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秦国第一次崛起标志:秦穆公用五张羊皮赎回百里奚

秦国第一次崛起标志:秦穆公用五张羊皮赎回百里奚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晴天 访问量:2479 更新时间:2023/12/6 9:44:55

《史记》上说,秦人是黄帝之孙颛顼(高阳)的一个支系。相传秦人的祖先女惰吞食了一枚燕子蛋,怀孕生了大业。这和“禹母吞珠孕禹(夏朝开创者)”,“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的先祖契)”,姜姬踏巨人脚印生周的始祖后稷一样,反映了当时秦人还处于“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会。

后来,大业的儿子伯益因辅助大禹治水有功,又帮助虞舜训练鸟兽,被舜帝赐姓为“赢”。

周孝王(约前910-前895年在位)时,为了对外战争的需要,就让秦人非子在今陕西宝鸡一带养马。由于非子对马调教有方,周孝王赐给非子秦地(今甘肃天水附近)作为封邑,让他接管赢姓的祭祀,号称“秦赢”。从此,“赢”姓居民正式被称为“秦人”。

西周末年,周幽王荒淫无道,宠爱妃子褒姒,数次“烽火戏诸侯”。后来,犬戎杀进镐京,再点烽火也不灵了。因勤王的诸侯特少,这就突出了秦国首领秦襄公——在勤王的军队中,秦军杀伤犬戎兵最多。继位的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时,秦襄公率领大军一路护送,保护天子的安全。鉴于秦襄公勤王有功,周平王把秦襄公的职称从“大夫”提拔为“诸侯”,并宣布把岐山以西的土地赏赐给秦国。平王说:“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即只要你有本事,打到哪里,哪里就都是你的地盘了。从此,秦国不仅取得了与其他诸侯国平等的地位,而且拥有了对岐、丰之地名义上的领土主权,开始有自由的发展空间。

秦穆公即位当年(前659年)就亲自带兵讨伐茅津(今河南陕县与山西交界)的戎人,开始了开疆扩土。

秦穆公(?-前621年),名任好,谥号为“缪”。因古代“缪”与“穆”同音,所以秦缪公又写作秦穆公。《谥法》中说:“布德执义日缪,中情见貌日缪。”意思是说,品行正直仁义或者喜怒溢于颜表者,可以用“缪”做谥号。

由于秦国地处边陲,中原各国一直以戎狄视之,于是秦国想方设法加强与中原各国的来往,以改变中原诸国对秦国的“地域歧视”,秦穆公首先想到的是与晋国通婚。

秦穆公四年(前656年),秦穆公迎娶晋献公的女儿伯姬(姬姓家的大女儿)。这样一来,秦穆公不但成了晋献公的女婿,而且也成了齐桓公的外孙女婿,因为伯姬的外祖父就是齐桓公。秦穆公不但与晋国结成了“秦晋之好”,还搭上了齐国这门亲戚,算得上是一举两得。

秦穆公九年,晋献公去世,晋大夫里克发动宫廷政变,连续杀死了继任的国君奚齐和卓子。这时,小舅子夷吾向穆公求援说,如果秦国帮他登上君位,他愿把晋国的河西之地割给秦国。于是穆公派兵护送夷吾登上了君位,是为晋惠公。谁知当上国君后的夷吾立马反悔,不肯割地,作为姐夫的秦穆公忍了又忍,也没有执意追要。

秦穆公十二年,晋国发生饥荒,又向秦国寻求援助。秦穆公认为夷吾虽然可恶,但晋国的百姓又没有罪过,于是决定救济晋国。当年初冬,秦穆公命人从秦都雍城出发,沿渭河五百里水路,北上穿越黄河峡谷,进入山西后再逆汾河而上,运粮直达晋都绛城(今山西翼城)。两年后,八百里秦川滴雨未降,秦国也发生饥荒。秦穆公决定向晋国借粮食。从地形上看,从晋国运粮到秦国要比从秦到晋更容易些,谁知晋惠公不但拒绝援助,反而认为天赐良机,遂乘机攻伐秦国。

