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三国时期文官武将都是什么性格?汉朝基因对此影响有多大?

三国时期文官武将都是什么性格?汉朝基因对此影响有多大?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063 更新时间:2023/12/10 4:20:58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三国时期文官武将枭雄身上看强悍精神传承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汉朝的性格就是霸气,这霸气从汉太祖高皇帝刘邦俾睨天下的不守规矩开始,到汉世宗孝武皇帝刘彻的大杀四方唯我独尊发展到了高峰,就连东汉也一脉相承了汉朝的霸道。

虽然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号称“以柔道治天下”,但是他领着云台二十八将,也是一路血里火里搏杀出来的。

自从打得匈奴漠南无王庭漠北也无王庭之后,汉朝的霸气,就成了深入骨髓的性格基因,这种基因一直到后汉三国年间依然强大,具体体现就是文官高洁,武将忠诚。这些强悍的基因传承决定了他们强悍的性格,也成了枭雄们的顾忌。咱们今天就以九位三国人物为例,看看汉朝基因对三国的影响。

汉朝的文官都有一把硬骨头,三国文官骨头也不软

在汉朝,文武百官上朝都是有座位的,当然,是跪坐,那不是卑微,而是习惯,连皇帝也是跪坐。即使是叔孙通制定的礼仪也规定:丞相三公级别的高官说完事儿离开,皇帝要跪直了目送,赞仪官要高声吟唱:“皇帝为某某起!”

有的比较客气的皇帝吗,比如说汉文帝刘恒,在周勃辞别的时候,还要站起身了送两步,要不是袁盎后来制止,刘恒得位周勃多磨破几双鞋。

本节说的是文官,所以武将的事情咱们下一节再说,这里先提几个比较有名的汉朝硬骨头文官,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周昌、汲黯、董宣

刘邦比较瞧不起读书人,但却经常被读书人怼得没脾气,就是真打架,他也未必能赢——宋朝以前的儒家都练武,孔子本人就是一个高手。

周昌武功未必有多高,但他胆子大,当刘邦问他对自己的评价时,周昌毫不客气地扭过脖子回答:“你就是个纣一样的暴君。”刘邦自觉理亏,只好讪笑着放周昌离开——谁让你骑在人家脖子上问话了呢。

《史记·张丞相列传》这样记载:“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

刘邦忌惮周昌,吕后也不大敢招惹周昌,有周昌的庇护,吕后一直没办法对赵王如意下手。

到了汉武帝时期,又出了个倔老头汲黯,虽然刘彻背地里笑话汲黯憨直得有些愚蠢(甚矣,汲黯之戆也),但是在正式场合,却不能不对汲黯表示足够的尊重,《史记·汲郑列传》记载:“大将军青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其见敬礼如此。”

汉武帝君臣对汲黯的评价,是“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周昌汲黯的性格,传承到了东汉强项令董宣身上,那就是一点都不给皇帝的面子,甚至还有点滥用职权的嫌疑:“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后汉书·酷吏列传》”

细细看来,董宣杀湖阳公主的家奴,是没经过审判的,而是像把公主骂了一顿,然后把那家奴揪下车来,一刀砍了——尽管那个家奴有罪当死,但是董宣的执法过程,却未免有些简单粗暴,至少属于程序有瑕疵。

董宣当街斩杀湖阳公主家奴,光武帝刘秀想替姐姐找回一点面子,但是董宣既不给他面子,也不给他里子:“想按下我高贵的头颅,门儿都没有!”其实刘秀是没真心要按下去,要是真想按,那些执戟郎中哪个不比董宣力气大武功高?

丢了面子的刘秀还破了财:“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

在这场按脑袋比赛中,刘秀和董宣都是赢家,明君诤臣,开创了一个盛世。

汉朝文官的高洁强硬或者说有点强悍,到了三国时期,也没有弱化,汉末桓灵二帝的“党锢之祸”并没有吓倒有骨气的文人,就连那个被后人诟病唾骂的司马懿,也是有一把硬骨头的,他曾经很不给曹操的面子:“魏武帝(曹操)为司空,闻而辟之。帝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坚卧不动。《晋书·宣帝纪》”

司马懿不给曹操的面子,孔融也不给曹操的面子,有事没事就找茬损他一顿,要不是被人家抓住了“不孝”的把柄,曹操还真奈何他不得。

曹操曾经很伤心,因为他的老伙计、文官之首荀彧荀令君也跟他闹掰了,这位能文能武的老夫子,坚决反对曹操进魏公加九锡,弄得荀彧在世,曹操都不能再进一步。

与荀彧同为大汉忠臣的诸葛亮,也要刘备三顾茅庐才肯出山,而诸葛亮的朋友崔州平孟公威石广元,刘备怎么请都不去,他们不理刘备,也不理刘表,曹操要是不拿汉献帝刘协当大旗,根本就不可能招揽那么多人才。

