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古代打仗是怎样的一个流程?

古代打仗是怎样的一个流程?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631 更新时间:2024/1/24 19:46:36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以甲乙两国代替!

甲国为北方游牧民族+农耕二元制帝国,步兵十万,骑兵二十万。

乙国为纯农耕民族,步兵四十万,骑兵十万。

一,开战之初乙国商人在边境贸易,发现甲国军队调动频繁,有打仗准备,经过多方探听,甲国欲进攻乙国,正在疯狂储存战略物资,打造攻城以及弓箭等武器,而且数量庞大。

商人不停蹄赶往乙国边境,并报告乙国边关守将,守将经斥候(侦查员)详细打探,确认甲国对乙国进攻属实,遂派六百里加急书,赶往京城。

乙国皇帝得到报,遂诏见各文武大臣廷议。

经过反复论证,决定出兵,令边防军加防务,坚壁清野,暂不出战,以防守为

抽调离边境较近地区驻军五成作战人员,统一时间,统一地点,速速赶往某城集结,然后由先锋率队先行,遇山开道,逢水搭桥。

由于集结人马需要消耗较多时间,主帅于城中分析敌我形势,将战之地地形,地方将领兵员构成等信息,智囊出谋划策,作出作战计划,待各地兵员集结完毕,主帅居中军,率领诸将官,分前后左右军,分道极速行进。

主管粮草的官员沿途安济,征粮官安排各地方官员筹备粮草,由押粮官带队分批运输。

初战甲国军队以骑兵为主力,机动能力快,率先到达战场,以一路军为主力发起攻城,二路军轻装简行,从险要路径翻山渡河进入乙国境内。

乙国主力未至,边境总兵官率队防守,拉起吊桥,放下千斤闸,各军严守东南西北四座城门,以翁城为一道防线。

甲国四面围城,派步兵挖掘壕沟,作坚守用,用攻城锤冲撞城门,以云梯登城进攻。

战鼓擂,号催,杀声震天。

乙军以滚木擂石,烧开的油往下猛砸。

顺便弓箭不断射击。

攻城部队减员严重者,退下,换下一部队进攻。

甲军打造几十座木楼,比城墙更高,强弓硬弩不断俯射。

另派大军用土堆城,堵塞护城河,日积月累,堆积成斜坡,派大军拼死登城。

坚守二月,乙军不支,城破。

乙军突围,甲军屠城。

留军守城,安抚居民,收集粮饷,甲军主力追击乙军残余。

乙军增援部队在路途中撞上甲军先锋部队。

狭路逢。

乙军架起盾牌,火速排成阵型,依次为第一排重甲军配盾牌,第二排枪队持四米长枪,第三排盾牌兵以盾牌顶在头顶护外卫前后,第四排为弓弩手,第五排为弓射手,以梯队方式接敌。