得知此事,秦穆公的心拔凉拔凉的:“君欲国,寡人纳之;君欲粟,寡人给之;今君欲战,寡人敢拒命乎?”穆公亲率大军与晋军战于韩原(今山西河津)。晋惠公见利忘义,为了抢夺战利品,竟甩开大军独自冲锋,结果驾车的战马陷到泥沼里不能自拔。秦穆公欲擒之,反被晋军包围。正在绝望之际,突然有三百多个“野人”奋不顾身地冲人晋军之中,不仅使穆公得以脱险,而且活捉了晋惠公。

野人是指那些住在国都之外的人,与住在都城的国人相对而言。原来,秦穆公在歧山有个王室牧场,一次,有匹马突然逃跑,被岐山脚下的三百多个野人捉住吃掉了。秦穆公说:“君子不能因为牲畜而杀人。我听说吃马肉而不喝酒,会伤身体啊!”于是就赐给这些人酒喝,并赦免了他们。这些人很是感激穆公的恩德,听说穆公被晋军围困,纷纷拿起武器以死相救。

秦穆公俘虏了晋惠公后,决定杀了他以祭祀天帝。回到国都,正准备给夫人伯姬报喜,突然他发现夫人穿着丧服,领着太子罃、次子弘和女儿简璧站在柴垛上举着火把要自焚。于是,秦穆公不得不把晋惠公安排到“国宾馆”,招待他“七牢”大餐(猪、牛、羊各一为一牢)。最后,晋惠公签署了“战败条约”:献出晋国河西之地,派太子圉到秦国做人质;秦国得到晋国的河西之地(今陕西华县、华阴、大荔、澄城一带),地盘向东扩展到黄河龙门。

晋太子圉到秦国后,秦穆公为了扶植亲秦势力,把女儿怀赢嫁给了他,希望太子圉做了国君后,能对岳父以礼相待。谁知,前637年,太子圉回国即位后,立即宣布和秦国断绝外交关系,并发出追随重耳流亡在外的人员限期返回晋国的通缉令。秦穆公探得夷吾的哥哥、太子圉的二伯重耳在楚国后,立即派人召他人秦,不但热情款待,还将怀赢改嫁给了重耳。

公元前636年春天,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耳轻而易举地攻克绛城,即位为晋文公。除此之外,秦穆公还赠送重耳三千武士作为他的贴身警卫,帮他稳定了国内局势。

秦穆公雄心勃勃,也想走“人才强国”之路,但本土人力资源比较匮乏,不得已只好借助猎头。

《列子》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秦穆公为找千里马,召见了善于相马的伯乐,年老的伯乐推荐了自己的朋友九方皋。三个月后,九方皋报告说,已经找到了,是一匹黄色的母马。穆公派人把马牵来,却是一匹黑色的公马。穆公对伯乐说:“你介绍的找马人,连黄黑、公母都分辨不清,怎能鉴别马的好坏呢?”伯乐说:“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啊!九方皋看到的是内在神机而忽略它的外表,这比相马本身更有意义。”后来一试,果然是一匹千里马。

这则故事反映了秦穆公的人才观,用人不必拘泥于出身和外表,更应该关注个人的才干。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秦穆公决定做一个相人的伯乐。

正苦于没有良相之际,有人告诉穆公,夫人伯姬的媵人(陪嫁的奴隶)百里奚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百里奚原是虞国的大夫。早在穆公娶伯姬前,晋国向虞国(今山西平陆县)借道讨伐虢国(今河南三门峡),晋献公用良马、宝玉贿赂虞君,虞君觉得献公的买路费付得够大方,就给了方便。结果唇亡齿寒,晋国灭了虢国后,顺便也灭了虞国,虞君及大夫百里奚成了俘虏。这时,刚好晋国公主伯姬出嫁,于是晋献公就将百里奚作为媵人陪嫁到秦国。

