介。

杨时求学

杨时,不仅自己对理学的研究颇有成就,而且将理学从北方传到了南方,让理学不仅仅只在北方传播,被世人成为“闽学鼻祖”。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杨时求学的故事。杨时求学的过程被流传成了一个成语故事——程门立雪。这样说大家可能就十分熟悉这个故事了。

当时,理学大师程颐在官场上遭人陷害,官职遭罢免后流放故里。而且洛学在那个时期不是正统学说,一直受到官方的藐视,于是程颐就下定决心归隐洛阳。杨时得知这个事情之后,就与好友游酢一起前往洛阳探望程颐先生。

当时正好是隆冬,朔风凛凛,天寒地冻。寒冷的北风肆无忌惮地刮着。但是杨时和游酢并没有因此而停下脚步,而是将自己的衣服裹得紧紧,背着北风向前行进着。一路上杨时和游酢二人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理学思想。在第二日天刚刚亮的时候,二人终于到达了程颐的住处。但是不巧的是程颐刚好去了嵩山书院,不在家里。

杨时和游酢二人虽然已经身子冻得瑟瑟发抖、嘴唇冻得发紫、双腿也冻得迈不开退,但是急于见到程颐先生的心,还是支撑着他们二人一路赶到了嵩山书院。傍晚来到嵩山书院后,又被告知程颐已经在早晨的时候回去了。二人只说了句真不巧,又匆匆赶回了程颐先生的住处。

等赶到程颐住处时,程颐先生正在闭目养神。二人觉得不应该打扰大师,于是站在屋外静等先生醒来。等到程颐先生醒来,发现二人正站在雪中,连忙将二人迎进门,此时屋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

杨时是个什么样的人

一代理学大师杨时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今天就来看一下。要说杨时是个什么样的人,这还得分为两个方面来讲,一个是追求理学之道的杨时,另一个是任百姓父母官的杨时。这样能更加方便我们了解杨时是个什么样的人。

杨时在追求理学的最高境界,先是考取了进士后拒绝上任,从家乡福建北上去洛阳,投入理学大师程颢的门下,专心研习理学。可见杨时在对待学习方面是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的。程颢曾经评价过杨时,说杨时是一门心思的学习理学,没有受到当时的主流佛学思想的影响,这一点是十分难得的。由此可以看出杨时是一个非常专一的人。

杨时四十一岁,他又去洛阳拜了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而当时杨时其实自己在理学的研究上已经有所成就,而且当时身在徐州,但是他依然不辞辛苦的赶往洛阳,前去投入程颐先生的门下。在拜见程颐先生的时候,还发生了一个流传许久的小故事,那就是程门立雪。这个小故事中,我们又可以看出杨时是一个诚心专志、信念坚定、不畏艰辛的人。

杨时在担任地方父母官时,时时刻刻为百姓们着想。在浏阳担任父母官之时,发生旱灾,就请求朝廷拨款开放官仓救济百姓;发生水灾,就请求朝廷拨款赈灾减免赋税,尽量为百姓谋利益。在担任浙江余杭县的知县期间,听闻奸相蔡京为了给其母筑坟四处圈地,迫害百姓。杨时不畏强权,毅然地向朝廷反映蔡京专权、暴政虐民的罪行。可见杨时是一个真心实意为百姓的好官。

标签:

更多文章

  • 元朝忽必烈为什么入侵日本,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忽必烈是元朝的开国皇帝,他一生征战无数,建立起了人类历史上疆域最为辽阔的大元帝国,历史上他曾经有过征讨日本的行动,但最后失败了,那么他征伐日本是出于什么原因?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失败了呢?忽必烈向高丽人提出的或许是最苛烦的要求,是协助他与日本建立联系。在长达四个世纪的历史时期内,日本岛国的大部分地区在很

  • 吕布诛杀董卓的背后,隐藏着三大谜团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我们都知道诛杀董卓有吕布直接的功劳,但是在董卓之死这件事情上,还有很多的谜团没有解开。在中国民间盛传的“四大美女”之一的貂婵,《后汉书》、《三国志》及《资治通鉴》等正史上却毫无记载。貂婵形象始见于《三国志平话》、《三国演义》等,据传是汉献帝时司徒王允的歌妓并养女,天生丽质,能歌善舞,体态轻盈。某日夜

