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秦宣太后竟与戎王偷情生两子?当时民风很开放?

秦宣太后竟与戎王偷情生两子?当时民风很开放?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904 更新时间:2023/12/6 18:59:51

秦人在西陲住了老久,尽管一直在抵抗犬戎等异族,但他们的生活却是一直处于和西戎杂居的状态。当时秦周围的戎狄部落,被司马迁记录下来的,大大小小有十几个,包括西戎、犬戎、荡社、亳、芮、彭戏、冀、小虢、茅津、大荔、义渠、绵诸等。秦靠游牧讨生活,与这些所谓的“夷狄”杂居,说穿了,他本身就是夷狄。所以《春秋·谷梁传》把秦称为“狄秦”,一口咬定“秦人,夷也”。不同的是,他积极地向中原的中央靠拢,而其他各族却只会一味侵略和掠夺。秦与周边戎狄这种既共处又斗争的复杂关系,使得秦的文化风俗打上了浓厚的戎狄的烙印。

秦建国之前,甚至在建国后春秋时期的三百多年时间里,和诸夏各国几乎没有什么往来,完全处于隔绝状态。这种局面直到春秋末年的秦穆公,甚至是秦孝公时代才被打破。也许是因为秦世代忙于和戎狄争斗厮杀,没有时间更没有精力与东方国家打交道,也许是因为黄河横亘中间,崤山南北绵延,阻碍了交通,隔绝了信息。不管怎么样,秦在文化方面几乎没有受到诸夏的宗法文化的影响,却是一个铁定的事实。

由于受戎狄习俗的影响,秦人的文化和风俗一直是原始的,素朴的,甚至可以说是野蛮的,他保留了大量的母系社会的痕迹。《商君书》中说得很变态:“秦人的野蛮在于他还没有经过人文教化,老爸没有老爸的样子,儿子没儿子的样子,两个人居然在一张床上睡觉。”这在诸夏各国看来,简直就是匪夷所思。《商君书》中还记载了更变态的:“儿媳妇给孩子喂奶的时候,竟然不避开公公,撩起衣服来就喂,把乳房袒露在外。”商鞅变法时有一条禁令,不准父子、兄弟住在一间房子里。可见,至少在商鞅变法之前,秦国还没有孝悌之道和男女有别的观念,公公、婆婆、儿子、儿媳、小叔子,大家都睡在一张床上。

男女无别,角色混乱,导致了秦人民风的开放。这可是真开放,从王室贵族到普通百姓都很放得开。秦宣太后,是秦惠文王的妻子,秦昭王的母亲,曾经一度权倾朝野,统治秦国三十多年。但她又是一个私生活极放荡的女人,简直到了人尽可夫的地步。他的丈夫秦惠文王死后,身为太后,寡妇之身,却和义渠戎王偷情淫乱,还生下了两个儿子。这种事情在当时的秦国好像并没有引起轩然大波和街头巷议,史书中也没有任何掩人耳目之辞。可见当时秦国的民风本就如此。宣太后还包养了一个情夫叫魏丑夫(美男子的名字中竟然有一个“丑”字,汗),每天上朝的时候都把他带在身边,还大言不惭地向庭堂上的大臣宣布:“我死了,一定要让魏丑夫给我陪葬。”宣太后以一国太后之尊,公然宣称要情夫为她陪葬,这在史书的记载中也仅此一例。

不仅如此,奔放的宣太后在各种外交场合还公然拿男女苟且之事当例子。公元前299年,楚围韩国的雍氏,韩国派使者向秦国求救兵。为了要挟韩国使者给秦国一定的好处作为出兵救韩的条件,宣太后说了一段雷死人的话:“我服侍惠王的时候,惠王把大腿压在我身上,我感到很累,有点吃不消。但当他把整个身子都压在我身上时,我反而不感觉吃力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姿势对我来说比较舒服。要秦国帮助韩国,如果兵力不足,粮食不多,那可不成。解救韩国的危难,每天要花费数以千计的银两,我们这么费钱费力,难道你们就不表示点什么,就不让我也爽一把?”(米兰·昆德拉说,每一个女人身上都渴望有一个男人的重量。这个观点也许是受了秦宣太后的发。)这估计是《战国策》中唯一一个黄段子,但竟然出自秦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太后之口,可见秦国民风之开放。

秦宣太后的言行让人联想到后来秦始皇的母亲赵姬,她先是与吕不韦私通相好,后来又有了情人嫪毐,但她把情人假扮为宦官,才敢带入宫中淫乱,可见当时已有了忌惮。她与嫪毐也生了两个儿子,但几年后,有人向秦始皇告密。秦始皇不仅杀掉了这两个孩子,还诛杀嫪毐三族,最后还把太后迁到雍以示惩罚。同样是太后私生子,结局迥然不同,足见在商鞅变法初期,从太后本人到王公贵戚,并不在乎什么婚外关系,大家伙儿也没有什么贞节观念。婚外关系可以公布于众,寡妇生子也无可非议。

标签: 宣太后战国野史秘闻

更多文章

  • 曹丕为王粲送行的时候,为什么要在灵堂学驴叫?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风云人物

