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打败楚国百万雄兵后,吴国为何不一鼓作气灭楚?

打败楚国百万雄兵后,吴国为何不一鼓作气灭楚?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143 更新时间:2024/1/23 14:50:06

在打败了楚国百万雄兵之后,吴国并不是没有想过要一鼓作气灭楚。但像吞并楚国和战胜楚国的军队,这完全是两回事,仅凭强兵灭国是不现实的。灭国凭借的是国力,兵强马壮不过是国力的一部分。秦能统一六国,除了秦军强悍之外,更在于其后勤保障可以源源不绝的将物资运往前线,保证秦军在前线的战斗力,否则无以为继灭国又从何谈起。

回到问题上来,吴国仅仅是攻破了楚国的都城,迫使楚王出逃,但并不是击溃了楚军的主力。在楚国全境内,各地的楚军仍在不断的奋起反抗,同时申包胥到秦国,求秦王出兵援楚。在强大的秦军外力的帮助下,在楚国民众自行组织的反击下,就算是有兵圣孙武的指挥,有伍子胥的辅佐,但吴国国力不济,也只能维持一时之强,而不可能彻底征服楚国的国土和人民。

有人要强调名将的作用,说孙武作为兵圣不可能失败,但现实情况是吴军在击败楚军之后,孙武在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在各种历史记载中,孙武这个人就像凭空消失了一样。综合各种史料,有人大胆推测,孙武就是在平均元处的过程中,再从秦军战斗中不幸身亡的,只不过历史并没有记载这些东西而已。

根基不稳地动山摇,吴国和越国是世仇,吴军在伐楚的时候,越国也没有忘记在吴军的身后点把火,事实上吴王阖闾最后也是死在了越王勾践的手里。有这样一个邻居,在自己的身后不断的煽风点火,吴国又怎能放心大胆地倾全力展开灭国之战呢?正所谓:“有后顾之忧,则无前进之能”。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吴王阖闾的弟弟自立为王。当时在吴王的弟弟夫概看到在秦国和越国的夹击下,吴国连连失败,而吴王阖闾又滞留在楚国回不去,于是就偷偷回到吴国自立为王。吴王阖闾知道后,才赶紧率领军队回国去攻打夫概,夫概失败后逃到楚国,楚昭王这才有机会回到楚国。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原因很简单,吴国没有那个实力,确切的说,是没有那个国力。

从上面地图上就可以看出,吴国和楚国体量根本就不在一个等级上。

吴国地处东南,远离中原,在春秋早期吴越地区还很落后,当时楚晋争霸,为了牵制对手,晋国派人去吴地教吴人种植农桑和文化,发展吴国,以在楚国背后牵制楚国向北发展的步伐;出于相同目的楚国扶持越国以牵制吴国。

所以,吴国的发展历史并不长,相对中原各国和立国几百年的楚国,吴国人口稀少,经济相对落后,综合国力有限。

在吴王阖闾时期,拥有雄心壮志的公子光杀王寮后,以伍子胥为相,休想生息,大力发展经济,国家才有了相当的实力,在军事上任用兵圣孙武为将,训练士卒,一时吴军战斗力强悍。

而楚国国君新丧,新君年幼,奸佞之臣把持国政,贤良受到压制,才给了吴国机会。吴国军队在军事家孙武的带领下,打着诛杀佞臣的旗号起兵伐楚,连战连捷,攻入楚国郢都。

进入郢都后,吴王阖闾也不想走了,繁华的楚王宫让吴王阖闾失去了最初的雄心壮志,开始沉迷于声犬酒色,不务正事,但是他忘了,打败楚国军队和灭亡楚国完全是两码事。

楚国地大物博,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郢都距离吴地非常遥远,漫长的补给线成为吴军软肋,楚国虽然国都被攻破,楚王出逃,但是各地的百姓和势力仍在,楚国开始逐渐苏醒,各地反抗不断,不断骚扰打击吴军后勤补给,最后申包胥哭秦庭,借来秦军,和楚国各地义军一起反攻,吴王阖闾面临困境,再加上内部发生叛乱,吴王阖闾只能退回吴国收拾残局。