从司马懿诸葛亮荀彧三个人身上,我们都或多或少能看到汉朝文人的风骨,这种风骨到了魏晋时期,就完全发生了变异,成了放荡不羁荒唐玩世,不管“魏晋风度”好不好,绝大多数都不肯低头,这倒是不好否认的。

汉朝的武将都想万里觅封侯,三国名将也有一颗忠义报国心

汉朝出名将,这一点连盛唐与之相比,也要略逊一筹,甚至就连坏蛋窦宪,那也是开疆拓土扬威异域的一代名将。《十七史百将传》里有二十一位唐朝名将,那么两汉三国有多少人呢?四十一个:西汉九个,东汉十九个,三国十三个。

从西周姜子牙开始到五代十国刘词为止,十七朝一百位名将,两汉三国占了四成多。这说明四百多年的汉朝一直在打仗,而且基本都是在开疆拓土与异族作战。韩信卫青霍去病成了三国名将的榜样,就连枭雄之子,也以卫青霍去病为偶像,比如曹操那个黄须儿曹彰曹子文。

曹操是个武功高手,刺杀张让未遂,一把手戟抡得风雨不透,硬是杀出重围跳墙跑掉了。曹操个子不高武功很好,曹彰比他爹个子高武功强:“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

曹彰之所以在《三国演义》里出场次数不多,是因为他基本不跟刘备孙权打架,他一门心思专打异族,而且打得异族俯首帖耳:“时鲜卑大人轲比能将数万骑观望强弱,见彰力战,所向皆破,乃请服。北方悉平。”

曹彰就想学老前辈卫青霍去病,对他爹称公称王都不感兴趣:“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

三国的名将们,绝大多数都有一颗忠君报国之心,常胜将军赵云赵子龙,不但在正史中勇猛无比,其高风亮节也足以成为万世楷模,他两次猛怼刘备,完全是出于忧国忧民:“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令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

三国名将言必谈卫霍,行必循大义,张辽八百破孙权十万威震逍遥津为人们津津乐道,但他最出彩的一战,还是白狼山阵斩蹋顿单于:“建安十二年八月,登白狼山,卒与虏遇,众甚盛。张辽为先锋,虏众大崩,斩蹋顿及名王已下,胡、汉降者二十余万口。”“太祖壮之,自以所持麾授辽。遂击,大破之,斩单于蹋顿。”

《三国志》这两段记载,让我们在张辽张文远身上,看到了卫青霍去病的影子。这就是一脉相承的尚武基因:“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唐·王昌龄《从军行》)”

三国枭雄的养成:都曾想做忠臣良将,武勇是他们的共同特征

曹操致死也就是个魏王,因为破坏了刘邦“非刘姓不王”的规矩,他被骂了两千年。曹操之所以没敢称帝,不是他不想,而是他不敢:一个荀彧被他气死了,千百个荀彧站了起来,如果他在根基不稳的情况下贸然篡汉,肯定会被围殴致死——董卓就是前车之鉴,没称帝还被弄死了,自己称帝,岂不死得更快?

曹操不称帝,一开始是真不想,因为他的初衷也是学习卫青霍去病,青年曹操也有一个“万里觅封侯”之梦:“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曹操之勇,咱们前面已经说过了,现在重点说说刘备和孙权,这两个人可不像演义小说里说的那样只会哭和跑,继承了汉朝强悍基因的他们,要是一对一单挑,也未必会输给唐太宗李世民。

刘备白手起家,他的偌大基业,是血里火里一刀一枪杀出来的:“平原刘子平知备有武勇,时张纯反叛,青州被诏,遣从事将兵讨纯,遇贼于野,备中创阳死,贼去后,故人以车载之,得免。后以军功,为中山安喜尉。《典略》”

刘备百战余生,才有资格三分天下有其一。在“汉室宗亲”一抓一大把的后汉三国时期,能够让万人敌关羽张飞心悦诚服,刘备一开始靠的就是武力——如果不能打,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汉朝人,就更别提成为一代枭雄了。

刘备的舅哥孙权,也不是善茬子,他发起疯来,连老虎屁股都敢摸:“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於庱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卻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

无论是荀彧诸葛亮司马懿,还是曹彰张辽赵云,抑或是曹操刘备孙权,从这九位三国文官武将枭雄的身上,一眼就能看出大汉显性基因:文死谏武死战,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强悍!

不管是西东两汉还是后汉三国,大汉的霸主地位从未被动摇,什么乌丸鲜卑高丽乐浪,都被打得俯首帖耳,三国群雄随便拉出来一个,就能把他们按在地上摩擦。

那个被“绣花枕头”袁绍击败的公孙瓒(刘备的同学),也是乌桓、鲜卑人的噩梦:“职统戎马,连接边寇。每闻有警,瓒辄厉色愤怒,如赴仇敌,望尘奔逐,或继之以夜战。虏识瓒声,惮其勇,莫敢抗犯。乌桓更相告语,避白马长史。乃画作瓒形,驰骑射之,中者咸称万岁。虏自此之后,遂远窜塞外。”

一个中原争霸赛的淘汰者,也是异族难以逾越的高山,这就是大汉基因的强大之处: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大汉的强悍基因代代相传,永远都不会磨灭……

