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赤壁之战:曹操百万大军竟然败在自家谋士手中

赤壁之战:曹操百万大军竟然败在自家谋士手中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207 更新时间:2023/12/19 16:45:12

曹操一方面想做仁君,另一方面却又连小臣刘馥都容忍不了,在横槊赋诗时倚酒将他刺死。(仅因直言诗句不吉:“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如此类推,曹操还能听得进程昱、二荀的逆耳忠言吗?幸好三位谋士先知先觉,提前疏远了曹操,不然早已死无葬身之地。再类推,曹操一旦当了皇帝会怎么样呢?所以他的劝降战略不过是“王莽谦恭未篡时”。

想当初官渡之战郭嘉是“十胜十败说”,荀彧也是三番五次谏议曹操坚持到最后。世事难料,转眼间主、臣就从互助互信变成了互离互弃。这就是不可抗拒的对立统一规律。

程昱想在曹操失败后崛起,可惜不得其时既然三位幕官决计要抱团反曹,但为什么程昱又要在庞统献连环计之后,以及东南风刮起之后提醒曹操预防火攻呢?这中间可是大有深意,堪称倒戈反主的经典。

第一,程昱利用曹操听不进谏言的逆反心理稳住他,让他更加坚定自己的错误决策。由于程昱不是第一谋臣,加之曹操现已高高在上,所以程昱料定他必然心存逆反(与前文提到的杨修一样)。比如曹操在听到火攻的警示之后说:“凡用火攻,必藉风力。方今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安有东风南风耶?”“若彼用火,是烧自己之兵也,吾何惧哉?”曹操在做了这番主观思考之后,当然就不会怀疑庞统了,甚至认为只有他才能解悟大隐士庞统的奇谋。庞统也确实夸奖过他:“丞相用兵如此,名不虚传!”曹操心说,庞统是比伏龙诸葛亮还要强得多凤雏,有了他相助,你们就不必多虑了。谋士们便旋即拜伏曰:“丞相高见,众人不及。”意思是——军中无戏言,您可别反悔哟!

网络配图

正因为前面程昱反向强化了曹操的思维定势,所以当东南风真刮起时,他仍死要面子说:“冬至一阳生,来复之时,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心说,这种小概率的风是捉摸不定的,并无实战应用价值,风头会随时转向。然而,他也不想想,对这一“不足为怪”的天气常识为什么当初谋士们都不提及呢?都只夸“丞相高见”呢?可见此曹丞相已不是彼曹阿瞒了,已不再拒绝任何形式的奉迎。

顺便要解释的是,曹操在冷落身边谋士的同时,还玩出了一个人力资源新花招,那就是临时聘用外来的谋士。他以为只要给足面子或金钱,任何人都能收买。

并且这种雇佣兵不会与自己抢功,还可以随时解雇。他此前也确实屡试不爽,比如关羽出于感恩就为他解了白马之围,斩颜良诛文丑;许攸就为他献了偷袭乌巢之计。

但曹操没有料到世上还有用声色货利、虚情假义不能收买的人,哪怕是一瞬间,比如徐庶、庞统。权术给曹操带来了一时的成功,更给他带来了不可挽回的失败。

赤壁之后的曹操是既不敢相信身边的人,也不敢相信外来的和尚,赶尽杀绝之后,司马懿夹缝而生。

第二,程昱是谋士兼政治家的复合体。在司马徽的四个主要学生(或朋友)中,智谋从高到低的排名是庞统、诸葛亮、徐庶、程昱。相互之间的差异理论上是“十倍”,实际是西川级、荆州级、樊城级、东阿县级。其中庞统和徐庶是纯粹的儒家谋士,既孝又忠,诸葛亮和程昱(包括司马徽)则是胸存王霸之志的儒法混的谋士,也就是说郭嘉、二荀反曹是为了拥刘备,程昱、诸葛亮则是为了拥自己的家族(具体说诸葛亮是想扶诸葛均称帝)。诸葛亮是“众问孔明之志若何,孔明但笑而不答”。在当时的社会只有想当皇帝才是不能外露的“异志”,其它自比管仲乐毅、吕望、张良都无大碍。

