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大非川之战:10万大军被吐蕃40万军队围歼

大非川之战:10万大军被吐蕃40万军队围歼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393 更新时间:2024/1/16 4:45:46

西宁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名取“西陲安宁”之意。它“右通海藏,左引甘凉”,扼控边陲,卫屏中原,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有“西海锁钥”的称呼。自古以来,为众多文人墨客所吟咏,也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故而,青海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战争,遗留了众多古战场痕迹。

本期,我们去寻访薛仁贵率领十万雄兵在青海的足迹,遥想大顺军为巩固后方远征西宁,再听湟源石堡城下的金戈铁马声。

网络配图

唐朝名将薛仁贵骁勇善战,长于用兵,深于谋略,为唐朝前期的强盛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他在青海大非川一役中却全军覆灭,这是薛仁贵一生中唯一的战败。

昌龄在他的《从军行》中有“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的记载。杜甫名篇《兵车行》中也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的描写,诗人笔下的青海古战场悲壮凄凉。

李逢春先生研究青海地方史多年,对薛仁贵在青海的战役了解甚多。西宁市文联刘会彬先生在一次无意的考察中,发现当年大非川战场一带今天有许多薛家人,他们自称是薛仁贵的后代。

西宁曾经是古丝绸之路南线重镇,当年是吐谷浑王国苦心经营了多年的基地,这里有当时军队不可缺少的战马---“青海骢”。

薛仁贵可以说是一位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白马银甲、腰挂两弓、手持方天画戟的他,在战场上,所到之处,戟挑马踏,敌人兵退如潮。这样一位拥有赫赫战功的大将,当年率领十万雄兵,远赴青海,征讨吐蕃。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位在战场上创造过无数次神话的他全军覆灭,大非川一役成为了唐朝开国以来最大的一次失败。

《旧唐书·薛仁贵传》里对薛仁贵在大非川的战役有详细的记载,这位战功卓著、久经沙场老将的失败竟然是源于郭待封“耻在仁贵之下,多违节度”。《孙子兵法》总结了造成战争失败的六种原因,其中之一是说:“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大意是说部下不服从主帅管束,造成部队溃败,叫做“崩”。薛仁贵在青海大非川战役的失败,就是这种效应的实际战例。这是李逢春先生对当年薛仁贵在青海失败的主要原因的理解。

网络配图

可以想象,在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中,薛仁贵率领十万之众长足跋涉,历经千辛万苦,来到茫茫的高原,道路崎岖、气候多变、水土不服、环境陌生等多种原因困扰着他们。这位优秀的将领作出了“乌海(今花石峡一带)险远,车行艰涩,若引辎重,将失时机”的判断,命令后勤部队在大非川地区“可置二栅,悉内辎重,留万人守之。”让郭待封就地留守,自己带领轻骑奔袭。薛仁贵安排好这一切后,率部前往乌海,与吐蕃守军数万人展开了激战,拥有丰富作战经验的他速战速决,率军冲杀,取得了胜利,收获了万余头牛羊(可见,当时的吐蕃军队的强盛,消灭一支很小的部队,就会收获万余头牛羊)。正在他准备鼓行西进,直逼乌海城的时候,得到了辎重尽失的消息。原来,郭待封自认为资历和官职都比薛仁贵高,擅自率领后勤部队在茫茫草原上行进。当年,没有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工具,托运粮草的一定是马车或者牛车,在道路不便的地方,十万人给养的运送车队想当然是非常缓慢。而且,他们暴露在环境陌生的地方,危险显而易见,最终在半路上遭到了吐蕃军队的截击。这时候,薛仁贵只好退军大非川,可是半路上又遇到了40万吐蕃大军的伏击,仓促迎战,最后全军覆灭,主将和副将都被俘虏。最后,薛仁贵答应了吐蕃提出的唐军不得进入吐谷浑领地的条件后才被放还,回到长安后落了个贬为庶民的下场。一代名将在青海打了一生中唯一的败仗,遗憾一生。同时,这次战争也显示了吐蕃强大的战争能力,可以动员40万之众,这只有鼎盛时期的匈奴和突厥做到过,这一次战役也标志着唐朝帮助吐谷浑复国的计划彻底破灭。

标签: 大非川之战

更多文章

  • 齐顷公导演的外交恶作剧招来一场著名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齐顷公

    历史上,凡有远见的政治家、军事家,总是十分严肃慎重地对待外交事宜。对于主动上门的外国使节,都应以礼相待。但偏偏有一位国君,反其道而行之,他对于四位远道而来的外国使节,不仅不能以礼相待,而且还拿对方各自的生理缺陷一起开涮,导演了一场史上最搞笑的宫廷恶作剧。这样行事,自然后果很严重,他招来了一场战争,差

