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是历史最长的象形文字。它来源于商代的甲骨文。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它多发现于河南安阳的殷墟小屯一带,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大约4500多个单字,而如今可识者只有1/3。它的基本词汇,基本语法和字形结构,奠定了中国汉字延用至今的基础。甲骨文是商朝王室用于占卜记事刻写于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当时商王室的占卜师是用龟甲和兽骨作为占卜的材料,在占卜时,在加工过的甲骨片反面钻出凹槽,用火灼烧,然后根据出现的裂纹来判断吉凶,并把需要祈求的事情与结果刻在卜骨上。叫作卜辞。卜辞的内容包括了商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关于时日、吉凶、祭祀、征伐、狩猎、年成、以及天气、出行、生育、疾病等等。三千多年前,古老的黄河中下游河流纵横,森林沼泽密布,气候温润,许多野兽、飞禽、鱼类栖息于此,史记中谈到殷商之地有:“麋鹿在牧,飞鸿满野”之记载。从对甲骨文动物名称的检索中,我们可以见到商代栖息在中原森林、沼泽、草地中的动物类别。已经识别出的动物名称有70多字,代表了30多种动物。例如哺乳类陆地动物:象、虎、鹿、麋、兕、狼、狈、狐、兔、猴、獾、兽等,水陆两栖或水生动物如蛇、龟、鱼、鼋、黾、虫等,飞禽类雀、鸡、雉、燕、鸟、鹬等家养和驯化的动物牛、马、羊、豕、犬等,以及经过神化的动物龙、凤等。有学者对殷墟出土的动物群二十多种进行分析,发现野牛、猪、麇鹿的骨骼占有80%以上,这种动物适应生长在平坦的沼泽区和湿润的森林植被较好的环境中,这充分说明了当时中原的环境特征。在甲骨卜辞中,记载与动物相关的社会活动多见于以下几个方面:一、田猎商代田猎是商王室的一项重大活动,主要田猎区域在河南西北部和山西南部,多数田猎活动与商王和贵族的游乐观、土地的开发、除禽兽之害和军事演习有关。武丁时的一条卜辞问出猎的吉凶,其意是:“第二天是癸卯日,用焚烧树林的方法能擒获野兽吗?癸卯这天用焚烧的方法果然得获兕牛十一头、野猪十五头、獐二十一头。”武丁时的另一条卜辞为:“史官毂问道:商王在gui地打猎,是否擒获野兽?这天去打猎,果然获一头虎、四十头鹿、一百六十四头狐,五十九头小鹿。”象,大象是商代人进行艺术创作的重要主题,不仅许多象牙雕刻的工艺品,而且在商代青铜器和玉器纹饰中也多有表现。在商代都城的王陵区考古中,不只一次的发现当时人们用大象或幼象做祭牲的祭祀坑。在古书《吕氏春秋、古乐篇》中也有‘殷人服象’的记载。在甲骨卜辞中,有这样的问讯:“今天晚上有雨,能擒获大象吗?”另一辞说:“殷王田狩于chu地,获大象二匹。”类似这种猎象内容的甲骨卜辞有很多,说明商代的野生大象和其它动物一样,是商王狩猎的主要对象。正因为河南是当时大象的主要栖息地,河南又一名称为“豫”,豫字就是殷人服象的图形再现。虎,在甲骨卜辞中保持着最原始的图形。有突出的牙和爪表现。这种凶猛的动物是较难擒获的,因此卜辞中提到的大型围猎活动中,虎经常只获到一或二只。兕,这是一种曾经生存在黄河流域的野生大青牛,另一种说法是犀牛,因为在殷墟遗址中,发现过犀牛的骨骼,但大量是野牛之骨。武丁时期卜辞有一条记载:癸卯这天用焚烧的办法获到了兕十一头,野猪十五头,獐二十一头。鹿,是商王狩猎中猎获最多的一种动物,在甲骨卜辞中多次记载获鹿百头以上的田猎活动,而最多的一次竟达三百九十多头。在甲骨卜辞中,类似这种擒获各种动物的内容很多,一些文字直接显示出捕获动物的方法如火烧、陷井、射猎、追逐围猎、设网等分别在动物下加“火”“井”“等等。二、驯养与畜牧早在史前原始社会,人们已经将驯养动物看作个人或家族财富的组成部分。在墓穴中随葬猪头、獐牙等动物骨骼以表示自己的显赫地位。在商代,动物的驯养与畜牧已经是人们的物质生活的支柱,获取财富的方式。以此用来耕作生产、狩猎、征战和役使,更是食用肉类的主要来源。中国传统的饲养动物“六畜”即马羊牛鸡犬猪的名称,在甲骨文字中都存在。在《世本》这部史书上有“相土作乘马”“王亥作服牛”的记载,意思是相土和王亥这两个商王率先掌握了乘马服牛的技术。