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康熙生擒鳌拜的时候为什么会用一群孩子而不是使用大内高手?

康熙生擒鳌拜的时候为什么会用一群孩子而不是使用大内高手?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836 更新时间:2023/12/4 23:10:48

清朝康熙被部分学者所誉为是千古一帝,他在位期间最令人感兴趣的则是十五岁生擒鳌拜这次事件了,不过在翻拍的鹿鼎记中为什么康熙要用一些孩子擒鳌拜,而不是大内高手呢?

鳌拜出生于清朝勋贵之家,他的祖父乃是完部族长索尔果,叔叔费英东更是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可以说他的家族是清初最为顶尖的家族。当然鳌拜本人可不是依靠家族的庇护才在清朝有了一席之地的,他可是凭借着自己的战功获得了“满洲第一勇士”的盛赞,并获封公爵这一异姓所能做到的最高等的爵位。

而后在顺治皇帝死后,因为鳌拜的忠心,他与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三人同为辅佐大臣,自此鳌拜走向了人生最为鼎峰的时刻。作为托孤之臣,日后随着索尼的去世,苏克萨哈的被杀,遏必隆的依附,鳌拜权倾朝野开始独霸朝堂。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鳌拜的独断专行与年少气盛的康熙的矛盾开始急剧上升。

再加上此时的鳌拜借助辅政大臣的身份已牢牢掌控住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六部的实权,并任意的行使着原本只属于康熙的权力。最终不甘受制于人的康熙决定干掉鳌拜,夺回原属于他的权力。康熙先是以强身健体为借口召集了一批身强力壮的亲贵子弟进入皇宫,然后秘密的训练他们,为日后生擒鳌拜做准备。

而后在1669年5月,他又借口此时中原各地尚未完全平复,需朝中大臣前往各地安抚的名义将鳌拜的亲信大臣调出北京。之后康熙在鳌拜的亲信都调离北京,那些原属于这些亲信所担任的官职还处于空缺的状态时,就乘机将自己的亲信安插在这些位置上,而后并掌控了京城的兵权。

康熙8年(1669)5月16日,鳌拜像往常一样去武英殿“参见”16岁的康熙。但是这天他在武英殿门口遇到一个人,这个人叫索额图

是2年前死掉的索尼的三儿子,在此不久前刚刚去职吏部右侍郎,专职成为康熙的一等侍卫。索额图只说了一句话,鳌拜就乖乖地将佩刀交了。索额图说,“皇帝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你每次见皇帝总带着刀似有不妥。”

而当鳌拜踏进武英殿的时候,等着他的并不只是康熙,还有一帮陪着康熙玩布库(摔跤)少年。

只听康熙一声令下,少年们一拥而上,鳌拜猝不及防,被摔倒在地,束手就擒。鳌拜随即被打入大狱,康熙命议政王大臣审讯鳌拜。先被抓,再议罪,那实际上就是已经定性了。所以议政王大臣会议很快就给出了结论,宣布鳌拜30条罪状,应处以革职、立斩;抓鳌拜的党羽12人,抓遏必隆等,革职审查,动作迅速。

鳌拜直到这一刻,才明白原来康熙是真的长大了,再不是那个敢怒不敢言的懦弱少年了。

鳌拜想起康熙身边贴身侍卫费扬古之子倭赫就因为对他不礼貌,就被他找了个擅骑御马、取御用弓矢射鹿之罪名处死了;甚至以“怨望”的罪名,将费扬古及其子尼侃、萨哈连一并处死,家产籍没。籍没的家产并未充公,而是给了自己的弟弟穆里玛;他想起因为自己看中的地,在康熙的再三反对下,矫旨将杀了拒不配合换地的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三人;他想起索尼临终前上书康熙亲政,苏克沙哈请辞,目的就是让鳌拜自己提出来一并归政康熙,然而气势汹汹的鳌拜却按着康熙的手臂,将苏克萨哈处以绞刑,并诛其族。就明白等待自己的将会是什么。

而后康熙念在他为清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就免其一死,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曾经不可一世的鳌拜就被囚禁在家中,但不久之后就死于家中,死因不明。

那么在这里很多人都会有一个这样的疑惑,为什么康熙会让一群年轻的亲贵子弟去做生擒鳌拜的事情呢?鳌拜可是被誉为“满洲第一勇士”的主,即使此时的他已是约59岁的花甲之年,但是近三十年的战场生涯他的武力也不是区区一群小毛孩能比的。

