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宋金对峙期间,金为什么不灭西夏?

宋金对峙期间,金为什么不灭西夏?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19 更新时间:2024/1/20 20:57:17

金国也不是不想灭掉西夏,但问题是西夏臣服你了,你有啥借口灭了人家。最关键的是西夏有了一位比较厉害的皇帝仁宗李仁孝。

李仁宗

(1)西夏政权汉化程度较高,因此,仁宗采取了基本的“平衡”政策附金和宋

西夏党项族政权,除了李元昊之外,其后的历代西夏都对汉人要好些,这从皇后的出身就能看出来。第二位皇帝李谅祚的妻子梁皇后掌权18年;第三位皇帝李秉常长期被母亲囚禁抑郁而死,但其妻子也是汉人、自己的姨妹小梁皇后;第四位皇帝李乾顺娶了汉人任皇后(太后)、曹贤妃(太尉曹勉的孙女,被仁宗尊为国母)。

仁宗李仁孝生于生于金朝灭亡前一年的1124年,1139年登基,那时,李仁孝16岁。李仁孝直到1193年才病逝,治国长达54年。而这时,金国、南宋都出现了非常好的情形,金国出现了金世宗、南宋出现了宋孝宗,西夏的仁宗和这二位在历史上的评价都非常不错。可以说是三国最为政治清明的时期,属于三国的盛世时期。

仁宗的既定政策是“紧随金国”,由此,金国不可能去灭掉一个听话的兄弟,而让南宋孝宗得到实惠或有利时机。再加上,此时金世宗时期也是金国开始“汉化”时期,三个国家间的交战次数相对较少,各自处在了“和平竞争”阶段。

1170年,金国更是帮助仁宗消灭了太后的父亲任得敬“分西夏为二,一为李一为任”的政治图谋。李仁孝的总体政策可以用“附金和宋”四个字概括。

宋孝宗

(2)三大明主并列,新三国诞生并列,以和平竞争为主,灭国是“三主”前后的事儿,他们此三人是比“治国才能”的时期

金世宗被称为“小舜”。赵翼说金代九君,世宗最贤。光凭这个评价就可以知道,金世宗汉化较深,做事教前几代金主比较符合传统儒家统治观点,历代汉家学者也对之评价较高。对于夏仁宗也是惺惺相惜之徒。

同理,宋孝宗一心恢复中原、励精图治,他在位时期史称“乾淳之治”。后世称他“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

西夏仁宗在位期间,注重文化发展,科举考试、构建法律、倡导宗教、抑制腐化等等,这些都使其成为西夏地域最为广阔的时期。

由此,三国的三位统治者在共存的二十多年间(夏仁宗11391193;金世宗1161年1189年1月20日;宋仁宗1162年1189年2月18日),三国之间主要是发展经济,在三国之间上演了不少情报站、货币战,其竞争是一种“和平的治国才能竞争”。也就是,看谁的治国能力强,哪个国家发展最强大。

但是,夏仁宗在位期间其宗族势力没有控制好。导致其子被杀,宗族篡位,直接抛弃了一直奉行的“附金和宋”政策,导致与金国之间战争连连,为蒙古势力灭夏亡金带来了便利。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澶渊之盟签订后到靖康之耻发生期间,宋辽有没有发生过战事?怎么样?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你好,我是天蓝火,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熟悉宋史的人都知道澶渊之盟过后,宋辽两国开始了长达一百多年的和平。辽国从辽兴宗开始就由盛转衰,辽道宗宠幸奸臣耶律乙辛,朝中上下一片乌烟瘴气。到了耶律延禧继位后敲响了辽灭亡的丧钟,有一次在头鱼宴上,辽国皇帝让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跳舞,没想到遭到他拒绝。这时候完颜家

  • 商朝的统治区和夏朝的统治区比有什么变化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面积扩大,先长江流域开展中华文化发源范围在扩大商朝的统治范围与夏朝相比,其范围明显要大的多,夏朝的统治范围仅在今河南东部,山西南部,商朝的统治范围北到燕山,南到荆楚,东到东海,西到陕西中部,多民族的国家构架已初具雏形!

  • 夏朝和商朝是不是现代人命名的??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呵呵,那是自古就有的。夏朝历史上惯称为“夏”。关于“夏”字的名义来源学界主要有十种说法,其中较为可信的观点认为“夏”为夏族图腾的象形字。司马迁记载“夏”是姒姓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灌氏十二个氏族组成的部落的名号,以“夏后”为首,因此建立夏朝后就以

  • 古蜀是什么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古蜀,也被称为古蜀国或蜀国,字面意思是葵蚕国,是在四川盆地长期存在的古国,曾有多个朝代,不同时期发展出的文化包括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金沙文化、十二桥文化,后于前316年被秦国所灭,根据越南史书记载,其王子后于古代岭南地区创立瓯雒国,但最终被南越国灭亡。古代蜀人先祖为蜀山氏,创造了著名的三星堆文化,

  • 古蜀文明简介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古蜀文明,是指从远古时期到春秋时期早期,产生于我国今四川地区(包括四川省和重庆市等地)不同于中原文明却又与中原文明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古文明。目前留存的遗址主要有成都金沙遗址、三星堆遗址等。与华夏文明、良渚文明并称中国上古三大文明。

  • 三国演义里决定魏蜀吴命运的三大战争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应该不只三个吧.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奠定北方基础。收获大量降将。赤壁之战:刘备孙权联合火攻破曹操水军。鼎立之势形成。刘备坐占荆州汉中之战:刘备破刘璋获得西川,又击败来犯曹军。至此3国达到各自最佳状态.荆州之战:关羽小觑陆逊,北走麦城,蜀国实力大减。夷陵之战:刘备倾全国之兵来打东吴,被陆逊火烧连营

  • 传说古代洪水肆虐什么奉帝舜的命令?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禹奉帝舜的命令。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

  • 历史上的古人治理水患都是用了什么方法?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1998年的特大洪水,到2020年的鄱阳,洞庭湖的汛情,抗洪救灾,刻不容缓,我们运用现代化技术可以准确有效将洪水控制住,在古代,我们面对肆虐的洪水,就有不少治水的成功的案列。在赣州有个福寿沟,这是北宋的著名水利专家刘彝发明制造的排水系统。福寿沟利用地形的天然优势形成水势高低的落差,与城内大小池塘连通

  • 什么在远古时代治理好了水患?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你说的应该是大禹讲述了鲧和禹治水的故事,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这就是古代的大禹治水,大禹治水的水应该指的是黄河流域,因为当时

  • 春秋战国时期,为何楚国这么大,却被秦国短短几年时间就灭国?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楚武王建立了春秋历史上的第一个县权县,这是他在灭掉权国之后建立的。因为权国地处荆门,正好卡住了鄂东铜源运往楚都丹阳的大动脉。为了保障铜料运输的安全,楚国才不得不灭权设县。可是对其他地方,楚国就没有那么强烈的吞并扩张的冲动了。公元前506年,吴王阖庐帅军攻破楚国郢都,楚昭王被迫出逃随国。阖庐派使者赴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