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拯救大兵耿恭”:耿恭几十个人是怎么守住北匈奴两万人围攻一年的

“拯救大兵耿恭”:耿恭几十个人是怎么守住北匈奴两万人围攻一年的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707 更新时间:2024/1/11 12:33:21

在中国乃至世界古代战争史上,东汉“戊己校尉”耿恭死守疏勒城的悲壮一战,还有那“拯救大兵耿恭”的浴血时刻,都堪称浓墨重彩的一笔。

东汉永平十八年(75),即东汉朝刚刚在西域恢复“西域都护”建制的第二年,不甘心丢失西域的死敌北匈奴,就发起了疯狂反扑:数万匈奴大军汹涌来攻,龟兹等西域小国也趁机反水。西域都护陈睦与两千多戍边汉军壮烈殉国。广袤的西域国土上,就只剩下班超、耿恭等人带着五百将士苦苦支撑。特别是退守疏勒城的耿恭,更是打到弹尽粮绝,靠吃铠甲与弓上的皮筋为食。疏勒危急,西域危急。

偏偏这时候,又恰逢汉明帝去世,新皇汉章帝登基。西域战事十万火急,可朝中好些“名臣”却在新皇帝面前扯皮。比如“清流领袖”第五伦就大放厥词,坚决反对救援西域,要求这些汉军将士们就地殉国。如此论调,也气的司徒鲍昱一声怒吼:“匈奴如复犯塞为寇,陛下将何以使将?”是啊,如果大汉朝对这些忠勇将士的死活坐视不理,那就寒了天下人的心,他日国家有难,谁还会挺身而上?

年轻的汉章帝,也终于被这句话震动。然后七千汉军爬冰卧雪,着疏勒城的方向一路前行。接近疏勒城时,周围已是一丈深的大雪。耿恭的老部下范羌自告奋勇,带着两千援兵打头阵,在疏勒城下一声高呼:“我范羌也。汉遣军迎校尉耳。”紧接着疏勒城门大开。耿恭带着仅剩的二十六名将士,与范羌等援军们相拥而泣。再然后,又经过一连串悲壮的突围血战,二十六名勇士进入玉门关时,仅剩了十三人……

这一场“十三将士归玉门”的热血往事,以《后汉书》的评语说“喟然不觉涕之无从”。但今天也常惹来一些“历史票友”们的吐槽。以许多“票友”们的论调说:包围疏勒城的北匈奴军有好几万人,耿恭满打满算才五百人,而且没粮没装备,他凭什么能守这么长时间?难不成是吹牛?

那到底是不是吹牛?这还得事实说话,首先一个必须要看的“实锤”事实,就是汉朝在当时西域的特殊“杰作”:屯城。

东汉的军制与西汉不同,常备兵力比西汉少得多,驻守在西域的兵力,更是少之又少。这场大战爆发前,汉军在西域的总兵力,也就是三千多人。这么点兵马,分布在西域漫长的战线上,平日里怎么驻守?主要就靠“屯城”。从西汉至东汉,汉王朝在西域修筑了大量的“屯城”工事。目前已发现的汉朝“屯城”遗址,就有四十五个。特别是东汉王朝,在塔里木盆地和昆仑山山脉,都新修了大量屯城,如坚固的钉子,“钉牢”大汉国土。

耿恭血战的疏勒城,就是东汉的“屯城”之一,即今天新疆奇台石城子遗址。这座城池巧妙的依山而建,用夯筑技术修成。整个城池东西宽280米,南北长380米,城墙历经两千多年岁月考验,依然还能剩下3米残高。其城内西北还筑有子城,整个城池形成严密防护。这样经得起两千年考验的筑城技术,造就了一座牢固的坚城。匈奴人别看有几万人,想要啃动它,真要有副好牙口。

而且别说是匈奴人,“拯救大兵耿恭”十五年后,那至今被西方学者认为与汉朝“齐名”的贵霜帝国,也对西域动起了歪心思,面对西域都护班超麾下了一千八百汉兵,贵霜帝国以倾国之力的七万大军涌入西域,接着就在汉军的“屯城”面前碰的头破血流,落得师老兵疲。

