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75 更新时间:2023/12/6 6:58:26

康有为、梁超的保皇会办得热热闹闹的时候,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也登上历史舞台,一面组织推翻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一面回击保皇派对革命的攻击。

孙中山出生在广东香山县(今广东中山)翠亨村的一个贫苦家庭。原名,号逸仙,因留居日本期间,曾化名中山樵,后来就以孙中山的名字通用于世界。孙中山十二岁时,远赴檀香山,在资本家哥哥的资助下,进入当地教会学校读书。后来,他转到香港学医。读书期间,他十分关心国家大事。中法战争中国在谅山取得大捷,反与法国侵略者签订了屈辱的卖国条约,使他受到极大刺激,萌生了反清思想。从此,他课时间,在香港、澳门一带,努力宣传革命。

公元1894年秋,孙中山回到檀香山,宣传反清革命主张,联合二十多个华侨,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兴中会章程抨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号召革命志士团结革命,振兴中华,挽救危局,并且在会员入会秘密誓词中,明确他们的奋斗目标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兴中会成立时,中日甲午战争打得正激烈。日军攻占了北洋海军要塞旅顺和大连,北京天津受到震动,形势危急。孙中山赶回香港,策划推翻清王朝的武装起义。

公元1895年2月,孙中山、陆皓东等和香港进步社团辅仁文社合作,成立兴中会总部。兴中会总部成员与檀香山兴中会有较大不同,会章和入会誓词都有一些修改。更加着重揭露清王朝的腐败,将原来的“恢复中国”改为“恢复中华”,意思更为准确。接着,孙中山广泛联络广东各地会党、绿林人物和清军中的士兵,密谋起义。

经过半年的准备,孙中山决定于这年重阳节在广州起义,夺取省城作为革命据点。但在起义前夕,机密被泄露,参加起义的部分人员被清军逮捕,陆皓东等志士英勇牺牲,起义失败。

两广总督悬赏缉拿孙中山。同志们催促孙中山立即撤离广州,他却说:“大家都不怕死,我怎么能临阵先逃呢?”他冒着生命危险,疏散会员,销毁文件,把各种善后事务处理妥当。十多天后,他才撤到香港,流亡海外,显示了革命领袖的风度。

这次广州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影响很大,不仅传遍全国,连外国报纸也开始宣传“支那革命党孙逸仙”。从此,孙中山和兴中会的活动逐渐被大家重视。清廷悬重赏捉拿孙中山,派出大批暗探跟踪他,又电令各驻外使馆寻找机会逮捕他。孙中山被迫隐姓埋名,流亡在各国之间。

公元1896年,孙中山来到伦敦,住在他的英国老师康德黎家。但他的行踪又被清廷密探侦察到了。他们与清朝驻英国使馆官员密谋,引诱孙中山误入清朝使馆,秘密将他绑架。清朝驻英公使龚照屿租定轮船,准备把他装在一只大箱子里偷运回国内处死。

孙中山在囚禁中坚持斗争,他写了许多求救信,都没有传递出去。直至第七天,才得到使馆英国清洁工人柯尔的帮助,将求救信送到康德黎手里。

经过康德黎的多方奔走,孙中山被捕的消息在伦敦各报相继刊出,英国政府迫于舆论压力,强制清朝公使馆释放了已被关押十二天的孙中山。获释后,孙中山用英文写成《伦敦被难记》,第二年春天在英国出版,再次扩大了自己的影响,他的名字,传遍了欧美各国。

此后,孙中山继续宣传革命的意志更加顽强,他有力地批驳了康有为、梁启超宣传的保皇谬论,也克服了革命党人内部的矛盾和不同意见,将民主革命一步一步引前进。

1905年,孙中山重返日本,在东京会晤了另外几个革命团体华兴会、光复会的领导人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讨论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问题。最后大家一致决定将各革命团体联合起来,组成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平均地权,创立民国”作为革命纲领。8月20日,举行了同盟会成立大会,公推孙中山为总理。同盟会的成立有力地促进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里,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指日可待。

标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康有为

更多文章

  • 听老兵讲抗美援朝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老兵,抗美援朝

    1929年生于四川邻水县,1949年12月参军,1951年3月随部队入朝作战。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47军141师421团敌工股敌工员、电影放映队长、技师等职,在朝鲜长达5年多。1965年转业后,相继在银行、五金公司、学校任职。“米国扁机拿把,米国扁机拿把!”(朝鲜话,意为“美国飞机真坏”)每当美国飞机

