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百年前日俄战争是两大恶邻“平分中国”的一次预演

百年前日俄战争是两大恶邻“平分中国”的一次预演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707 更新时间:2024/1/16 3:12:34

关于日俄战争的意义,各种历史书籍已经讲得够多,但是它对中国命运的“预言意义”,却提及得不多、分析得不够。

就当时清廷而言,那场在本国领土鏖战的两大邻国的对打,不仅是耻辱,而且是行将“被肢解”的“预演”。

日俄战争以俄国战败、与日本平分中国库页岛结束。交战的是俄日,战果却是中国领土。其“战略意义”及“预示作用”不可小觑。

从战略上讲,日俄战争是俄日亚太战略的一个分水岭。战前两国是对手,战后对于侵略中国,日本俄国达成了“默契”,总基调由“对掐”转成“密切合作”。之后俄国即成日本侵略中国的好帮手、好伙伴。为“分割中国”,俄国与日本先后缔结过4次秘约。

而日本这一方,也对俄国默契分割中国“投桃报”。俄国十月革命后,俄国形势大变,日本制定了进军西伯利亚援助白俄政策,并且拉上中国。在日本威吓之下,中国北洋政府于1918年5月16日签订了“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议”,5月19日签订了“中日海军共同防敌军事协议”;其内容主要是:中国支持日本并和日本一起与苏俄作战,扑灭苏俄革命。

日本为由抵触俄国控制中国转而拉着俄国分割中国呢?

这就是日本人的精明务实所在。甲午战争结束后,战胜国日本眼看将要得到梦寐已久的中国辽东半岛,但是,“三国干涉还辽”,却让日本空欢喜一场。在“三国干涉”中,法国和德国只是“友情出演”,领衔主演、叫得最欢的是俄国。

日本军人和学者将“三国干涉还辽”事件视为日本的一大耻辱而耿耿于怀,当时最著名的一位日本学者德富苏峰经登临辽东半岛,很不甘心地用手帕盛住旅顺口的沙土,作为日本“憾失”辽东的纪念。回国后,他配合日本政府的扩军备战方针,在报刊上大造“十年磨一剑”,必报“还辽”之仇。

十年后,日俄战争令日本一雪前耻,但是世界都知道日本是“惨胜”。经过这场战争,日本意识到在侵华的道路上,无法一脚踢开势大力沉的北极熊绊脚石,与其“俱损”,不如“俱荣”。于是,“抢吃”就变成了“分享”,“对掐”就变成了“合作”。

日本与俄国平分中国的想法,自明治维新就萌发出来,到日俄战争成型。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有一个颇有影响的参议叫江藤新平,他曾发表过颇有影响的章《支那南北两分论》。文章认为,中国虽然版图很大,但气数已尽,不可救药了,日本应该联合俄国将中国瓜分掉。瓜分后中国北部让给俄国,南部归日本所有。

无疑,日俄战争是两大恶邻“平分中国”的一次预演。而对于日俄战争保持“中立”的清政府,却自始至终陶醉在“以夷制夷”沾沾自喜中,这完全是麻木的猎物惨遭围猎前的不知死活。

标签: 百年前日俄战争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抗敌血战为何多发生在长江以南?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古代,抗敌,血战

    ​我们看中国历史,自中世纪两宋以来,外患频仍,但汉民族的对外血战往往发生在长江以南。华夏抵抗,几乎成为南人的独角戏。这是为什么呢?众所周知,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发祥地,所以,华夏文明又称“黄河文明”。黄河中下游即中原是华夏的核心地带,这里包括现在的河南全境、以及河北、山东、山西

  • 盘点二战中全歼日军的13场血战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二战,全歼

    01、阿图岛战役时间:1943年5月交战双方:美国VS日本具体战况:阿图岛战前就是美国领土,这是一场发生在美国领土上的战役。1942年10月,中途岛战役期间,日军一支部队占领了这个贫瘠的小岛。随即,美军开始重视这个小岛的战略意义,逐渐往岛上增兵。美军以绝对优势压制日军。5月29日,日军在外无救援、内

