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它的下半句却鲜为人知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它的下半句却鲜为人知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004 更新时间:2023/12/24 23:26:21

在我国有历史上有许多俗语都源远流长,无论是褒义还是贬义都对我们有很大的意义那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关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俗语的故事,这句话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它的意义是指:

无论是做什么事情,想要得到一样东西或者是对自己有有益的事,都要去冒风险才有可能成功。如果做事不冒一点风险的话,是很难取得成功的,成功的一瞬间就会感到冒风险是值得的。那么这句话与哪一个历史典故有关呢?

这句话的来历与汉朝的班超有关系,

东汉时候,班超跟随奉车都尉(官名)窦固和匈奴打仗,立有功劳。后被派出使西域(今新疆全省,甘肃边,和葱岭以西中亚一部份地区)。

他首先到郑善国。国王早知班超为人,对他十分敬重,但隔一个时期,忽然变得怠慢起来。班超召集同来约三十六人说:“郑善国最近对我们很冷淡,一定是北方匈奴也派有人来笼络他,使他躇踌不知顺从那一边。聪明人要在事情还没有萌芽的时候就发现它,何况现在事情已经很明显了。”

经过打听,果然是这样。于是班超又约同所有的人:“我们现在处境很危险,匈奴使者才来几天,郑善国王就对我们这么冷淡,如果再过一些时候。郑善国王可能会把我们绑起来送给匈奴。

你们说,这该怎么办?”当时大家坚决地表示愿听他的主张。他使继续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今天夜里用火攻击匈奴来使,迅速把他们杀了。只有这样,郑善国王才会诚心归顺汉朝。”

这天夜里,班超就和他同去的三十六个同伴,冲入匈奴人住所,奋力死战,用少数人力

战胜了多数的匈奴人,达到了预期目的。

以后的人就根据这个故事,引伸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用来说明人们做事,如果不下决心,不身历险境,不经过艰苦的努力,是不能达到目的的。例如有几位科学家为欲研究利用冰川化水灌溉农田的可能性,准备到冰山实地考察和实验。

这是一件危险而艰辛的工作,但他们认为不实地去考察研究,便不能得到真实结果。这种情况,便可说是:“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时至今日,很多人都听说过“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但是鲜为人知的是,这句话其实还有后半句。这后半句知道的人就是屈指可数的了。这后半句与班超没有关系了,但是与三国时期的一位大将有关,此人就是吕蒙

吕蒙15岁时便跟随父亲出征,这一点为吕蒙成为名将奠定了基础。可是由于年龄的原因,吕蒙没有立即出战,相反吕蒙在家中学习兵法,可是最终的吕蒙没有受到兵法的影响,他虽然作战勇猛,但是属于有勇无谋的武将。

吕蒙屡中敌人奸计,孙权闻说之后,便劝吕蒙每日读书,孙权要求吕蒙多多学习知识。从此吕蒙也下定决心识字读书,经过日复一日的坚持,最终的吕蒙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大将军。在荆州一战中,吕蒙战胜了蜀国名将关羽,从此一战成名。

那么“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下半句就是与吕蒙有关,下一句就是“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不经历一件事情;就不会增长一分智慧。指从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知识。

标签:

更多文章

  • 三国:功劳比张辽大,最后却晚节不保?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三国时期是历史上的一段大乱世,其中有许多著名的将领如吕布、赵云、张飞、黄忠、许褚等等,其中魏国最著名的就是三国五子良将了,但是你知道其中一位良将却因一件事晚节不保?他就是著名的五子良将于禁。生平经历三国时期的于禁。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于禁的形象就不完美。东汉末年,曹操能够一统北方,凭借的不仅仅是自己的

  • 他是率领大清国最精锐的部队的皇子,为什么不起兵夺位?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说起雍正皇帝大家大多数人,都会或多或少的了解过,但是在雍正刚登上皇位的时候,他的一个兄弟手握重权却为什么不起兵夺位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12月20日(阳历),清圣祖康熙皇帝在畅春园内的清溪书屋中驾崩,终年69岁。康熙近臣步军统领隆科多宣读康熙遗诏,其中最关键的一句是:“雍

