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白莲教:流传千年的神秘组织 嘉庆年间的白莲大起义为什么会失败?

白莲教:流传千年的神秘组织 嘉庆年间的白莲大起义为什么会失败?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076 更新时间:2024/1/19 16:01:18

白莲教是唐、宋以来流传民间的一种秘密宗教结社。早期的白莲教崇奉阿弥陀佛,它的教义简单,经卷比较通俗易懂。为下层人民所接受,所以常被利用做组织人民反抗压迫的工具。在元、明两代,白莲教曾多次组织农民起义。流传到清初,又发展成为反清秘密组织,虽遭到清政府的多次血腥镇压,但到了嘉庆元年,白莲教大起义已发展成嘉庆年间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

白莲教是唐、宋以来流传于民间的一种秘密宗教结社,渊源来自佛教的净土宗。相传净土宗始祖东晋释慧远在庐山东林寺与刘遗民等结白莲社共同念佛,后世信徒以为楷模。北宋时期净土念佛结社盛行,多称白莲社或莲社。南宋绍兴年间,吴郡昆山僧人茅子元,在流行的净土结社的基础上创建新教门,称白莲宗,即白莲教。

早期的白莲教崇奉阿弥陀佛,提倡念佛持戒,规定信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号召信徒敬奉祖先,是一种半僧半俗的秘密团体。其教义比较简单,经卷通俗易懂,为下层人民所乐于接受,所以常被用于组织人民群众反抗压迫。在元、明两代,白莲教曾多次组织农民起义。流传到清初,又发展成为反清秘密组织,虽遭到清政府的多次血腥镇压,但到了嘉庆元年,白莲教大起义却是嘉庆年间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

白莲教作为一种宗教概念,包括的内容很广。可以说它是一千多年来,发生在中国这块古老土地上的各种“异端”、“左道”、“邪教”的总括,是佛教、道教以外的重要的民间宗教。反映的是中国下层社会百姓的生活、思想、信仰和斗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充当着重要的角色。

白莲教教徒的主要特征是烧香、诵偈,信奉弥勒佛和明王。他们的经典有《弥勒下生经》、《大小明王出世经》等等。为了适应下层百姓白天劳动的实际情况,白莲教徒多是“夜聚晓散”,愿意入教的人不受任何限制,不分贫富、性别、年龄,男女老少只要愿意均可加入,“男女杂处”。到了明末清初,白莲教逐渐在教理方面趋于完备,教义也更加体系化。

白莲教教义认为:世界上存在着两种互相斗争的势力,叫做明暗两宗。明就是光明,代表善良和真理;暗就是黑暗,代表罪恶与不合理。这两方面,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在不断地进行斗争。弥勒佛降世后,光明就将最终战胜黑暗。这就是所谓“青阳”、“红阳”、“白阳”的“三际”。教徒们侍奉“无生老母”,信奉“真空家乡,无生老母”的八字真言。无生老母是上天无生无灭的古佛,她要度化尘世的儿女返归天界,免遭劫难,这个天界便是真空家乡。无生老母先后派燃灯佛、释迦牟尼佛、弥勒佛下界。他们分别在不同时期内统治人类世界。

青阳时期是由燃灯佛统治的初际阶段,那时还没有天地,但已有了明暗。明系聪明智慧,暗系呆痴愚蠢。红阳时期是由释迦牟尼佛统治的中际阶段,那时黑暗势力占上风,压制了光明的势力,形成“大患”,这就是所谓“恐怖大劫”的来临,这时弥勒佛就要降生了。经过双方的决斗,最后光明驱走了黑暗。白阳时期是由弥勒佛统治着的后际阶段,明暗各复本位,明归大明,暗归极暗。

初际明暗对立,是过去。中际明暗斗争,是现在。后际明暗各复本位,是未来。教首们宣传,人们如果信奉白莲教,就可以在弥勒佛的庇佑下,在大劫之年化险为夷,进入云城,免遭劫难。待彻底摧毁旧制度,破坏旧秩序后,即可建立新的千年福的境界,那时人们就可以过安居乐业的好日子了。

