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伽比埃奈战役:终结亚历山大帝国重建希望的保守派胜利

伽比埃奈战役:终结亚历山大帝国重建希望的保守派胜利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707 更新时间:2024/1/11 12:11:51

公元前316年,亚历山大大帝的遗产仍旧牵动着每位继业者首领。无论是力图重建帝国一统的攸美尼斯,还是妄图割据自立的数位总督,都时刻提防着其昔日同僚自己发难。而作为后者杰出代表的独眼龙安提克,却在潜移默化中调整了自我定位。发生在当年伽比埃奈战役,就是他军政生涯的最大转折点。

安提克是马其顿保守派贵族的杰出代表

此前,由于在东征伊朗高原的帕拉伊塔肯战役中失利,这位强势军头被迫返回底格里斯河以西休整。但手里控制的广袤领地,足够他在短时间内撮取巨额财富,让士气低落的军队重拾战斗信心。与之相比,无论是留在马其顿本土的卡山德、躲在埃及的托勒密还是寄人篱下的塞琉古,都不敢对其发表公开批评。至于勉强守住各东部省份的攸美尼斯,也不能轻易遣散部队,而要时刻准备着迎接下一场恶战。但超乎他意料的是,安提克的二度光临速度极快。

前一年的兵败 促使安提克在冬季实施强行军

仅到当年冬天,最强继业者就突然催促他的士兵上阵,在违反战争使节的分月出征。由于古人往往习惯在缺乏补给的阶段进行休整,所以冬季一被大部分将领视为非交战月份。唯有机动性强且后勤能力出色的游牧势力,才会在天寒地冻中策动攻势。考虑到安提克的士兵大都有省区口粮优厚军饷,自然就不需要像普通农兵那样对气候低头。作为对手的攸美尼斯也不可能料到如此出招,继续让士兵分散在几个城市内过冬。

安提克的士兵 被迫翻越气候恶劣的扎格罗斯山脉

不过,仅仅挑选淡季还不足以完全掩人耳目。安提克也修改了前次东进的路线,不再从两河下游迂回到苏萨地区,转而冒险通过沙漠和险峻的扎格罗斯山脉。最后期望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分散驻扎的攸美尼斯阵营都逐个击破。然而,因前锋士兵在荒无人烟的区域内生火,让这次突袭的踪迹为当地山民所获悉。他们立刻将这则重要情报出卖给攸美尼斯,也让后者再次施展自己的谋略技巧。

攸美尼斯虽然勇武 但经需要以智谋抗衡强敌

由于集中分散的兵力需要数日时间,攸美尼斯便派人到伽比埃奈附近的山头建立营地。当安提克行军至此,就会被夜间大量点燃的篝火所迷惑,以为对方早有防备。于是就将原计划的突袭修改为正面对决,并在临时营地内花几天时间等待全部后续人马赶上来。得逞的对手也没有错失良机,将包括银盾军团在内的全部野力量都召唤过来,甚至在总兵力方面反超了入侵者。

银盾军团始终是攸美尼斯阵营中的佼佼者

公元前315年初春,攸美尼斯将手中的42000多名士兵集中完毕。由于始终高举帝国中央旗帜,这位前室秘书始终能笼络到东方的大部分行省总督。那些人的共同特点,就是辖区较小且麾下的马其顿-希腊士兵较少。因此就需要强势的帝国宫廷保护,维持必要的资金和兵源补给。也是他们在凑出近20000人的马其顿方阵步兵外,还各显神通的派来许多亚洲辅助部队和战象,给攸美尼斯的排兵布阵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但后者的武力中枢,终究是老而弥坚的的银盾军团,以及由前代君王留下的数千近卫步兵。

攸美尼斯阵营中还有不少招募自印度的战象

安提克则由于前一年的损失,只能动用约30000多人的部队。除了必不可少的长枪方阵和贵族重骑兵,也不得不增加亚洲籍士兵数量。但经过精简的队列,反而比堆砌各类参差不齐的大杂烩更为高效。阵中依然保留的65头战象,也将被作为特殊部队加以运用。

安提克军中拥有更多数量的马其顿与希腊骑兵

在具体的排兵布阵方面,安提克始终坚持传统的马其顿右翼斜击战术。他与儿子德米特里乌斯一起,执掌7000骑兵中的大部分中队,并同轻步兵和战象一起部署在最右侧位置。随后才是8000名堪称中流砥柱的马其顿方阵。至于左翼则还是交给希腊雇佣兵负责,除部分轻重步兵分队,就是来自南意大利城市塔林敦的标枪轻骑兵。显然,他吸取了前次分兵两头的教训,准备将更多力量用于集中突破。

伽比埃奈战役中的两军布阵

攸美尼斯也不再像过去那样侧重右翼,而是将重骑兵、轻步兵和大部分战象都放置在左翼。步兵中最善战的近卫军与银盾长者,也都部署在阵线左翼,完全是在针对安提克的王牌力量。当银盾指挥官安提贞尼斯发现对面是同样来自马其顿的晚生后辈,便策马跑到阵前嘲讽:混蛋!你们竟敢同追随亚历山大征服世界的父辈们对抗?!

