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拥有一手好牌的项羽为何被刘邦给打败了,又是怎样的历史教训呢?

拥有一手好牌的项羽为何被刘邦给打败了,又是怎样的历史教训呢?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584 更新时间:2024/1/24 16:29:44

起先项羽的确有一把好牌:他是楚国贵族、“力拔山兮气盖世”楚霸王;他是反秦急先锋;他武功超群又有战无不胜的楚国江东子弟兵团;推翻秦朝他已执天下牛耳隐然天下共主...慢慢被刘邦翻盘,真是令人扼腕叹息:

一、效仿周朝封王丧失战略主动。攻破咸阳后,项羽一下子封了十八个王,仅仅满足于一个“天下共主”的虚名而已,没有节制和管控办法,而裂土封王的诸侯们,在自己的领地内完全可以自行其是,诸侯的军队和封臣效忠对象是诸侯本身。

二、用兵残暴丧失民心。改朝换代最能看出统治者的仁德。项羽在巨鹿大战中获得大胜后,用狡诈的办法把已经投降的二十多万秦军全部活埋,激起了关中秦民的愤慨。楚怀王本是项羽道义上的保护伞,最后也被项羽派人杀害。

三、匹夫之勇妇人之仁。韩信陈平英布等人,都是一等一的人才,刘邦夺得天下主要功臣,然而最起码这三人都曾在项羽手下工作,被项羽怠慢轻忽,而被他人用。项羽的谋士范增,智计超凡,也没有得到尊重,最后抑郁而终。韩信对“西楚霸王”项羽的评价很能说明问题“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弊,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四、政治意志不坚纵虎怡患。在鸿门宴上就是要弄死刘邦,结果在刘邦的演技里迷失,对于一个敌将的放肆行为视而不见,更呼其为“壮士”且“赐之卮酒,赐之彘肩”,坐失良机。

项羽有血勇,但出于对自身实力的过于迷信,他最终败于自己的结拜兄弟之手。

楚汉争霸过程

第一阶段刘邦出陈仓占领关中,接着趁项羽在齐地攻打田荣的功夫占领了项羽的都城彭城,诸侯转变风向降汉叛楚,但项羽反应迅速,带领三万骑兵打赢了彭城之战,刘邦败逃回关中。

第二阶段刘邦带兵再度出关,经过京索之战和项羽两方相持于荥阳成皋一线,此时战场关键转向外线。刘邦采纳张良的谋划,联络英布、彭越,不断的骚扰项羽的后方,项羽只能派龙且平叛,稳定粮草供应,北边又有韩信灭魏、赵、代、齐,逼降燕国,在灭齐的过程中,项羽派去支援齐国的二十万楚军,连带龙且都赔在了里面,项羽的外线形势彻底崩坏。

第三阶段就是众多诸侯合围项羽,直至项羽垓下之败,楚国最终灭亡,汉朝建立。

项羽是个独夫

项羽和刘邦在战争过程中,外线战争情形几乎是天差地别,刘邦通过或诱降、或逼降、或消灭,争取到了一大票的盟友,而项羽几乎没什么盟友,魏国、赵国、齐国之所以积极反抗刘邦也是出于自身利益考量,和项羽几乎没什么关系。

项羽长于勇力,短于谋略

项羽自从在巨鹿之战中凭借着一身的血勇之气大败秦军,诸侯紧张到拜见项羽甚至用爬的,从此项羽便迷恋上了自身的勇力,认为自己天下无敌,不将天下诸侯放在眼中。灭秦之后,有人建议他定都关中,项羽以“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谁知之者”拒绝,这里面除了项羽的思乡之情,恐怕也少不了项羽对于自身勇力的自负,他以为自己定都到哪里都不会有人胆敢反叛自己,所以后来田荣叛乱他才会那么的生气。

在楚汉双方相持时,范增已经去世,而项羽的南边有彭越作乱,北边韩信又一路收割人头,自己身陷于战争泥潭无法抽身,项羽此时已经没了办法,先是绑架刘邦的父亲,威胁刘邦不投降就烹了刘邦父亲,无奈刘邦不吃他那一套,后来又要和刘邦单挑,被刘邦以“吾宁斗智,不能斗力”拒绝,可见项羽在当时已经无可奈了。

项羽骄傲自大无法任才

项羽勇力惊人,谋略不足,原本可以通过招揽人才弥补,可项羽自傲,不能任用人才的性格特点使得他无法积聚人才,甚至原本的人才和朋友都渐渐流失。他瞧不起身为小兵的韩信给他谏言,韩信投奔了刘邦,他责骂英布出工不出力导致英布惊恐投奔刘邦,连自己的亚父都不能完全相信,最终逼走了范增。已经被逼到了乌江项羽还要怨天尤人,说自己失败是老天不长眼,是“天之亡我”,到此时还没有放下自己那点骄傲,觉得渡江无颜见江东父老,恐怕就算他渡了江也一样会再次失败。

而刘邦正好相反,该低头就低头,从项羽进关中时就能退军霸上,然后乖乖到鸿门谢罪,之后项羽封他为汉王也能忍耐,在刘邦项羽相持的关键时候,韩信要“假齐王”的封号,刘邦直接封了他齐王。刘邦能屈能伸,不吝封官许愿,人事主管萧何为刘邦留住了战斗领班韩信,而策划专员张良也为刘邦立下了汗马功劳,最终刘邦击败了项羽。