    想知道曹丕为王粲送行的时候,为什么要在灵堂学驴叫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就接着往下看吧~如果我们抛开演义的误区来看,就不难发现,曹丕是一个有才华带吃货与可爱的一个综合体,很多人都知道,中国诗歌源远流长,从四言诗到五言诗,从六言诗到七言诗,都经过了数百年亦或者千年的沉淀,而曹丕,

  • 刘表作为汉末群雄之一,那关于他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刘表(142年-208年),字景升,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微山[人。东汉末年宗室、名士、军阀,汉末群雄之一,西汉鲁恭王刘余之后。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表作为儒者,对于儒家经典学说都很有研究,并且一直信守儒学所主张的中庸之道。从他在国事上的中立的态度,以及他在以下两件事情的表现

  • 面对连降大雨,司马懿最终是怎么困死公孙渊的?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战史风云

    魏灭燕之战,为景初二年(238年),三国时期曹魏讨伐公孙渊的一场战役。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诸侯争霸。在曹操、袁绍、袁术、刘备、吕布等诸侯逐鹿中原的时候,公孙氏一直占领着辽东地区。而曹操在一统北方中原的地区后,公孙氏一度依附于魏国,但始终离心离德,暗中与吴国联系,从而谋划获得更大的利益。景初元年(23

  • 蒙古人杀光金国皇室,为何却善待宋朝皇室?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朝,宋朝,历史解密

    蔡州之战,屠灭金国完颜皇室的不仅仅是蒙古人,还有与蒙古军队攻灭金朝的盟友——南宋人。蒙宋联军攻灭金朝的蔡州之战,在灭掉金朝的同时,也造就了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公元1234年,蒙宋联军攻灭金朝的最后一站——蔡州之战打响。此时的蔡州城已被蒙宋联军重重包围,金哀宗完颜守绪在这种情况下,将皇位传位

  • 揭秘:明朝福王朱常洵真的有300多斤重吗?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常洵,明朝,野史秘闻

    世人对明朝福王朱常洵多有误解。朱常洵是万历皇帝的第三个儿子,是明光宗朱常洛的异母弟弟,生于1586年(万历四十年),比明光宗朱常洛小4岁,生母是万历皇帝最爱的女人郑贵妃。朱常洵的出生,引发了万历君臣的一场灾难--“国本之争”。因为万历皇帝有废长立幼的想法,迟迟不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引起群臣不满,纷纷

  • 萧何饮酒作乐不问政事,为什么却被万民称颂?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萧何,汉朝,风云人物

    西汉第一相萧何临死之前向汉高祖刘邦推荐曹参为相,不曾想,曹参拜相后,数年来无所作为,每日饮酒作乐。就是这样的丞相,却得到了民众普遍的赞颂,实在是太令人费解了,难道汉朝的老百姓脑子有问题?史载,萧何和曹参都是沛县的刀笔吏,相当于现在的律师,不过也有说曹参是狱吏。但不可否认,萧曹二人是好友,与曾在沛县任

  • 如果朱元璋没杀开国功臣,那么明朝又会是什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元璋,开国功臣,文史百科

    中国历史上,但凡作为开国皇帝在夺取天下之后,首先是敕封天下,对于功臣则会按照功劳大小进行封赏,但是接下来便是卸磨杀驴,鸟尽弓藏,基本上都逃不掉这个怪圈,像刘邦,李世民上台后都干过这样的事情。作为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也不例外,朱元璋把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几乎全部杀完,总计大概有20多万人,在中国历史达

  • 揭秘历史上的灵宝之战,大唐二十万军队为何全军覆没?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灵宝之战,唐朝,战史风云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灵宝之战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说起安史之乱,有一场战役不得不说起,唐军二十万军队浩浩荡荡追击叛军,被引入峡谷,结果被杀得只剩8千余人,主将哥舒翰并没有以身殉国而是跪地求降,他的一生英明也毁于一旦,那么灵宝之战,叛军的首领究竟是谁,二十万的军队怎么会在

  • 清代禁卫军有哪些?他们的职能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禁卫军,商朝,历史解密

    清王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君主制集权国家,宫廷各种制度多沿袭明朝之制度且更为完善。但其中的禁卫制度却大有不同,主要原因在于清入关以前是北方游牧民族,满族带有浓厚贵族制特征,即八旗贵族。因此,在清朝有资格对君主及皇城加以防卫的大多都是八旗贵族子弟。直到康熙年间才增设汉人侍卫,只有在武举中表现出色的人才有机

  • 赵光义最喜欢的长子赵元佐为何疯了?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赵元佐,明朝,野史秘闻

    赵光义有九个儿子,他最喜欢的是长子赵元佐,据史书记载,“少聪警,貌类太宗,帝钟爱之”。赵元佐不仅长得像宋太宗,而且非常聪明,因此深得父皇的喜爱。宋太宗继位后,就开始培养赵元佐,“从征太原、幽蓟”。太平兴国年间,赵元佐“出居内东门别第,拜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卫王,赴上中书”。在这之后,赵光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