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在古代白发苍苍的老人照样可以参加科举

在古代白发苍苍的老人照样可以参加科举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62 更新时间:2023/12/20 9:13:46

从2001年开始,教育部宣布高考报名取消年龄限制和婚否限制,也就是说取消了以前规定25岁以下未婚青年这一限制,允许考生终身应试。近年来,我们能在新闻报道中看见不少高龄高考生的身影:

“73岁老人5次高考终本科毕业准备考研”

“西安七旬老人的后高考生活

年高考后去年再进考场”

“86岁老人连续15年高考

想纠错单位60年前职称评比”

……

古代科举也是允许考生终身报考,只要考生有毅力,他们就可以无限制地参加科举考试。那么,在古代,会有白发苍苍的老考生吗?读中国古代历史,了解更多历史真相——

范进中举

在古代,老人应考及第者是屡见不鲜的。如唐昭宗光化四年(901)这一榜进士26人中,陈光问69岁、曹松54岁、羽希73岁、刘象70岁、柯崇64岁、郑希颜59岁,昭宗同情他们长期参加科举,到如此大年龄才中举,就免除他们参加吏部铨选,破例立即授予他们官职,当时人称之为“五老榜”。

虽然六七十对于我们现在人来说算不上什么高寿,但对当时平均年龄只有四五十岁而言,这个年龄就可以称之为高龄老人了。所以唐代诗人杜甫白居易的诗歌中都表达了这个意思,说的就是70岁的人是非常少的,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来白居易在他的《感秋咏意》诗中也有类似的诗句:“旧话相传聊自慰,世间七十老人稀。”可见,在唐代,人如果活得过了70岁,便会感到自我满足。更何况,还能在这样大的年龄高中进士,更是难得。

南宋绍兴八年(1138),在朝廷举行的殿试唱名仪式(实际上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学位授予的仪式)上,当司仪大声宣布:“本科探花陈修”,这时从众多的读书人中走出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艰难地跪倒在地上,用沙哑的声音,用尽全身的力气大声说:“谢主龙恩,万岁万岁万万岁!”一边说,一边在地上磕头,将自己的脑袋在地上磕得咚咚地响。

他的这一动作引起了宋高宗的好奇,便让他站起来。陈修谢过之后,宋高宗仔细打量了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估计他的年龄也不小了,就问:“您老人家今年高寿啦?”陈修答道:“回禀万岁,今年七十有三了。”高宗心里想,这个老头真的很不错,这么老了还能来应试,应该子孙满堂了吧,他接着问:“那您老人家有几个儿子呢?”没有料到的是,陈修一听到这个问题,显得十分尴尬,他压低了自己的语调,好像不愿意让更多的人听见,他说:“回禀万岁,我还没有结婚。”这个回答着实让见多识广的高宗大吃了一惊,原来陈修为了参加科举考试,居然熬了这么多年还没有结婚,这种毅力确实令人感动。

于是,高宗将一个姓施的宫女许配给陈修做妻子,还赏赐了一批嫁妆。陈修的这个故事成为社会上闲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当时有人编了一首打油诗,其中两句说:“新人若问郎年几,五十年前二十三。”这个73岁的老人通过科举考试,实现了宋真宗那首《劝学诗》中所说的“莫恨娶妻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不过陈修可能不是年龄最大的及第的北宋进士,传说梁灏82岁中雍熙二年(985)状元,如果属实的话,应该是中国历史上中状元年龄最大的人。

标签: 科举参加高考古代高宗老人年龄这个

更多文章

  • 唐朝公主为什么“愁嫁”?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皇帝,自己,女儿,唐代,身份,子仪,金枝,公主

    唐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嫁给了汾阳王的儿子郭暧。郭子仪生日时,皇帝派钦差给汾阳王贺寿,郭子仪的子弟门生都身份显赫,下班穿着朝服就来贺寿,座位上放着上朝见皇帝时手持的象牙笏板——这显示了郭子仪的富贵气象,所以这出戏从前叫《满床笏》。后来因戏中最高潮、最焦点的情节是,郭子仪的小儿子郭暧因自己的妻子,即升平

  • 唐玄宗一生中的三个极品女人,他最爱谁?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女子,没有,性情,唐玄宗,杨贵妃,一个,女人,成为

    唐玄宗一生中的三大极品女人:江采萍江采萍大家都听说过杨贵妃,却不一定听说过江采萍。她曾经受到唐玄宗专宠达十年之久,只是后来由于年龄因素和唐玄宗的审美疲劳,才退居“二线”。江采萍出身福建莆田的一个文人世家,父亲自小就教她读书识字、吟诵诗文,他曾向友人夸口道:“吾虽女子,当以此为志”。江采苹确实不负父望

