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石家庄历史上第一个火车站的名字是

石家庄历史上第一个火车站的名字是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806 更新时间:2024/1/4 10:20:45

1.石家庄历史上第一个火车站的名字是什么

1897年4月,津海关道兼督办铁路大臣盛宣怀,受清廷委派兴建卢(沟桥)汉(口)铁路。

同时,山西巡抚胡聘之筹划修建正太铁路。几经勘测,权衡利弊,决定将两条铁路交会点选定在正定府南滹沱河南岸的柳林铺。

因此,山西人将正太铁路称为”柳太铁路”。1901年,在八国联军的威逼下,清朝同意将卢汉铁路北端延伸到北京正阳门,从此改称京汉铁路。

1902年,京汉铁路通至石家庄村东,并建站。因当时石家庄村小,知名度低,所以取七里外的大镇—振头作为站名。

这一站的设置,对石家庄的发展起了历史性的决定作用。为了压缩开支,就将正太铁路东端起点由柳林铺向南移至振头站(今石家庄站)。

2.石家庄站的历史沿革

石家庄站和振头站并存1897年,清廷委派督办铁路大臣盛宣怀修建卢汉铁路(卢沟桥-汉口),与此同时,山西巡抚胡聘之也开始筹划建设正太铁路,两条铁路的交汇点确定为河北省正定。

1902年,卢汉铁路改名为京汉铁路(北京正阳门东站-汉口),在石家庄村东建站,因为当时石家庄村太小,知名度低,所以取七里外的获鹿县(今鹿泉区)七大镇之一振头作为站名,车站由此得名振头站。1907年10月,正太铁路全线通车。

正太铁路是山西省最早的一条铁路,原计划由河北省正定县的柳林堡修至太原,故名。后因线路经滹沱河架桥困难,改由石家庄修起,故又称石太铁路。

正太铁路修建为一米窄轨,虽然京汉线与正太线在石家庄交汇,却是两条并行线,火车无法换轨,于是,正太铁路车站即石家庄车站就与京汉铁路振头车站并列存在,两个车站间的距离不足百米。正因为这两座火车站的道路不并轨,无法实现客货联运。

当时的振头站隶属于正定站,规模很小,但铁路的开通,让石家庄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逐渐有了名气。相比较而言,正太线上的石家庄站地位却比振头站要高。

京汉线上的石家庄站(振头站)是一个三等路过站,正太铁路线上的石家庄站则是正太的终点站,而且正太铁路管理局也设在这里。1918年左右,京汉线的振头站改名为“石家庄站”,从此京汉线石家庄站与正太线石家庄站两站并存。

这一局面一直持续到1939年。从石门站再到到石家庄站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占领了石家庄。

从1938年11月开始,日本人将石太铁路由窄轨改成标准轨。1939年10月,正太铁路改称“石太干线”,日本华北交通株式会社将原先分设的两个车站合并为一个车站,命名为“石家庄站”。

1940年7月至1941年2月间,日本侵略者又突击修筑石家庄至德州的铁路。石德铁路西起石家庄,东至山东德州,东连津浦铁路,西接京汉铁路,横贯华北中部平原,与胶济铁路、石太铁路贯通,连接晋、冀、鲁、豫四省,成为日本侵略者掠夺华北物资和调集军队的重要干线。

石家庄的铁路枢纽地位初步形成。1946年3月6日,国民政府平津区特派员办公处石家庄分区接收委员会办事处将石门站重新改为石家庄站。

解放石家庄后的石家庄站石家庄战役结束后,火车站大部分设施受到破坏。受战争影响,火车站已经停运了很长一段时间。

为了恢复铁路运输,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四支队开始抢修被毁铁路,次年2月石家庄车站复工。此后,石家庄站经历了多次不同程度的扩建和改造。

