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庆父是个大奸臣,为何孔子却要庇护他呢?

庆父是个大奸臣,为何孔子却要庇护他呢?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234 更新时间:2024/1/25 8:07:26

历史上的奸臣贪官有非常多,但是能像下面这位一样,被历史明确记载,却还得到孔夫子的语言庇护的,可真不多见。

成语“庆父不死,鲁难不已”出自春秋《左传》。意思是:如果庆父这个大奸臣不死的话,鲁国的灾难就不会终止。

(图)子曰春秋 刘华龙_绘

古人把庆父比喻成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民间还把他评为十大奸臣第一名。那么,这庆父究竟有多大本事呢?他又为什么要把鲁国搅得不得安宁呢?难道一定要他死了,鲁国才会安宁吗?

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一百多年后的孔子,对庆父这样的“乱臣贼子”却不愿详谈,可谓“讳莫如深”,能隐瞒的则尽量帮他隐瞒,能不说的则尽量不说,并且多使用中性词汇,不做曲意丑化。

为什么会这样呢?

首先,庆父并非篡位者。

按当时的继承法,鲁庄公去世后,法定的继承人应该是他的嫡子,但是,夫人哀姜没能生出继承人来。

因此,鲁国的君主之位究竟该传给谁?就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

鲁庄公的庶长子般、庶长兄庆父,都可以成为合法的继承人。无论是公子般还是庆父当上了鲁君,都不应该视作篡位者。所以孔子并没把庆父归入“乱臣贼子”之列。

《左传》上对鲁庄公兄弟四人讨论接班人的问题有详细记载:

庄公、季友各投公子般一票;庆父、叔牙各投庆父一票。公子般与庆父2∶2。不料,季友自作主张,毒死了叔牙,导致了公子般2∶1胜出,为君。

接着,庆父由于有为君的资格,却没抢到,于是心理不平衡了,欲望驱使着他,丧心病狂地连续杀害庄公的两个儿子后,自立为君。庆父干了这样的坏事,孔子不想说,为什么?因为鲁国非常讲求“亲亲尊尊”,这是自家内部的事,干吗说出来给外人听?家丑不可外扬也。

另一方面,最重要的一点,庆父就是中了奸计,吃了齐国人的大亏。

当庆父买通杀手,杀害庄公儿子,再假装好人,出面报仇,铲除凶手的时候,殊不知,齐国人也正在用这种“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伎俩对付他!

鲁国人当时可没有觉得庆父必须要死了,国家才会安定。“庆父不死,鲁难不已”这句话,根本就不是鲁国人说的,也不是后人理解的那种意思,而是齐国人说出来的。

这里面是齐国打垮鲁国的一个阴谋!

根据《左传》的记载:

齐国的仲孙湫来鲁国访问后,回到齐国,对齐桓公说了这样一句话:“不去庆父,鲁难不已。”

这句话是齐国大夫仲孙湫对齐桓公说的。什么意思呢?

不除掉庆父,鲁国的灾难就不会结束。并非说庆父的心很坏,能耐很大, 搅得鲁国不得安宁。而是因为:以庆父的身份该为君主了,却没能当上君主,

有这种身份的人不除掉的话,鲁难就不会结束。

齐桓公问:“若之何而去之?”就是说,有什么办法可以把他这奸人铲除掉呢?寡人派军队过去杀了他,可否?

回答说:您千万别除掉他,继续等待。“难不已,将自毙,君其待之。”

仲孙湫先说,不除掉庆父,鲁难就不会结束,然后又说,不要除掉庆父, 只有留着他,才能让鲁国的灾难进一步恶化!大王您只要耐心地等着就好了。

齐桓公马上就悟过来了,妙啊,妙!又问:“鲁可取否?”

我们能不能趁这次机会把鲁国吞并了?

回答说:“不可。”

鲁国秉承周礼,为立国之本,他的“根本”还并没有动摇,所以我们还不能吞并他,那么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动摇他的根本。

怎样才能动摇他的根本呢?