两军都在强侧大量使用战象部队作为先锋

正当安提克麾下的新兵们陷入沉思,两军强侧的战象部队已开始了捉对厮杀。虽然这些前哨战没有产生任决定性影响,却也在贫瘠的荒漠战场上制造了大量尘埃。经验丰富的独眼龙发现这个情况,立刻决定对敌方的营地展开奇袭。这支分队由从左翼抽调的部分塔林敦轻骑兵和加盟的米底重骑兵组成,直接利用尘土的掩护绕过攸美尼斯阵营侧翼。在发现那里缺乏必要的防御兵力后,便将大批财物和士兵家属都控制起来。整个过程由于非常迅速,几乎不为前方的主战部队所察觉。

安提克麾下 有不少来自南意大利的塔林敦轻骑兵

接着,安提克亲自率领大量重骑兵进行二次迂回。同样依靠尘埃掩护,避开了还在正面厮杀的战象与附庸轻骑兵,侧击攸美尼斯本人所在位置。后者的骑兵数量本来就少,还是由许多省份的援军拼凑而成,很快就在重压之下溃散。好在有忠心耿耿的亚洲贵族们护卫,才将安提克的兵锋暂时逼退。然而,对手只是稍作停顿,便再次以重兵将他们包围起来。攸美尼斯不仅性命堪忧,也和数万名奋斗在战场另一侧的步兵们彻底失联。受此影响,在最前方位置激战的象队也在首领阵亡后撤退,将全军的左翼都让给了对手。

老而弥坚的银盾军团 险些完全撕裂对手的步兵阵线

然而,两军步兵间的交战却完全呈现另外一幅模样。安提克麾下的新手普遍对眼前的银盾前辈们心生敬畏,在对方的强侧冲击下节节败退。但大批由亚洲混血儿组成的二流部队,却对正统马其顿方阵和希腊雇佣军没有什么优势。因此,攸美尼斯的整条步兵战线也只在局部获得进展,无法形成一锤定音的决定性战果。眼看自己胜利无望,穷尽心思的前任秘书便只能在无奈中率亲兵突围。发现事情不妙的右翼附庸骑手,也就毫无压力的掉头奔逃。

安提克的偷袭与侧翼迂回 让本方获得巨大优势

在伽比埃奈战役的最后阶段,安提克派部将培松率领骑兵分队,开始从后方夹击敌方步兵。一直据守左翼的雇佣轻骑兵也以相同方式行动,彻底扭转了本方步兵的不利局面。但他们还是无法直接击破精锐的长枪方阵,仅仅能做到让对方停下来组成防御队形。

侧翼的骑兵战结局 让攸美尼斯被迫离开战场

在确信己方的骑兵和主帅都以走人后,这些来自东方各省的守备队也只能调头走向营地位置。虽然一路上不免遭受重大损失,却还是艰难的回到安全阵地。然而,一片狼藉的现场却在残酷说明,自己的家当和亲属都已被敌军控制。虽然他们在正面激战中杀死了约5000对手,却不得不面临一无所有的尴尬处境。

迂回的安提克骑兵 迫使攸美尼斯的步兵全线后撤

当天夜里,攸美尼斯动员部下在次日继续作战,不要向犯上作乱的军阀低头。但包括银盾指挥官在内的主要人物,都开始与安提克秘密接触。双方很快达成协议,用当天主帅及其幕僚去换回自己失去的一切。于是,原本并未分出最终胜负的伽比埃奈战役,就因这些兵痞的临阵倒戈而瞬间结束。

伽比埃奈战役也是攸美尼斯军事生涯的终点

在次日的审判中,深受传统马其顿贵族记恨的攸美尼斯,被大部分与会者投票判处死刑。背叛他的安提贞尼斯,也因两面三刀的表现而被预防性处决。至于麾下那批征战大半生的银盾老兵们,也被流放到拉霍西亚省的亚历山大城戍边。读者若不能理解这个复杂名称的含义,可以直接查找那里的现代称呼--坎大哈。

大获全胜的安提克 即将成为继业者们的众矢之的

至此,原本的马其顿帝国中央派势力就被保守派彻底消灭。安提克不仅用胜利提升了个人威望,还顺带收编了大量东方驻军,并获得了几乎所有偏远省份的总督效忠。也是从这一刻起,他的身份就从挑战宫廷权威的传统贵族,直接升格为有望重建帝国中央的头号枭雄。对于他的主要支持者来说,这种趋势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被接受的。双方很快就将因为共同对手的死而变得矛盾尖锐,并将漫长继业者战争引入全新阶段。

