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曹魏的掘墓人司马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是一个窃国大盗还是治世能臣?司马懿为什么能够篡夺曹魏实权?

曹魏的掘墓人司马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是一个窃国大盗还是治世能臣?司马懿为什么能够篡夺曹魏实权?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161 更新时间:2024/1/19 4:01:09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早在曹操在世的时候,司马懿便一直被曹氏家族处处提防,尽量不让他掌握实权。可是就算曹氏家族费尽心机的防着司马懿,最终司马懿还夺取了曹魏的政权,取而代之。司马懿为何能成功取代曹魏呢?历史上真实的司马懿到底是一位怎样的人呢?

在三国时有许多谋士,而司马懿是其中最为特殊的一位。司马懿未当过一天皇帝,但他却被视为西晋的实际缔造者;他生前并未谋反,还专门召来儿子让他们忠心辅佐皇帝,死后却被人骂作窃国大盗;他已经身死数千年,关于他的争论却从未停止。有人认为司马懿与诸葛亮一样,是不世之才,造反是因为被逼无奈,也有人认为司马懿阴险狡诈,他卧薪尝胆就是为了篡位,各种说法,莫衷一是。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司马懿到底是一位怎样的人呢?

首先作为谋士,司马懿的能力是出众的的,但他的运气与同时期的其他谋士相比却要差得多,不过他的倒霉却是他自找的。出将入相是每个读书人的梦想,更何况生在乱世的读书人,大多胸怀大志向。司马懿也不例外,他年轻时就十分优秀,《晋书·宣帝纪》记载道:“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汉末大乱,常慨然有忧天下心。”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希望匡扶天下的年轻人,在收到曹操的征辟令以后,却不屑入仕。司马懿认为曹操是窃国大盗,且是宦官之后,因此对曹操十分鄙夷,于是找借口说自己有风痹症,不能出仕曹氏。此时的司马懿应该与诸葛亮一样,是一位浪漫主义者,他们以汉臣自居,梦想匡扶汉室。

七年以后,曹操当上丞相,他再次想起司马懿这位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年轻人,于是强行逼他入仕,并让他与太子交往。曹操希望为儿子留下贤臣,然而当他发现司马懿有“狼顾之相”以后又十分忌惮,对曹丕交待道:“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曹丕对司马懿十分信任,因此父亲的话并没有被他放在心上。

实际上此时的司马懿是否真的有反心无人知道,他不愿出仕曹氏,曹操却强行让他入仕,随后却又说他有反心,这对司马懿来说恐怕也是无妄之灾。换成杨修恐怕就要找曹操理论一番了,然而司马懿却深谙曹操多疑的性格,他谨小慎微,对曹氏表现的忠心耿耿。曹操即使对司马懿一直怀有疑心,但司马懿没有任何把柄,他没有理由杀掉自己为儿子找来的能臣。于是曹操一边重用司马懿,另一边又对他多有防备。这对于司马懿来说是一种折磨,他每天都生活在提心吊胆之中,即使是立功了他也要担心自己的脑袋是否还保得住。

对于曹操的刁难,司马懿的应对就是一个字:忍。司马懿的一生基本上都在忍,曹操征辟他入仕,他装作风痹症,演技超群;入仕以后,曹操说他有“狼顾之相”,他就对曹氏忠心耿耿;曹丕继位以后,他未有任何专权迹象;直到他成为顾命大臣以后,他依旧在韬光养晦。司马懿的隐忍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因为曹氏集团从未放下对他的戒备,然而数十年间他却未曾留下任何把柄。

当然,如果仅凭隐忍,司马懿是走不到最后的,他之所以能够夺权成功,还在于他善于察言观色,审时度势。在孙权劝曹操称帝时,曹操笑着对左右说:“此儿欲踞吾著炉炭上邪!”司马懿却回答道:“汉运垂终,殿下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之。权之称臣,天人之意也。虞、夏、殷、周不以谦让者,畏天知命也。”司马懿在赌,他赌曹操内心当中还是想称帝的,于是他劝说曹操称帝,并说明曹操称帝的合法性。曹操对此表面上不置可否,然而内心中却甚为喜悦,因此对司马懿也多了一分信任。曹操在世时对于司马懿尚能想用则用,到曹丕时对司马懿却只能依赖于他。

曹操的时代是天下奇才最多的时代,曹魏不缺谋士,然而当曹丕继位时,曹魏唯一可与诸葛亮抗衡的似乎只有司马懿了。作为对手的孙权曾评价司马懿说:“司马公善用兵,变化若神,所向无前。”善用奇谋的司马懿正是对抗诸葛亮最佳的人选,在诸葛亮的北伐道路上,司马懿是最大的阻碍。司马懿对于曹魏至关重要,而且他还表现的忠心耿耿,《晋书》说他“勤于吏职,夜以忘寝,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这样的架势,完全可以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相比。

