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商颂玄鸟》里面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个商就是我们所说的夏商周三朝里面的商朝。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原来夏朝的商国君商汤率军灭夏而建立的。商朝在建立之初呢,多次迁都,直到盘庚将都城迁到殷(今安阳)才稳定下来,此后都城在殷有273年之久,所以我们也称商朝为“殷”或“殷商”。商朝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相传历17世31王,延续了500余年。在公元前1046年,商朝的末代君主帝辛在牧野之战被周武王打败,帝辛鹿台自焚而死,由是商朝灭亡。在帝辛之前,商朝刚达到中兴,也就是武丁中兴。武丁是盘庚的侄子,他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即位后兢兢业业,励精图治,使得商朝社会经济发展很快,尤其是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为商朝晚期和周朝的文明繁盛打下了基础。按理武丁开创的这种盛世,应该会继续延续,但事与愿违,武丁死后,以后诸王都没能守住这种盛世,仅一百余年,商朝就灭亡了。
商朝为何会在盛世之后,直线下滑,走向了灭亡呢?古往今来,很多历史学家都在探讨商朝灭亡的原因,从内因、外因,宏观、微观分析的不在少数。其实事物的发展,内因的变化起着主导性作用,商朝的灭亡也是如此。我们可以从商朝内部就可以找到答案。
首先,商王朝内部高层的政治斗争一直都比较激烈,如中商之后的“九世之乱”。盘庚迁都,也是经过了激烈的斗争之后才实行的。而武丁时期,内部的斗争仍在继续。到晚商时期,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愈演愈烈,到了帝乙和帝辛时更是斗得死去活来。围绕王位继承,帝乙的儿子,即微子启和子辛和他们的支持派们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微子启没有继承王位,以他为首形成了一个反对派,如纣王的叔父箕子、比干等,反对纣王轻蔑鬼神,疏远权贵。而即位的子辛商纣王,与反对派们展开了激烈斗争。反对派们在暗地里勾结,四处煽动,唆使下属投降周。大师、少师就受到微子的唆使而最终持“祭乐器奔周”。所以说,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斗争消耗了商朝的实力,使得纣王牧野之战惨败,最终落得人亡朝灭的下场。
其次,帝辛之过。帝辛此人,天资过人而且有才力,但他刚愎自用,一是好武,长期兴兵东夷,使得国内兵力空虚,牧野之战无足够的兵力阻挡,最终惨败;二是他好酒淫乐,酒池肉林,荒废朝政,尤其是“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拒绝采纳贤臣的建议,并且制造了许多酷刑,如炮烙之刑,诛杀大臣,最后弄得人神共怨。
再者,商朝社会矛盾的激化。纣王残暴,酷刑不断,修造鹿台,强迫百姓服役,还随意杀害百姓,弄得白骨累累,百姓哭声连天,哀嚎逃亡。百姓是王朝之基,纣王的暴政迫使百姓离他而去,大厦之基不存,王朝灭亡是早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