白莲教认为现阶段,虽然黑暗势力占优势,但弥勒佛最后一定会降生,光明最后一定会战胜黑暗。它主张打破现状,鼓励人斗争。这一点吸引了大量贫苦百姓,使他们得到发和鼓舞。加上教首们平日的传授经文、符咒、拳术、静坐以及用气功为人治病等方式吸收百姓皈依,借师徒关系建立纵横联系。

白莲教信徒众多,主要来自社会下层。各派内部实行家长制统治,尊卑有序,等级森严,成为很多农民起义的组织形式。在元末以滦县为中心,冀东及长城沿边一直是白莲教活动的地区,并从这里向全国蔓延,爆发了韩山童刘福通领导的反元大起义。明初永乐年间有唐赛儿领导的起义,明末天启时期有徐鸿儒、王好贤领导的起义。此外还有很多小规模的农民起义,如明代嘉靖年间的江南太湖流域马祖师领导的农民起义和山西、内蒙古一带的农民起义等。到清朝乾隆年间,在山东一带爆发了王伦领导的农民起义。规模最大的一次当属嘉庆年间,即清代中叶爆发的川楚陕白莲教大起义。

白莲教的组织在清代时分布很广,黄河上下、大江南北到处都有,尤其是直隶、山东、山西、湖北、四川、陕西、甘肃、安徽等省,白莲教最为活跃,各阶层人民踊跃参加。在农村中则有“乡约吃教”,在城镇、集市则有“差役书办吃教”。当时教门派别很多,有清茶门教、牛八教、十字教、焚香教、混元教、红阳教、白阳教、老君门教、大乘教、清香教、圆顿教、八针教、大阳教等,五花八门,其中许多教派都是白莲教的支派。

白莲教拥有的群众最多,影响最大。它本身又分为许多别支,各以教主、首领为中心,组织相当复杂。领导人的名称也很多,有“祖师”、“师父”、“老掌柜”、“少掌柜”、“掌教元帅”、“先锋”等等。它的这种组织形式,适合秘密传教(有时也用经文编成歌词,配上民间小调,击渔鼓,打竹板,用说唱的形式传教),分散活动。

白莲教的教主和首领们利用白莲教经文中反对黑暗,追求光明,光明最终必将战胜黑暗的教义,宣传“大劫在遇,天地皆暗,日月无光”,“黄天将死,苍天将生”,“世界必一大变”。他们还号召信徒以四海为家,把教友关系看成是同生父母的兄弟姊妹关系,号召教友之间互通财物,互相帮助,男女平等。这些口号直接反映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和迫切要求,因此对贫苦农民有极大的吸引力,发展非常迅速,在当时成为一股巨大的社会力量。

嘉庆年间的白莲教起义,前后持续了9年零4个月,最早参加者多为白莲教徒。参加的人数多达几十万,起义爆发于四川、湖北、陕西边境地区,斗争区域遍及湖北、四川、陕西、河南、甘肃5省,甚至还波及到湖南省的龙山县。白莲教起义军在历时9年多的战斗中,占据或攻破清朝府、州、县、厅、卫等204个,抗击清政府从全国16个省征调的兵力,歼灭了大量清军,使清军损失一、二品高级将领20多人,副将、参将以下的军官400多人。清政府为镇压起义,共耗费白银2亿两,相当于当时清政府5年的财政收入。从此,清王朝从所谓“隆盛之世”陷入了武力削弱、财政奇黜的困境,迅速跌入没落的深渊。

嘉庆四年,清廷以勒保为经略大臣,明亮、额勒登保为参赞大臣,节制川、陕、楚、豫、甘五省官军进击,并晓谕州县办团练,坚壁清野,攻抚并施。使教匪处境艰难,张汉潮等相继牺牲。嘉庆五年,清廷任勒保为四川总督,集主力于川西阻截教匪军。经数次激战,教匪退入南山和巴山老林。至嘉庆九年九月,教匪残部被清军陆续击破,教乱被平定。

白莲教起义为什么会失败?