1951年,相关部门先后对石家庄站候车室、行李房、售票房进行了改造,修建了连结站台的木制跨线天桥。1962年,又将简易天桥改建为钢架水泥结构。

1956年,石家庄站有房屋16栋,总面积5453平方米。1970年,在车站的北侧修建了解放路地道桥(就是现在的中山路地道桥),成为石家庄的第一座地道桥。

到1986年,石家庄站的总面积为11417平方米。不过,由于站舍分散,房屋简陋,适用性很差,修建一座新的火车站已是很急迫的事情。

1987年石家庄站落成1984年,铁道部正式确定修建石家庄新火车站,并被列入“六五”计划。1987年3月22日,石家庄火车站开工建设,石家庄火车站的客运业务先是移到临时客站办理。

临时客站坐落在旧车站以南约1公里的铁路东侧,南马路以南、仓安路以北的胜利南大街地段。1987年11月9日,石家庄火车站开始投入使用,上午8点11分,由武昌开往天津西的234次列车8点25分准时离开,234次列车成为新客站的第一位“客人”。

石家庄火车站里的壁画,是邀请中央工艺美院的专家设计的。大厅壁画《燕赵颂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者张仃设计制作的,另外还有漆画、蛋壳画等数幅。

当时的石家庄火车站站房占地面积是26000平方米,有4个站台,3个候车室,车站等级为特等站(注:位于自强路的老火车站)。可以办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托运等客运业务,及办理整车、零担货物的货运业务。

2012年石家庄站南迁完成新旧交替2012年12月21日石家庄站南迁,站房工程于2010年6月10日正式开工,2012年12月20日20:35分许K220次列车到达火车站第一个停靠在新火车站,21日零时,新旧火车站完成交替,新客站全面用,标志着石家庄迎来“高铁”时代。南迁后位于自强路的石家庄老火车站将改造为石家庄铁路博物馆,及火车票代售点。

3.石家庄名称的来历

石家庄市位于河北省中南部,西倚太行山,东、南、北三面为广阔的华北平原,是京广、石太、石德铁路交汇处。

石家庄市现辖6区(桥东、长安、桥西、新华、裕华、井陉矿)5市(鹿泉、辛集、藁城、晋州、新乐)12县(井陉、栾城、正定、行唐、灵寿、深泽、高邑、无极、赞皇、元氏、赵县、平山),是河北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中心。石家庄市交通方便,四通八达,素有“燕晋咽喉”之称,西扼进出山西要道,东接山东,南连鄂豫,北通京津。

石家庄市的名称来源于石家庄村。一百年前,石家庄是获鹿县(今鹿泉市)的一个小村,面积不足半平方公里,只有百余户,六百多人。

从1902年起随着京广、石太、石德铁路的兴建,逐渐发展为现代都市。现在石家庄市面积14164平方公里,人口九百多万,成为“天下第一庄”。

石家庄村名最早见诸于明代。现在上京毗卢寺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4年)重修碑记中,有石家庄村名。

光绪四年本《获鹿县志》记载:“石家庄,县三十五里,街道六,庙宇六,井泉四”。当时石家庄村的位置和范围,在今新华区东南部的北大街以西,大桥路以北,北后街以南,北于家胡同以东。

石家庄由何而得名,传说颇多,有说因“石”姓而得名,有说由“十家庄”讹传而得名,还有说因村中多石匠而得名,但都无史籍记载,有待进一步考证。石家庄之所以从一个小村发展为大城市,关键是由于京汉(今京广)铁路与正太(今石太)铁路交汇点的确定。