曹魏历代皇帝当中,最信任司马懿的是曹丕,他继位以后就重用司马懿,在去世前还向司马懿托孤,让他与曹真陈群共同辅政,并与太子说:“有间此三公者,慎勿疑之。”不管司马懿是不是窃国大盗,从曹丕对他的信任程度可以看出,司马懿对他是忠心耿耿的。

魏明帝继位以后,司马懿继续辅政,他先是击败东吴,然后又擒斩孟达,随后与诸葛亮数次对决,导致诸葛亮无功而返。如此战功,自然让司马懿的声望无以复加,然而魏明帝却对他没有怀疑,在临终前还把他作为托孤大臣。躺在病榻上的魏明帝握着司马懿的手看着太子说道:“吾疾甚,以后事属君,君其与爽辅少子。吾得见君,无所恨。”(《三国志》)此时的司马懿,与白帝城托孤时的诸葛亮有什么区别?

如果太子年龄稍大,如果曹爽并未逼迫司马懿,司马懿会不会不反?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太子曹芳继位以后,司马懿被升为太傅,却失去实权。然而曹爽终究不是曹操,他的智谋甚至连曹操手下的大将都不如,与历经宦海沉浮的司马懿相比,他显得太过稚嫩。在司马懿发动政变以前,曹爽其实已经专权,他任用亲信,把持朝政,引起朝中诸多大臣不满。许多大臣找到司马懿希望他能够主持公道,他却装病不问朝政,曹爽因此对他放松警惕。然而司马懿却在暗中谋划,他像毒蛇一样,一击必中,将曹爽集团一网打尽,从而架空魏室,把持朝政。

司马懿是西晋实际的缔造者,然而他一生却并未称帝,在他去世前他还留下遗愿:辞让郡公和殊礼,遗命简葬,作顾命三篇,敛以时服,不树不坟,不设明器。司马懿在曹魏的声望很高,即使在他死后,文钦等人讨伐司马师时,檄文中提到司马懿时依旧十分尊敬。

司马懿的一生堪称传奇,他曾是梦想匡扶汉室的热血少年,也曾为曹氏打下基业,辅佐三代皇帝,最终却成为曹魏的掘墓人,走上与曹操一模一样的道路。至于司马懿到底是治世能臣,还是窃国大盗,自留于后人评说。

司马懿为什么能够篡夺曹魏实权?

一,隐忍韬晦。

作为能文能武的司马懿,虽然能力出众,但是自曹操开始便对他一直防范,甚至担心对曹魏不利曹操数次想要杀掉他。面对这样的处境,司马懿知道他唯一能做的就是隐忍,不管什么样的境遇他都要坦然的接受,只有这样曹氏的当权者才能逐渐对他疏于防范。所以说,司马懿在魏国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谨小慎微地过日子。一直等到了曹爽出现防范漏洞的时候,最终发动了篡权的计划。

二,建立威望。

魏国面对的一个最大的劲敌便是诸葛亮,但是放眼望去,魏国上下竟没人是他的对手。司马懿便成了最佳人选,这是他的一次大好机会,可以好好地建立自己在魏国的威望。面对诸葛亮的多次进攻,司马懿都能沉着冷静地应对,并将诸葛亮成功击退。

由于诸葛亮从益州出兵,粮草补给是致命的弱点,这就导致蜀军必须要采取速战的策略。而司马懿智慧的很,一眼洞穿诸葛亮的小伎俩,于是便故意坚守不出以拖垮诸葛亮。最终诸葛亮败给了司马懿,而司马懿的这些战绩,让他在曹魏的军队中获得了极高的威望,将士们都很推崇认可他。

三,抓住时机。

虽然司马懿的权力被曹爽架空,但是司马懿对于这一切了然于胸,毫不在意。他自信曹爽的智谋是比不过他的,因此便只是装病就把曹爽给彻底骗到了。当曹爽带着文武百官心花怒放的前去拜谒高平陵的时候,司马懿嗅出了这是绝佳的机会,于是亲自带人杀入皇宫,挟制太后,进而控制整个都城。

而看起来不可一世的曹爽,只是一只纸老虎,眼见司马懿控制了洛阳,他居然毫不抵抗地交出了兵权。曹爽还以为自己的主动示弱,会博得司马懿的善待,可是他太天真了。司马懿掌控曹魏的大权之后,首先清理的便是曹爽及其党羽。最终,历经曹氏几代人经营的曹魏,彻底地落入了司马氏的手中。所以说,司马懿“冢虎”的称号不是浪得虚名,相比于“卧龙”之称的诸葛亮,从以上几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司马懿显然是更具有智慧的

标签:

更多文章

  • 魏国称霸战国 百余年未逢对手 战国首先称霸的为什么是被强敌环绕的魏国,魏国为什么能称霸中原近百年之久?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公元前453年,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三家分晋,由于魏国地处中央四战之地,忧患的环境和勃勃雄心使魏文侯成为战国最早推行变法图强的君主。在战国250余年历史中,魏国是最先强盛而称雄的国家。公元前453年超级巨无霸晋国被韩、赵、魏三家肢解瓜分以后魏国继承了晋国最富庶、最肥沃的南部地区,该地区经济繁荣、文

  • 汉朝: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朝代 奠定了汉族的地位,树立了中国的威严 汉朝到底有多强大,汉朝为什么那么强大?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和约略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汉朝是中国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汉族在这一时期得名,汉族由于文明程度较高,在中国各兄弟民族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这是历史发展和自然形成的结果。汉以后历代的朝代名称虽有变换,但汉族作为中国主体民族的地位始终

  • 少年英雄罗士信被视为隋唐群雄中的第一猛将 为李唐立下无数功劳 死后为什么却没有列入凌烟阁呢?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罗士信是隋末唐初时期猛将,他一生勇武超人,立功无数,又常挺身于患难之际,领命于危急之时。若不是英年早逝,罗士信会在历史上留下更大的声名。罗士信死后,李世民为何没有将罗士信列入凌烟阁功臣之中,甚至也没有对他进行追封?投奔张须陀少年勇猛杀敌史书记载,罗士信是齐州历城人,与唐朝名将秦琼是同乡。当时,隋炀帝

  • ​李勣随李世民平定四方 成为唐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 为什么李世民临死前想要杀掉​李勣?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李勣是唐朝初年名将,出身高平北祖上房徐氏,早年投身瓦岗军,后随李密降唐。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他出将入相,功勋卓著,被朝廷倚为干城,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唐朝名将李勣,原来姓徐叫徐世勣,今山东菏泽人。他家里非常富有,从来不缺钱。而且这个人乐善好施,常常救济穷苦人,

  • 大凌河之战皇太极围点打援 明朝损失惨重 为什么骁勇善战的关宁铁骑几乎全军覆没,大凌河之战的影响有哪些?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公元1631年,后金皇太极率领的五万军队进攻明朝辽西大凌河城,在战争中后金将围城、和谈、攻坚、打援相结合,获得战略性的胜利,明朝遭到战略性的失败。战后明军在关外的精锐已不复存在,加速了明亡清兴的历史进程。袁崇焕被逮捕下狱后,明朝重新启用了辽东事务的专家、年近七旬的老臣孙承宗,让他担当辽东主帅。这是孙

  • 史上最受宠的公主生活奢华到了啥地步?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现代社会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难免会娇惯坏了,古时候也有很多这种情况,其中最为娇惯孩子的当属是唐懿宗李凗了。唐朝的皇帝,疼爱孩子的并不少,比如前面的代宗李豫。但是爱到懿宗李凗那个份上的,还真是独一份。他那超乎寻常的爱法,使得最受他疼惜的女儿同昌公主,成了世间的灾难。李凗虽然

  • 三国周瑜之死,远不是演义小说所写,实乃天意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周瑜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将领,身为东吴大都督,他不仅文武双全,还风流倜傥一表人才。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是这么一个形象,他英俊潇洒却心胸狭窄,他才气逼人也昏招频出。其实历史上的周瑜根本不是那样的,今天我就通过历史上真实周瑜,给大家解读一下他的人生之路。(图)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东汉末年名

  • 清朝的提督是从一品,那九门提督是多大的官呢?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提督是明清时期的官职名称,到了清朝时期,提督已经是从一品了,那会不会有朋友已经好奇了,所谓的“九门提督”到底是个多大的官职呢?明朝提督多为非正式官职,各地镇守总兵官,有时因军事需要常加提督军务、提督等衔。而到了清朝,提督一职则为常设。提督为武职官名,全称为提督军务总兵官,主要负责统领一省的陆路或水路

  • 明清县衙:简约的专制机器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县衙是明清时期行政的基层单位,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离我们已经非常遥远,跟我们现在的生活也是千差万别,下面我们就通过了解现存的明清县衙建筑群,来了解一下当时的社会情况吧。在河南省南阳市的内乡县,有一处保存完好的古代县衙,是一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今天我们了解明清时期县级衙门的最为直观的实物。这座县

  • 加速大明王朝灭亡的,难道是这个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明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是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缢,但是如果仔细剖析,你会发现明朝灭亡的原因能归纳为很多条。研究《明史》有一个问题永远绕不开,那就是明朝灭亡的原因?当然其中的原因有很多,责任人也非常的多,但总结起来无法两条,一是天灾,二是人祸。天灾不可避免,人祸可以讨论。众所周知,明朝灭亡其中一个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