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西汉七国之乱是如何被周亚夫在三个月之内被平定的

西汉七国之乱是如何被周亚夫在三个月之内被平定的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72 更新时间:2024/1/15 8:00:31

古代将领能够成就千古英名,往往只要取得关键性战争的胜利即可,西汉时期的七国之乱,就是一场诸侯与中央之间的战争,而平定七国之乱的将军,正是后来名声大噪的周亚夫

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以吴王刘濞、楚王刘戊为主的七国诸侯,不满汉景帝的削弱诸侯王势力的政策,于是一起抱团组成联军对抗长安的中央王朝。汉景帝在诛杀献策削藩的晁错试图平息七国之乱失败后,下定决心起兵镇压,统领汉军以及诸大将的就是周亚夫。

因为七国早先就已经约定好了,所以联合军队在叛乱的初期得以顺利进行,向西连拔数座城池。但是到了长安和东面诸侯之间的缓冲地带——梁国境内却是遇到顽强的抵抗,毕竟梁王刘武是汉景帝的弟弟。但是梁国的城池坚固可靠,叛军一时半会儿攻克不下来,从而在这里浪费了很多时间。

不过面临声势浩大的七国联军,梁王刘武也是心里发虚,一直催着周亚夫发兵救援。熟谙兵法的周亚夫认为此时的叛军气势过旺,正面与之相抗不是明智之举,所以就一直按兵不动,任梁王喊破喉咙也不行。不过周亚夫也不是一味无脑地等候叛军打累了,而是暗地里派兵攻占了叛军的粮草营,导致联军失去了供给,士兵们也就没有了力气战斗,整个军队的士气大幅下降。

眼看叛军士气降低的周亚夫,便和梁国内的军队联合夹击了七国联军,不多久联军就被打的四分五裂。为首的吴王刘濞带着自己的残兵逃到了东越,最后还是被越王斩下首级献给了汉朝。其他六位诸侯王前前后后都自杀身亡,七国之乱也由此平定。在平定七国之乱中,周亚夫懂得忍耐等候时机,也恰到好处地把握了机会,才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周亚夫之风

我们都知道周亚夫是西汉时期的人物,那么在西汉以后,有人说某某有周亚夫之风,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我们在《三国演义》中就曾见到曹操徐晃:“公明真有周亚夫之风也”当然公明也就是将军徐晃,公明是他的字,那么这是说徐晃有什么像周亚夫的地方呢?让我们来看看周亚夫之风是怎样的。

周亚夫是西汉开国功臣周勃的儿子,出生年月不详,死于公元前147年,江苏沛县人。汉文帝后二年,承袭他父亲的爵位做了绛侯。他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将军,他是历史上也非常有名的军事家。在七国之乱中,他统帅汉军,仅仅三个月就平定了叛军。虽然为人耿直,进谏不讲究委婉含蓄,在担任丞相期间多次使得汉景帝对他非常不满,最后使得他含冤入狱,绝食而死,但是这些都无法掩盖周亚夫在军事上的贡献,以及在治军方面的智慧。周亚夫治军非常严明,他驻军的细柳营也成了历代传颂的典范,为后来历代军事将领效仿的楷模。

有一次汉文帝去视察军队,到其他将军的营地都畅行无阻,车驾直接就开到军营里去了。但到了周亚夫的细柳营,却被把守营门的士兵给拦下了,护卫说:你没看到这是皇帝的车驾吗?还敢阻拦?但士兵却说:我们将军说在军营只听将军的,不能听天子的。等通报了周亚夫后,文帝的车驾终于进去了,但士兵有不让文帝车驾行驶的太快,文帝只能命护卫慢慢驾车。后来,周亚夫率领的军队大胜匈奴,他也被文帝提升到京都做了中尉。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周亚夫治军是非常严明的,在古代只有治军严明的将军才能带领军队打胜仗。所以曹操赞徐晃就是说他治军严明勇猛刚毅,很像西汉时期的周亚夫。当然这是对武将相当高的评价,也可以看到周亚夫在历代军事将领心目中的地位。

周亚夫怎么死的

众所周知周亚夫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将军,汉族,今天的江苏沛县人。他是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在历史上也非常有名的军事家,在七国之乱中,他统帅汉军,仅仅三个月就平定了叛军。最后周亚夫绝食死于狱中。

公元前152年,丞相陶青有病退职,景帝任命周亚夫为丞相。景帝对他非常器重,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周亚夫官拜丞相,又很受景帝器重,那他是怎么会绝食死于狱中的呢?