而在“拯救大兵耿恭”一战中,匈奴军面对如此坚城,也同样打得十分难看。匈奴单于在久攻不下的情况下,对耿恭各种威逼利诱,又是许愿封王又是许婚,却是毫无作用。

比起这“实锤”的坚城来,同样“实锤”的,还有汉军的装备水平。东汉年间,随着炒钢技术的大量应用,汉王朝早已进入了“铁器化”时代,军队装备比起西汉来,更是一茬茬升级。就连罗马人的史料里,都留下了大量对汉朝装备水平的咏叹:“没有一种铁能与来自中国(汉朝)的钢相媲美”。汉军的弓弩更被罗马贵族们视为名贵收藏品。

1974年在山东苍山发现的“东汉永初纪年铁刀”,更见证了汉军的“制式装备”。这款铁刀长一点一五米,含碳量百分之零点七,刀背厚度一厘米。砍杀效果比起同时代其他国家的各色刀具,威力都可以说碾压。汉朝的壁画更告诉我们,这款铁刀,就是东汉普通士兵们的“常规装备”。

拥有这种强大装备的汉军,战斗意志更是强悍。东汉兵力不如西汉,但常年实行精兵政策,派驻西域的汉军,都是一等一的好兵。体会过汉军战力的,何止是日落西山的匈奴?就连当时如日中天的贵霜帝国,其七万大军在汉军工事面前碰壁后,野战又被汉军修理。最后只能乖乖认错,灰溜溜走人了事。

看过这样的装备水平,也就不难理解当年陈汤“一汉当五胡”的豪迈咏叹。放在东汉保卫西域的战场上,依托先进屯城防御,且以劲弩铁刀武装起来的汉军,纵是人数劣势,但单兵作战能力和装备水平,都是绝对的优势。

最重要的是,无论是血战疏勒,还是接下来救援,如耿恭班超这样的汉军将士们,面对这场战争,从来没有放弃。

其实,当时留在西域坚守的,何止有耿恭。汉朝西域司马班超,也同样依托槃橐城苦战。他能够调动的,除了忠于汉朝的西域各小国军队,就只有身边三十六名汉军子弟兵了。但就是凭着这点可怜的人马,班超真的守住了。他拒绝了汉王朝调他回去的命令,依托西域各族军民的支持苦苦支撑,竟奇迹般坚守了九年,不但守住了阵线,还反击拿下石城,还在公元84年等来了汉王朝的一千八百援兵,把最苦的日子熬了过去。

接下来,靠着这依然有限的兵力,班超等大汉将士们,继续书写着奇迹:先打通西域南道,又击败贵霜帝国七万大军,公元94年秋击败焉耆等国叛军,把勾结匈奴欠下汉军无数血债的焉耆王传首京师。西域五十余国重新回到大汉朝的怀抱。连接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再度畅通无阻,大汉威名从此远播。而昔日嚣张的北匈奴,也在燕然山之战和金微山之战里连吃败仗,开始凄然西迁……

对于殉国在疏勒的汉军将士来说,十九年后的这一幕,当可告慰。

大汉王朝开疆拓土的荣光背后,是强大的科技与产业支撑,更是班超耿恭为代表的,无数大汉男儿的浴血奋战。看懂这一仗,也就看懂了中华民族强大的缘由,更看懂了每一次危难面前,中国人坚韧的硬骨头总有那么多如班超耿恭这样的人,明明面对绝境,明明孤立无援,却依然选择负重前行,抛头颅洒热血死战一场。这样的人,中华民族,每个年代,都不曾缺席,更当得起我辈敬意。

参考资料:王小甫《汉匈战争三百年》、田小红《新疆奇台石城子遗址》、黎尚诚《开拓西域的班超》

标签: 拯救大兵耿恭

更多文章

  • 伽比埃奈战役:终结亚历山大帝国重建希望的保守派胜利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伽比埃奈,战役

    公元前316年,亚历山大大帝的遗产仍旧牵动着每位继业者首领。无论是力图重建帝国一统的攸美尼斯,还是妄图割据自立的数位总督,都时刻提防着其昔日同僚向自己发难。而作为后者杰出代表的独眼龙安提克,却在潜移默化中调整了自我定位。发生在当年伽比埃奈战役,就是他军政生涯的最大转折点。安提