没有明确政治纲领

川楚陕五省白莲教乱从性质上来说是一次披着宗教外衣的农民阶级领导的起义,“所谓宗教战争也根本是为着十分明确的物质的阶级利益而进行的,这些战争都是阶级斗争。”从本质上讲,白莲教乱仍然是农民阶级反对地主阶级的阶级斗争,“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在人们的头脑中,而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革中去寻找”。

教乱军主要由破产农民、失业工人、流民、棚民及雇工组成,教乱军的领导阶级实际上是分散经营的小生产者,他们思想意识保守、狭隘,与历史上无数次的农民起义一样,由于其阶级的局限性,白莲教的领导阶层仍然不可能提出彻底解放他们的政治纲领。白莲教乱前川楚陕社会这种特殊的社会经济关系,决定了参加起义的阶层的阶级性质,从而制约了白莲教乱不可能提出明确的政治纲领。

白莲教乱军所采取的军事行动,仅为解决生活问题,没有远大的目标,也提不出进一步的政治纲领,而这种没有革命远景的单纯军事行动,不可能经常鼓舞群众的斗志,以号召农民来反抗统治阶级。劳动人民跟着白莲教起来反抗清朝统治者的剥削与压迫只是暂时的现象,白莲教乱军很难取得广大人民群众长期的支持与清军进行长期的斗争。阶级的局限性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去夺取封建政治重心的城市,更不可能建立自己的根据地来保存和发展自己的实力。

流寇主义风气

游击战争是中国历代农民起义反抗统治阶级的主要斗争形式,但如果仅仅停留在游击战争上,不把大小队伍汇合壮大进行集中统一的斗争,是不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的。白莲教乱军多由破产农民、手工业者、城市无产游民及农场雇工组成,中途更有大量流民加入,他们都受到官僚、地主及手工业场主的剥削及压迫,生活朝不保夕、漂泊不定,经济地位很不稳定。

加入教乱军之后,自然会把原来的经济生活习惯及所带有的意识带进乱军的队伍,这种社会根源导致了白莲教乱军在整个起义过程中都采取了流寇主义的作战方式。

例如白莲教乱初期,襄阳教乱军从嘉庆二年正月到同年十二月,在一年的时间内,两次进入陕西,两次进入四川,绕三省边界转了半个圈子,行程几千公里。白莲教乱军在汉水川楚陕南巴老林地区穿来穿去进行东荡西游的游击战,也没有建立起稳固的根据地进行统一的战争。

在白莲教乱初期,义军的力量不够强大,这种“东荡西游”的游击战无疑是正确的和必要的,但机械呆板的运用势必导致教乱军最后的失败。对白莲教乱军这种流寇式作战方式,清政府应付阙如,采取了坚壁清野、筑堡团练的政策。白莲教始终处于清政府军队的追剿下。清政府“坚壁清野”的政策,切断了乱军与当地人民群众的联系,使白莲教乱军的粮食和兵员得不到补充,教乱军受到重大打击,军事行动难以为继,最终导致了教乱军的失败。

内部宗派主义

白莲教乱军本身是一个个狭隘的小集团组成,它以自然经济为基础,为一个社会特定的阶层或特定的集团利益服务。它几乎吸收了各个阶层的人物,由于各自利益不一致,在反对清政府封建剥削和阶级压迫前进的道路上,必然会有所分化,必然会产生宗派主义。在清政府招抚政策宣传之后,很多已加入白莲教义军的下层群众开始动摇。清政府的这些政策,使得“困极思安”、“久劳思息”的白莲教乱军纷纷乞降、投诚,出现了“贼伙自行投诚及难民由贼营逃出者络绎不绝”的情况。

标签:

更多文章

  • 曹魏的掘墓人司马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是一个窃国大盗还是治世能臣?司马懿为什么能够篡夺曹魏实权?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早在曹操在世的时候,司马懿便一直被曹氏家族处处提防,尽量不让他掌握实权。可是就算曹氏家族费尽心机的防着司马懿,最终司马懿还夺取了曹魏的政权,取而代之。司马懿为何能成功取代曹魏呢?历史上真实的司马懿到底是一位怎样的人呢?在三国时有许多谋士,而司马懿是其中最