  • 诸葛亮为何对丑妻从一而终?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媳妇,女儿,这个,诸葛,一生,不是,知道,诸葛亮

    历史上的帝王将相,明的,哪个不是三妻六妾;暗的,谁不是风流成性。然而,诸葛亮一生只娶了一个女人,而且一生忠贞于她。诸葛亮一生智慧不凡,凡事谨慎,慎行稳重,战无不胜,远扬盛名,名传古今。而他毅然决然地娶了一个丑媳妇——黄硕。这个丑媳妇成为他在生活和事业发展上一个强有力的支柱,不但使他一生出师必捷,无后

  • 秦始皇给后世留下了哪些未解之谜?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日本,后宫,秦始皇,没有,到底,宝贝,传说

    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具有很大的传奇性。与他有关的话题更是争议不断。但随着秦始皇的驾崩,他留下的秘密很多也成了谜,直到如今,大部分还没有揭晓。这里,咱们就来盘点一下秦始皇留下的未解之谜。读中国古代历史,了解更多历史真相——秦始皇未解之谜一、秦始皇的后宫哪里去了?秦始皇的后宫历来是个谜。历史上关于秦始皇

  • 古代宫中太监们都有哪些消遣娱乐活动?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他们,博弈,宫廷,宦官,宫中,斗鸡,棋类,太监

    清宫宦官当半天差歇一天半,使他们有大量的闲暇。相比而言,清代宦官管理严格且数量较少,那么其他各朝的宦官恐怕也不过如此而已。宦官空余时间多,又无家室之累,游戏娱乐便不可少。见于历史记载的宫廷游乐项目很多,如角抵、蹴鞠、投壶、射猎、博弈、棋类、游观、钓鱼、鼎力、拔河、斗鸡、斗促织等等。这些游乐项目中角抵

  • 南宋宫廷都有哪些避暑奇招?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因为,复古,避暑,旧事,凉水,临安,纳凉,木瓜

    古人咏夏,多和绿荫、午梦、凉风、夜雨相连,因为除此之外,则蚊多暑溽、眠食不服,不能尽道。宋以前文献中就屡见宫廷销暑之法,《三辅黄图》载西汉未央宫有清凉殿,中夏含霜,无上清凉。殿内以画石为床,紫琉璃帐,又以玉晶为盘,贮冰于膝前,高卧其中,连扇子都不必用。《唐语林》载唐明皇起“凉殿”,拾遗陈知节上疏极谏

  • 李商隐白居易等古代文人已经有环保意识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竹笋,历史,诗人,自然,动物,一个,不少,流露

    古语云:一草一木皆有情。作为有着丰富情感的文人,他们的文字中自然会流露出对生命的关爱和感怀。读中国古代历史,了解更多历史真相——《论语·述而篇》中记载:“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孔子钓鱼时,只用有一个鱼钩的钓竿,而不用那种将一根粗绳子拉在河的两岸、绳子上挂着一个个小钩子的纲;用带绳的箭射鸟时,只射飞

  • 墨子成立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黑社会”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飞机,一个,墨子,集团,天使,黑社会,这个,组织

    穿草鞋,是墨子的大众形象。这说法出自《庄子·天下篇》:“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跂硚为服。”《史记》上说,墨子在宋国任过大夫,与公输班一样也是鲁国人。墨子出身贫寒,自称下等人,走的完全是草根路线。年轻时,墨子也学习过儒家学说,但很快就觉得这套东西礼节太过繁琐,尤其是厚葬死者的规矩,贫民而害事,浪

  • 没有空调的时代,古人如何度过三伏天?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自然,心静,六月,古人,避暑,古代,荷花,纳凉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今年的三伏天气温似乎格外热,很多人不得不整夜开着空调才能入眠。在中国古代,没有现代化制冷设备的古人是如何对付高温高湿的三伏天的?小编从古代画卷中整理出一套“避暑方案”,看看“大暑赏荷”、“浸伏”等避暑方法。从史料来看,古人强调调整心态,以“顺四时,适寒暑”,那么到了一

  • 为防止考试作弊,古人都想出了哪些高招?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科举,制度,试卷,考官,主考官,密封,考生,考试

    2017年高考已来临,众所周知,现在的高考试卷上面都有一条密封线,考生的信息填写在密封线之上,交卷后,由监考人员进行密封。其实此法起源于武则天,在北宋形成制度。读中国古代历史,了解更多历史真相——古代科举考试 唐代的科举试卷刚开始不仅不实行密封,反而在阅卷时,还要参考由推荐人递上来的“行卷”,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