1897年4月,津海关道兼督办铁路大臣盛宣怀,受清廷委派兴建卢(沟桥)汉(口)铁路。同时,山西巡抚胡聘之筹划修建正太铁路。

几经勘测,权衡利弊,决定将两条铁路交汇点选定在正定府南滹沱河南岸的柳林铺。因此,山西人将正太铁路称为“柳太铁路”。

1901年,在八国联军的威逼下,清王朝同意将卢汉铁路北端延伸到北京正阳门,从此改称京汉铁路。1902年,京汉铁路通至石家庄村东,并建站。

因当时石家庄村小,知名度低,所以取七里外的大镇——振头作为站名。这一站的设置,对石家庄的发展起了历史性的决定作用。

为了压缩开支,就将正太铁路东端起点由柳林铺向南移至振头站(今石家庄站)。正太铁路,1904年动工兴建,1907年全线竣工通车。

从此,石家庄成了京汉、正太铁路的交汇点,成为晋冀间物资转运枢纽,有力的促进了石家庄的经济发展,成为城市崛起的先导。石门市是石家庄市的前身。

在谈石门市之前,有必要先说一下休门的情况。“休门”,在当地方言中读作Qiumen。

休门位于今桥东区中部,北临中山东路,南临四中路,西至南、北人子街东段,东临建设大街。休门原是获鹿县的一个村镇。

据村民介绍,约于1939年在小站村东南地内,曾出土一块古砖,上刻:“大隋大业七年石邑县休门乡赵氏”字样。由此可见,隋朝已有此村。

名嘉靖本《获鹿县志》也有“休门乡”名。休门原为一较大集镇,每逢旧历四、九为集日。

东西大街有店铺,一些街巷名称至今仍留下了集市的痕迹,今南、北、中花市街就是当年的棉花市。这个街市一直延续到解放后才逐渐消失。

由于京汉、正太铁路通车,火车站建立,石家庄的工商业迅速发展。1925年初,石家庄商务会要求石家庄自治建市。

同年6月24日,经中华民国临时执政批准,筹建石家庄市,以石家庄为其区域。由于人口不足等原因,临时执政又于8月29日指令,将休门、栗村并入,取石家庄、休门首尾各一字,更名为石门市,同时建立了市政公所。

“石门”之名,就始于此。1928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撤销市政公所,筹建中的石门市遂告搁浅。

1938年1月15日,经伪中华民国临时执行委员会批准,成立伪“石门市政公署筹备处”,直属伪河北省公署领导。1939年伪河北省公署呈文伪华北临时政府行政委员会称:“石门当地冲要,居京汉铁路中枢,正太路起点,物产集中,工商会萃,人口不足三十万,而政治、经济具有特殊情形,拟请准予设市”。

同年10月7日,王克敏签发《行政委员会指令》批准石门设市,并按照《普通市组织大纲》拟具市政公署办事细则。11月13日,伪石门市政公署举行成立庆祝大会。

当时,石门市的行政区划是:东北至北宋、尖岭;西至大马村、大郭村、西王村、西谈村、西岗头;南至五里庄、塔谈村、塔冢、东王村;北至大安舍、赵陵铺、董家庄、西古城、东古城。1945年日本投降以后,国民党统治时期仍称石门市。

1947年11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石门。12月26日,《石家庄市政府通知》中说:“石门市自即日起改为石家庄市”。

1968年1月29日,河北省会由保定迁往石家庄。1978年3月11日,石家庄市改为省辖市。

1987年,石家庄市列为对外开放城市。这些都是石家庄发展的有利条件,但使石家庄成为大城市崛起的根基,则是修建了三条铁路交汇点的石家庄火车站。

石家庄市位于河北省中南部,西倚太行山,东、南、北三面为广阔的华北平原,是京广、石太、石德铁路交汇处。石家庄市现辖6区(桥东、长安、桥西、新华、裕华、井陉矿)5市(鹿泉、辛集、藁城、晋州、新乐)12县(井陉、栾城、正定、行唐、灵寿、深泽、高邑、。

标签: 石家庄

更多文章

  • 秦惠文王活了多少岁?秦惠文王心力交瘁而亡吗?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王

    秦惠文王享年四十六岁,病逝于王位之上。相关史料表明,秦惠文王在位期间,为了壮大秦国实力,整天操劳政事,身体状况越发堪忧,加上战事过多,秦惠文王身体日益支撑不住,心力交瘁而身亡。后人关于对秦惠文王的评价很中肯,认为他是一位关心国家政事,并且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因为他出色的业绩表现,后人将他

  • 清朝顺治帝最宠爱的董鄂妃竟然是他的弟媳?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现如今清宫剧非常火热,里面讲的大都是后宫女子与皇帝之间的恩怨纠葛,我们今天就来讲讲清朝的顺治帝跟董鄂妃之间的故事。顺治帝年少时就当了皇帝,这以后,除了要处理国家事务,还有件大事被臣子们经常催促,那便是充实后宫,好丰富子嗣。这第一步当然就是立后了,那时候皇族为了巩固关系,常常是在近亲之间选择,顺治也不

