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国也不是不想灭掉西夏,但问题是西夏臣服你了,你有啥借口灭了人家。最关键的是西夏有了一位比较厉害的皇帝仁宗李仁孝。
李仁宗
(1)西夏政权汉化程度较高,因此,仁宗采取了基本的“平衡”政策附金和宋
西夏党项族政权,除了李元昊之外,其后的历代西夏都对汉人要好些,这从皇后的出身就能看出来。第二位皇帝李谅祚的妻子梁皇后掌权18年;第三位皇帝李秉常长期被母亲囚禁抑郁而死,但其妻子也是汉人、自己的姨妹小梁皇后;第四位皇帝李乾顺娶了汉人任皇后(太后)、曹贤妃(太尉曹勉的孙女,被仁宗尊为国母)。
仁宗李仁孝生于生于金朝灭亡前一年的1124年,1139年登基,那时,李仁孝16岁。李仁孝直到1193年才病逝,治国长达54年。而这时,金国、南宋都出现了非常好的情形,金国出现了金世宗、南宋出现了宋孝宗,西夏的仁宗和这二位在历史上的评价都非常不错。可以说是三国最为政治清明的时期,属于三国的盛世时期。
仁宗的既定政策是“紧随金国”,由此,金国不可能去灭掉一个听话的兄弟,而让南宋孝宗得到实惠或有利时机。再加上,此时金世宗时期也是金国开始“汉化”时期,三个国家间的交战次数相对较少,各自处在了“和平竞争”阶段。
1170年,金国更是帮助仁宗消灭了太后的父亲任得敬“分西夏为二,一为李一为任”的政治图谋。李仁孝的总体政策可以用“附金和宋”四个字概括。
宋孝宗
(2)三大明主并列,新三国诞生并列,以和平竞争为主,灭国是“三主”前后的事儿,他们此三人是比“治国才能”的时期
金世宗被称为“小尧舜”。赵翼说金代九君,世宗最贤。光凭这个评价就可以知道,金世宗汉化较深,做事教前几代金主比较符合传统儒家统治观点,历代汉家学者也对之评价较高。对于夏仁宗也是惺惺相惜之徒。
同理,宋孝宗一心恢复中原、励精图治,他在位时期史称“乾淳之治”。后世称他“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
西夏仁宗在位期间,注重文化发展,科举考试、构建法律、倡导宗教、抑制腐化等等,这些都使其成为西夏地域最为广阔的时期。
由此,三国的三位统治者在共存的二十多年间(夏仁宗11391193;金世宗1161年1189年1月20日;宋仁宗1162年1189年2月18日),三国之间主要是发展经济,在三国之间上演了不少情报站、货币战,其竞争是一种“和平的治国才能竞争”。也就是,看谁的治国能力强,哪个国家发展最强大。
但是,夏仁宗在位期间其宗族势力没有控制好。导致其子被杀,宗族篡位,直接抛弃了一直奉行的“附金和宋”政策,导致与金国之间战争连连,为蒙古势力灭夏亡金带来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