  • 魏国称霸战国 百余年未逢对手 战国首先称霸的为什么是被强敌环绕的魏国,魏国为什么能称霸中原近百年之久?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公元前453年,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三家分晋,由于魏国地处中央四战之地,忧患的环境和勃勃雄心使魏文侯成为战国最早推行变法图强的君主。在战国250余年历史中,魏国是最先强盛而称雄的国家。公元前453年超级巨无霸晋国被韩、赵、魏三家肢解瓜分以后魏国继承了晋国最富庶、最肥沃的南部地区,该地区经济繁荣、文

  • 汉朝: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朝代 奠定了汉族的地位,树立了中国的威严 汉朝到底有多强大,汉朝为什么那么强大?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和约略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汉朝是中国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汉族在这一时期得名,汉族由于文明程度较高,在中国各兄弟民族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这是历史发展和自然形成的结果。汉以后历代的朝代名称虽有变换,但汉族作为中国主体民族的地位始终

  • 少年英雄罗士信被视为隋唐群雄中的第一猛将 为李唐立下无数功劳 死后为什么却没有列入凌烟阁呢?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罗士信是隋末唐初时期猛将,他一生勇武超人,立功无数,又常挺身于患难之际,领命于危急之时。若不是英年早逝,罗士信会在历史上留下更大的声名。罗士信死后,李世民为何没有将罗士信列入凌烟阁功臣之中,甚至也没有对他进行追封?投奔张须陀少年勇猛杀敌史书记载,罗士信是齐州历城人,与唐朝名将秦琼是同乡。当时,隋炀帝

  • ​李勣随李世民平定四方 成为唐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 为什么李世民临死前想要杀掉​李勣?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李勣是唐朝初年名将,出身高平北祖上房徐氏,早年投身瓦岗军,后随李密降唐。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他出将入相,功勋卓著,被朝廷倚为干城,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唐朝名将李勣,原来姓徐叫徐世勣,今山东菏泽人。他家里非常富有,从来不缺钱。而且这个人乐善好施,常常救济穷苦人,

  • 大凌河之战皇太极围点打援 明朝损失惨重 为什么骁勇善战的关宁铁骑几乎全军覆没,大凌河之战的影响有哪些?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公元1631年,后金皇太极率领的五万军队进攻明朝辽西大凌河城,在战争中后金将围城、和谈、攻坚、打援相结合,获得战略性的胜利,明朝遭到战略性的失败。战后明军在关外的精锐已不复存在,加速了明亡清兴的历史进程。袁崇焕被逮捕下狱后,明朝重新启用了辽东事务的专家、年近七旬的老臣孙承宗,让他担当辽东主帅。这是孙

  • 史上最受宠的公主生活奢华到了啥地步?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现代社会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难免会娇惯坏了,古时候也有很多这种情况,其中最为娇惯孩子的当属是唐懿宗李凗了。唐朝的皇帝,疼爱孩子的并不少,比如前面的代宗李豫。但是爱到懿宗李凗那个份上的,还真是独一份。他那超乎寻常的爱法,使得最受他疼惜的女儿同昌公主,成了世间的灾难。李凗虽然

  • 三国周瑜之死,远不是演义小说所写,实乃天意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周瑜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将领,身为东吴大都督,他不仅文武双全,还风流倜傥一表人才。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是这么一个形象,他英俊潇洒却心胸狭窄,他才气逼人也昏招频出。其实历史上的周瑜根本不是那样的,今天我就通过历史上真实周瑜,给大家解读一下他的人生之路。(图)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东汉末年名

  • 清朝的提督是从一品,那九门提督是多大的官呢?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提督是明清时期的官职名称,到了清朝时期,提督已经是从一品了,那会不会有朋友已经好奇了,所谓的“九门提督”到底是个多大的官职呢?明朝提督多为非正式官职,各地镇守总兵官,有时因军事需要常加提督军务、提督等衔。而到了清朝,提督一职则为常设。提督为武职官名,全称为提督军务总兵官,主要负责统领一省的陆路或水路

  • 明清县衙:简约的专制机器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县衙是明清时期行政的基层单位,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离我们已经非常遥远,跟我们现在的生活也是千差万别,下面我们就通过了解现存的明清县衙建筑群,来了解一下当时的社会情况吧。在河南省南阳市的内乡县,有一处保存完好的古代县衙,是一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今天我们了解明清时期县级衙门的最为直观的实物。这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