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印度历史上为什么经常被吊打?

印度历史上为什么经常被吊打?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094 更新时间:2024/1/24 6:28:37

纵观印度历史,然后稍加总结,我们就可以很轻松的发现,印度作为四大明古国之一,尽管也有着灿烂的文化,但是整个社会不论是思想意识的集中程度,还是阶级力量的凝聚程度,都是支离破碎的。

不同于中国统一的“大一统”概念,印度人的统一从来都是不彻底的,与其说是统一,不如说是某一时期的某一朝特别强大,周边邦国畏惧与武力而拜服。事实上,似乎在印度人的概念里,对手认怂,就可以算作统一了。而不像中国,必须政令一统,天下一同。中央对地方有着绝对的控制权。

从宗教上来看,印度一直是皇权妥协于教权的,但又不同于罗马教宗式的绝对影响。反而更像是皇权被在宗教思想影响下的扭曲民意的反裹挟。再看中国,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反而直接解决了皇权与世俗信仰可能存在的冲突,再加上原生宗教道教的思想并不像其他宗教那样极端且具有侵略性,最终使得中国老百姓对皇帝,对天子的认可度要更高于五花八门的“神仙”。于是从整个社会存在性的角度来看,印度人的思想意识是七零八落的,没有出现整个印度半岛有绝对的力量群体明确效忠一个唯一对象的情况。这就使得当战争来临时,“民族性”“国家意识”觉醒程度极低,只能趋利而战,但对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自己的生命难道不是最重的利吗?

从中国历史来看,朝代更迭无非是以农民为主体的下层力量和以士人门阀阶层为主体的上层力量不断拉锯的过程。但印度历史上的王朝更替,不但涉及了下层农民和上层统治者互相拉锯这样一层关系,还涉及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这样一层宗教阶级关系。力量牵扯就变成双维度多变量的情况,这也就意味着更大的内耗和更大的妥协。这样的内部环境想要打胜仗可太难了。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独立以后,随着他们所谓“圣雄”甘地的一系列运动的后续影响,印度的民族主义有了一定程度的觉醒,这也使得印度人在近代所经历的几场战争中,除了面对中国的那一场以外,其他的基本上都还可以。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商朝灭亡后,其族人都跑到哪里去了?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商灭亡后,其大部分国人失去了土地,无法从事农业生产,只好做生意去,因此当时做生意的人大部分都是商人,后来就把做生意这个职业称为商人,他们的职业则称为商业。另有一部分商的国人,在周灭商的过程中是站在周一边的,周灭商之后,作为回报,封给他们一些地盘让他们建国,这就是后来诸侯中的宋国。周武王之所以这么做,

  • 古代埃及人和中国的商朝发生战争,哪国可以赢?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商朝(约前17世纪—前11世纪)。此时的埃及正处于新王国时期,两个文明都非常强势的时期,商朝时有作为的王非常多,商朝有强人武丁,他四出征伐,对鬼方、土方、羌方、人方、虎方等方国进行征讨,但出动军队人最多时不过一万三千人,埃及此时有大胆的军事领袖,拉美西斯二世,与赫梯人作战时,他的精锐有四五万人,这是

  • 简要介绍商朝到战国时期文字发展的情况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

  • 商朝人祭时,用的是战俘还是本国贵族?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商代社会是一个以神为本的社会,《礼记丧记》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神而后礼。”《吕氏春秋顺民》记载,商汤克夏后,天下五年大旱。为此,商汤以自己作为牺牲,在桑林向老天祈雨。商汤祈雨之举,就是商人以神为本文化的具体表现。从历史现实来说,这表明了商代诸王既是政治领袖,又是群巫之长。商王室这种政教合一

  • 秦国统一六国算不算侵略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肯定不算了,因为武王伐纣后的“成周大会”上,天下诸侯都接受了周王室的册封,《逸周书王会》上有详细记载:“成周之会,上张赤阴羽,天子南面立,无繁露,朝服,八十物缙。唐叔、荀叔、周公在左,太公望在右,皆,亦无繁露,朝服,七十物,缙笏,旁天子而立于堂上。堂下之右,唐公虞公南面立焉。堂下之左,尹公、夏公立焉

  • 从春秋到战国战争发生了什么变化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春秋五霸当中有晋国,但战国就没有了,这是因为韩赵魏把晋国给分了!田氏是齐国的贵族,齐国本姓姜,但田氏谋朝篡位,把姜氏给驱赶下台了!【参考答案】1、商朝时期:商代中期,在甲骨文中已产生一套十进制数字和记数法,其中最大的数字为三万;与此同时,殷人用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组成甲子、乙丑、

  • 汉武帝对边远地区频繁发动战争,开疆拓土,这算侵略行为吗?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你自己软弱、腐败无能的时候,人家来打你,你说人家是侵略;等你强大了,你去打人家难道就不是侵略吗?你可以说,我们这是为了报仇。等你再拉稀的时候,人家再来揍你,人家也说是在报仇,你认可吗?日本为了掠夺资源,在亚洲到处侵略,今天谁要是说为了报仇去灭了日本,有几个国家能说你不是侵略呢?毫无疑问,汉武帝开拓疆

  • 为什么有人说历史上蒙古女人愿意为敌人生孩子?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成吉思汗抱着大儿子很郁闷,强悍如他也没把握,大儿子是否是敌人的种,还是自己的种,他给儿子起名孛儿只斤术赤--,意思是“不速之客”,连铁木真妻子都如此,更何况普通的蒙古女子。古代王朝是嫡长子继承制度,通常王位都留给大儿子,可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却很独特,他不大喜欢自己的嫡长子,甚至是有些抗拒术赤。其原因

  • 从春秋到战国,战争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春秋是争霸性质的战争,各国只是图强、称霸,并没有灭国之心;战国是统一性质的战争,目标是统一天下。战国时期的战争具有封建兼并性质,而春秋时期的战争仅是奴隶主大国争霸战争。春秋争霸战争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成长。而战国兼并战争在转化为封建统一战争后,导致一个封建大帝国产生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

  • 商武丁攻甫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商王武丁前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武丁攻甫之战商王朝在盘庚即位前,历经九世之乱,人民怨恨,属国叛离,国力大衰。盘庚努力“行汤之政”,加强王室统治,将都城迁于殷(今河南安阳)。经小辛、小乙二王,国力渐强。至武丁开始,为振兴殷商王朝统治连年用兵。首先以武力迫使周边时服时叛的小国完全臣服于殷,然后,陆续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