  • 建国700年后,这个导致隋朝灭亡的国家,没了……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建国,700年后

    盛唐时期,资深“驴友”李白四处游历,有一次遇到了生活在中原的高句丽遗民。金花折风帽,白马小迟回。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李白这首《高句丽》,短短20字,写的是高句丽舞者的优美舞姿,却尽显盛唐气象。高句丽人能歌善舞,高丽舞在唐朝风靡一时。据《旧唐书》记载

  • 明灭夏之战,朱元璋夺下蜀夏政权,为此后车顶平定西南奠定基础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灭夏之战

    今天故宫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元璋的征西之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朱元璋,原名重八,又名国瑞,明朝开国皇帝,吴元年十二月,朱元璋正式即皇帝位,吴二年正月,改元洪武,定国号为明,应天府为京师。就这样,一个新的王朝开始了它的统治。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之后,立即着手消灭余下的割据势力,来实现最

  • 宁远之战:红夷大炮进化论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宁远之战,红夷大炮

    《纸上谈兵:中国古代战争史札记》(张明扬 著,山西人民出版社·汉唐阳光,2020)明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袁崇焕以不足两万人的守军在宁远防御战中大败努尔哈赤亲率的六万左右的后金军,明军取得了与后金开战八年以来的首次大胜。明熹宗下旨称:“此七八年来所绝无,深足为封疆吐气

  • 一场误炸引发的伦敦空战:一贯擅长闪电战的德军为何折戟在不列颠?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误炸

    “我确信我们已经精疲力竭,我们即将输掉这场战争。”飞行员道格拉斯·巴德的哀叹,是1940年那个血色夏季皇家空军的真实写照。千疮百孔的战机、满目疮痍的机场、已疲惫不堪却又不得不保持高度紧张的飞行员,以及随时可能来临的空袭,所有一切都令人绝望。所幸,8月19日起,连

  • 印度派出120万人参加一战,最后得到了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印度,120万

    印度卷入一战,主要因为它是大英帝国的属国。对德国、奥匈帝国的宣战声明,是由印度总督哈丁觉(Hardinge)爵士签署的。开战之初,英国没有想过需要印度的帮助。但很快英国人便意识到,若想取胜,就必须动员他们所有的资源。一、印度参战的对价,是印度的自由为了确保印度的支援,英国政府口头答应最终会将政治权力

  • “拯救大兵耿恭”:耿恭几十个人是怎么守住北匈奴两万人围攻一年的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拯救,大兵,耿恭

    在中国乃至世界古代战争史上,东汉“戊己校尉”耿恭死守疏勒城的悲壮一战,还有那“拯救大兵耿恭”的浴血时刻,都堪称浓墨重彩的一笔。东汉永平十八年(75),即东汉王朝刚刚在西域恢复“西域都护”建制的第二年,不甘

  • 伽比埃奈战役:终结亚历山大帝国重建希望的保守派胜利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伽比埃奈,战役

    公元前316年,亚历山大大帝的遗产仍旧牵动着每位继业者首领。无论是力图重建帝国一统的攸美尼斯,还是妄图割据自立的数位总督,都时刻提防着其昔日同僚向自己发难。而作为后者杰出代表的独眼龙安提克,却在潜移默化中调整了自我定位。发生在当年伽比埃奈战役,就是他军政生涯的最大转折点。安提

  • 神龙政变的五大功臣分别是谁?为什么都没好下场?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神龙,政变

    今天故宫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神龙政变的五大功臣的下场,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其能力可见一斑。虽然武则天做皇帝的大部分时间做得还不错,但是她把国家改为了“武周”,还把自己的儿子从皇位上赶下来的。这让李姓的家族子孙以及朝内还心向唐太宗的李姓天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