人们对动物畜养的传统如此之久。商王室已经有了专门的畜牧管理机构和官吏,主管养马的称“马正”“马小臣”,主管养牛称“牛正”“牛臣”,主管养犬称“犬侯”“多犬”等,主管放牧的称“亚牧”、“牧正”。并在王畿和诸侯国内设有专门的牧场。也是商王频繁活动的地方。商王掌握着牧场的情况,而牧场管理者则要定期向王室报告情况、贡献牲畜。三、牲祭商代以神道设教,上天神祗与祖先是一切权利的主宰。人们通过举行祭祀和献上的牺牲品,以取悦神灵,达到避除灾难,收获幸福、取得丰收、赢得战争胜利等多种目的。在殷墟考古中,发现了许多在举行宗教礼仪时埋葬大量动物骨骼的献祭坑,其中的动物多有牛、马、猪、羊、鸡、犬等,有时一次献祭的动物数量多达千头,几乎每天都有用牲畜祭祀的事情。卜辞中记载不同祭礼以不同动物组合作为祭品的内容很多。其中最多的是一次以千人千牛作祭品。胡厚宣先生在对商代卜辞考察中发现,在祭祀中用了1000头牛以及300、400、500头牛的各一次,而用去100头牛的祭礼有10次。用马作为祭牲和殉葬在商代十分常见。发现许多专门殉马的马坑中,马匹的数量多少不等。多则三十多匹。在商代贵族大墓都有殉马或马车,并有牧马和驾车的驭手,这种习俗成为商周时期贵族大墓随葬车马坑的惯例。商代墓葬的另一典型埋葬方式,就是在墓穴正中的主棺下,有一葬狗的坑,称为“腰坑”。这是一种商代人以狗为宠物和通灵之物的文化现象。也是判断是否为商代墓葬的标准。另外推荐一款甲骨文在线转换。众多动物共存的自然环境,使得商代人将动物看作是神灵与人沟通的媒介。在商代遗留的精美文物中,无论是礼仪用具的青铜器、佩带、装饰用的玉器、骨器石器等都装饰着不同种类的动物纹饰,无论是抽象的、图案化的,或是写实的,或肖生的,都将动物强盛的生命力和超自然的能力作为一种崇拜的描写对象。在商代青铜纹饰中,形象神秘可怖的兽面纹(也叫饕餮纹),是一种虎、牛、熊、蛇、?颓莸刃酌褪橙舛锏募咸濉K硐至松檀硕远锏木次贰6砗谝购退劳龅酿?(猫头鹰)则是战争的代表。蛇、龟类水陆两栖动物则是一种预知过去未来的灵物。在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墓中,出土了大批与动物有关的文物,仅玉器中玉雕动物就多达27种。其中多数都可以在甲骨文中找到名称。商代甲骨文中有关动物的汉字,说明了商代人与自然密切的关系。我们从甲骨文中,不仅可以考察到当时生存在这个环境中动物的类别,而且还可以了解到商代社会的各项活动,特别是田猎、农业与畜牧业、手工艺、宗教仪式等,都以动物群体的生存和利用为社会支柱。在商代人心中,动物是图腾、是祖先、是天帝使者、是人类伴侣,是残害人类的恶魔、还是人类征服的对象。善与恶的不同角色,使得动物成为商代文化表现的主要母题。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根据材料,说说甲骨文记载了商代的那些活动
更多文章
中国商代,古代印度和日本的皇室贵族习俗。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商代墓葬的另一典型埋葬方式,就是在墓穴正中的主棺下,有一葬狗的坑,称为“腰坑”。这是一种商代人以狗为宠物和通灵之物的文化现象。也是判断是否为商代墓葬的标准。众多动物共存的自然环境,使得商代人将动物看作是神灵与人沟通的媒介。在商代遗留的精美文物中,无论是礼仪用具的青铜器、佩带、装饰用的玉器、骨器石器等
吴琼的《故人叹》歌词有什么背景,比如和哪个小说有关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从歌词上来看。故事因该发生在一个战乱的年代…那时候并未统一。当时那位帝皇,统一手段以战争为主,并不得民心。其手下一老臣(也有人认为是红颜知己)最后离他而去。导致战事失利,最后城破。歌词一开始描述,城即将被破时的情景,随后是战争失败的原因,最后是城破的情景。历史上兵败并独守皇宫皇帝其实也没多少。但是由
如果商朝和古埃及新王国对战,哪一方能赢?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讲道理,这个最好拿同一时间段的两国国力作对比bc1470年,古埃及第十八王朝图特摩斯三世开始对小亚细亚的卡叠石发动远征,这次战争让他重新夺回对迦南地的控制,并且在随后的十几年中一直打到了幼发拉底河西岸,这相当于什么概念呢?他当时已经控制了尼罗河和两河流域所有领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面积超过一百万平方公