网络配图

小说对程昱虽然没有这方面的描述,但从他的行为可以判断,比如他利用徐庶的至孝陷害其母子,就是非常阴损的权谋,能干出这种事的人对主子也必定不忠(这是古代的人性逻辑,如能孝必忠、有机巧者存机心)。与之对应,孔明则是利用庞统对刘备的至忠加以谋害。由于“三国”时期的人心和战争形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复杂,所以忠谋士大都职业生涯不长,他们不是被主子清除,就是被兼通智谋和权术的同类算计。近似于现在的高分低能儿。

需要说明的是,在罗贯中看来,汉朝气数已尽,篡逆是合理的,如崔州平就曾对刘备直说匡复汉室是逆天数,王道须当更新。揭开《三国演义》隐秀的面纱,有异心的谋士比忠谋士更具英雄相,而且是反得越彻底越好。当然这里有一个界定原则,他们必须是主观为天下,客观为自己,比如程昱、崔州平、诸葛亮、司马徽。

那些只顾个人或局部利益的机会主义者就是狗熊了,如袁术、袁绍等。辨别时我们可从结局反推其动机,此亦文学的方便之处。实际上问题还没有这么简单,《三国演义》中没有一个人不是英雄,也没有一个人是完全的英雄。另文再解。

程昱之所以要在不想让曹操成功的情况下继续进谏,另一个目的就是希望曹操失败后能重用自己,成为他的宠臣。之后再做新的打算。他的这一做法与后来的司马懿如出一辙。司马懿也是不管曹操采不采纳,先轻描淡写献几条计谋,曹操在前后比较之后便逐步接受了他。但程昱由于计划实施得太早,没有取得预想的成功,曹操在华容道之后依旧很轻狂,未落入程昱的圈套,抢天呼地还是只念郭嘉。可见程昱比刘备、诸葛亮更“不得其时”。

网络配图

不过凭一县令之才爬到振威将军的位置并善终,还是很不错了。他的宦友荀彧、荀攸后来为抵制曹操晋位就惨死在了曹操的手里。说起来曹操本人也不是很顺,先是接连被程昱、杨修逆向绊倒,当老来“耳顺”不再倔犟时,又被司马懿逮了个正着。

同样,程昱也认识到曹操只能败,不能死,所以他最后及时揭破了黄盖的粮船之伪,让曹操得以逃逸。

而且这一次程昱非常详尽地给他讲解了常识:“粮在船中,船必稳重;今观来船,轻而且浮。”看来,曹操不是听不懂道理,都是因为前面程昱光说论点,不予强调或论证的缘故。程昱很明白:许多时候,表达方式比表达内容更重要。尤其是对于官儿。

标签: 赤壁之战

更多文章

  • 荷兰战役:历时两个月的战争有什么影响呢?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荷兰战役

    荷兰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美盟军在法国登录后对德军进行的一次进攻战役。以下就是荷兰战役简介。荷兰战役战场图1944年9月,盟军统帅部欲为日后进攻德军鲁尔区创造有利的条件,决定进攻荷兰,扫清占据荷兰的德军守备部队。9月17日,盟军的21集团军群开始向荷兰进攻。21集团军群内,有英国的第2集团军、加

  • 大非川之战:10万大军被吐蕃40万军队围歼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大非川之战

    西宁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名取“西陲安宁”之意。它“右通海藏,左引甘凉”,扼控边陲,卫屏中原,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有“西海锁钥”的称呼。自古以来,为众多文人墨客所吟咏,也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故而,青海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战争,遗留了众多古战场痕迹。本期,我们去寻访薛仁贵率领十万雄兵在青海的足迹,遥想大顺