甲军骑兵呈包围圈围困,转轮翻射击。

乙军顽抗,甲军重装甲骑兵以三马为一队,马匹之间以皮带相连,共五十队,冲撞乙军,以力破防。

乙军骑兵冲锋,射击。

甲军骑兵对冲,射击。

乙军力弱,不敌,崩溃,甲军追击,尽灭。

三,主力间对战甲军行动迅速,沿路乙国诸城无力对抗,望而降。

由于路程远,乙军主力姗姗来迟。

情况万分危机,不容往前。

遂分兵守数座坚城,以为犄角,主力部队占据有力地形,扎下营盘,待敌,广撒斥候兵,多路打探,然后分兵于险要之地设伏。

特遣一军与敌正面接战,佯装不敌,急退,甲军追击,入伏击圈,一声鼓响,四面伏兵尽起,甲军仓促之下,不敌,被尽诛。

甲军主力已探知乙军主力驻地,急令从险路隐蔽而来的二路军,迂回包抄,定日期合击乙军主力。

乙军斥候探知甲军粮队行进路线,派军迅速出击,不料,反中埋伏,只逃脱数人,余部皆灭,统兵官身中十余箭,仍未死,甲军一刀下,身首异处。

甲军主力进攻乙军主力。

乙军择高地防守,侧面大河,甲军无法包围,又是仰攻,极为不利。

乙军军事素养极高,令行禁止,擂鼓则进,鸣金则退,举旗而起,按旗而伏。又多兵种配合,皆善战,一连三天,无法破防,甲军反受损失。

乙军防守之际也在反攻,两翼骑兵迂回包抄甲军后路,夜间派兵反复骚扰袭击甲军营盘。

两军反复鏖战,不分高下,一时僵持住。

甲军二路军路途中迷路,于山路间撞上乙军粮队,速灭之。

随后二路军寻到当地导,确定方向,迅速向一路军主力靠拢。

四,腹背受敌,背水一战甲军与乙军对峙,双方轮番出击半月有余,互有胜负,双方伤亡不少。

乙军由于路上一部分运粮队迟迟不到,剩下一部分运粮队到是到了,粮食却不多,乙军主帅焦躁,怒杀运粮官一人,以儆效尤。

由于乙军缺粮,众将士饿的手软脚软,一时间士气低迷。

甲军粮多,每日阵前烧烤,香气四溢,每日军兵齐声呐喊,归降者赏银赏粮。

初时,无人心动,军纪甚,饿的两三日,有军士乘夜私逃,每夜督战队抓捕住必绑到校场斩杀,又饿两天,逃跑者多,制止不住,杀之不尽,军心涣散。

甲军趁夜发动奇袭,斩首两千多,乙军统帅在亲兵队护卫下突围而出。

后撤约百里,聚拢残兵,立起营寨,这时押粮队刚到,未及生火造饭,甲军一路军在前,二路军在后,轮番冲锋,乙军统帅又突围而出,一路后撤,敌狠命来追,务必生擒乙军统帅。

一路残兵败将逃到大江边,退无可退,全军已无成建制兵团。

前有大江阻隔,后有强敌紧逼。

乙军统帅赤红双眼,拔剑在手,立即列阵迎敌,以求战死,马革裹尸还。

甲军分路出击,三面合围,甲乙双方杀的血流成河。

乙军不支,已露败像,防线正在崩溃。

当此时,三声号炮齐鸣,从左右山路突然杀出无数乙军,数倍于甲军,重甲骑兵从甲军后方突进,犹如一把尖刀,将甲军分割包围。

明晃晃枪刀带血,风咧咧旌旗蔽日。

甲军不支,四面八方无路可走,鏖战一日夜,甲军统帅重伤突围而出,其嫡系亲兵折损大半,其余将领或战死,或投降。

一场大仗在乙军皇帝御驾亲征之下,反败为胜!

以上为古代战争的最简略模式,实际情况是无比复杂的,不是一言两语能够尽说,必须结合当时社会背景,人员,地理等等条件加以研究。

打字不易,请随手关注,点赞,感谢!!!

不抖机灵的说,所有的古代打仗,只有这样四步流程:

第一步,获得君主/领主授权,参谋班子设计作战计划作战目标,军队班子调拨作战人员,财政班子调拨粮饷,行政班子调拨后勤辅助人员,将领负责整训部队;

第二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第三步,打完,打赢完收工复命,打输死或者逃回去继续整备再打。

没打完,回头要资源接着打或者撤退回国境内要塞防守;

第四步:战争结束,完全消灭敌人或者接受投降,或者缔结终战条约。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有人说古代历代王朝都经历了“二世危机”。历史为何惊人的相似?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跟富二代一样的道理,老子的本,儿子来啃!只是老子不在了,儿子没来的及啃完就被人抢走了《观历史,想二世危机产生原因》:自立更生者必艰难坎坷,借他人之力成事者定存隐患。古今王朝帝国公司存二世危机者何尝不是因此导致引起,若不能完善解决,在其开国时一切已注定。或古今帝王都是由这两种情况而成,除此之外别无可能

  • 传说抗倭名将戚继光为了维护军纪,曾经“斩子立威”,真有此事吗?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戚继光斩子一事只是民间传说,为称颂戚继光治军严明,其实是子虚乌有。这种事并不少见,例如三国名将吕蒙因军纪杀一同乡部下,到了民间故事就演变成杀其表弟,似乎老百姓最喜欢这种大义灭亲的戏码。据《仙游县志》载,一次,约三千名倭寇在海门沿海上岸,准备去临海、仙居一带抢劫。戚继光命令儿子戚印(又有戚英、戚狄平两