那么为何康熙就敢让他们去执行这一项关乎着康熙存亡的事情呢?要知道一旦这些人抓不住鳌拜,康熙的性命和帝位必将受到严重的威胁,轻者当一辈子的傀儡皇帝,重者丢掉帝位,甚至是生命。其实康熙会这么做,主要有以下的几点原因。

一、让鳌拜放松警惕。鳌拜武力绝对不俗,权势也足够大,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长年的掌控着大清的大权,早已让他目空一切。试想下,如果鳌拜看见康熙整天都在跟一群亲贵子弟在玩闹,他会怎么想?我想鳌拜只会想康熙果然还是一个小孩子,就这样整天就只知道玩闹的皇帝,对我来说真的没啥威胁。

当然康熙并不是在玩闹,而这里真的不得不佩服康熙的心机,小小年纪不但知道隐忍,还知道示敌以弱。当时的康熙明明无时无刻不想着对鳌拜除之而后快,可是他却一直都隐忍不发。而是一直都示弱于鳌拜,并假装着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最终也正是这样的假象让鳌拜几乎彻底的丧失了对康熙的警惕性。

二、无人可用。其实在当时康熙之所以会如此冒险的起用这批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无人可用。众所周知自鳌拜独霸朝堂后,整个朝堂几乎都已被鳌拜完全控制,不但六部都是鳌拜的人,连皇宫的侍卫处都被鳌拜控制,更别说当时康熙周边的太监、宫女也有很多都是鳌拜的人。

可以说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让康熙不敢去用这些人。其实原本康熙用那些宫廷侍卫是最稳妥的,毕竟皇家侍卫都是武功高强之人,用他们去制服鳌拜,成功的几率将更加的大。但是实际上康熙并不能用这些人,侍卫处早已被鳌拜控制住,如果用这些人恐怕不出数日康熙的计策就会被鳌拜所知。所以康熙没办法也只能用这些初出茅庐的清白子弟,只有用这些身家清白的人,才能确保计策不会被鳌拜得知。

三、好控制。其实康熙会用这些小孩子,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好控制。这些小孩子本就是从忠于皇家的那些家族中挑选出来的亲贵子弟,而这些孩子可以说就是一张白纸,此时的他们身上没有跟朝堂上的任何派系有瓜葛,而且也没有任何成年人的那种心思。可以说在他们的眼里和心里就只有家族所交代的那句话,就是“忠君爱国”。

所以当康熙跟他们说他们要对付的是当朝的权臣鳌拜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害怕。正如康熙当年在决定抓捕鳌拜的时候问这些小孩子“你们怕朕,还是怕鳌拜?”,他们毫不犹豫的回答“怕皇帝”,是的,在他们这些每天都被灌输着“皇帝最大”的思想的小孩子们来说,皇帝远比鳌拜来可怕的多。也就是如此,康熙才能最终成功的实施活捉鳌拜的计划。

四、初生牛犊不怕虎。康熙用这些孩子除了以上原因,还有一条那就是这群孩子不怕死。他们几乎都还没有经历过朝堂上的那些勾心斗角,和世间种种的挫折。所以他们始终都保持着一股劲,一股不服输,一股不怕死的劲头,而就是这个精神最终让他们完成了康熙交代的事情。

可以说在当时如果没有这个不怕死的精神,恐怕他们很难全心全意的去对付鳌拜。毕竟鳌拜可是这个天下权势最大的权臣,一旦失败,他们和他们的家族势必将受到毁灭性的打击。所以对付他如果没有那份胆识,恐怕谁也不敢去对付他,这份计划也就不能成功。

实际上就在这样的种种原因下,最终康熙决定用这些小孩子去对付权势滔天的鳌拜。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最终康熙成功的将鳌拜擒拿,然后夺回了自己的权力。

标签:

更多文章

  • 清朝灭亡之后溥仪的七个妹妹都是什么样的结局?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清朝灭亡之后溥仪宣告退位成为了一个普通人,在古代的时候皇家自然不可能只是一脉单传,当时溥仪还有七位妹妹,也就是清朝的格格,那么在清朝灭亡之后溥仪的这几位妹妹都是什么结局呢?末代皇帝溥仪的生父是载沣,摄政王载沣一共有四个儿子,七个女儿,也就是溥仪的7个妹妹,分别是韫媖、韫和、韫颖、韫娴、韫馨、韫娱、韫

