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之战是古代一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役,当时,项羽刘邦为代表的割据势力推翻了秦二世的统制,完成了他的分封,各路诸侯都有了自己的封地,按理兵战无休的局面应该结束。
但是在利益面前从来没有满足,只有攀比。本来项羽就缺少战略眼光,没及时称帝建立新朝,仅自封为高人一等的西楚霸王,这种以王来封别人为王和封候,理论上又有些说不过去,没皇帝就不能在权力上约束各地,只能靠武力来控制。而且分封的时候多有凭关系来,本身也存在着不公,各种不满情绪一直漫延,反叛现象时有出现。
齐王田荣叛乱了,强占了三齐之地。这让项羽很恼火,即率全部精锐军队赴齐平叛,此时的彭城仅老弱之兵防守,非常空虚。汉王刘邦趁势联络各方诸侯势力反叛,组成以刘邦为首的联军计56万,一举攻下彭城。
当项羽得知彭城老巢被端,大为紧张,立刻将伐齐重任交与部下将领,自己仅率3万骑兵急速回援,彭城之战就这样开始了。
这场战争从表面看来项羽胜算不大,一来兵力悬殊,3万骑兵战56万;二来讨伐齐地还未获胜呈胶着状态,两线作战风险极大,很有可能受到两面夹击;三来孤军深入为兵家大忌。
那项羽又是为何打赢了这场战争呢?总的来说就是八个字:速战速决、擒贼擒王。虽刘邦为首的联军56万,那就直捣刘邦总部彭城。
一、闪击战
我们知道二战时飞机坦克联合突击的闪击战,其实古代项羽早就用过闪击战,只不过是骑兵而已。
项羽首先突袭刘邦军队扎住地,彭城外围的萧县。并且巧妙绕开了防守严密的东南面,从薄弱的西线突入,打了个措手不及。刘邦联军抵抗不足半天全线溃退,取得萧县后项羽丝毫不容半点喘气,紧接着攻打彭城,刘邦完全来不及组织有效抗,仓惶逃命。项羽骑兵斩杀刘邦联军共十余万。
二、追击战
项羽并不为暂时的胜利而罢手,率军马不停蹄,沿途追杀,在泗水附近追上刘备主力。此时刘备联军早已心惊胆战慌不择路,更不能有效抗,项羽一路掩杀,直到睢水附近。这场追击战刘邦联军被杀、自相践踏及淹死计十多万。史书中记载:睢水为之堵塞,可想其惨烈,刘邦此时应很难逃生了。
如果刘邦要是死于此地,整个中国历史将会改写。但可能刘邦真有天子之命,此时突然狂风大作,项羽军不辩方向,难于追逐,刘邦仅带十多人仓惶逃走。
彭城之战是项羽的骄傲,但项羽的幼稚病、格局和战略眼光低限制了自己,终究成不了霸业。
喜欢阅读的朋友,多多关注@湘水微波,谢谢!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即删。
此战之前骑兵一直是战争的辅助,步兵才是战场的主力,可是在彭城之战中项羽出其不意,行云流水的打法,让世人明白原来骑兵也可以作为战场的主力。骑兵歼灭步兵,彭城之战可谓是典范,后世的闪电战其实就脱胎于项羽的突袭战。
彭城之战爆发的原因:
项羽灭秦分封十八路诸侯后回到自己的老巢彭城,准备与虞姬开始甜蜜的二人世界,这时其他诸侯对于项羽当初的分封开始不满,觉得自己应该获得更大的封地或者是自己应该封王等等,开始联合反对项羽,刘邦与田荣等人就是代表。
诸侯反对,项羽开始也没怎么把他们当回事儿,谁知事情愈演愈烈,田荣居然具有三齐之地,项羽觉得再不镇压就要出事,所以就亲自带兵前去镇压。
项羽一离开老巢彭城,刘邦觉得时机到来,他向天下发布讨剿檄文,以为义帝报仇为名,联合诸侯一起讨伐项羽。在刘邦的鼓动下,其他诸侯纷纷选边站队,就这样刘邦率领56万诸侯联军向项羽的老巢彭城进发,彭城由于主力尽出,守卫空虚,刘邦轻而易举的就占领之。
彭城之战爆发的过程:
项羽听说老巢失守后,当机立断立马抽调3万骑兵回援彭城,彭城之战爆发。
此战开始的快,结束的也快。早晨项羽发起突袭,中午联军便被攻破,在彭城近郊刘邦的56万联军被斩杀十余万。
刘邦也是个聪明人,一看联军打不过,赶紧带领剩下的人逃跑,项羽从后面追击,结果在泗水附近又被歼灭十余万,刘邦不管不顾往山区跑,这中间又被歼灭几万,刘邦好不容易逃到了睢水附近,项羽还是穷追不舍,结果又被歼灭十余万,淹死的不计其数,史书记载“睢水为之不流”。
彭城之战结果:
也许是天不灭刘邦,正当刘邦即将被项羽擒获时,突然天空刮其大风,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刘邦趁机带领十余骑逃跑,但刘邦的父亲,妻子都被项羽擒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