  • 古代总说西南云贵地区有毒烟、瘴疠之气,是什么原因?有什么依据?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从疾病医学史上看,中国西南地区鼠疫、瘴疫、瘿病诸多环境疾病的重要疫源地。尤其云南,古代乃瘴病重发区。近代则爆发数次大规模流行性鼠疫、流感,是亚洲数一的一个重要策源地。西南地区多高,丛林交通封闭,气候炎热,多毒蛇猛兽,也向来为瘴烟蛮雨的瘴疠之地。“夜郎自大”这个成语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通常我们都会用这个

  •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民族英雄和爱国英雄,他们的事迹又是如何的?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感谢邀请首先民族英雄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民族英雄指一个民族在“反抗外来民族的侵略、压迫的斗争中做出了杰出贡献人物,其中包括在反抗斗争中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人”。以上定义适合于任何民族,并且不受地域和历史时间的限制,也不受成功失败、人物大小条件的限制。汉民族著名的民族英雄有:岳飞、文天祥、于谦、戚

  • 古人进攻关中,为什么必须要从函谷关或者潼关,为什么不从山西西南部渡黄河进攻呢?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提问不成立。历史上从山西进攻关中的成功案例数不胜数,随便举几个例子。案例一:战国初期,魏国大将吴起从山西龙门渡口(山西河津县)渡过黄河,并在过河后修筑城池,打败了前来讨伐的秦军,取得了第一次河西之战的胜利。案例二:西晋末期,前赵大将刘曜多次从蒲津渡口西渡黄河进入关中,并于公元316年攻破长安城,俘虏

  •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金融泡沫事件?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谢邀。那就讲一个发生在1610年代发生在荷兰的【郁金香狂热】。由于当时郁金香稀有美丽,引得植物爱好者疯狂追捧。就算较为便宜的品种,也要1000荷兰盾左右。(当时一个工匠,年收入为250荷兰盾)。因为郁金香大热,吸引无数投机者哄抬物价,倒卖郁金香。据记载,在【1636年,一棵价值三千荷兰盾的郁金香,可

  • 明清时期,西南少数民族有哪些著名叛乱?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嘉靖二十一年,云南元江(今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土知府那钦去世,那钦的儿子那宪年仅十三,由其叔那鉴摄印,打算不利于那宪。那钦旧部为了保护那宪,向云南的“沐王府”,就是金庸《鹿鼎记》中那个世镇云南的“沐王府”请求,以巡抚和巡按的名义下令,让那宪前往昆明,理由是读书习礼,实则保护。到了嘉靖二十五年,

  • 一直搞不明白,古代打仗为什么会选择海战,陆地上地方不够大吗?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这个问题很简单,我们可以简单的举几个例子说明这个问题。首先,有些战争必须通过海战来决定。比如说,荷兰独立后成为“海上马车夫”几乎垄断了海上贸易。英国要想取代荷兰,就必须有在海上击败荷兰的实力。否则,荷兰这么多船只凭什么听英国的。同样的道理也发生在英国跟西班牙身上,西班牙通过海上殖民暴富,英国眼红甚至

  • 在特洛伊究竟发生了哪些著名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特洛伊战争美丽的神话公元前13世纪前后,在小亚细亚西北部(今天土耳其西北查那卡省)的特洛伊曾发生过一场长达十年之久的大战,史称“特洛伊战争”。“不和的金苹果”、“木马计”等脍炙人口的故事都与这场战争有关,它们主要记载在《荷马史诗》等书中。相传,著名的特洛伊英雄珀琉斯举行婚宴,邀请了奥林匹斯山上的诸神

  • 成吉思汗一生为什么总在征战?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天骄战神。毛泽东主席在其诗词沁园春雪中就“有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的著名诗句。说明了成吉思汗的勇猛、顽强。他从一个落魄贵族,不仅统一蒙古,还征战四方,让整个世界闻风丧胆。打下了半个世界,建立起世界上疆土最辽阔的国家。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成吉思汗如此意志坚定,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