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历史上有哪些一战定乾坤的战争?

历史上有哪些一战定乾坤的战争?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12 更新时间:2024/1/22 19:58:47

第一野战军与宿敌“马家军”之间的大决战,既不在青马的老巢青海,也不在宁马的老窝宁夏,而是在甘肃的省会城市兰州。为什么爆发在兰州呢?因为在张治中辞任后,以及胡宗南逃进川北以后,马步芳挤掉马鸿逵,争得了“西北军政长官”的名头,理论上成为西北地区敌人的最高指挥官,而兰州正是“西北军政长官公署”所在地。

(第一野战军战士照片)

经过不到两年时间的浴血奋战,彭总率领的西北野战军不仅将胡宗南从陕北逐出,还于1948年5月解放了胡宗南的老巢西安。而之前为了给自己竞争“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增加筹码,马步芳主动提出与胡宗南联合反扑西安,老蒋大喜之下照准,逼迫不愿意出战的胡宗南动用主力反攻,结果扶眉一战,胡马二匪全线溃败,所谓的联合作战至此寿终正寝。

扶眉战役兵败后,胡宗南残部10万人退至汉中,企图依托川北天险负隅顽抗,死活不再冒头。而损失不大的马步芳匪军一路西撤退,很有缩回西宁老巢的态势。此时,西野番号已经改为第一野战军,同时由华北军区转隶而来的两个兵团也已经入列,总兵力已升至345000人,具备了与敌人进行战略决战的基本条件。

(第一野战军司令员)

1949年7月21日起,随着彭总一声令下,第一野战军除18兵团两个军留守西安和宝鸡一线外,主力第1、第2、第19兵团全体出动,向西奋起直追。期间在固关曾遭遇“青马”短暂抵抗,然敌人很快败退,以其骑兵快速机动的优势,全速撤往兰州,此时此刻,彭老总最担心的并非敌人如顽抗,而是青马不顾一切继续逃窜。

彭总在高级军事会议上指出:“我们不是怕他守,而是怕他跑掉,我们绝不能再让马家军跑了,让它跑回青海老巢去,那里是辽阔的少数民族地区,人烟稀少,粮食短缺,就会增大我们进军的困难,更重要的,是将拖延解放大西北的进程和时间”!确实,在当时许多人看来,敌人不大会死守重镇兰州,毕竟马家军长于野战而不善守城。

(一野首长们)

然而事实却出人意料,在马步芳的严令下,敌前线总指挥“马驹子”马继援决意坚守兰州,企图凭借有利地形与我军决战,进而扼守进入青海、宁夏、新疆的门户所在,因此兰州一战势在必行。

闻知马继援停下来准备在兰州与我决战,彭总反而放下心来,尽管他知道解放兰州必然是一场苦战,但是如果能够在兰州歼灭“青马”主力,则可以“基本上解决了西北问题”。所以说,兰州战役的结果确有“一战定乾坤”的作用,直接关系到祖国六分之一领土的顺利解放。

(我军攻坚战斗照片)

兰州北临黄河,东、西、南三面环山,抗战时期就构筑了比较坚固的国防工事,被称为“不可攻破的铁城”。而为了准备所谓的兰州决战,“青马”拿出了全部家底部署在城市及其周围:以其主力“秦陇兵团”第82军、第129军和2个骑兵师、3个地方保安团约5万人据守兰州城区和南山各要点;以中央军第91、第120军和马鸿逵部第81军共3万余人掩护兰州左翼,以新组建的骑兵军掩护兰州右翼。

因此沿黄河一线和兰州城区,“秦陇兵团”司令官马继援整整摆出了10万大军,而第一野战军又需要分出第1兵团迂回青还,因此用于攻击兰州的部队仅有第2、第19兵团5个军近15万人,在兵力上并不占多少优势。然而一野将士满怀着为西路军复仇的满腔怒火,历经14天苦战,终于在8月26日解放兰州,马家军和中央军残部四散而逃。

兰州战役,第一野战军以伤亡12000余人的代价,歼灭敌人42360人(其中俘敌24630人,毙伤13480人,起义1250人,投诚3000人),注意被消灭的主要是顽抗的“青马”部队,所以马家军基本被打断了脊梁骨。而兰州战役的伟大胜利,使西北敌军彻底陷入分散和孤立的境地,从而打开了进军青海、宁夏和河西走廊乃至于新疆的门户,意义非重大。

马家军的老本在兰州输光以后,青海的残敌干脆一触即溃,我第1兵团以摧枯拉朽之势直取西宁,9月5日西宁解放,马步芳、马继援父子乘飞机仓惶逃往重庆。9月2日起我第19兵团主力挺进宁夏,马鸿逵、马敦静父子先后逃离银川,所部7万余人大部被歼一部投诚,盘踞西北20多年的“马家军“宣告彻底覆灭。是故兰州战役的胜利,不仅消灭了敌人最凶悍的“青马”大部,也为整个西北地区的解放铺平了道路,堪称一战定乾坤!

