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荷兰战役:历时两个月的战争有什么影响呢?

荷兰战役:历时两个月的战争有什么影响呢?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207 更新时间:2024/1/16 9:51:17

荷兰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美盟军在法国登录后对德军进行的一次进攻战役。以下就是荷兰战役简介。

荷兰战役战场图

1944年9月,盟军统帅部欲为日后进攻德军鲁尔区创造有利的条件,决定进攻荷兰,扫清占据荷兰的德军守备部队。

9月17日,盟军的21集团军群开始荷兰进攻。21集团军群内,有英国的第2集团军、加拿大第1集团军,配属的空降第1集团军,总兵力达到共11个步兵师、5个装甲师、3个空降兵师,而防御的德军是为莫德尔元帅所指挥“B”集团军群下属的第十五集团军、伞兵第一集团军,兵力达到9个师。

经过17日18日的两日空袭炮击,英加盟军的伞兵空降部队在法国韦赫尔、赫拉沃和纳姆地方着陆,在此火力支援下,陆军开始进展顺利,一天时间内向前推进了6到8公里的防线。至20日,英国伞兵与陆军在相应地点会师。22日,加拿大第一集团军解放了布洛涅。但是战争的事态并没有朝着有利盟军的方向发展。

英国的步兵第8、12军遇到德军的顽强抵抗,仅取得小战果,很难继续推进。同时,德军集中坦克兵团和步兵兵团,对英军的伞兵进行打击,英军损失惨重,虽然于27日推进到莱茵河附近。但是英军再无力对抗德军反攻,进入了防御模式。而相对应的加拿大部队,同样也攻击受阻,进展缓慢。直到30日,盟军才占领南贝沃兰半岛。之后的11月9日,占领了瓦尔赫伦岛,次日,盟军占领了荷兰的西南部分,荷兰战役也宣告结束。

荷兰战役的历史背景

荷兰战役是盟军诺曼底登陆以后发动的一场对荷兰境内德军的战役。那么荷兰战役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呢?

为纪念荷兰战役举行伞兵仪式

1944年6月6日,

288万英美盟军在艾森豪威尔的指挥下,于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的第二战场,开始了解放西欧各国的反法西斯战役。德军在东线都到了苏联的牵制,西线又遭到了英美盟军的重大一击,陷入了两线作战的艰难困境。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以后,英加盟军趁苏联对德发起进攻,德军无法顾及西线之际,开始对在法国境内的德军进行扫除,顺利地进行了一系列攻击战役,德军损失惨重,无法阻止大规模的进攻,只能进行防御。到了9月中旬,盟军几乎解放了比利时全境。

随着盟军进展顺利,战线越来越长,盟军的后方布洛涅、加来、敦刻尔克等未被解放地区的德军成为孤军。虽然盟军的顺利已经成为了趋势,但是这一些地区的德军,依然具有很强的战斗力,依然有十几万的有生力量。且这些地区靠近德国的经济重镇鲁尔区,战略地位也随之战局的变化而越来越重要。

因此,为了盟军很顺利的攻占鲁尔区,破坏德国的战争机器,瓦解德国的抵抗意志,同时也为了间接支援苏联红军在东线战场对德国的反攻。盟军统帅部决定在9月中旬,开展荷兰战役,歼灭后方孤立无援的德军,战线向荷兰鹿特丹发展,为进一步攻占德国腹地做好前期工作。这就是荷兰战役的背景。

荷兰战役的结果

荷兰战役历时55天,接近两个月,十几万盟军参加。但荷兰战役的结果,没有用想象中的理想。

荷兰战役军事对峙图

根据盟军统帅部在战役前制定的计划,盟军中的英军要从特脑特突破德军防线,向阿纳姆进攻,攻下莱茵河北岸,夺取登陆场。同时进占须德海湾沿岸,切断德军的退路。加军的主要战略是肃清被围于盟军后方的残德军,主力部队向安特卫普地区的德军发起进攻,以歼灭埃斯科河河口地区的德军为主,完成任务后向鹿特丹发展。

但是战役的经过并不是向盟军统帅部所想的那样。等到战役结束以后,盟军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英军在德军的反攻下,没有取得登陆场。相反,英美伞兵在“市场-花园”计划中伤亡惨重。空降兵与地面部队的会师之路异艰难。在“地狱之战”中,盟军损失了约1.7万人,而德军仅仅伤亡3000余人。巨大的伤亡代价迟滞了英军的进攻势头。

在面对扩大战果艰难的形式下,盟军在攻占荷兰西南地区以后,便结束了荷兰战役。

荷兰战役中,英加盟军在宽度200公里长的正面战线上向纵深推进了45-90公里,但由于在起初采用在狭小地段内突破敌人防御的战法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

从荷兰战役的结果来看,也算是一次不成功的战役。荷兰并没有被完全解放,残存下来的德军依然给盟军带来很大的威胁。荷兰人民直到1945年,才从德国法西斯的爪牙中被拯救出来。

荷兰战役的影响

荷兰战役虽然没有取得预期的战役效果,但是它的影响还是深远的。

荷兰战役中盟军的部分胜利

荷兰战役,对战术理论来说是影响积极的。在荷兰战役中,盟军大量使用空降兵在德军后方进行空投,配合地面陆军的主要进攻方向,使德军腹背受敌。同时,进攻的地面部队采取纵深梯次配置的战斗队形,以阶梯火力相互配合,加大了盟军的进攻火力的密度。这一战术,在战役初期受到了明细的效果。但是,由于德军识破了盟军的计划,对盟军的空降兵实施了反突击。因此在荷兰战役中,盟军的空降部队损失极为惨重。吃一堑长一智,荷兰战役为盟军日后的空降兵作战提供了新的实践经验,减少了战争后期盟军的损失。

