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吕尚 是如何辅佐姬昌进行灭商战争 准备的?

吕尚 是如何辅佐姬昌进行灭商战争 准备的?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066 更新时间:2024/2/23 2:47:51

吕尚进入周统治集团时,商朝正处于国内外各种矛盾都趋于激化的严峻局势之中。而周族,则正处于发展的上升阶段,政治较商开明,国内的阶级矛盾也较商缓和,且国力也已相当强大。但由于偏处西方一隅,与统治天下已数百年的商王朝相比,在政治、经济、军事力量上,仍居于劣势地位。要想立即以战争手段消灭商

王朝,还不可能。吕尚根据当时敌我双方的具体情况,为姬昌提出了一个以逐步翦商和增强自己为中心的、先求改变力量对比、然后伺机进行决战的谋略方案。经过姬昌的努力执行,终于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局面,为灭商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献记载的史实来看,为准备灭商战争的决战,吕尚辅佐姬昌采取了以下几项战略性的措施。

(1)制造假象麻痹纣王

商王朝对周族的兴起,并非毫无警偈,封王是一'个有一^定才智的君王,更不会对周族的发展采取漠然视之的态度。季历的被杀和姬昌的被囚,就足以说明这一点。如果周无视于此而公开与商王朝对抗,则必将受到商的武力镇压。很难达到翦商及增强自己的目的。当时首要之急,是如何使纣王丧失警惕,不以武力干涉周的发展。据后人的追记,吕尚曾对姬昌说:“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搏,耳俯伏;圣有将动,必有愚色”;又说“因其所喜,以顺其志。彼将生骄,必有奸事,苟能因之,必能去之。”。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之下,姬昌采取了一系列麻痹纣王的措施。

首先是伪示恭顺。一方面在周原建立商的宗庙,祭祀商王的先祖,并让商王到周的统治区内进行狩猎;一方面“帅殷之叛国以事纣”,将许多叛离商王朝的小方国联合起来,形成实际以周为首的反商力量大联盟,而在表面上却由周带头,率领他们共同臣服于商。同时还在国都“为玉门,筑灵台,列侍女,撞钟击鼓”,以造成姬昌沉湎于享乐的假象。由于上述谋略的运用,使虽然聪明但为自己的骄傲专横所蒙蔽的纣王产生错觉:认为姬昌并无与商争夺“天下”统治权的大志,是衷心臣服于自己的诸侯,还说:“西伯改过易行,吾无忧矣”,于是从原来的“纣欲杀文王而灭周”,变为“赐命西伯得专征伐”,授权其代商征伐反商方国,并放心大胆地将主要军事力量使用于东方。这既使商的实力因在东方战场上的消耗而进一步削弱,又为自己将来的决战进攻减少了阻力,同时又可以利用商军东调的机会,在西方扩大与增强自己的实力。

(2)“修德行善”争取人心

商王朝本来是一个人力、物力都非常雄厚的大国,由于“修政不德”,无限制地剥削民众和滥施酷刑,才造成众叛亲离、国势日衰的局面。据《六韬》记载,吕尚有鉴于此。曾在与姬昌讨论如何“以国取天下”的问题时,说关键是“立敛”,即收揽人心,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则应“爱民”和与民“同天下之利”。这样自然就“天下归之”。辅佐姬昌更好地“修德行善”,推行比商的统治较为开朗的政策,以争取人心,其主要内容为:

①实行“有亡荒阅”的政策,以争取各级奴隶主贵族的拥护,稳定奴隶制社会

的统治秩序。当时阶级矛盾已相当尖锐,奴隶逃亡现象极为普遍。各级奴隶主贵族,既怕自己的奴隶逃亡,又竞相收留别人的逃亡奴隶,以致奴隶制社会的统治秩序极不稳定。周统治集团针对这一现象,制定了任何贵族不得收留逃亡奴隶,必须将其归还原奴隶主的法律,并定期进行大规模的搜查。这一措施深受各级奴隶主贵族的欢迎和拥护,后世的奴隶主贵族曾夸张地说,正是由于姬昌实行了“有亡荒阅,所以得天下也”,可见它对西周王朝的建立是起了一定的作用的。

②实行重视民众生产及生活的政策,以争取平民百姓的拥护。由于商统治者的横征暴敛和奴隶的大批逃亡,对当时的社会生产影响很大,民众的生活,极端困苦,特别是失去劳动力的老年人等,更为困难。周统治集团针对这一情况,“制定了土地政策,教育民众进行耕种和畜牧”,对“市场的交易,也不收商税,还允许民众任意在国有的湖泊中打鱼”,并“引导民众奉养老人,不让他们挨冻受饿”,使大多数民众都能正常进行生产和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据古籍记载,姬昌曾身披蓑衣参加耕种,手拿鞭子参加放牧,说明他对生产还是重视的。

③废除酷刑,并缩小施刑范围,以争取广大奴隶的拥护。据史籍记载,纣王制定的刑罚,“有炮烙之法”,即将铜柱横架于地上,下置炭火,令有“罪”者赤足在烧红的铜柱上行走,多数堕落火中,极为残酷。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一切刑罚的主要对象,当然是奴隶。所以广大奴隶对纣王的滥施酷刑,极为深恶痛绝。针对这一情况,姬昌纣王“献洛西之地,以请除炮烙之刑”他既然请求纣王废除酷刑,他在自己的统治区内也不会滥施酷刑。此外,他还规定了“罪人不孥”的法律,对犯罪者的刑罚,只及于本人,不牵连其妻子儿女。对于上述措施,奴隶们会认为姬昌要比纣王好些,自然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愿意拥护周的统治。