  • 唐朝李靖是怎么击败萧铣的?四十万大军仅仅三个月就被李靖给平定了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隋唐年间的李靖有着不败将军的称号,并且在战术方面能力也是十分出众,从于萧铣的一战中就能看的出来,平顶萧铣的四十万大军仅仅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李靖从小出生在宦官之家,他的父亲李诠在隋朝时官至赵郡太守,他的祖父担任刺史。李靖从小就深受祖父辈的影响,自幼开始学习兵法,文韬武略样样精通,也很有志向。大业末年

  • 努尔哈赤为什么将皇位传给皇太极,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谁更强一些?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努尔哈赤是女真族的大汗,努尔哈赤的人生可谓传奇至极。他一手开创了满清王朝的基业,从明朝大将李成梁牵马的一个小侍卫,到统一女真族各部落,进而能和大明王朝叫板,成为割据一方势力强大的首领,可谓是传奇至极。清太祖努尔哈赤是清朝的奠基者,一生金戈铁马,开拓疆土,战功赫赫,为清朝的建立以及发展扩大做出了巨大的

  • 晋朝开国皇帝结束三国分裂,实现全国统一,为什么风评不高?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精彩的三国乱世,没想到以这样的方式收场,篡魏的司马家族称帝之后灭了其他两家,坐上了一统天下的宝座。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结束乱世,建立一个新朝代的皇帝,往往得到很高的历史评价。比如结束战国七雄争霸的秦始皇,建立隋朝的隋文帝杨坚,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等人,即便不是个个千古一帝,那至少也是被历史津津乐道的明君

  • 中国古代的间谍技术,竟然有如此先进的概念?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间谍是一种以窃取情报为主要目的的活动,它不同于硝烟四起的战场,却能在获取情报的同时左右战局,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我国最早被史书记载的间谍活动出现在夏朝,《左传·哀公元年》中记载“少康使女艾谍浇”,这也是关于我国谍报活动最早的记载。随着长期的我国间谍技术也一直领先世界,甚至丝毫不逊色现代技术。1.情报传

  • 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包拯手下的得力干将。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我们在关于包拯的影视剧中,经常能听到王朝马汉张龙赵虎这四个人的名字,他们到底是什么来历,又是怎么跟随包拯的呢?王朝马汉张龙赵虎这四人本都是穷苦出身,后来被权贵奸佞欺压,于是一个叫做土龙岗的地方占山为王。其中,张龙和赵虎两人曾经去到京城去投奔过庞太师,结果发现那庞太师不是什么好人,是一个大大的奸臣,两

  • 12岁她风光出嫁,曾当面骂慈禧老寡妇,为什么如此大胆?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慈禧不止在后宫独揽大权,甚至在整个国家都是只手遮天,这样一位女性统治者,谁敢在她的面前放肆呢?还真有。今天跟大家说一个公主的故事,她曾经当着慈禧面喊她“老寡妇”。这个公主比较有意思,她自己同样是个寡妇,只不过辈分要比慈禧小很多,还是慈禧的干女儿。她就是清末大名鼎鼎的荣寿固伦公主,也是载入《清史稿》的

  • 细数历史上高颜值的帝王,你绝对想象不到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我们听多了史书上记载的帝王的故事,对于他们的长相也只是停留在影视作品的阶段,那么历史上真实的皇帝中,高颜值的都有哪些呢?一般说来,能当上皇帝的大多有出众才华,以至于大家都对其相貌不做过多要求。当然也不是所有的皇帝都长得“不怎么样”,历史上也有少数长相帅气的皇帝。孙权《三国志》里是这样描述的:孙权生得

  • 教育也要做到公平公正,细数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中的“南北榜”事件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北方多战乱,南方多稳定,这种社会格局造成了教育资源的严重不均,因此南北方科举考生的成绩差距相当大。自古以来,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导致了各地考生水平的差异。到了明清时期,这种不均衡更加严重。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经二月会试和三月殿试,由翰林学士刘三吾和白信蹈等人主持的考试共取宋词琮等51人,是为春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