第二个影响就是检验了盟军的新型突破战术的实用性:在狭窄的地段上突破敌人防御阵地,然后突击集团两翼以积极的行动扩大突破口,使得敌人的防线全面奔溃。在荷兰战役中,这个战术被运用到战场上,但是从整个荷兰战役的效果来看,并没有取得较理想的成绩。因此在战争后期,这一战术并未被充分使用。

荷兰战役的第三个影响,就是进一步消耗了德军的有生力量。虽然盟军在战役中也遭受到了巨大伤亡,但是总体来说一直占有优势。而德军在东西两线作战的压力下,四面楚歌。支持战争进行的有生力量被不断地消耗,为德国法西斯最后的灭亡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标签: 荷兰战役

更多文章

  • 大非川之战:10万大军被吐蕃40万军队围歼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大非川之战

    西宁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名取“西陲安宁”之意。它“右通海藏,左引甘凉”,扼控边陲,卫屏中原,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有“西海锁钥”的称呼。自古以来,为众多文人墨客所吟咏,也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故而,青海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战争,遗留了众多古战场痕迹。本期,我们去寻访薛仁贵率领十万雄兵在青海的足迹,遥想大顺

  • 齐顷公导演的外交恶作剧招来一场著名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齐顷公

    历史上,凡有远见的政治家、军事家,总是十分严肃慎重地对待外交事宜。对于主动上门的外国使节,都应以礼相待。但偏偏有一位国君,反其道而行之,他对于四位远道而来的外国使节,不仅不能以礼相待,而且还拿对方各自的生理缺陷一起开涮,导演了一场史上最搞笑的宫廷恶作剧。这样行事,自然后果很严重,他招来了一场战争,差

  • 宁远之战,真正打败努尔哈赤的为何不是袁崇焕?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自万历十一年(1583)起兵以来,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以及征伐蒙古、明朝的战役中,几乎所向披靡,无往而不利,创造了一个个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神话。但是,在他对明的最后一战中,其44年的戎马生涯遭到了最严重的挑战。宁远之役,不仅使金兵伤亡惨重,更使努尔哈赤极端骄傲的心理受到重创,并在不久之

  • 宁远大捷:火炮威力成就袁崇焕生前身后名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宁远大捷

    公元1626年的宁远大战,是明朝对抗后金连续八年失败以来的首次胜利,其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最大意义就是证明了火炮在战争中将会扮演主要角色,它和以往的冷兵器战斗已经有了本质的区别。而此战不仅鼓舞了明朝军民的士气和决心,同时也成就了一位杰出的将领,那就是众所周知的袁崇焕。袁崇焕当时43岁,以一介书生文官

  • 蒙古曾有三次西征 这西征的背后有着怎样的隐情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西征

    蒙古继承了游牧民族的特征,英勇善战,不畏艰辛。再加之首领杰出的领导,很快就取得了霸主的地位。在蒙古历史中,曾经有三次西征。这西征的背后有着怎样的隐情呢,我们一起去看一下。网络配图蒙古的西征,带给西亚和东欧地区的是一场空前的人祸,蒙古的铁蹄征服的地区达到了近3000万平方公里,堪称是游牧民族最辉煌的

  • 英国玫瑰战争:其实是两个大家族之间的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英国玫瑰战争

    玫瑰战争指的是英国历史上1455年至1485年之间发生的兰开斯特王族和约克王族之间的武装冲突,这场武装冲突双方各有输赢,在这场长达三十余年的战争中英国的王族成员被大量的屠杀,使得王族开始衰落。玫瑰战争是旷日持久的一场战争,那么玫瑰战争的起因是什么呢?玫瑰战争的起因是王位继承权归属问题的分歧。玫瑰战争

  • 长平之战中赵国不换廉颇 战争结局会改变吗?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长平之战

    长久以来,喜欢研究中国历史的朋友在了解到长平之战之后,一直都在为廉颇乃至赵国扼腕叹息,认为赵孝成王如果不听信秦相范睢反间计,不以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沙场老将廉颇,也许赵国能有统一天下的机会,真是情况是这样吗?长平之战是战国后期战争规模最大的战争之一,它直接影响了秦赵以及战国整个形势的改变,从此,秦国基

  • 史上时间最短的战争 45分钟灭掉一个国家!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战争

    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非英国和法国之间的“百年之战”不可,这场战争自1337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453年才结束,整个战争历时100多年。而史上持续时间最短的战争,非“英桑战争”不可,因为这场战争,只持续了45分钟,一个国家就被消灭了。网络配图所谓的“英桑战争”,是指英国和桑给巴尔之间的战争。桑给巴

  • 对长平之战的评价:秦统一各国的脚步无人能挡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长平之战

    在周王朝即将走向末日的战国时期,发生了一场被认为是当时天下局势转折点的战争——长平之战。而这场战争也是当时众多战争中规模最大,以及伤亡最惨烈的一场。战争结束后,秦统一各国的脚步再无人能够阻挡。长平之战图公元前262年,秦军伐韩,上党郡与韩国失去联系。郡守冯亭不愿听从韩王的命令,将上党郡拱手献给秦国。

  • 揭秘长平之战秦军为何残忍屠杀二十万赵军?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长平之战

    史上著名的纸上谈兵讲述的就是长平之战,赵括指挥不当造成赵国大军全军覆没,二十万降军全部被杀,此役给了赵国致命一击,国力就此一落千丈。赵国实力大减,再也没有了对抗秦国的实力,面对秦军的攻势,韩、赵都非常恐惧,于是两国合谋带重金去游说范雎,范雎被说服,便向秦王建议议和。这自然和白起的想法有了冲突。网络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