由于吕尚辅佐姬昌实行了以上各项政策,不仅团结了周内部的各种力量,稳定了周统治区的奴隶制社会秩序,而且还影响了其他方国和商王朝直接统治下的一部分奴隶主贵族和平民、奴隶们,形成天下归心的局势,以致商统治集团更为孤立,从而使双方力量的对比,逐渐向有利于周的方向转变。

(3)翦商羽翼壮大自己

经过几年的经营,周的威望大为提高。附周的小国也更为增多。据古籍记载:“文王砥德修政三年而天下二垂(三分之二)归之”。此后,吕尚即佐姬昌乘商军主力在东之机,开始以代商讨叛之名,行灭商之实,用军事手段向反对势力进攻,以翦除商的羽翼和壮大自己的力量。首先向西北方向用兵,消除后顾之忧。先后征服了犬戎(岐山以北甘、陕交界一带)和密须(甘肃灵台西南),然后转向东方,攻占了耆(山西长治西南)和邗(河南沁阳西北),接着又灭掉商的亲近属国崇(河南嵩县北),将势力推进至商的直接统治区的边缘。当周都由岐下东迁至丰(陕西长安西北),积极准备发动决战进攻时,姬昌去世,姬发继位,即周武王。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吕尚 是怎样辅佐姬发进行灭商战争的?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武王姬发继位之后,仍以吕尚为太师,以其弟周公姬旦任吕尚的副手,继续为完成姬昌的未竟事业而积极进行准备。为了测试各方国对灭商战争的态度和检查军队完成战争准备的程度,姬发继位的第二年,举行了一次灭商战争的实兵演习,历史上称之为“观兵盟津(河南孟津东北)”。吕尚以总指挥的身份主持了这次演习。据说当时“不期

  •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青铜器是哪个朝代的?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我国古代的青铜文化艺术,则是独具特色和传统。尤其是商周青铜器,以其雄伟的造型、古朴的纹饰、丰富的铭文著称于世,是属于中国文物宝库中的瑰宝,也是世界美术史上的一颗灿烂明珠。青铜,是指红铜和其它化学元素的合金,最常见的是铜与锡、铜与铅的合金,颜色呈青灰,因而得名。在发明青铜以前,先有一个使用红铜(纯铜)

  • 为什么商代青铜器多酒器,而周代青铜器多礼器呢?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这个题干本身有点小问题,青铜酒器也属于青铜礼器,可能这位小伙伴想问:为什么商代青铜器礼器多酒器,而周代青铜器礼器多食器吧?简单的说,商人重酒,周人重食,导致了商周两个时期在青桐礼制上的差别,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商代青铜酒器的地位和数量比较多,周代青铜食器取代酒器成为贵族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说道商人重酒

  • 为什么一些青铜器要做成酒器?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文藏来答】大家好,我是文藏的艺术小编Kiki~如果各位喜欢我的回答,就请给我一个赞或者是一个关注吧!为什么一些青铜器要做成酒器?我想青铜器多用于贵族,且很多青铜器都是庙堂之器,所谓庙堂之器就是举行大型祭祀活动、重大活动才会用青铜器。祭祀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酒祭。酒祭被认为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一

  • 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商代的什么历史内容?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首先,这个问题问得有点笼统、模糊。我尝试做一简单解释。商代青铜器及其所属金文主要用于祭祀,所以文字内容多以歌功颂德,炫耀文治武功为主,其本质是为王权、贵族服务,反映的当然是贵族阶级生活内容。甲骨及其所属甲骨文主要用于占卜等具有宗教色彩的活动,文字内容多为卜吉问凶,最为基础的常见内容就是问:“明天下雨

  • 简述商代青铜器的主要种类和用途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种类:按照用处可以分为礼器,兵器,酒器,炊器,食器,乐器,车马器等,最多的是礼器,礼器里面也包括酒器,食器等类型,但主要是用来祭祀的。一般来说,食器包括鼎,镉,,,,豆等,酒器有爵,角,,觚,兕觥,尊,卣,方彝等。作用:在古人心目(古代文献)中,青铜器有两种基本功能或用途,一是“纳(内)、入”,即盛

  • 新中国建国后有哪几次对外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这种说法不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并没于发动对外战争,对外战争是侵略性的非正义战争。我军出国,进行过朝鲜战争、对越自卫反击战,以及联合国相关维和行动。这些都是正义的维护世界和平和国家安全的战争。

  • 中国古代到底有几次对外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对外战争基本都是在明清两代明朝的时候我们出兵朝鲜和琉球帮他们打日本然后就是清朝没进关的时候出兵过朝鲜进关后打过缅甸但是缅甸是属于我们自卫还击就算是和当时沙皇俄国打的雅克萨之战也是自卫还击。真正出兵国外也就是明朝到朝鲜和琉球。郑和的船队在当时的斯里兰卡开过炮打过仗不过那也是他们先要害我们我们进行的还击

  • 历史上中国发生过多少次对外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我国近代是1840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1840-1841鸦片战争英国1856年至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1894年7月末~1895年4月,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37年7月7日,日本全面侵华,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入缅远征军是抗日战争中中国为支援英军在缅甸

  • 商朝灭亡之时,几十万军队凭空消失?他们去了哪里?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在商朝灭亡的时候,这几十万的军队凭空消失掉,其实有几种原因。第1种原因就是他已经投降给宋国,宋国的军队容纳下这几十万军队的人。第2种原因就是他们在战争中其实已经战败,而这些人在战争中顽强杀敌,最终还是没有办法抵得过敌方对他们的侵害。敌人将他们都杀死在战场上。第3种原因就是这样的一支军队不想要继续的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