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夏、商、周三个朝代历时都很长,但是没有哪个朝代是千秋万代的,每个朝代都有灭亡的时候,这三个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朝代灭亡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奴隶制的分封王朝。中国远古社会的王朝起源于夏朝,这是记载于正史之中的,从夏朝开始,中国正式进入奴隶制社会,从夏起,到周亡,秦朝建立,这个阶段中国历史历经了近两千年,却只经历了三个朝代:夏、商、周。
夏桀、商纣、周幽三个是三个朝代的亡国之君,他们虽然很昏聩,导致了传承了几百年的王朝基业毁于一旦,后世之人都把灭国的大部分责任推到了这三位君王身上,这对他们来说是非常不公正的,更何况这三个君王都还有一个共同的一个爱好:宠信女人。
夏之妹喜,商之妲己,周之褒姒,这三个女人与三位郡王一起为三个伟大王朝的覆灭承担了太多的责任,如果只是简单的把亡国之责加给他们,这是非常不公平的。
导致三个王朝覆灭的真正原因其实是他们都是实行了奴隶分封诸侯制王朝。夏商周三个王朝有一个共同的制度特点,奴隶制,分封诸侯制。奴隶制导致了王朝越发展阶级越固化,阶级的固化导致了社会阶级矛盾的越来越深,而贵族阶层与奴隶阶层的不流通,直接导致了国家的权力阶层对国家政权的控制越来越家族化。
分封诸侯制度是夏商周独有的一种国土实封制度(后来的汉朝也曾经出现过诸侯制,费了三代帝王才彻底的完成削藩),这样的分封制度对于王朝的前期发展有很大的好处,相当于给众多股东进行分红,股东们当然愿意,而且更加的拥护最大的股东进行操盘。
但是经过越来越久的发展,这些诸侯在自己实际的封地里成立了独立的王国,各个诸侯王虽然一直尊崇中央王朝,但是在实力发展以及国家存亡上,俨然与中央政权有很强的竞争关系,这样的关系随着时代的更迭,会越来越激化,最终的结局要么是诸侯国被灭,要么是诸侯国起兵造反。
商汤曾经就是夏的诸侯国,周也曾经是商的诸侯国,他们取代上一个王朝无不是因为自身实力足够强大,有能力对已经腐朽的前王朝进行最后的一击,并取而代之。
这种分封诸侯国制的弱点在周朝末期表现得更为明显,周末时期的春秋时代,战国时期都是诸侯国强大到宗主周朝还不如各国的一个郡县那么大了,最后所有的诸侯国风起云涌,角逐天下,反而不关周什么事儿了。
可能大家觉得后世朝代存续的时间基本都没有夏商周三代更长,是否夏商周的国家制度更适合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呢。这不能单纯的用王朝存续的时间长短来区分国家制度的优劣,因为后世朝代又有更为复杂的社会发展局面。
后世王朝又会遇到更为严重的阻碍王朝持续发展的严重问题土地兼并。
综上来看,夏商周灭亡的共同特点非常的鲜明:奴隶分封制,而给后世王朝留下的最大的启示就是王朝的建立需要强势的中央集权制度来取代落后的社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