标签: 文官三国

更多文章

  • 王进是水浒的一位好汉,为何他却没加入梁山呢?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朝,王进

    说到王进,真的是一个可惜的好汉,前八十万禁军教头,一身的好武艺,却被高俅陷害,没能假如梁山好汉阵营。水浒中率先出场的并不是梁山好汉的成员,而是宋朝的大官们,从洪太尉到高俅,都写的是朝廷的腐败。写高俅之时,说高俅不学无术,后来机缘巧合发迹当上了太尉,但是高俅真正开始作恶就是拿这第一位好汉开刀的!八十万

  • 司马昭为何迟迟不敢称帝呢?他是怎么考虑的?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三国,司马昭

    皇帝是封建王朝权利的顶峰,坐上皇位就相当于拥有了当时最高的权力,能享受到最顶级的资源。在秦朝之前,政治家都向往着王位;在始皇帝创立帝制之后,权力者就觊觎着这个叫皇帝的位置,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想处在权力的巅峰。毫无疑问,权力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极具备吸引力的,庸才如袁术,贸然称帝受到四方攻击,

  • 弘晖是雍正的嫡长子,如果他没早逝是否能顺利登基?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弘晖,清朝

    你知道弘晖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乾隆,是雍正很出色的儿子,也是康熙很出色的孙子。所谓“出色”,是从长辈们对他的态度反推而来的:康熙初次见到弘历,就觉得他仪态不凡,可堪大任。雍正一经登基,立刻将四儿子秘密立储。总而言之,如同天选之子。在后人心中,总觉得,四阿哥弘历登基是必然的,你

  • 庆父是个大奸臣,为何孔子却要庇护他呢?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春秋,庆父

    历史上的奸臣贪官有非常多,但是能像下面这位一样,被历史明确记载,却还得到孔夫子的语言庇护的,可真不多见。成语“庆父不死,鲁难不已”出自春秋《左传》。意思是:如果庆父这个大奸臣不死的话,鲁国的灾难就不会终止。(图)子曰春秋 刘华龙_绘古人把庆父比喻成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民间还把他评为十大奸臣第一名。那

  • 在古代打战时,哪些将领是如何排兵布阵吗?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打战,周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阵法的事情,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先来说说中国古代阵法,据文献记载,西周时期,周天子对付一些不听话的小国时,已开始使用有一定规律且相互对称队形的战阵。经过春秋与战国数百年的战争实践,各诸侯国慢慢摸索出了一套有规律的阵法。《汉书·艺文志》记载:“兵书五十三家,七百九十篇,图四

  • 孝文帝所施行的汉化改革,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南北朝,拓跋宏

    北魏孝文帝所施行的汉化改革,影响后世深远,也为他赢得了隆高的历史地位。然而,这场激烈汉化改革直接导致30年后北魏王朝覆灭,鲜卑民族也融入汉族而从此消亡。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是成功还是失败?北魏自公元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重建代国开始,到公元534年分裂为东、西魏,持续了近一百五十年国运。其中孝

  • 安史之乱为何能让强盛的大唐走向衰败呢?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朝,安禄山

    公元755年安禄山举兵反唐,在短短两个月里就攻陷了两京,占据唐朝的半壁江山,在中国史上颇有名声的大唐也因此走向衰败,这不仅是唐朝的转折点,后世史家甚至将其视为中国古代历史重要的分水岭之一。安史之乱为何来势汹汹?安史之乱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哪些影响?公元755年,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史之

  • 清朝皇帝在选秀的时候 八旗女子的颜值为何都那么丑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清朝,选秀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清朝选秀,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古代皇帝是地位最高的统治者,集所有权力于一身,同时也被百姓们当作是天选之子。作为皇帝有很多特权,比如后宫的三千佳丽。其实这种说法略带夸张的意味,虽说皇帝的妃嫔数量众多,然而并没有“三千佳丽”的标准。过去很多女子都将进宫看作是很好的出路,她们认

  • 在曹操眼中,有哪些人能和关羽一战呢?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曹操

    众所周知,三国是一个伟大英雄的时代。除了诸葛亮、庞统、周瑜,还有许多勇敢的将军。比如刘备的五虎上将和曹操的五子良将。五虎将领之一的关羽是最有名的。就连曹操也曾多次试图吸收关羽,希望他能回到自己的指挥之下。然而,关羽只为刘备献身。关羽非常强大。三国时期只有四个人勉强能和他竞争。曹营一人入被选。吕布“人

  • 周处是“三害”之一,他是如何除“三害”的?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晋朝,周处

    我们小时候都听过很多古代的传说故事,这些故事大都蕴含着积极向上的精神内核,给年幼的我们以正面的引导,下面这个故事相信有的小伙伴也应该听过,这是一个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故事。西晋初年的周处就曾担任广汉(今四川广汉北)太守的时候,当地原来的官吏腐败,积下来的案件,有三十年没有处理的。周处一到任,就把积案都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