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鄢陵之战简介,晋楚争霸鄢陵之战

鄢陵之战简介,晋楚争霸鄢陵之战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029 更新时间:2023/12/21 4:13:34

鄢陵之战一

大家好,我们将在这一站中给大家讲讲春秋中期晋、楚争霸的第二次战役之战。在这一战中楚军利用晋军内部的分歧和指挥不当的弱点,在适当的时机出战,一举战胜了对手,从而一洗城濮之战战败的耻辱。

楚国在城濮之战失利后,为了转移晋国视线,不久与晋国议和减轻晋国压力。楚国内部则积蓄力量,伺机北上。而晋国却在取得城濮之战的胜利后,放松了对楚的警惕,与原来的盟国秦国产生摩擦。两国矛盾激化,几次兵戎相见。

楚国便趁机再次向中原扩张,吞并了中原南部的小国,并以武力先后使郑、陈、蔡等国屈服。楚庄继位后,积极发展生产,在他的治理下,楚国国力大增。楚庄王曾公然率军入洛邑,问鼎中原。此时,地处中原腹心要地的郑国忽然叛楚归晋。

于是,楚国借机于公元前597年春,率军大举伐郑。同年六月,楚军攻破郑国都城。郑襄公请和,得到楚王的允许。

晋国派荀林父为元帅救郑,但由于延误了战机,进军速度又适合缓慢抵达黄河北岸时,郑国已经向楚国求和。此时,晋军内部发生争执。主帅荀林父认为郑已降楚,主张暂时不渡黄河,隔河观望。上军主帅士会也赞成他的主张,但中军副将却坚决要求出战。他甚至不顾命令,强渡黄河南下。晋军认为擅自渡河必然战败,为此荀林父不得不下令渡河,抵达邲地(河南衡雍西南)背水列阵。

楚军得知后,也出现了分歧。楚庄王采纳伍参的意见,率军到达管地(今河南省郑州市一带)迎战。此时,郑襄公派人前往晋营,请求晋军尽快攻打楚军,并许诺协助作战。晋军内部再次出现争议。恰好此时楚国派使者求见,说明楚军此次出兵意在教训郑国,并没有想得罪晋国。而晋军面对楚国使者去出现了两种答复。这样,楚国便掌握了晋军内部的虚实。为了麻痹晋军,楚庄王再次派人求和。晋军放松了警惕,楚军派人挑战。而晋军派往楚军求和的魏和赵旃,擅自向楚军挑战进攻,被楚军击败。楚军乘胜进逼晋军大营。楚军突然来袭,使得晋军手忙脚乱,荀林父慌乱之中竟下令渡河撤兵。大军在黄河岸边拥挤,船少人多又缺少指挥,致使自相残杀。楚军并没有聚歼晋军计划,使得大部分晋军得以渡河逃脱。唯有上军士会有所准备,在敖山设七处伏兵应敌,未被打败。中军和下军则溃不成军。

谷擅自渡河后,为什么主帅荀林父也下令渡过黄河?

不顾军令擅自渡河后,晋军统领军都认为他这样做必然招致失败。此时司马韩厥就对荀林父说:“率领偏师攻打敌军,肯定会战败,您身为主帅肯定要对此负责。这样还不如下令全军渡河,即使战败,责任也会由大家来共同承担”。荀林父拿不定注意,最后被迫下令全军渡河。

郑国派使者劝说晋国开战,晋军内部出现了什么分歧?

郑国派使者到晋营,以“楚师骤胜而骄,其师老矣,而不设备”的借口,劝说荀林父攻打楚军,并答应出兵协同作战。为此晋军将帅又发生争执。主张答应郑使的请求,认为成败在此一战。下军副将栾书却并不赞成,他认为楚军并不是“骄”“老”和“不备”。郑国劝战也只是出于自身的考虑,希望用战争来决定郑国的归属。而中军元帅荀林父犹豫不决,一、直没有做出决定。

评价

之战的结果与城濮之战完全不同,但其战争胜败的原因却有着相似的地方,都是因为双方在战争领导者上的指挥失误。晋军没有及时出击、动作迟缓贻误战机,内部意见又不统一,主帅缺乏威信又遇事不果断。他轻信楚军求和之言,放松警惕,给敌人可乘之机。战争全面爆发又指挥失当,导致自乱阵脚,丧失战争的主动权,最终致使战事失败。