  • 隋朝大将宇文述:大起大落为什么敢与皇族同姓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南北朝之后,很多胡人选择了改姓并移风易俗加入汉人的传承,许多胡人家族因此彻底汉化,隋朝著名权臣宇文化及就是这样一位大臣,他的父亲宇文述也是一员战功赫赫的将领。提到宇文述,字伯通,代郡武川人,鲜卑族人,宇文述是隋朝著名的将领。宇文述本姓为破野头(鲜卑族的三字姓),因其先祖曾当过仆人,随主人改姓为宇文,

  • 圆明园的残垣断壁,隐藏了如何的侵略真相?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火烧圆明园说的是上个世纪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分别对我国圆明园进行抢劫和烧毁的事件,火烧圆明园不仅导致圆明园等一些历史建筑遭到毁坏,还使园内的不少瑰宝文物都被掠夺,这对我国是一个不可弥补的伤害,那么火烧圆明园背景是怎样的呢?火烧圆明园背景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1840年的鸦片战争发生之后,西方的列强就强

  • 陈理是谁,陈友谅之子陈理最终结局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元朝末年,天下起义军群雄并起,朱元璋只是其中一路,而另外一路起义军领袖陈友谅的实力则更强于他,那么他是为什么最后输给朱元璋的呢?陈友谅的后人又是什么结局呢?陈友谅之子陈理,陈友谅的儿子陈理因为受到了父亲的牵连,所以后来朱元璋把他给流放了,但是在历史上的记载并不是很详细,对于陈理最后的结局,很多人的说

  • 华夏王朝历史上最残暴的暴君排行,这个人竟然也在榜单里面?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说起暴君,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很多位能说得出名字的,在残暴的同时,他们也或许有着相应的功绩和建树,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是暴君。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封建王朝更替频繁,帝王数量更是一批一批的增加。从夏商周到明清时期,暴君成为百姓控诉的帝王。不过,在笔者看来,暴君不等于昏君,同样的,暴君不一定是毫无建树的平庸之君。

  • 晚清十大武林高手,你认识几个?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武术是我国流传下来的瑰宝,它不仅是一种格斗技巧和健体功夫,更蕴含着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晚清时期著名的武术家,他们有些你一定认识。自古以来,“武林”只有山名、地名、城名,而别无他指。最早用于书名者,系宋末周密所撰《武林旧事》,所述皆杭州(别称武林)之轶事,概与武侠不相干。宫白羽由“

  • 不幸的帝王:光绪之死成为大清王朝遗存的千古疑案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清朝晚期的实际掌权者是慈禧,她前后掌握了三位傀儡皇帝,光绪便是其中之一,这位悲惨的皇帝,一生只能屈服于慈禧的淫威之下,最后还落得个被毒死的下场。1908年七月的一个傍晚,天色渐暗,一位名叫赵士敬的士人与朋友吃完饭后在一起谈天说地,突然窗外有大光亮,同时还伴有隆隆霍霍的响声,似雷非雷,似鸟飞鸟。赵士敬

  •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真实情况是这样的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刘备最开始蜗居在小沛,这是一个小小的县城,地盘就这么大根本无法施展拳脚,因此才向刘表借了荆州,谁知却一借不还,历史上对此众说纷纭。借半个南郡被夸张成“借荆州”,制造这种舆论的动机何在?“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成了一句家喻户晓的歇后语。刘备的信誉因此大打折扣。《三国演义》说到“三气周瑜”,多围绕荆

  • 三国里面最显赫的家族原来姓-诸葛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三国时期有许多显赫的姓氏,它们的家族中除了很多优秀人才,例如夏侯,袁氏等,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三国时期的名门望族诸葛家族。三国历史为人们熟知,三国英雄故事广为流传。那么,三国哪个家族最显赫呢?是荀家?王家?夏侯家?陆家?都不是。三国里面最显赫的家族是诸葛家。为什么诸葛家能比其他家族更牛?因为诸葛家是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