原因是这样的,周亚夫性情耿直,虽然官拜丞相但他不会讲政治策略,所以逐渐被景帝疏远,最后落个悲剧的结局。有一次,景帝要废掉栗太子刘荣,刘荣是栗姬所生,所以叫栗太子。但周亚夫却反对,结果导致景帝对他开始疏远。还有和他有仇的梁王,每次到京城来,都在太后面前说周亚夫的坏话,对他也很不利。再后来,还有两件事导致了周亚夫的悲剧。一件是皇后的兄长封侯,一件是匈奴王封侯的事。窦太后想让景帝封皇后的哥哥王信为侯,景帝没办法只好推脱说要和大臣商量。在景帝和周亚夫商量时,周亚夫说刘邦说过,不姓刘的不能封王,没有功劳的不能封侯,如果封王信为侯,就是违背了先祖的誓约,景帝听了无话可说。

还有一件事就是,匈奴王唯许卢等五人归顺汉朝,景帝非常高兴,想封他们为侯,以鼓励其他人也归顺汉朝,但周亚夫又反对说:“如果把这些背叛国家的人封侯,那以后我们如何处罚那些不守节的大臣呢?”景帝听了很不高兴。

至此之后,景帝对周亚夫是越来越不满,皇帝和丞相发生矛盾,悲剧必然难免。后来被人诬告儿子谋反,被牵连入狱,景帝也默许了,想整治周亚夫。后来周亚夫不甘受辱,绝食明志,吐血而亡。由此可见,周亚夫的死,一部分是景帝的不信任,但更多的是他不懂得政治策略,他是合格的军事将领,但在政治上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周亚夫墓

周亚夫出生年月不详,死于公元前147年。周亚夫是江苏沛县人,西汉开国功臣周勃的儿子。汉文帝后二年,承袭他父亲的爵位做了绛侯。他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将军,他是历史上也非常有名的军事家。

亚夫为人耿直,任相期间,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不断和景帝发生争执,与皇族产生了矛盾。七国叛乱攻梁国时,梁王多次向周亚夫求救。他坚持既定作战方针,不发救兵,为此遭到梁王怨恨。在封匈奴降将为侯的事情上,周亚夫坚决不同意景帝的做法,甚至在废立太子的事情上也和汉景帝意见相左,后来又在多件事情上同汉景帝发生争执,这一切都导致了他的悲剧,后来被人陷害,不愿受辱而绝食死于狱中。

那么周亚夫的墓葬在何处呢?据记载周亚夫的墓有两处:第一、周亚夫墓位于河北省衡水市景县县城内。下部周长600米,高度大约有16米,占地面积7亩左右。周亚夫墓于1956年7月9日定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亚夫墓一直保护完好,1974年,重新立了标志牌。在墓周围满是树木围绕,郁郁葱葱,非常壮观。第二处在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周庙村。周亚夫墓墓地有数棵柏树,汉碑散佚,明代碑尚存。周庙村中有周氏宗祠,内祀其父绛侯及周氏历代宗亲,周祠飞垩流丹,金碧辉煌,颇具气势。至今周氏后人仍在村中居住。

周亚夫墓如今已经成为了非常有名的旅游景点,人来人往,是国家重点的文物保护单位。当然这和周亚夫这个历史人物是离不开的,他治军严明,细柳营早已成为历代治军严明的将军的代名词。

标签:

更多文章

  • 他是唐朝宰相,两度任职宰相是因为什么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唐朝时期的宰相是终生制的,岑羲是怎么两次任职宰相的呢?他第一次又是为何被罢免的呢?岑羲是南阳地区的人,在唐朝时期曾经做过许多重要的官职,自从成为了进士之后,他担任过金坛令以及中书舍人等职位,到了710年本来已经成为了宰相的他却被罢免,但是过了两年之后又再次登上了宰相的职位,然而在713年他却因为跟随

  • 大明灭亡的罪魁祸首,竟然是一只鸡?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细节决定成败,一个不起眼的小细节往往会导致一场战役的胜利,进而影响全面战争的结果,甚至影响国家的命运,而大明王朝的亡国之运,竟然始于一只鸡。徐光启和孙元化师生二人苦心谋划的军事改革,因为一只鸡的缘故,不但一切成空,而且还帮助了敌人,直接导致了明清军事力量的对比发对于热兵器方兴未艾的明朝末期来说,谁拥