争夺天下中的自傲最要不得,曾经的日本认为三个月灭亡中国,曾经的委员长认为三个月击败我党,但他们最终都失败了,败于对自己力量的迷信。自认为天下老子第一的项羽相信自己的力量足够击败所有的敌人,但蚁多咬死象,项羽被刘邦缠在了荥阳,当项羽绑架了刘邦的父亲时,我们才发现项羽耍心眼稚嫩的很,一直迷恋力量的项羽已经难逃失败的命运了。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发生在战场上的,十分诡异的事情,你觉得是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1、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一支被称为鬼军的神秘部队,他们曾经令人闻风丧胆,全部由哑巴组成,作战只靠听哨子声行动。他们曾经消失过百年,而后重出江湖,所向披靡。2、在南北朝的宋国,刘裕手下曾经有一次这样的部队,人数不到3000。他们面色发黑,身体坚硬无比,刀枪不入。在战争中,他们根本不需要任何交流,只听从哨

  • 身为甲午海战中的著名将领丁汝昌,为何选择自杀?是爱国还是逃避?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丁汝昌真的要逃避,大可以直接自杀,而不是先投降。丁汝昌选择先投降再自杀,也是综合当时局势的无奈之举。甲午战争期间,日军为了歼灭北洋水师,连续对旅顺和威海发动进攻,最终日本陆军击败清军,攻占了威海卫的南帮、北帮炮台,和日本海军一起将北洋水师围困在刘公岛。此后日本海军在陆军所占炮台的掩护下,对困守刘公岛

  • 有人说古代打战争是将军骑马约战单挑。近代战争为何是下等兵冲锋献身?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打仗也很少单挑...虽然在三国演义里头看主将单挑很刺激,但那只是通俗小说的秒回而已,三国志里头就少有单挑记载。PS:不过也不是没有,只是和我们现代认知的单挑不一样,比如三国志,太史慈传中有写策从骑十三,皆韩当、宋谦、黄盖辈也。慈便前斗,正与策对。策刺慈马,而揽得慈项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会两家兵

  • 小说中谈到战争经常用“大战三百回合”,一个回合是多长时间呢?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小说中常常提到大战三百回合,一回合多少时间,和拳击一样3分钟吗?在演义小说中,经常有军事将领阵前叫骂“有种出来与我大战三百回合!”我们不仅想问,一回合是多少时间,三百合要打多长时间,是人体极限吗?实际上,演义小说里面的“斗将”环节,基本都是虚构的。因为象棋中的“白脸将”早就把这件事说得很清楚了。所谓

  • 戚继光抗倭台州之战,台州之战结局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台州之战是发生在嘉靖四十年(1561年)四至五月间的战争,由抗倭名将戚继光带领戚家军在台州(今浙江临海)周边的新台、花街、上峰岭、长沙等地大破倭寇,连续取得九次大捷,彻底消灭了侵犯台州的倭寇。更打击了其嚣张气焰,使其再也不敢大规模入侵浙江沿海地区。倭寇肆虐倭寇,指从元末明初至隆庆开关时期,侵略中国沿

  • 有什么西域动人的爱情故事分享吗?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讲一个《楼兰公主和白芨王子》的故事吧。在很久以前,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楼兰古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灭顶之灾。也不知什么原因,就刮起了大风,风是越刮越大,越刮越大,根本就停不下来。伴随着是漫天飞沙,黄沙遍地。这风一刮就刮了七七四十九天,把整个的楼兰古城全部埋在了黄沙之中。这期间,面对怒吼的狂风飞沙,城中家

  • 古代著名孩子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蔡文姬,名琰,原字昭姬,晋时避司马昭讳,改字文姬,东汉末年陈留圉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学家。蔡文姬自小就能诗善文,尤好琴瑟之音。六岁那年,文姬缠着父亲要他教她弹琴,蔡邕于是先弹一曲。但由于弹奏时用力过猛,不小心把第一根弦弹断了,自己还没察觉,照弹不误。文姬却马上听出说

  • 隋灭南陈之战,是属于统一战争,还是侵略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隋文帝统一中国,灭南陈,当属统一战争。况且南陈本是中国南方王朝,隋文帝和南陈之间战争,是属于天下分久必合的一种状况。自从西晋皇后贾南风生活淫荡,引发"八司马之乱",更出现了"五胡乱华",中国进入了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大分裂的局面,长达近400年。隋文帝应运而生,力挽狂澜,再一次统一了中国,彪炳史册!五

  • 大成王朝是哪个朝代?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大成王朝”为中国古代十六国之一,为巴贵族李雄于十六国初期所创建,都成都,为乱世中的地方性割据政权。大成国盛时有今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及陕南的各一部分。西晋后期,秦、雍二州连年荒旱,饥疫严重,米斛万钱,民不聊生。略阳、天水等六郡的巴人(亦作巴氐;为巴人之分支;秦灭巴国后,其族分布于阆中渝水及其支流

  • 世界军史上最大规模的巷战是哪场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当然是1949年第三野战军解放华东最大城市的“上海战役”,关于“巷战”这一定义,许多军事爱好者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有误读的,是役苏德双方最大的会战并非发生在城市街区里,战役所造成的大量伤亡其实是在围绕斯大林格勒周围的广袤战场。直接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只有德军第6集团军所属的13个师约17万人,而苏军真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