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周武王姬发讨伐商末君主纣,建立了周朝,这就是西周。西周时,天子是最高统治者,全国土地和人民都归他所有,他用封侯建国的方法交给诸侯和大夫统治。西周时期农业比商朝更发达,青铜铸造,陶器,纺织等手工业也有相当发展文字多铭刻在青铜器上,叫做钟鼎文或金文,所传下来的历史资料也就更为丰富。西周代传300多年,到公元前770年,幽王亡国,平王东迁于洛邑(洛阳)开始了东周历史。东周分为两断,春秋和战国。春秋从公元770年(也有人认为应该从公元前722年算起)到公元前476年(也有人说到公元前403年)共300年左右。东周春秋时期,诸侯左右了天子。据说周初分封诸侯几百个国,到春秋时只剩下一百多个。其中较强大的有齐,晋,楚,秦,鲁,卫,燕,宋,陈,蔡,郑,曹,吴,越等十几个国家。这此国家都想当霸主,因此连年生发兼并和战争,造成天下大乱的局面。在斗争过程中,诸侯国先后出现了五个霸主,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另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就这是史书中所说的“春秋五霸”。尽管春秋时代社会动荡,战争不止,但社会历史依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战争过程中,各民族人民频频来往,相互影响,这就加快了各族人民之前的渗透,同化和融合的步伐。众多小国的合并,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结束战国的时代,一统天下。春秋时期,那动荡多变,错综复杂的政治,造成就一大批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他们之中,即有齐桓公,晋文公那样雄心勃勃的霸主;也有卫懿公,晋灵公那样荒淫无道的昏君;还有管仲,晏子那样的伟大政治家;还有屠岸贾,伯(喜否)那样的阴谋家;有曹刿,孙武那样的军事家;也有囊瓦,先索那样的败军愚蠢之将;有孔丘,孟轲那样的圣人学者;亦有督戎,古治子那样愚智的武夫…………他们的事情,教育了后人,感化了后人,留下了历史的足迹…………战国简史:战国,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期。《史记》将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6年)定为战国的历史开端,从这一年,到秦始皇灭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春秋一百多国,经过不断兼并,战国初年,约有十几个国。大国有秦,魏,韩,燕,赵,齐,楚,即“战国七雄”。此外还有越国一个较为强大的国家。小国有东周,宋,卫,中山,鲁,滕,邹等。另外还有不少少数民族分布在四周,北与西北有林胡,楼烦,东胡,仪渠,南有巴,蜀,越。现在,我简单来说说七国的疆土地理:秦:约占有今陕西关中和甘肃东南部魏:约占有今山西南部,河南北部,中部和东部赵:约占有今山西北部,中部和河北中部,西南,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韩:约占有今河南中部,西部,和山西东南部齐:约占有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西部,和山西东南部楚:约占有今湖北全省,河南,安徽,湖南,江苏,浙江的一部分燕:约占有今河北北部,辽宁,吉林的一部分战国前期,“七雄”形成,各国将精力用在内部整理上。各国招贤才能,励精图治,像李悝,吴起,商鞅等人的变法维新就发生在这时期。战国中期,就是大战的时候。真是:“国无宁日,岁无宁日”“邦无定交,土无定主”的混战局面。各个国家为保持自己的生存和扩大国土的势力,君主们都相继称王,独霸一方。一方面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图强,加强军备;另一方面,在外交上频频争取别国的“合纵”“连横”。战国后期,秦国昭襄王用范睢为相,采用了“远交近攻”之计,破坏了各国的“合纵”,加强了秦国的国力,军事,成了战国时期的第一强国,削弱了各国的力量。公元前237年,秦王政亲政,以李斯为辅,开始大规模的用兵,同时又收买了六国权臣分化其内部,以配合军事。秦始皇灭六国的时间:公元前230年,秦灭韩,以韩地为颍川郡。公元前228年,用反间计杀赵将李牧,次年攻下赵都邯郸,活捉赵王迁,公子嘉逃至代,自立为王。公元前226年,秦破燕,燕王喜逃至辽东。次年,秦以河水灌魏都大梁,水淹城破,魏王降。公元前223年,秦将王翦率60万兵兵攻楚,活捉楚王,次年秦完全攻占楚国之地。公元前222年,秦攻燕边东地,活捉燕王喜,攻代地公子嘉,燕赵二国,彻底灭亡。公元前221年,攻占齐都临淄,齐亡。秦国一统天下。战国时期,铁工具开始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推动社会发展,促进了农业生产,增加开荒能力,种植面不断扩大,技术不断提高。水利灌溉工程在战国时也有很大发展,最著名的有:秦昭襄王时,李冰开凿的都江堰(在四川灌县附近),解除了岷江水害,又使成都大平原地区,得到灌溉,通航。秦王政时期韩国人郑国,在关中开渠以通泾洛二水,开凿郑国渠。渠长三百多里,使关中之地成为沃野。农业的生产力提高和铁器应用,同时也大大推动手工业发展。冶金,青铜和纺织品,盐业,溱哭的生产都有大发展,至使商业更发达。战国时期,还是伟人辈出的时代。哲学,文学,史学,儒学,等学术文化取得了辉煌与成就。那时候,孔,墨,弟子满天下,以后又产生了道,法,阴阳,名,兵,农,纵横各家。《论语》《老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孙子》《吕氏春秋》《国语》等众所周知的伟大著作相断涌现,对后世中国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更多文章