“商军倒戈”的典故与哪次战役有关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牧野之战”是商周之际周武王在太公望等人辅佐下,率军直捣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在牧野(今淇县以南卫河以北地区)大破商军、灭亡商朝的一次战略决战。武王在阵前声讨商纣罪行,统一战斗动作以保持阵形严整,严申不准杀降以瓦解商军。随即命吕望率一部精兵冲击商军前阵。商军中奴隶心向武王,纷纷倒向周军。武王以主力
商军为何会在阵前纷纭倒戈?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夏商周的统治基础是贵族和国人(一城即一国,自由民就是国人,贵族国人装备好,青铜武器,奴隶为木制石制武器),纣王被评价为暴君,古代被评价为暴,指的是君主有能力但是对下却极为严苛,历史上的纣王能文能武,在军事上,他不在随意屠杀俘虏,让俘虏参军成为奴隶兵;内政上选贤任能(侵犯了贵族利益),重视农业。因此他
封神榜中的商朝战斗力到底有多强,看一看商朝的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闻太师!!!金灵圣母大弟子!精通五行术法,武艺高强,一手雌雄双鞭,威力无穷!商朝第一重臣,也是帝乙托孤重臣!天生三目,殷商太师,纣王父皇的托孤大臣,在商朝威望极高,连纣王都畏惧三分,有他在便可镇压一切反抗,就连狐妖妲己都不敢对他生出任何坏心思。闻仲的实力之强可见一斑!纣王每次出问题都是闻太师出征时
为什么香港艺人这么多?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可能是香港是国际性大都市香港人思想较开放许多人敢于展示自己,而且香港媒体较发达,电视剧,电影多也捧红了些想出名的人.台湾大概也是吧相比较大陆人思想较保守,许多人只想安分守己哪有闲功夫当大明星,大陆缺少敢于思想活跃充满个性的导演等制造人员和艺人.特别是台湾很会生产年轻人喜欢看的青春偶像剧,原本默默无名
古时候打仗动辄几十万大军,哪来这么多人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史书上记载的大战役,确实是几十万人的,但是有些时候,会有些夸大,例如:曹操赤壁之战只带了不到160,000人,但是却号称80万;项羽巨鹿一战坑杀秦军降卒20万人,但实际上当时秦军驻守关中地区的部队总数也才20万上下;史书上的记载虽然有夸大的成分,但是其实只要分析下当时社会的人口以及生产力情况就可以知
为什么中国古代这么多战争呢?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1、战争相对而言不算多了,欧洲那种碎片化的才是三天两头打仗;2、王朝变更速度其实真不算快,长久的王朝200-300年变更一次,算是很正常;3、我国古代有一句话叫“积重难返”,其实用在朝代上也适用,朝代建立初期原本有效的制度也是服务于起自身利益集团的,而利益集团的持续碰上成为古代社会难以解决的问题,最
两伊战争是怎么回事?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战争(简称两伊战争),自1980年9月爆发,至1988年8月20日落下帷幕,整整持续了8年之久。这场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时期较长、损失消耗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两伊战火的蔓延,曾导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海湾地区的严重对立,致使海湾局势一度空前紧张,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两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