  • 清朝吴三桂拥有天下最骁勇善战的兵将 可是最后为什么输给了年轻的康熙?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清朝时期康熙被称之为千古一帝,平三藩,收复台湾,他一生中的政绩是不容忽视的,但在当初平定三藩的时候吴三桂的实力并不弱,那为什么康熙最终还是取得了胜利呢?首先我们要先了解吴三桂这个人,他原先是明朝末年山海关的守将,长期驻扎山海关与满清对峙。但是闯王李自成攻克北平,逼死崇祯,强占吴三桂之妻高圆圆,就有吴

  • 刘备伐吴真的是为二弟关羽报仇吗,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什么没攻打东吴替刘备报仇呢?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刘备建国称帝后,为报二弟关羽被杀之仇,决定起兵伐吴。刚开始东吴节节败退,可在夷陵之战中却被陆逊大败,火烧七百里连营,最后病逝于白帝城。刘备为什么要伐吴,真的只是为二弟关羽报仇吗?刘备死后,诸葛亮掌管蜀国大权长达十一年,为何却没攻打东吴替刘备报仇呢?刘备在建立西蜀政权的时候,是关羽在襄樊大战中失败的第

  • 刘墉真的是一个驼背罗锅吗?历史上的刘墉和影视剧中的形象完全相反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在《宰相刘罗锅》这部影视剧中刘墉的形象是一位小老头,并且还是驼背,这才被叫做罗锅,但在历史中真正的刘墉并不是此番形象,和影视剧中的形象完全相反。刘墉出生于山东诸城。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大学士刘统勋长子。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

  • 秦国在统一六国之前,很长一算时间处于落后状态,秦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强大,最终一统天下?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秦朝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秦国一统天下之前并不是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国家,秦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强大的?在战国中期,由于地处西部偏远地区,生存环境

  • 清朝时期官员拜见皇帝的时候为什么要拍一拍袖子,嫔妃走路又为什么要让人扶着?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在影视剧中经常能看到官员拜见皇帝的时候都要拍一拍袖子,或者是嫔妃走路时有宫女在一旁搀着,这两种做法都是有什么说法?在古代早期的时候,并没有发明凳椅,举国自上而下都是采取“席地而坐”。不过到了汉朝的时候,逐渐出现了凳椅,先前的“跪坐”就慢慢取代了。但跪拜礼依然存在,不过这时候却演变成社会地位的一种象征

  • 南宋时期的一些士兵为什么宁愿饿死也不肯吃小米,这是什么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在古代的时候经常会缺兵少粮,人在饿极了的时候什么能吃的不能吃的都会拿来果腹可为什么宋军中的江浙、福建人,宁肯饿死也不吃小米呢?这不是很奇怪吗?《三朝北盟会编·卷二百四十六》记载:”是时,黾山沿路有金人遗弃粟米山积,独成闵之众多福建、江浙人,不能食粟,因此日有死者不下二三百人。”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当

  • 说曹操曹操到的下半句是什么,为什么无人敢说?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众所周知曹操是东汉末年时期势力最大的诸侯之一,关于他的俗语“说曹操曹操到”其实还有下半句,那么这下半句为什么一直以来无人敢说呢?这是因为这段话描述的事情对于曹操十分的屈辱,所以并没有人提起。曹操和夏侯渊,夏侯惇两兄弟属于表亲关系,原本也应该是夏侯一族的人,只不过由于他的父亲被过继给当了时的大太监曹腾

  • 商鞅的死对秦国的影响有哪些呢?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从战国初期在“七雄”中垫底的最落后国家到横扫六国、一统天下的强国,秦国迅速崛起,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帝国。可好景不长,秦帝国的大厦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短短十几年就在农民起义军的打击下轰然倒塌。秦国的崛起绕不开一个名字——商鞅,正是他的变法图强使秦国面貌焕然一新,在战国七雄的纷争中脱颖

  • 战国时期魏国的魏武卒究竟有多厉害,为什么魏国不能重建一支魏武卒呢?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魏武卒是战国时期吴起训练的精锐步兵,在吴起的率领下,以超出时代的训练体系、选拔标准、精良装备,屡次以少胜多,甚至达成以一敌十的巨大成就。吴起率领魏武卒南征北战,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的奇功伟绩。魏武卒是战国时期一支有着赫赫威名的军队,战国初期,魏国就是靠着这支强军,攻秦,败齐,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