  • 盗墓出现的奇书,可谓是颠覆了历史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从古代任何一个王朝对于历史的记载都是很重视的,毕竟这关系到后世的流传,最早的史书有很多,比如说尚书,这是公认的最早的史书记载。大部分史书记载的都是非常可信的,不过有些史书要仔细阅读才会发现问题所在。历史上很多史书的记载是很片面的,比如说秦始皇,在汉朝记载的史书中,秦始皇已经被汉高祖刘邦所“黑”。史书

  • 明朝红夷大炮威力有多强,它的来历和简介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16世纪初,欧洲为战舰设计的舰载加农炮,在明代后期传入中国,也称为红衣大炮。所谓“红夷”者,红毛荷兰与葡萄牙也。因此很多人认为红夷大炮是进口荷兰的,其实当时明朝将所有从西方进口的前装滑膛加农炮都称为红夷大炮,明朝官员往往在这些巨炮上盖以红布,所以讹为“红衣”,还有一种说法是清朝对“夷”的避讳,因此改

  • 为什么古代将军造反部下士兵也跟着反,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在古代,造反的将军数不胜数,但成功的也就那么几个人,可无论是哪位将军造反,不管有没有胜算,手下都有无数将士跟随,古代是封建社会,将军手中的权利,也是皇帝赋予的,为何这些士兵们明知没有胜算,为何还有跟着造反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其一、部下认定大将是真龙天子,跟着大将造反有拥立之功,前途富贵不

  • 西汉期间最厉害的军师,连韩信都拜其为师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秦末之后楚汉风云迭起,乱世英雄才子辈出的时代,这一时代中汉初三杰之一的兵仙韩信无疑是楚汉最杰出的英雄,而他却让韩信甘愿拜其为师,他就是李左车,今天我们就讲讲他的故事。所谓军师,就是那些为主帅出谋划策的谋士,这样的人在西汉时期有不少,但谁才是西汉最厉害的军师?有人觉得是“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也有人认

  • 除夕之夜“撞钟”为什么要敲108响?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辞旧迎新,年年岁岁的新年及除夕之夜,京城内外都会听到钟楼上传出的响亮而绵长有力的108响钟声。钟声洪亮、庄严,音波起伏节奏明快,击钟的尾音可持续一分多钟,钟声可远传至二十公里以外。钟作为我国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传说在黄帝炎帝时期就已出现了,鸣钟击鼓自古也成为皇朝、寺庙以及黎民百姓祭祀神佛、祈福、迎福

  • 史上最倒霉的皇帝,被俘虏后无人问津,回来后又被软禁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历史上有许多的皇帝,有残暴昏庸的,也有碌碌无为的,我们今天讲的这位可以说是最倒霉的皇帝了,他先是被俘虏却无一人营救,最后被放回却又被软禁,那这是怎么回事呢?他就是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任、第八任皇帝(1435—1449年、1457—1464年两次在位)。第一次继位称帝,年仅九岁,年号正统。国事全由太

  • 尉迟敬德简介以及经历介绍,死后被神化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谈到唐朝大家对于唐朝的名将记忆最深的,就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的了,今天我们就谈谈尉迟敬德。尉迟敬德(585年-658年12月26日),名融(后世误载名“恭”),字敬德,以字行,朔州善阳(今山西省平鲁区)人。唐朝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尉迟敬德纯朴忠厚,勇武善战,一生戎马倥偬,征战南北,驰骋疆场,

  • 杨度评梁启超:为什么说梁启超“事业本寻常”?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1929年1月19日,梁启超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他是那个时代最知名的人物,交游遍于天下。2月17日,他在上海的故旧设奠于静安寺,举行公祭。《新闻报》载:“四壁均悬挽联,白马素车,一时称盛。”据郑逸梅所记,这些挽联出自李拔可、黄炎培、沈恩孚、高梦旦、张东荪等名家之手,他认为其中两副最是突出,一为杨杏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