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周武王是趁商朝大军在外伐东夷,朝哥空虚之际而灭商有何史料依据?

周武王是趁商朝大军在外伐东夷,朝哥空虚之际而灭商有何史料依据?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755 更新时间:2024/1/23 15:43:53

讨论这个问题之前,需要提及两个前提:第一,我们知道,中国不曾间断的传世历史献是从公元前841年开始的,在这之前的历史文献不成体系,或者散佚亡失。

第二,利用考古和文献两方面的证据,我们只还原了商世系,殷商诸王在位的具体年数,多说并存,只能作为参考。如:

《今本竹书纪年》记载商纣在位52年。【注1】

《夏商周断代工程》给出商纣帝辛在位时间为30年。【注2】

「武王伐商」目前暂定为前1046年,但是,商代的年代学研究至今还不是很确凿,题主的这个问题,特别确凿无误的记载是没有的。

我们只能根据一些间接证据进行推断,结论是:帝辛时期确实对东夷进行过大规模的用兵,证据来自有「地上」和「地下」两方面:

地上的传世文献如:《左传》等儒家经典文献的零星记载

地下的考古材料殷商的甲骨文和金文与文献之间的互勘。

一般来说,因为文献材料的模糊和缺乏,「考古」和「文献」相结合的「二重证据法」,是研究先秦史的基本方法。

------------------------------------------------------------

一、文献中记载的商纣征东夷

殷商晚期,商纣(帝辛)扩张东方,频繁用兵讨伐东夷,传世文献有零星的记载,主要来自儒家经典。

比如:《左传》记载商纣用兵东夷之「黎」,激起叛乱:

《左传.召公四年》:商纣为黎之搜,东夷叛之。《竹书纪年》也记载过商纣对「黎」的用兵,并严刑治理:

《竹书纪年殷纪帝辛四年》:大搜于黎。作炮烙之刑。《左传》又言商纣灭亡的原因是「克东夷」:

《左传昭公十一年》:纣克东夷,而陨其身。周人认为这些用兵是消耗国力的「穷兵黩武」,是商纣灭亡的原因之一。

所以《尚书周书》记载,商纣虽然用兵平定四夷,但是夷人并不同心同德:

《尚书周书泰誓》:纣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

二、甲骨文和金文中所见的「殷末征人方」

甲骨文中,所谓「人(尸)方」就是「夷方」,殷商东边的蛮族。(「人、尸、夷」本为一字,古音相同,「夷」是始见于西周的一个后起字。)

经过数代学者的努力,「殷末征人方」问题已经基本趋于一致:帝辛、帝乙时代都曾对东夷大规模的用兵。

殷商甲骨卜辞和金文显示,商纣(帝辛)十年和十五年率兵征伐人方、林方等东方部族,这个战争历时数月,最远达到淮水流域。【注3】

其中,帝辛时代的「十祀征人方」还原得时间、历程、路线最为清楚。

「帝辛十祀征人方」也就是「帝辛十年十一年的征人方战争」,始自《合集36482》(甲午日)的一连串共75个卜辞进行撮合,得到了完整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注4】。

「帝辛十祀征人方」始自殷墟(大邑商)终点为淮水,历时一百多天,行程2000多公里:

【图和书影:引自注5】

「帝辛十祀征人方」的日程:

时间表引自:注6

帝辛时代的「十五祀征人方」具体路线和历程,目前还有些争议,但是从商代青铜器铭文仍然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注7】

比如:殷商晚期的青铜器《小臣犀尊》有27字铭文,铭文也记载了「征人方」,时间在「十五祀(帝辛(或帝乙)十五年)」:

《集成》5990

综上所述,目前学界研究结论支持帝辛时期对东夷有大量的用兵,驻守防叛。如果是这样,肯定分散的殷商兵力,消耗了巨大的国力。可以说这是周人轻易能克商的原因之一。可能有点像秦朝覆灭,还有一只强大建制军队在孤悬南方百越。正所谓「殷鉴不远」,周人取得政权后,对商纣穷兵黩武也做过一些批评,以及反思,如《左传》有云「纣之百克,其卒无后」。但是,郭沫若先生作诗《商纣王翻案》,认为周人的取胜有很大偶然性,当时殷人的兵力在平定东夷,并肯定了纣王的功绩。

........百克无后非战罪,前途倒戈乃众俘。武王克殷实侥幸,万恶朝宗集纣躯。中原文化殷创始,殷人鹊巢周鸩居。但缘东夷已克服,殷人南下集江湖。南方因之渐开化,国焉有荆与舒。..........

--------------------------

参考文献维基文库,《竹书纪年(今本)》,from:%E4%BB%8A%E6%9C%AC%E7%AB%B9%E6%9B%B8%E7%B4%80%E5%B9%B4/%E6%AE%B7%E7%B4%80#%E5%9B%9B%E5%B9%B4_6

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2000).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页86

宫长为,&徐义华.(2011).殷遗与殷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页79

王恩田.(2014).帝辛十祀征夷方甲骨复原及其意义.殷都学刊(3).