“霸者以养乱为功。”要引导、培养他们自相残杀,越乱越好!不必出兵讨伐庆父,要留着庆父这个奸人,让他继续祸害鲁国,最终逼着他自杀(将自毙)!到那时,鲁国灾难深重,我们再出面,亲而有礼,匡扶正义,拨乱反正,

“此霸王之器也!”

齐桓公鼓掌曰:“善。”

就这样,在齐国人的险恶操控下,愤怒的鲁国人把矛头都指向了庆父,庆父被迫逃跑到了莒国。齐桓公授意季友快快回国,辅佐鲁庄公的第三个儿子公子申为鲁国君主,这就是鲁僖公

季友一上台,就派人重金贿赂莒国君主,要求驱逐庆父,庆父最后没人敢收留他,就住在汶水之上。季友又派人过来传话,二哥,你若肯自裁,我可以保证你老婆儿子都平安无事。

传话的人来了,想告诉庆父,又不好说出口,就站在外面号啕大哭。庆父听到了这种哭的声音之后,就说,我明白了。然后他解下衣带,把自己吊死在了一棵树上。

庆父死了,齐桓公对平定鲁难、安定鲁国立下了大功,不免要在天下诸侯中大肆宣传。为了彰显霸主的公平风范,他把鲁国夫人齐哀姜抓回来,处死后,再将尸体交还鲁国。这就是哀姜叫“哀”的缘故。

孔子在编写这段历史的时候,于理,不能说庆父是好人;于情,又不想说他是坏人。并且吃了齐国人的哑巴亏,有苦说不出,怎么办呢?那就不说算了,讳莫如深,不好说呀,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就好。

胜利者总是可以任意美化自己。齐桓公如此,那个鲁国新任掌权人季友也是如此。因为失败者再也不能为自己辩护了。

《左传》中说,季友将要出生时,他爸鲁桓公就请人算过一卦:

算出这是一个男孩,他的名字就叫作“友”。他生下来就该是当佐证的命,站在国君的左右,在两代人之间,辅佐国君。他的后人如果不兴旺了,鲁国也就不兴旺了。

果然,季友一生下来,手上的掌纹,呈一个“友”字。

(图)春秋形势图,黑箭头处为鲁国所在地

可是,无论怎样美化,事实胜于雄辩。事实是什么?事实就是:庆父死了之后,鲁国被分成了三份。

从季友开始,鲁国出现了“三桓”:

孟氏,鲁桓公二儿子庆父的后人;

叔氏,鲁桓公三儿子叔牙的后人;

季氏,鲁桓公四儿子季友的后人。

这三大家族成为鲁国的最大贵族,因为都是鲁桓公的后人,所以叫作“三桓”。而最小的季氏一族,则成为最有实力的“三桓”之首。鲁国公室反而徒有虚名了。

“三桓”没有什么好吹的,其本质和后来的“三家分晋”一个故事。鲁国实际上从季友开始,已经被齐国成功地分成了三瓣,动摇了根本,瓦解了根基,为后来的吞并打下了基础。

标签: 春秋庆父

更多文章

  • 在古代打战时,哪些将领是如何排兵布阵吗?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打战,周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阵法的事情,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先来说说中国古代阵法,据文献记载,西周时期,周天子对付一些不听话的小国时,已开始使用有一定规律且相互对称队形的战阵。经过春秋与战国数百年的战争实践,各诸侯国慢慢摸索出了一套有规律的阵法。《汉书·艺文志》记载:“兵书五十三家,七百九十篇,图四

  • 孝文帝所施行的汉化改革,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南北朝,拓跋宏

    北魏孝文帝所施行的汉化改革,影响后世深远,也为他赢得了隆高的历史地位。然而,这场激烈汉化改革直接导致30年后北魏王朝覆灭,鲜卑民族也融入汉族而从此消亡。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是成功还是失败?北魏自公元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重建代国开始,到公元534年分裂为东、西魏,持续了近一百五十年国运。其中孝