(一野战士攻城)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有哪些将军,打了名留青史的经典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这个题目有点大,仅在中国革命的历程中,名垂青史的经典战例就很多。简要罗列一下:在伟大领袖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带领下,经过士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推翻了蒋家王朝,建立了新中国。△1927年8月1日,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的领导下,举行了南昌起

  • 四川从古至今被侵略过几次,都是什么时候?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四川自古以来素有“天府之国”之称,只要掌握四川盆地,以及通往关中地区的汉中通道,则进可攻退可守,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和三国时期的刘备就是很好的例子。四川从古至今被侵略的次数很多,这里说两次历史上对成都的大屠杀。第一次:宋末元初公元1236年,蒙古大军兵分三路大举南侵,其中西路大军由蒙古大汗窝阔台之子阔端

  • 纣王拥有70万军队,为何被周武王的5万起义军击灭?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这里从纯军事角度分析牧野之战。首先,纣王有多少兵力?《史记》给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数字:七十万人。以我的看法,这个数字很有水分。在纣王之前,通过卜辞所查到的资料,在武丁大帝时代,我们看到一次征集的军队最多也就是一万人。在当时,一万人就算得上是一支相当庞大的军队。纣王孤注一掷,把能上战场的人都征入队伍

  • 商代的朝廷是如何统治地方的?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年代太早,史料太少。就算是《史记》里也就只有区区一篇殷本纪,且还是史实和神话并存。只能根据考古发现及相近时代的典制进行大胆猜测了:首先,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根本不可能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社会。往前走夏初大禹曾经搞过会稽会盟,说明至少禹、启时代的统治模型应该还是以部落联盟的形式展开的,从防风氏敢公然迟到

  • 怎样评论周武王讨伐商纣?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武王伐纣,也可以从另一角度来看。周武王在孟津之盟时,天下诸侯号称赴会的多达800位。可是周武王伐纣之时,却只带上了庸(今湖北竹山)、蜀(今四川西部、成都平原及岷江上游)、羌(古民族,活动于今甘肃、青海、四川、陕西一带)、(音毛,古国名,地望说法不一)、微(古国名,地望说法不一)、卢(古国名,约在今湖

  • 下列成语不是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是 A.秦晋之好 B.完璧归赵 C.助纣为虐 D.退避三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C试题分析:秦晋之好意思是:秦、晋两国世代互相婚嫁,亦作“秦晋之匹”、“秦晋之偶”、“秦晋之盟”、“秦晋之约”。现泛指两家联姻。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助纣为虐”这个成语说的是商朝最后一个君主纣,据说他宠爱一个名叫妲己的妃子,妲己不仅狐媚,

  • 用一个成语形容历史朝代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三皇五帝,南辕北辙,朝秦暮楚,楚河汉界,三国鼎立,草木皆兵,出将入相,大兴土木,离合悲欢,功盖天下,普渡众生,中西合璧,以上皆是。

  • 迁都殷原的商朝是如何防御西北戎狄的?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首先,参考殷商对地方的制度,殷商分封侯、伯(以地方势力臣服于殷商中央的联盟)在殷商强大的前提下联合地方势力武力进攻,参考妇好对羌方的反击战,殷商对鬼方的征讨。采取原始、直接、而又血腥的方式进攻周围蛮族,史书记载女战神妇好“斩白首万余”是殷商对周边蛮族的真实态度和战绩。另外楼主所指的民族应该是周朝时期

  • 问鼎中原成语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问鼎中原[wèndǐngzhōngyuán]基本释义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出处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代表九州,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为得天下者所据有。【典故】夏朝经历了470年,到前1600年,夏桀

  • 秦与赵,西周王朝抵御戎狄的急先锋,曾走过怎样艰难崛起的历史?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一)秦丶赵渊源秦与赵是东周时期重要的两个诸侯,两国君原本同宗,在西周时期,经过数代人的努力,发展成两大家族。舜帝时期,一名叫大费的臣子,为舜帝驯养鸟兽有功,舜帝赐姓他为赢氏。大费的后代费昌投奔商汤,因伐夏桀有功,其后代成为殷商的诸侯;商纣王时期,其后代为飞廉,生有两子:恶来丶季胜;恶来之后,即秦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