标签: 伽比埃奈战役

更多文章

  • 神龙政变的五大功臣分别是谁?为什么都没好下场?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神龙,政变

    今天故宫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神龙政变的五大功臣的下场,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其能力可见一斑。虽然武则天做皇帝的大部分时间做得还不错,但是她把国家改为了“武周”,还把自己的儿子从皇位上赶下来的。这让李姓的家族子孙以及朝内还心向唐太宗的李姓天下的人

  • 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为什么美军反而伤亡加重?人们感叹萨达姆精明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伊拉克,战争

    伊拉克战争已经过去几十年了,但研究一场并未走远的战争,对今天仍然有着积极的意义。2003年3月20日到2010年8月,美国战斗部队撤出为止,战争历时7年多,参战方兵力美国为19.2万人,伊拉克为军队45万人,预备役65万人。伤亡情况,美国是4497人死亡,47541受伤 ,伊拉克军队是7600-10

  • 为何关羽会被迫败走麦城?三国史上的“白衣渡江”事件始末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关羽,被迫

    今天故宫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三国时期白衣渡江事件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元219年,夜色笼罩在寂静的湘江上,一艘艘商船缓缓开往江陵,沿途的士兵只是简单地检查了船上的人员,面对商家递上的过路钱,打着哈哈便给他们放行,一切似乎都在寂静与平和中度过。然而,谁又能想到,在短短几天之后,这里将

  • 来自以色列消息:美潜艇拦截俄潜艇,被鱼雷击沉,俄潜艇身负重伤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以色列,消息

    起火失事的俄罗斯AS-12潜艇俄罗斯潜艇突发事故导致14人死亡引发了全球的关注,在俄罗斯官方直言保密,绝不会公开所有信息之际,全球军事观察者纷纷猜测可能的原因。但在此时,以色列军事情报网站爆出一惊天消息,称是美军击沉了俄罗斯的潜艇。该媒体报道称,美军一艘潜伏在俄罗斯附近的潜艇

  • “草船借箭”的故事耳熟能详,“草人借箭”的故事你知道吗?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草船借箭

    今天故宫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草人借箭”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历史比小说更加精彩”,我同意这个观点,因为小说是作家凭空构思,或者按照某个人或事,加以改编而形成的,超不出人脑的思维。而历史则不同,在各种原因的促使下,各种矛盾的作用

  • 曹操最大的战略失误:先取东吴,后图西蜀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曹操,战略

    大家对曹操南征有何看法?我认为这是曹操一生的最大的战略失误。【首先:先取东吴,后图西蜀是曹操统一中国结束割据势利全局上的严重失误】相对于东吴的长江天险,西蜀纵然也有山川之险,然刘璋毕竟是汉室宗亲,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完全可以先礼后兵:以汉帝之名下诏归降,若不从则攻之(师出有名)。以曹操军队赤壁之前

  • 魏延“子午谷袭击”战略: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大战略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魏延,子午谷袭击

    任何人都无法十全十美,也无法万能,只有一种人是十全十美的,那就是佞人口中所说的“英明领袖”,简直是这个也懂,哪个也精,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上自外太空辐射线,下到阴沟里忽然发现一只土拨鼠,他都可以发出正确的指示。问题是,任何“英明领袖”到最后都会现出原形

  • 曹操南征刘表,导致天下三分的局面?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曹操,南征,刘表

    有的网友认为曹操南征刘表是其战略错误,因此才造成天下三分的局面,破坏了曹操统一全国的大略。我却有不同的看法:曹操南征刘表,是当时绝对正确的选择。而取西蜀,则无疑于自杀行为。首先,我们看一下西蜀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当时汉中由张鲁据有,张鲁是靠五斗米教起事的,其影响力仅在汉中一地,他自己也并没有北上中原

  • 三国荆州之争的三大战事:赤壁、襄樊、夷陵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国,荆州之争

    汉末三国时代,魏、蜀、吴围绕荆州归属展开激烈争夺,兵交不断。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219年的襄樊之战、222年的夷陵之战,是对三分形势的形成影响最大的三次战事。赤壁之战曹操取荆州得而复失,同时也失去了统一全国的最好机遇,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形势;襄樊之战带来了东吴袭取荆州、关羽失荆州,使三分格局基本定

  • 中国古代由南向北的进攻为何大多都以失败告终?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古代

    学历史的人总会有一个感觉,在冷兵器时代,为什么历朝的北伐,都是以失败告终,无论是天纵奇才的诸葛亮,还是宋文帝时的元嘉北伐,刘裕、祖狄周世宗、宋太宗、宗泽、乃至太平天国的北伐,无一例外。唯一成功的似乎仅有明朱元璋的北伐。反观自北向南的战争,那就完全是另一个结果了,秦始皇扫六合、宋太祖平四海;元人灭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