王恩田.(1998).人方位置与征人方路线新证.胡厚宣先生纪念文集.

凯[1].(2009).帝辛十祀征夷方与商王巡狩史实.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6),40-44.

韦心滢.(2015).从流散海外殷末青铜器见帝辛十五祀征夷方史事.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3),43-53.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商人”和商朝有关吗?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据历史学家考证,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率诸侯大军来到牧野,与当时居住在离牧野仅35公里之遥的商都朝歌的商纣王的大军进行了决战,这场大战的结果是商大败,周军长驱直入朝歌城,商纣王死于鹿台之上,从此商灭亡了。周战胜商后,为了肃清“商(朝)人”的影响,周王将商朝的贵族集中于一处严加管束,而对于善于经商的

  • 在战争中发生过多少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案例?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1948年6月17日,华东野战军陈唐兵团突然兵临开封城下,粟裕则亲率三个主力纵队负责外围机动防御,开封城里的“蝉”是整编第66师李仲辛部的一个旅和地方保安部队约30000人。消息传到南京一片哗然,蒋介石立即命令驻汝南的整编第十八军胡琏所部、驻金乡的整编第五军邱清泉部兼程北上。(开国上将陈士榘)同时又

  • 核战争爆发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本来核弹应该德国先造出来的,因为二战之前德国是世界物理研究的中心,如果那样世界就完了,希特勒发动二战,因为希特勒本人对原子弹不够重视和处在战争状态原材料的缺乏,德国没有成功,也是为了制造战争,逃到美国的爱因斯坦才建议美国研究原子弹,不过美国造出来了却被政治家利用了,本不必向日本投放的原子弹,美国为了

  • 北宋联辽抗金的可行性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首先,我们先从疆域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从地舆图上看,当时的北宋与金国之间根本就没有土地上的接壤之地,这一点极其重要,因为在两国没有疆域接壤的情况下,一般性的军事冲突如何能够发生?其二,辽国当时通国上下,已经衰弱到了极点,特别是到了宣和元年,辽国的军事力量已经大半失去战力,其中的精锐主力也全部丧失。原

  • 李元昊河曲之战中大胜辽军,为什么还要与辽结盟?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决定一场战场的胜负,可以是统帅的才华、将士的英勇丶武器的优良等因素。决定整个大战局的胜负,就必须仰仗综合国力了。通常综合国力不行,战争的最终结果也好不到哪里去。如果综合国力不行,又想获得战争的最终胜利,那就只有一条路了,那就必须“以战养战”,以夺取到的敌方财物来支撑己方的军事行动,这就是《孙子兵法》

  • 世界三大战争狂是谁?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官方的排名是:1、秦始皇2、亚历山大一世3、成吉思汗;4、屋大维5、拿破仑6、俾斯麦7、威廉一世8、威廉二世9、希特勒10、东条英机个人认为是拿破仑、秦始皇和希特勒。商朝四大天王分别是:托塔天王李靖、神镜天王苏护、西伯侯姬昌、飞虎天王黄飞虎1、哪吒之父:托塔李天王李靖托塔李天王李靖,家住陈塘关,后来

  • 中国历史上和平时期最长的是什么时候?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和平时期最长的应该是现在。自从进入冷战时期以来,世界的战争少了很多。即便是美苏两大巨头,也没有直接开战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发生过一些战争,但70年时间所有的战争基本都在边境地区,没有殃及中国核心地区。所以,在70年内,中国内部是和平的,不受战火波及。这是很不容易的。以朝鲜

  • 赵良嗣为宋徽宗提出“联金灭辽”计划,为何最后却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一个无比正确的战略决策,为何失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执行这个战略的平台无法实施这个策略。换言之,药是好药,但不适合北宋服用。但因为这个策略却导致了这个平台坍塌,北宋亡国。造成靖康之耻。赵良嗣是赵佶赐名,原名是马植。世代为辽国大族,但心向大宋、在童贯使辽,马值献“联金灭辽”之策,赵佶采纳其建议之后,将其

  • 商朝末年纣王暴虐是谁推翻了商朝建立了西周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商朝末年纣王其实非常贤能,他在派兵攻打东夷时,姬发受到当时的邪教教徒姜子牙鼓动,称首都空虚对首都进行了围城。后纣王爱惜百姓选择了开城投降,后因首都被破,东进的部队也无心恋战撤回了。纣王带着残存的和东进部队会合后去了中国东北部。纣王在位时东征西讨非常贤能。后市西周为了美化西周得统治者便对纣王及夏王进行

  • 牧野之战中殷商的军队到底是反戈还是拼死血战?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绝对不是反戈,周人的《尚书》中自己都写了是“流血漂杵”,甚至周时还有一些伤亡人数的记录。明明是打的很惨烈,作为灭商的周人都是这样写的。可是春秋时,孔子看到这样的记载很不高兴,所以改成了倒戈,无非是为了为自己的学说佐证而已。什么暴政,都是去看看周人讨伐商人所列的罪名吧,那叫什么暴政,明明是改革的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