从干部到奴隶,换谁也不愿接受现实。百里奚趁人不备逃到宛城(今河南南阳),楚国当局以非法入境罪将其逮捕,后来觉得杀了挺可惜,就安排他为楚王放马。探得了百里奚的下落后,秦穆公想不惜一切代价将他赎回。谋士公孙枝劝阻说:“楚王之所以让他牧马,是因为不知道他的才能,您这么大手笔,不是泄露国家机密了吗?”于是秦穆公派使者到楚国,说:“我家的陪嫁奴隶百里奚逃到这里,请允许我用五张羊皮赎回。”楚人一看百里奚如此不值钱,不加思索就答应了秦国的要求。

秦穆公一见百里奚,立刻傻了眼,遗憾地说:“可惜年纪大了点!”秦穆公的确是实话实说,因为这时的百里奚已经七十多岁了。百里奚说:“大王,如果让我给您逮鸟套狼,臣确实是老了点;不过治国安邦,我比当年的姜子牙还年轻十岁呢!”秦穆公一听,觉得有理:“我想让秦国超越其他国家,不知您有什么策略?”百里奚说:“秦国地势险要,兵强马悍,进可以攻,退利于守,我们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乘机而进。”于是秦穆公让他主持国政。由于百里奚是用五张羊皮赎回来的,所以人称“五羖大大”。

后来,百里奚又对秦穆公说:“我的朋友蹇叔更厉害。当年我在齐国游历时,是蹇叔收留了我。我想到齐君无知那儿做事,蹇叔阻止了我,使我幸免与无知一起被杀。我到周地,见王子颓喜欢牛,就想养牛试图去接近他,又是蹇叔阻止了我,使我没有跟王子颓一起被杀。事奉虞君时,蹇叔也劝阻过我。我虽知虞君不怎么样,但还是留了下来。结果,我两次听了蹇叔的话,都得以脱离险境;一次没听,就遇上了虞亡遭擒的灾难。”

秦穆公一听还有比百里奚更有才的人,连忙派使者请蹇叔出山。见到蹇叔后秦穆公说:“百里奚多次夸奖你的才能,寡人很想听听你的意见。”蹇叔说:“秦国之所以不能立于强国之中,主要是威德不够。”接着又分析说:“要称霸诸侯,首先要做到三戒:一戒贪图小利,二戒气愤蛮干,三戒急于求成。只有打下牢固的基础,才能图谋霸业。”秦穆公被蹇叔的一番话说得心悦诚服,于是封百里奚、蹇叔为左、右庶长,时称“二相”,秦国从此变得富强起来了。

秦国得到晋国的河西之地后,沿河的梁国(今陕西韩城)、芮国(今洛水渭水交汇一带)也由亲晋变为亲秦。然而,秦穆公对这两个小国并不放心,因为它们处于秦、晋之间的战略要冲。公元前640年,秦国一举灭掉梁国和芮国,同时占据了一些关键的黄河渡口。

在今陕甘宁一带,生活着许多戎狄部落,他们经常袭击秦国边境,抢掠粮食、牲畜和人口,给秦人带来很大的威胁。秦国的东扩之路由于被晋国牢牢扼住,秦穆公只好听从百里奚和蹇叔的意见,转而向西发展。

秦穆公三十四年(前626年),戎王听说穆公贤明,就派观察员由余到秦国考察学习。秦穆公向由余炫耀壮丽的宫室和积蓄的财宝。由余说:“这些宫室、积蓄,如果是让鬼神营造的,就使鬼神劳累了;如果是让百姓营造的,也使百姓受苦了(使鬼为之,则劳神矣;使人为之,亦苦民矣)。”

穆公觉得他的话很奇怪,问道:“中原各国借助诗书礼乐和法律处理政务,还不时出现祸乱,而戎族没有这些,治国岂不更难吗?”由余笑着说:“这些正是中原各国发生祸乱的根源。民众怨恨骄奢淫逸的君上,就要求实行仁义,于是上下怨恨进而相互厮杀!而戎族首领怀着淳厚的仁德来对待臣民,臣民满怀忠信来侍奉君上,国家政事就像人支配身体一样,无须了解什么治理方法,这才是圣人治国之道啊!”一番话让秦穆公佩服得五体投地,但也让他感到忧虑:戎王拥有由余这样的贤才,对我国是严重的威胁啊!