  • 安史之乱为何能让强盛的大唐走向衰败呢?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朝,安禄山

    公元755年安禄山举兵反唐,在短短两个月里就攻陷了两京,占据唐朝的半壁江山,在中国史上颇有名声的大唐也因此走向衰败,这不仅是唐朝的转折点,后世史家甚至将其视为中国古代历史重要的分水岭之一。安史之乱为何来势汹汹?安史之乱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哪些影响?公元755年,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史之

  • 清朝皇帝在选秀的时候 八旗女子的颜值为何都那么丑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清朝,选秀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清朝选秀,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古代皇帝是地位最高的统治者,集所有权力于一身,同时也被百姓们当作是天选之子。作为皇帝有很多特权,比如后宫的三千佳丽。其实这种说法略带夸张的意味,虽说皇帝的妃嫔数量众多,然而并没有“三千佳丽”的标准。过去很多女子都将进宫看作是很好的出路,她们认

  • 在曹操眼中,有哪些人能和关羽一战呢?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曹操

    众所周知,三国是一个伟大英雄的时代。除了诸葛亮、庞统、周瑜,还有许多勇敢的将军。比如刘备的五虎上将和曹操的五子良将。五虎将领之一的关羽是最有名的。就连曹操也曾多次试图吸收关羽,希望他能回到自己的指挥之下。然而,关羽只为刘备献身。关羽非常强大。三国时期只有四个人勉强能和他竞争。曹营一人入被选。吕布“人

  • 周处是“三害”之一,他是如何除“三害”的?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晋朝,周处

    我们小时候都听过很多古代的传说故事,这些故事大都蕴含着积极向上的精神内核,给年幼的我们以正面的引导,下面这个故事相信有的小伙伴也应该听过,这是一个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故事。西晋初年的周处就曾担任广汉(今四川广汉北)太守的时候,当地原来的官吏腐败,积下来的案件,有三十年没有处理的。周处一到任,就把积案都认

  • 张居正鞠躬尽瘁推动改革,他去世后为何家人会遭到迫害?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张居正,明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张居正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张居正接替高拱出任内阁首辅后的十年间,为了挽救大明的统治危机鞠躬尽瘁,使大明在“弘治中兴”后再次迎来了真正称得上是中兴的十年,但是,张居正病逝后,其家属却遭到了迫害。究其原因,则要从明穆宗驾崩说起。隆庆六年,明穆宗朱载垕驾崩,

  • 魏国在战国早期称雄,为何最后却衰落了呢?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战国,魏文侯

    公元前406年, 韩、赵、魏三家分晋,标志着华夏大地进入了七雄争霸的战国时代。在战国250余年历史里,魏国是最先强盛而称雄的国家。战国初期的魏国到底有多强大?魏国最后是如何沦为二流国家的?公元前453年,晋国的赵、韩﹑魏三家联合灭掉了智氏,三家分晋的局面基本形成。三家中赵氏获利最多,魏氏、韩氏得到的

  • 解密:曹操曾经最看好的诸侯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曹操,三国

    三国诸侯都在招揽人才为自己所用,但乱世有一个鲜明的特点,人员的选择都是双向的,也就是诸侯选择人才,士子也在选择自己的主公。曹操手下有一个谋士,他识遍天下诸侯,觉得只有曹操可以成就一番事业,因此在别人征召时他借故不从,而在曹操征召时他却立刻收拾行李,好像是去晚了就赶不上点儿似的。这个人在曹魏集团也的确

  • 魏武卒是怎样的一支军队?为何实力如此之强呢?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战国,魏武卒

    魏武卒是战国时期吴起训练的精锐步兵,在吴起的率领下,以超出时代的训练体系、选拔标准、精良装备,屡次以少胜多,甚至达成以一敌十的巨大成就。吴起率领魏武卒南征北战,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的奇功伟绩。魏武卒是战国时期一支有着赫赫威名的军队,战国初期,魏国就是靠着这支强军,攻秦,败齐,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