  • 神龙政变的五大功臣分别是谁?为什么都没好下场?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神龙,政变

    今天故宫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神龙政变的五大功臣的下场,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其能力可见一斑。虽然武则天做皇帝的大部分时间做得还不错,但是她把国家改为了“武周”,还把自己的儿子从皇位上赶下来的。这让李姓的家族子孙以及朝内还心向唐太宗的李姓天下的人

  • 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为什么美军反而伤亡加重?人们感叹萨达姆精明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伊拉克,战争

    伊拉克战争已经过去几十年了,但研究一场并未走远的战争,对今天仍然有着积极的意义。2003年3月20日到2010年8月,美国战斗部队撤出为止,战争历时7年多,参战方兵力美国为19.2万人,伊拉克为军队45万人,预备役65万人。伤亡情况,美国是4497人死亡,47541受伤 ,伊拉克军队是7600-10

  • 为何关羽会被迫败走麦城?三国史上的“白衣渡江”事件始末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关羽,被迫

    今天故宫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三国时期白衣渡江事件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元219年,夜色笼罩在寂静的湘江上,一艘艘商船缓缓开往江陵,沿途的士兵只是简单地检查了船上的人员,面对商家递上的过路钱,打着哈哈便给他们放行,一切似乎都在寂静与平和中度过。然而,谁又能想到,在短短几天之后,这里将

  • 来自以色列消息:美潜艇拦截俄潜艇,被鱼雷击沉,俄潜艇身负重伤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以色列,消息

    起火失事的俄罗斯AS-12潜艇俄罗斯潜艇突发事故导致14人死亡引发了全球的关注,在俄罗斯官方直言保密,绝不会公开所有信息之际,全球军事观察者纷纷猜测可能的原因。但在此时,以色列军事情报网站爆出一惊天消息,称是美军击沉了俄罗斯的潜艇。该媒体报道称,美军一艘潜伏在俄罗斯附近的潜艇

  • “草船借箭”的故事耳熟能详,“草人借箭”的故事你知道吗?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草船借箭

    今天故宫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草人借箭”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历史比小说更加精彩”,我同意这个观点,因为小说是作家凭空构思,或者按照某个人或事,加以改编而形成的,超不出人脑的思维。而历史则不同,在各种原因的促使下,各种矛盾的作用

  • 曹操最大的战略失误:先取东吴,后图西蜀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曹操,战略

    大家对曹操南征有何看法?我认为这是曹操一生的最大的战略失误。【首先:先取东吴,后图西蜀是曹操统一中国结束割据势利全局上的严重失误】相对于东吴的长江天险,西蜀纵然也有山川之险,然刘璋毕竟是汉室宗亲,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完全可以先礼后兵:以汉帝之名下诏归降,若不从则攻之(师出有名)。以曹操军队赤壁之前

  • 魏延“子午谷袭击”战略: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大战略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魏延,子午谷袭击

    任何人都无法十全十美,也无法万能,只有一种人是十全十美的,那就是佞人口中所说的“英明领袖”,简直是这个也懂,哪个也精,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上自外太空辐射线,下到阴沟里忽然发现一只土拨鼠,他都可以发出正确的指示。问题是,任何“英明领袖”到最后都会现出原形

  • 曹操南征刘表,导致天下三分的局面?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曹操,南征,刘表

    有的网友认为曹操南征刘表是其战略错误,因此才造成天下三分的局面,破坏了曹操统一全国的大略。我却有不同的看法:曹操南征刘表,是当时绝对正确的选择。而取西蜀,则无疑于自杀行为。首先,我们看一下西蜀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当时汉中由张鲁据有,张鲁是靠五斗米教起事的,其影响力仅在汉中一地,他自己也并没有北上中原

  • 三国荆州之争的三大战事:赤壁、襄樊、夷陵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国,荆州之争

    汉末三国时代,魏、蜀、吴围绕荆州归属展开激烈争夺,兵交不断。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219年的襄樊之战、222年的夷陵之战,是对三分形势的形成影响最大的三次战事。赤壁之战曹操取荆州得而复失,同时也失去了统一全国的最好机遇,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形势;襄樊之战带来了东吴袭取荆州、关羽失荆州,使三分格局基本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