在谋士的建议下,穆公决定实施“糖衣炮弹”,送给戎王16名年轻貌美、能歌善舞的歌妓,同时故意延误由余回国的日期。美妙的音乐和楚楚动人的美女,使戎王大享眼耳之福,从此他整日饮酒享乐,不理政事,牛马死了一半也不迁徙。由余多次向戎王进谏,都遭到拒绝。穆公又屡次派人秘密邀请由余,由余见戎王不思进取而秦穆公却贤明大度,于是投靠了秦国,穆公待以宾客之礼。由余对戎地的地形和兵力了解得一清二楚,他积极为秦穆公出谋划策,帮助秦国攻伐西戎。

秦穆公向西发展,采取先强后弱,次第征服的策略:首先,秦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绵诸,在酒樽之下活捉了绵诸王;接着,秦穆公乘胜前进,先后灭掉了12个西戎小国,《史记》中载:秦穆公“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因为西周亡于西戎,对西戎很是畏惧,尽管秦穆公没有像齐桓、晋文公一样取得中原霸主地位,但周天子还是派召公带着钲、鼓向秦穆公表示祝贺,并封其为“伯”,承认了秦国的西方霸主地位。秦穆公的西向扩张,使秦国拥有了一个比较广阔的纵深发展空间,为400年后秦国一统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前621年,当了39年国君的秦穆公死了,安葬于雍,殉葬的有177人,是史书记载自西周以来殉人最多的一次。殉人中间包括子车氏的三个儿子奄息、仲行和铖虎。秦穆公死后,太子赢罃继承君位,是为康公(前620-前609年在位)。此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秦国几乎又被中原忽略了,直到秦孝公(前361-前338年在位)时,经过商鞅变法,秦国才第二次雄起,再到了秦王赢政,一统天下。

标签: 秦穆公秦国

更多文章

  • 历史上让明朝两线作战的邓茂七是英雄还是逆贼?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朝,邓茂七

    邓茂七,很多人提起这个名字会感到很陌生,但是在福建一带,邓茂七的名头却很大,他的历史形象在官府和民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明末阮大铖的戏曲《荡贼录》,即以镇压这场起义为素材,讴歌了明军浴血奋战镇压逆贼的“光荣事迹”。清朝历史学家徐元文更把邓茂七与刘通,李自成并称为明朝“三大贼首”。《罪惟录》说这场起义“

  • 揭秘:中国历史上那些你可能忽略的变态军队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古代,历史,军队

    说起中国历史上的常胜军队,赫赫有名的便是岳家军、戚家军、大秦虎师、大汉铁军等王牌军队,但是也有一些被我们忽略的且战斗力变态强悍的铁血之师,回看时不禁热血沸腾。1、大明水师大明水师的起源是元末朱元璋所部的两大主力之一巢湖水师。在明成祖鼎盛时期的1420年,明王朝拥有3800艘船,其中1350艘巡船,1

  • 中国古代史上三次残忍屠杀俘虏的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古代.战争.军队

    对于战争的参与者来说,他们的命运无非有三种。胜利凯旋、战死或者被俘。战俘的种种境遇可以说是人类战争史上最悲惨的一面。自从有战争以来,战俘的血泪历史就没有结束过。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大规模的残杀俘虏的事件主要有三次:秦将白起在长平“坑赵卒四十万”公元前261年初,由于上党十七县的争夺,秦国进行全国总动员