吴国能胜楚却灭不了楚,主要是楚国太大一时难以吞下,再加上时机不到,其他诸侯国不会坐视不管,吴国灭楚不现实。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谁知道特洛伊战争的经过?起因?结果?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特洛伊战争的故事,在荷马之前就流传于世,但现代人熟知的特洛伊故事,主要还是源自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塞》。其中,《伊利亚特》讲述的故事从阿喀琉斯的愤怒开始,到赫克托尔之死结束。《奥德塞》主要讲战后俄底修斯历经艰险回故里的故事。荷马史诗中,奥林匹斯山的众神远不是完美的化身。他们好斗、善于辞令,很少

  • 列举出三个在鸦片战争中与侵略者抗争的历史故事或英雄人物?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1、关天培时任广东水师提督。1839年11月,在穿鼻海战中,指挥官兵发炮,打伤英舰窝拉疑号,迫使敌败逃。后又调集官兵向盘踞尖沙嘴、乌涌的英国侵略者发动5路进攻,身先士卒,迫使敌人逃者过半。1841年2月25日,英舰18艘向虎门进攻,他驻守靖远炮台,率兵死战。26日下午,英军再度猛攻,他孤军奋战,受伤

  • 历史的卫子夫真是贤后吗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是的孝武思皇后(?-前91年),卫氏,名不详,字子夫,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汉武帝刘彻第二任皇后,在皇后位38年,谥号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拥有独立谥号的皇后。[1]卫子夫原为平阳公主家讴者。于建元二年(前139年)入宫,建元三年(前138年)封为夫人,元朔元年(前128年)册立为皇后,征和二年

  • 关于抗日战争的小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1、淞沪会战淞沪会战自1937年8月13日晨,日军以公共租界的日本人聚集区和黄浦江上的军舰为基地,向闸北一带进行炮击,我军奋起还击开始,至11月12日我军西撤结束。这次战役,日军以松井石根大将为总司令,先后投入陆,海,空与特种兵部队近30万人,动用舰船130余艘,飞机400余架,战车300余辆,狂妄

  • 37年日本侵略者挑起什么事变全国抗日战争爆发?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1937年七七事变(也称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战由此开始。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

  • 现寿县在古代有哪些称谓?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安徽:以安庆、徽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属江南西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东路和淮南西路;元属江东建康道和淮西江北道;明境内各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为直隶,后改南直隶;清改江南省,后分设安徽省,为安徽得名的开始;民国仍之;建国初分设皖北行署和皖南行署,后合并恢复安徽省,省名至今未变。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

  • 北京皇家祭坛天坛的历史背景和一些小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天坛是朱棣迁都北京后,和紫禁城一起同时期建造的皇家祭天建筑群,当时祭天祭地都在祈年殿里,祈年殿坐落在祈谷坛上,到了1530年,嘉靖皇帝在祈谷坛的南边增建了环丘坛,就是我们常说的天坛,在冬至日这一天专门来祭天,祭天前三天,皇帝要从紫禁城出来,从天坛西门进入到斋宫,三天净心以后,冬至日卯时,黄帝要站在环

  • 描写诸葛亮和《出师表》的古诗句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描写诸葛亮的诗词1襄阳城西二十里,一带高冈枕流水:高冈屈曲压云根,流水潺潺飞石髓;势若困龙石上蟠,形如单凤松阴里;柴门半掩闭茅庐,中有高人卧不起。修竹交加列翠屏,四时篱落野花馨;床头堆积皆黄卷,座上往来无白丁;叩户苍猿时献果,守门老鹤夜听经;囊里名琴藏古锦,壁间宝剑挂七星。庐中先生独幽雅,闲来亲自勤

  • 古战场上的拼杀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一、黄帝战蚩尤:时间:6000-5000年前影响(本质):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碰撞与融合二、牧野之战时间:前1046年周和商影响:商朝灭亡成语:临阵倒戈,倒戈相向三、城濮之战时间:前632晋国和楚国影响:标志着晋文公成为春秋第二位霸主成语:退避三舍四、桂陵、马陵之战时间:战国中期齐国和魏国影响:使魏

  • 超级搞笑的三国笑话?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很多趣事,也留下了很多搞笑片段,三国处于乱世诞生了很多名将谋士,当然也不乏没实力只会说大话的庸才,比如上将邢道荣、潘凤……他们的豪言壮语给三国演义增添了不少精彩。不过演义终归是演义,不能和正史相提并论,下面我就盘点下三国演义中的搞笑人物和搞笑片段。1、上将邢道荣零陵太守刘度部下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