  • “伪军”到底是什么样的军队?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伪军

    想了解伪军并不容易,至少目前没有人愿意站出来承认说:是的,我曾经是伪军。对于伪军,人们大多觉得他们可恨,是背叛了民族、背叛了国家的人,是一群懦夫。那么,伪军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它由什么人组成的?又有什么特别之处?据曾于1942年受党派遣打入汪伪部队,任伪7师中将师长伪34师参谋长的“卧底将军”施

  • 甲午战争兵败鲜为人知的原因:开枪不瞄准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甲午战争,兵败,鲜为人知

    说起甲午战争中大清陆军一溃千里的原因,稍懂点历史的人都能说出个一二三。内容无外乎因循守旧,官场腐败,营务废弛,统帅怕死……但除此之外,另外一个原因却鲜为人知。说出来你会不信,那就是“开枪不瞄准”。一位参加过甲午战争的日本军官回忆说,在朝鲜战场上,日本各师团一碰到中国军队就

  • 缅甸之战简介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缅甸之战,东南亚

    东南亚战场中的缅甸战场。日军经过初期的节节胜利,进入与盟军的拉锯战,缅甸的胶着战事死死拖住了日军,牵制了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其他地区的军事行动。缅甸战事成为了东南亚战争的焦点,成为了日军反胜为败的标志。缅甸之战的爆发立刻成为影响中国和亚洲局势发展的热点,中国即将出兵缅甸的消息立刻震动了西方世界。对中国的

  • 少康复国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少康,复国,夏王少

    夏王少康时期(约公元前19世纪),少康为恢复夏后氏统治,指挥有虞氏、有鬲氏军在中原地区与寒浞的有穷氏、有过氏军的作战。夏王太康时期(约前20世纪中),都斟寻(今河南登封西北)。太康终日田猎,不理民事,国力日衰。一次,他游猎于洛水(今河南境)北,十旬不归。东夷有穷氏部族首领后羿(又称夷羿),率领部族军

  • 北京保卫战:盖世英名卫国战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保卫战,盖世英名

    景泰九年(1457年)正月二十三日,北京城阴霾着天。于谦鲜血淋漓的头颅挂在了崇文门外。这颗头颅曾经保卫了这个城市,挽救了这个帝国。如今却依然被无情挂在了城门口。从这一天开始,大明帝国开始无可挽救地走向没落。明太祖在位的时候,吸取了历史上宦官专权引起国家混乱的教训,立下一条规矩,不让宦官过问国家政事。

  • 朱仙镇之战:闯王掘沟大败明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仙镇之战,闯王

    闯王李自成亲率数十万人马,在中原大地上浩浩荡荡地向开封进发。艳红的太阳照着绣有“闯”字的帅旗,猎猎招飐。其时是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五月一日。大军行至开封城西南的朱仙镇,已是黄昏,李自成便令部队在镇郊扎营。闯王正骑着马在察看各部安营时,忽有巡哨官来报:“明将左良玉和丁启睿、杨文岳三支人马已奉

  • 李愬雪夜袭蔡州:擒获吴元济之役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愬,蔡州,擒获

    816年,唐朝新任唐(今河南唐河县)、随(今湖北随县)、邓(今河南邓县)三州节度使李愬,到三州首府唐州上任的第三天,就带着养马兵老蔡头,装扮成生意人模样,到州府附近的小村镇转悠去了。朝廷派李愬到唐州的使命,是讨伐背叛朝廷、驻守在蔡州的淮西节度使吴济元的。可他似乎对讨伐之事有点漫不经心,他对出城迎接他

  • 左宗棠收复新疆:晚清对外战争唯一胜仗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左宗棠,收复,新疆,晚清

    占中国版图达六分之一的新疆,之所以现在还在我们国家的版图之内,有一个人不能忘记,他就是中兴清朝的名臣---左宗棠!这是一段每个中国人都不能忘记的历史。当然,镇压太平天国算不上什么功绩,如果算,那也比不上曾国藩。左宗棠一生对中华民族,甚至对自己,最大的贡献就是收复新疆。在晚清名臣皆是“内战内行,外战外

  • 鄢陵之战简介,晋楚争霸鄢陵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鄢陵之战

    鄢陵之战一大家好,我们将在这一站中给大家讲讲春秋中期晋、楚争霸的第二次战役之战。在这一战中楚军利用晋军内部的分歧和指挥不当的弱点,在适当的时机出战,一举战胜了对手,从而一洗城濮之战战败的耻辱。楚国在城濮之战失利后,为了转移晋国视线,不久与晋国议和减轻晋国压力。楚国内部则积蓄力量,伺机北上。而晋国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