是谁领导灭商战争建立了周朝。周朝前期的都城在哪里?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周武王姬发率诸侯联军灭了商朝,建立了西周,定都镐京,也就是今天的西安市长安区西北周武王姬发领导了灭亡商朝的战争。建立了周朝,周朝前期的都城在洛邑(镐京)
西周和商朝详细对照表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商朝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它为以后我国的文明奠定了基础。商朝人民创造的青铜文化,在世界古代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商共有30个王,其中病死的28王,国亡后自焚而死的1王,可能是战死的1王。商汤汤,姓子,原名履,又称武汤、成汤。生卒年不详,商部落首领,灭夏而建商。在位13年,病死。葬处据传有六处
求中国历年战争表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尸横遍野:中国历史上14次人口灭杀中国历史上几乎每一个日子都在血雨腥风中飘摇,每一个心灵在皮鞭和饥饿的恐惧中颤抖--于是,每一个救世主先后揭干而起了。中国的专制主义诞生于中国的灾乱之中。仅以战争为例,在商朝的《卜辞》中就记载了各种战争61次。而据《春秋》记载,在春秋时期242年间各种战争448次。到
商朝君主列表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商朝皇帝列表汤太丁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商商朝帝王谱商太祖(商汤)在位30年商汤,姓子名汤。商的祖先契助大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地,商汤时建都于亳(今河南商丘)。他任用仲虺和伊尹为相,逐渐强大起来,又有夏桀残暴无
妇好所处的商朝在进行什么战争?战争原因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老祖宗有句名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也就是说,国家大事,除了祭祀与占卜之外,就是保卫边防、开拓疆土和掳掠奴隶的征战了。妇好最精彩的战役是和武丁一起征伐巴方的一战。战前妇好和夫君议定计谋,妇好在敌人西面埋伏军队,武丁则带领精锐部队在东面对巴方军队发起突然袭击。巴方军队在武丁军与妇好军的包围圈中顾此
商朝为什么是神权法的代表?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商朝奉行的神权法,伴随着商人六百年的王朝。神权法理论上是一个简单的和完美的体系:一切法律都可以用神的意志来说明,商王通过占卜和祭祀和神沟通,臣民则严格遵守神在人间的代言人——商王的命令。但是,这个体系权利流动是单向的,臣民的服从,因为商王代表神明。商王代表神明是注定的,所以臣民的服从也就是无条件的。
商朝的神权政治法律观和例要立法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一)神权政治法律观早在夏代,奴隶主贵族就已开始利用宗教迷信来维护其统治。《尚书召诰》说:“有夏服(受天命)”,《论语泰伯》也说:夏禹“致孝乎鬼神”。商朝的神权政治法律观就是在夏朝“受命于天”的“王权神授”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鬼神崇拜,不是阶级社会新产生的,它起源于原始氏族社会人们的自然崇拜和祖先
除了征伐东夷,导致殷商灭亡的重要原因还有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夏桀商纣,历来被当作暴君的典范,古往今来,说暴君的时候鲜有不提及这两人的。不过新王朝建立之后鲜有不对前朝的末代皇帝进行抹黑的,所以商纣王应该也是被抹黑了。在春秋末年,子贡就已经认识到这个事情,在《论语》中就有记载:“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随着考古史料的发现,似乎把殷商灭亡的原因归为商
历史上,有没有既神秘又玄乎的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大家都知道大魔法师刘秀召唤陨石的事情,似乎坐实了他“位面之子”的称号。其实,史料记载的“陨石打击”还有很多很多。《晋书卷十三志第三天文下》:“蜀后主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帅大众伐魏,屯于渭南。有长星赤而芒角,自东北西南流,投亮营,三投再还,往大还小……”公元234年,诸葛亮率领大军讨伐魏国,驻扎在渭水之
商周牧野之战过程,牧野之战是如何以少胜多的?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牧野之战,是商周之际周武王在吕尚等人的辅佐下,率军直捣商都朝歌,在牧野大坡商军,灭亡商朝的一次战争。那周武王是如何以少胜多的呢?其实最主要的是在商纣王的统治下,殷商王朝政治腐败,刑罚酷虐,连年对外用兵,民众负担沉重,痛苦不堪;贵族内部矛盾重重,分崩离析,从而导致整个社会动荡不安。商的附属国:周。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