  • 齐顷公导演的外交恶作剧招来一场著名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齐顷公

    历史上,凡有远见的政治家、军事家,总是十分严肃慎重地对待外交事宜。对于主动上门的外国使节,都应以礼相待。但偏偏有一位国君,反其道而行之,他对于四位远道而来的外国使节,不仅不能以礼相待,而且还拿对方各自的生理缺陷一起开涮,导演了一场史上最搞笑的宫廷恶作剧。这样行事,自然后果很严重,他招来了一场战争,差

  • 宁远之战,真正打败努尔哈赤的为何不是袁崇焕?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自万历十一年(1583)起兵以来,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以及征伐蒙古、明朝的战役中,几乎所向披靡,无往而不利,创造了一个个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神话。但是,在他对明的最后一战中,其44年的戎马生涯遭到了最严重的挑战。宁远之役,不仅使金兵伤亡惨重,更使努尔哈赤极端骄傲的心理受到重创,并在不久之

  • 宁远大捷:火炮威力成就袁崇焕生前身后名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宁远大捷

    公元1626年的宁远大战,是明朝对抗后金连续八年失败以来的首次胜利,其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最大意义就是证明了火炮在战争中将会扮演主要角色,它和以往的冷兵器战斗已经有了本质的区别。而此战不仅鼓舞了明朝军民的士气和决心,同时也成就了一位杰出的将领,那就是众所周知的袁崇焕。袁崇焕当时43岁,以一介书生文官

  • 蒙古曾有三次西征 这西征的背后有着怎样的隐情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西征

    蒙古继承了游牧民族的特征,英勇善战,不畏艰辛。再加之首领杰出的领导,很快就取得了霸主的地位。在蒙古历史中,曾经有三次西征。这西征的背后有着怎样的隐情呢,我们一起去看一下。网络配图蒙古的西征,带给西亚和东欧地区的是一场空前的人祸,蒙古的铁蹄征服的地区达到了近3000万平方公里,堪称是游牧民族最辉煌的

  • 英国玫瑰战争:其实是两个大家族之间的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英国玫瑰战争

    玫瑰战争指的是英国历史上1455年至1485年之间发生的兰开斯特王族和约克王族之间的武装冲突,这场武装冲突双方各有输赢,在这场长达三十余年的战争中英国的王族成员被大量的屠杀,使得王族开始衰落。玫瑰战争是旷日持久的一场战争,那么玫瑰战争的起因是什么呢?玫瑰战争的起因是王位继承权归属问题的分歧。玫瑰战争

  • 长平之战中赵国不换廉颇 战争结局会改变吗?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长平之战

    长久以来,喜欢研究中国历史的朋友在了解到长平之战之后,一直都在为廉颇乃至赵国扼腕叹息,认为赵孝成王如果不听信秦相范睢反间计,不以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沙场老将廉颇,也许赵国能有统一天下的机会,真是情况是这样吗?长平之战是战国后期战争规模最大的战争之一,它直接影响了秦赵以及战国整个形势的改变,从此,秦国基

  • 史上时间最短的战争 45分钟灭掉一个国家!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战争

    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非英国和法国之间的“百年之战”不可,这场战争自1337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453年才结束,整个战争历时100多年。而史上持续时间最短的战争,非“英桑战争”不可,因为这场战争,只持续了45分钟,一个国家就被消灭了。网络配图所谓的“英桑战争”,是指英国和桑给巴尔之间的战争。桑给巴

  • 对长平之战的评价:秦统一各国的脚步无人能挡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长平之战

    在周王朝即将走向末日的战国时期,发生了一场被认为是当时天下局势转折点的战争——长平之战。而这场战争也是当时众多战争中规模最大,以及伤亡最惨烈的一场。战争结束后,秦统一各国的脚步再无人能够阻挡。长平之战图公元前262年,秦军伐韩,上党郡与韩国失去联系。郡守冯亭不愿听从韩王的命令,将上党郡拱手献给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