  • 是南宋愚蠢还是蒙军狡诈 天道偿还百年后历史改写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朝,蒙古,忽必烈

    咸淳三年十二月,元朝遣使与宋议和,约定双方罢兵,互为友好,并约定在樊城外修筑榷场,供双方进行通商贸易。昏庸的南宋朝廷,竟无人看出元朝的野心,榷场越修越高,越修越大,里面栅木围栏方圆数里,俨然已是军营雏形,双方仅仅通商五个月,元朝的五万铁骑便已旋风而至,对榷场里的宋朝商人砍杀劫掠之后,便在榷场里扎下了

  • 金灭辽之战影响:金国携灭辽余威南下入侵北宋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金灭辽之战,辽国,金国,北宋

    得知黄龙府失守的消息,辽天祚帝率70万大军,几乎倾其全部兵力,企图一举消灭新生的金政权。当时金太祖只有2万人,两军比例是1比35,这是人类战争史上不可思议的对抗战。阿骨打认为,虽然辽兵数十倍于我,又来势汹汹,但却是乌合之众,庸将怯兵,不足为惧。若是主动出击,成功有望。他为鼓舞军心,在众将士面前仰天大

  • 宋金海上之盟背景:女真部强势崛起威胁辽国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海上之盟,北宋,辽国,金国

    北宋末年宋金之间订立的联合夹攻辽国的军事合作盟约 。由于双方地理上受辽国阻隔无法在陆上接触,而需要海上经渤海往来而得名。重和元年(1118年),北宋统治者已看到金强辽弱的形势,遂遣使从海路赴金,商议联合灭辽事宜。此后,金宋使臣频繁接触,至宣和二年(1120年),双方商定:金取辽中京大定府,宋取辽南京

  • 东晋北府兵是谁组建的?揭开北府兵神秘面纱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东晋,北府兵,历史

    北府军,又名北府兵,是中国东晋时谢玄主持创立的一支军队,一开始权力几乎只属于陈郡谢氏家族,后数度易主,并成为南朝军队主力。东晋孝武帝太元二年(377年),由于前秦已一统北部中国,东晋王朝受到空前的军事压力,因此诏求良将镇御北方。当时的权臣谢安遂任命其侄子谢玄应举。朝廷任命谢玄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

  • 望都之战的历史背景:辽国铁骑又一次踏上大宋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望都之战,宋朝,古代战役

    徐河之战耶律休哥被重创后河北的战况较为平静。但宋太宗死后,辽国针对宋朝政局变化,再次发动了迅猛的攻势,宋辽战事再度升级,双方互有胜负,咸平三年辽军大败宋军俘获高阳关都部署康保裔获得了一场大胜,但随即又在莫州中了范廷召埋伏死伤万人,咸平四年辽军入侵威虏军,因为连日大雨,辽军用皮制作的弓弦湿滑不堪使用,

  • 望都之战的战役过程:大宋朝军队的全面溃败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望都之战,宋朝,古代战役

    辽军指挥官是南京统军使萧达凛和南府宰相耶律奴瓜。宋方指挥人员主帅是镇定高阳关三路都部署兼定州都部署王超,副手有定州副都部署王继忠,镇州都部署桑赞,副部署李福。萧挞凛首先进围冀州的望都县,王超决定率六万大军离开威虏军,救援望都,派出一千五百人的先头部队与辽军接战,自率大军列阵前往,又传令镇州、高阳关行

  • 元朝的“南坡之变”究竟是怎么回事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元朝,南坡之变

    至治二年(1322年)八月二十五日,铁木迭儿去世。九月二十二日,太皇太后答己去世。英宗真正掌握了大权。十月二十五日,英宗升任拜住为中书右丞相(元代尚右),并决定不再设左丞相,以示尊荣。英宗、拜住着手革除弊政,推行新政。英宗新政的主要内容有减轻赋役,重农抑商,裁减冗官,启用儒臣等。例如十一月,英宗诏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