  • 宁远之战,真正打败努尔哈赤的为何不是袁崇焕?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自万历十一年(1583)起兵以来,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以及征伐蒙古、明朝的战役中,几乎所向披靡,无往而不利,创造了一个个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神话。但是,在他对明的最后一战中,其44年的戎马生涯遭到了最严重的挑战。宁远之役,不仅使金兵伤亡惨重,更使努尔哈赤极端骄傲的心理受到重创,并在不久之

  • 宁远大捷:火炮威力成就袁崇焕生前身后名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宁远大捷

    公元1626年的宁远大战,是明朝对抗后金连续八年失败以来的首次胜利,其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最大意义就是证明了火炮在战争中将会扮演主要角色,它和以往的冷兵器战斗已经有了本质的区别。而此战不仅鼓舞了明朝军民的士气和决心,同时也成就了一位杰出的将领,那就是众所周知的袁崇焕。袁崇焕当时43岁,以一介书生文官

  • 蒙古曾有三次西征 这西征的背后有着怎样的隐情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西征

    蒙古继承了游牧民族的特征,英勇善战,不畏艰辛。再加之首领杰出的领导,很快就取得了霸主的地位。在蒙古历史中,曾经有三次西征。这西征的背后有着怎样的隐情呢,我们一起去看一下。网络配图蒙古的西征,带给西亚和东欧地区的是一场空前的人祸,蒙古的铁蹄征服的地区达到了近3000万平方公里,堪称是游牧民族最辉煌的

  • 英国玫瑰战争:其实是两个大家族之间的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英国玫瑰战争

    玫瑰战争指的是英国历史上1455年至1485年之间发生的兰开斯特王族和约克王族之间的武装冲突,这场武装冲突双方各有输赢,在这场长达三十余年的战争中英国的王族成员被大量的屠杀,使得王族开始衰落。玫瑰战争是旷日持久的一场战争,那么玫瑰战争的起因是什么呢?玫瑰战争的起因是王位继承权归属问题的分歧。玫瑰战争

  • 长平之战中赵国不换廉颇 战争结局会改变吗?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长平之战

    长久以来,喜欢研究中国历史的朋友在了解到长平之战之后,一直都在为廉颇乃至赵国扼腕叹息,认为赵孝成王如果不听信秦相范睢反间计,不以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沙场老将廉颇,也许赵国能有统一天下的机会,真是情况是这样吗?长平之战是战国后期战争规模最大的战争之一,它直接影响了秦赵以及战国整个形势的改变,从此,秦国基

  • 史上时间最短的战争 45分钟灭掉一个国家!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战争

    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非英国和法国之间的“百年之战”不可,这场战争自1337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453年才结束,整个战争历时100多年。而史上持续时间最短的战争,非“英桑战争”不可,因为这场战争,只持续了45分钟,一个国家就被消灭了。网络配图所谓的“英桑战争”,是指英国和桑给巴尔之间的战争。桑给巴

  • 对长平之战的评价:秦统一各国的脚步无人能挡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长平之战

    在周王朝即将走向末日的战国时期,发生了一场被认为是当时天下局势转折点的战争——长平之战。而这场战争也是当时众多战争中规模最大,以及伤亡最惨烈的一场。战争结束后,秦统一各国的脚步再无人能够阻挡。长平之战图公元前262年,秦军伐韩,上党郡与韩国失去联系。郡守冯亭不愿听从韩王的命令,将上党郡拱手献给秦国。

  • 揭秘长平之战秦军为何残忍屠杀二十万赵军?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长平之战

    史上著名的纸上谈兵讲述的就是长平之战,赵括指挥不当造成赵国大军全军覆没,二十万降军全部被杀,此役给了赵国致命一击,国力就此一落千丈。赵国实力大减,再也没有了对抗秦国的实力,面对秦军的攻势,韩、赵都非常恐惧,于是两国合谋带重金去游说范雎,范雎被说服,便向秦王建议议和。这自然和白起的想法有了冲突。网络配

  • 后周攻南唐之战:加快了国家统一的步伐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后周攻南唐之战

    后周攻南唐之战的背景是五代十国的后期,当时已经到了五代中最后一个朝代后周,后周的柴世宗是一位有着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准备统一整个国家。后周的策略是先南后北,准备先讨伐蜀国和南唐,再北伐契丹。后周世宗柴荣画像后周是中原地区的大国,南唐是南方的大国,后周想要统一南方,就要先讨伐南唐。南唐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