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际战争?两个大洲国家之间发生的冲突吗?
如果仅仅是这种地理界定的标准的话,那么奥斯曼土耳其的对外战争恐怕是首当其冲的洲际战争了。
曾经的奥斯曼帝国相当强大,幅员辽阔,横跨了亚、非、欧三地,也因此在其扩张和维持阶段,与周边产生了极多的冲突。
其最著名的当然是奥斯曼与拜占庭的战争,东罗马帝国与奥斯曼打了相当相当长的时间,基本上拜占庭的衰亡伴随的就是奥斯曼的崛起,中间突厥蒙古人帖木儿还横插了一杠子,击败了如日中天的土耳其,让拜占庭多活了几十年。
最终,土耳其人挣脱了蒙古人的统治,又干掉了蜷缩在巴尔干的拜占庭,完成了一场荡气回肠的扩张史。
迦太基与罗马的布匿战争(PunicWars)也可看做是一场洲际战争。
“布匿”是罗马人对迦太基的称呼,这是一个坐落在北非突尼斯的腓尼基城邦,与罗马隔地中海相望。
日益崛起的罗马共和国四处开疆拓土,迦太基为了对抗他们,不断与之发生冲突,双方一共进行了三场布匿战争。
第一次布匿战争以地中海的海战和今意大利西西里岛的争夺为主,罗马驱逐迦太基人后进攻其本土,将其击败。
不甘服输的迦太基执政官汉尼拔发动了第二次布匿战争,他带领6万大军艰苦跋涉,带着战象奇迹般翻越了阿尔卑斯雪山,给予了罗马沉痛的打击。但罗马人随后釜底抽薪,也进攻了迦太基的本土,导致汉尼拔后勤无继,不得不投降并割让全部海外领。
占据上风的罗马人在几年后发动了第三次战争,横跨地中海全面进攻迦太基领地,最终攻破迦太基城。
罗马人对这座城市进行了血腥的屠城,残余的迦太基人被卖作奴隶,然后罗马人在此建立了阿非利加行省,这成为非洲名字的由来。
蒙古人的西征当然也不能排除在外。
成吉思汗曾发动对剌子模的战争,一举消灭了这个中亚的大国。蒙古人趁着强盛的兵威,还杀到了里海、黑海、印度、俄罗斯等地,将土地分封给了四个儿子。
这次西征的距离、范围极为广阔,但并没有真正的走出亚洲。
铁木真死后,其子窝阔台继位,他让兄长术赤的嫡次子拔都亲率大将速不台及宗王拜答儿、合丹、贵由、蒙哥等将西征,史称“拔都西征”或“长子西征”。
拔都西征创造的战绩极为辉煌,他不仅横扫了中亚,还打趴并征服了俄罗斯等国,然后踏过今天的乌克兰,经由东欧一直杀向波兰。
波兰与日耳曼人组成了联军,准备在西里西亚对付蒙古人,结果根本无法阻挡亲征的拔都,反让其全歼,之后蒙古人一路杀进了匈牙利,攻克了多瑙河的明珠布达佩斯,然后在当年底渡过了多瑙河。
打得最深入的一支蒙军先锋,已经冲到了奥地利维也纳附近,因受到波西米亚和奥地利的奋力阻击而暂时退却。
蒙军的铁蹄让整个欧洲都为之恐慌,称之为“黄祸”,但窝阔台的死讯随即阻住了拔都的脚步,这位“塞因汗”便没有再打下去。
拖雷的儿子蒙哥之后继承了汗位,他也参加过拔都西征,知道西边的广阔。虽然蒙哥时期主要的精力用在了对付南宋上面,但他仍然派出了兄弟旭烈兀进行西征。
旭烈兀打的也挺远,他继续清扫了俄罗斯、中西亚等地,巴格达、大马士革纷纷被其拿下,杀得尸横遍野,其兵峰直抵地中海的塞浦路斯,甚至开始进攻埃及。
正在埃及人绝望之际,蒙哥亲征南宋时,在钓鱼城被飞石打死,这一下又阻住了蒙古人的脚步,旭烈兀停止了对非洲的进攻,转而陷入了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汗位纷争中。
旭烈兀最后留下了怯的不花的少量军队断后,这让马穆鲁克王朝找到了机会,一举大败怯的不花,阻止了蒙古人的西侵。
航海时代以后,洲际战争就更多了,比如人人都晓得的美国“独立战争”。
英国的北美洲殖民地人民,因不满英国的殖民统治,自列克星敦的一声枪响开始,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反英独立之战。
英国为了阻止殖民地分离,调集了大量陆军、舰队,对美国人民进行了残酷的镇压。
法国为了恶心和削弱英国,也参与了这场战争,通过军事同盟条约大力支持美国独立,甚至不惜亲自代打,比美军打得还给力。
法国加入后,西班牙、荷兰两个英国的世仇也都先后参战,对美国进行不同程度的支援。
最终英国失败了,美国获得了自由与独立。
总之,自从人类拥有全球移动的能力后,这种大跨度的战争就一点不稀奇了,像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等,洲际战争开始愈发的寻常。
一、二次世界大战时,一支跨洲际的远征军已经实在算不上什么奇闻,连被打得狗血淋头的德国都能把部队两头调。
德军东线顶住苏联炮火血虐后,马上又要拖到西线挨美国飞机的炸;北边挪威告急了,南面隆美尔又喊顶不住,元首真是宝宝心里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