  • 千古一帝秦始皇嫔妃众多,为什么不确立一位皇后呢?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秦始皇是我国第一位皇帝,他开创了封建王朝的新篇章,并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像他这样的英雄人物,虽然嫔妃众多,但却始终没有确立皇后,这是为什么呢?立后和立太子是中国古代后宫制度乃至君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战国时期秦孝公始,立后之事便已制度化了。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更明确规定皇帝的正妻为皇后,皇帝的母亲为

  • 钱塘名妓苏小小英年早逝之谜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我国古代的美女数不胜数,但是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占比不多,名妓苏小小身为地位低贱的歌妓,能够拥有如此大的名声,却是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那么导致她英年早逝的原因是什么呢?在我国古代的时候,女性的社会地位是非常低的,而作为歌妓社会地位就更加低了,她们生活在社会最底层,虽然卖艺不卖身,但依然被人们看的轻如

  • 杨素是集名将奸臣于一身的乱世枭雄 文韬武略 权倾朝野 为什么他不选择更进一步 夺权上位呢?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杨素是隋朝权臣,他能力卓著,为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杨广当了皇帝以后,他又在朝中唯我独尊,一手遮天。那时候的杨素,已经完全具备了夺位的条件。而为什么杨素又没能进行夺位呢?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既特别又为人忽视的一个朝代,结束大分裂,开启大一统,隋朝的地位本可比肩秦朝,但也许是没有出现能比肩秦始皇的人物

  • 刘备从一介平民成就蜀汉帝王伟业正史中真实的刘备到底是如何的,正史中刘备有哪些过人之处呢?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汉昭烈帝刘备是蜀汉开国皇帝,在三国历史上,刘备一直是个争议颇多的人物。有人认为他以诚待人、善于用人;有人则觉得他假仁假义、残酷无情;更有人说刘备能得到江山全靠脸皮厚,会装。那么,正史中的刘备到底是什么样呢?一、一个从市井中走出来的草莽英雄。刘备虽自称为汉景帝之后,但由于年代久远,加上幼年丧父,因此皇

  • 共和国第一次授衔遗憾:军衔压低晋升遇阻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实际军衔与编制军衔严重脱节,实际军衔普遍低于编制军衔。中央军委认为军衔制度存在许多不利因素,建议取消。全军首次实行军衔制,给我们后人留下了许多可供探讨、分析、研究的话题。中国人民解放军1955年陆海空三军大授衔,是我军正规化建设的一座丰碑,在我军军制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中国人民解放军自1955

  • 第一个身披黄袍的皇帝是谁?赵匡胤“黄袍加身”是后来的事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提起“黄袍加身”,很多人都会想到宋太祖赵匡胤,会想到发生在公元960年的那次著名的“陈桥兵变”。一件象征皇权的黄袍,一次精心策划的政变,使赵匡胤从后周节度使、殿前都点检的身份,摇身一变成为大宋王朝的开国皇帝。据《说岳全传》记载:“(宋太祖)自从陈桥兵变,黄袍加体,即位以来,称为真龙天子。”黄袍是事先

  • 看到一地韭菜,大隋高僧气得扭头要走!和尚为什么不吃韭菜?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出家人是禁食用荤腥的,这我们都知道,但是如果告诉你出家人也不能吃某些特定的植物农作物,你是不是会感到很吃惊呢。灵裕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高僧。他原籍巨鹿曲阳(今属河北保定),俗姓赵,生于北魏熙平三年(518年),自幼向佛,七岁时就想出家,被父母拦下;十五岁时,背着父母,偷偷到河北邯郸应觉寺

  • 于谦在危难时刻守住大明半壁江山 却惨遭杀害 为什么说纵使于谦是救国功臣照杀不误?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于谦是明朝名臣,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但因个性刚直,招致众人忌恨。土木之变后,英宗兵败被俘,他力排南迁之议,最后守住了北京城。最后却在英宗复辟后惨遭杀害。明英宗为什么要处死于谦?为何说于谦必须死?公元1449年6月,北京紫禁城中后宫皇后嫔妃哭声一片,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在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