标签: 鄢陵之战

更多文章

  • 顺昌之战简介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顺昌之战

    在这一站中,我来讲述一下我国历史上宋与金之间的一次防守战顺昌之战。顺昌之战中,宋将刘采用以守为攻、以击解围的防御手段,用极少的兵力粉碎了金军的大部队的围攻,是一次成功的防御战。公元1140年,金统治者答应归还宋廷三京。新担任东京(今河南开封)副留守的刘率领3万多士兵从临安(今浙江杭州)出发准备驻守东

  • 徐州会战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徐州会战,1937年

    1937年12月中国首都南京失守后,日军气焰极为嚣张,企图沿长江而下乘胜追击一举击溃中国政府军队主力,然而,中国第5战区在李宗仁将军坚定有力的指挥下,与日军展开了大规模的徐州会战,华北战场的形势和徐州地区中国守军的有力坚决的抗击,却暂时转移了日军视线,转而企图打通津浦线(天津浦口)并消灭中国第5战区

  • 惨烈的南京保卫战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惨烈,南京,保卫战

    一2937年底,日军对南京分三路进攻:右路沿沪宁路西进;中路由宜兴经溧阳攻南京;左路由太湖南侧西进,共向南京合围。22月4日,右、中两路日军攻陷句容、秣陵关,向南京外围阵地猛攻,至22月8日先后攻陷淳化镇、汤山、龙潭各地。从20日起,集中步、炮、空协同的威力向各城门猛轰。中国军队到黄昏时才把窜入的日

  • 甲午海战中的邓世昌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甲午海战,邓世昌

    邓世昌把妻子和刚满月的儿子送回广东番禺老家后,连夜就往威海赶。他不愿在家耽搁半天,因为他知道日本人已占领了朝鲜汉城一带,而中国的海军舰队就驻扎在朝鲜牙山口外,日本舰队咫尺相望。日本人随时都有可能向中国舰队发动袭击。在这火烧眉毛的节骨眼上,他怎么能呆在家里呢!他所在的北洋水师就驻在威海对面的刘公岛上。

  • 1979年中国海军迫近苏联航母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1979年,海军

    “明斯克”向中国示威1979年上半年,南海水域战云密布,为了支持入侵柬埔寨的越南当局,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决定派遣海军舰艇进驻越南金兰湾、海防等港口,对周边国家施加军事压力。仅仅加入苏联海军才一年的“明斯克”号航空母舰也奉命进入这片“是非水域”。“明斯克”号首任舰长科基拉耶夫说:“戈尔什科夫元帅

  • 镇南关大捷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镇南关,大捷,1885年

    1885年冬末,清政府得到密报,已经侵占了越南的法国军队,又要将魔爪向中国伸来。清政府犹豫再三,最后决定以武力抵御外侮。广西帮办军务、清朝老将冯子材,受命率军奔赴镇南关。镇南关地处广西,是峻崖夹峙、地形险要的边关要塞。当冯子材带着一千人马,火速赶到镇南关时,法国侵略军的前敌主帅尼格里,已经退驻到关外

  • 辛亥革命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辛亥革命

    从汉川开赴前线的起义军1911年10月9日正午,孙武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14号机关装配炸弹,不慎爆炸,孙武受伤。俄国巡捕闻声赶至,把炸药、旗帜、符号、文告、印信全部抄走,起义计划暴露。瑞澄下令紧闭城门,大事搜捕。蒋翊武与刘复基计议,刘主张当机立断,说:“与其坐而被捕,不如及时举义,失败利钝,非常计也。

  • 武昌起义的炮声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武昌起义,炮声,广州起义

    广州起义的硝烟未散,烈士的血迹未干,武昌城又响起革命军隆隆的炮声。革命党人的武装斗争,从来没有中断过。多次失败,许多优秀的革命党人的牺牲,换来的是越来越大的革命影响,对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的连续冲击,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受到革命冲击的清王朝,却加速卖国的步伐,企图赢得外国资本家和政府的欢心,支撑住它那摇

  • 英国强占香港“新界”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英国,强占,香港

    甲午战争结束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公元1898年6月9日,清廷的代表李鸿章在英国的威逼下,与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签订了又一个不平等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香港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碧波荡漾的珠江口东侧,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组成。早在公元1841年,英国侵略军就在鸦片战争的炮火中登上了香港

  • 我指挥了花园口决堤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指挥,花园口

    1938年2月,新8师炸毁黄河大铁桥后,奉命守卫西起汜水东至花园口的黄河防线。不久又改为负责西起黄河大铁桥至东马渡口一线防务。师部驻京水镇。此时,日寇已抵黄河北岸,因黄河大铁桥已被毁,无法过河,只能与我军隔河对峙。新8师数次派出便衣袭击队,与在沦陷区坚持战斗的共产党领导的黄河支队配合,袭扰日军。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