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小说中谈到战争经常用“大战三百回合”,一个回合是多长时间呢?

小说中谈到战争经常用“大战三百回合”,一个回合是多长时间呢?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250 更新时间:2024/2/23 1:01:11

小说中常常提到大战三百回合,一回合多少时间,和拳击一样3分钟吗?

在演义小说中,经常有军事将领阵前叫骂“有种出来与我大战三百回合!”

我们不仅想问,一回合是多少时间,三百合要打多长时间,是人体极限吗?

实际上,演义小说里面的“斗将”环节,基本都是虚构的。因为象棋中的“白脸将”早就把这件事说得很清楚了。

所谓白脸将,就是楚河汉界之间的两个主帅,不能脸对脸直接见面,否则算输。这种白脸将的形成,其实主要是反映了古代军队对阵过程中的“斩首行动”。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是三十六计之一,也是古代战场常用的诡计。典型代表便是明末战争中,张献忠在四川北部应敌,吴三桂军队一个床弩射过来,直接就把他干死了。

历史上所有的将领都不想像张献忠那样死得惨,自然不可能与敌人直接交锋。否则,你打算与别人单挑的时候,一阵箭雨下来,还能有活路吗?

可是,为何从三国演义到隋唐演义,那么多的演义小说,都出现了斗将的环节,还煞有介事的讲他们大战多少回合?

其实,这一切源于春秋时期的致将礼仪。

春秋时期,战争是要讲礼仪的,一般是双方主将约定见面,到达约定地点聊聊天,作为给对方的最后通牒,然后约定时间双方展开部队正面厮杀。

可是,这种形式很快被消灭了。因为,越来越多的将领,在约会见面的时候被生擒活捉,不需要打仗,使出阴谋诡计的一方就能获得割地赔款等权益。

《大秦帝国》里面被黑出翔的公子,其实是真正的名将,只不过太书生气,念着与商鞅的旧情,受到商鞅邀请叙旧情,结果被抓。魏王舍不得这名将,只好割地赔款索要公子。

不过,虽然没有斗将,可是回合制依然是存在的。

合,就是两车交会;回就是两车掉头。

战车驶远之后,各自必须再兜过头来,准备第二次对攻。这个战车掉头的过程,就是“回”。然后两车再驶近而“合”。一个“回”,必有一个“合”。战争就这样不停的“回”“合”“回”“合”的继续下去。直到有一方败北,在“合”之后,不再“回”,直接驾车而逃。

古代演义小说把车战中的回合,借用到了骑兵作战上,基本上也是成立的。

骑兵冲锋,靠的就是巨大的速度,高速骑兵足以撕裂任何阵型。所以,骑兵的回合,尤其是装甲骑兵,往往是一合定胜负,也不存在来来回回的回合。

此时,我们不仅想问了,骑兵来回冲杀还有回合,步兵也有回合吗?

答案很简单,当然也有,只不过规则不一样了。

步兵的回合,比骑兵和车兵要节能低碳得多。

步兵做出刺杀的动作,刺杀一次就是一个回合,刺出武器就是一合,收回武器就是一合。

如果回合制是这样,大战三百回合,似乎也不是特别困难的事情。

试想一下,步战第一的林冲,抡起戒刀砍了300次,好像也不至于脱力。

可是,如果骑兵来回冲杀300次,每次距离100米(一箭之地,必须在普通弓箭射程之外),这需要不停加速减速掉头奔跑30000米,这种回合跑,分分钟把汗血宝马掏空了。

所以,所谓的骑兵大战300回合是不可能的,但是步兵砍300刀,问题似乎不大。

从这个标准看,真正的大战300回合,只能发生在步兵之间。

按照人的一般反应速度,步兵一刀砍下去至少需要10秒钟,如果双方在兵器上较劲,或者围着对方找破绽,就会有长时间的技能冷却,时间恐怕有可能延续到3到5分钟。以3分钟一刀计算,300刀就是900分钟,相当于15个小时,这种比996还要残酷的工作制度,贵为大将军,没人愿意干。

大多数情况下,像关云长那样一刀毙命的最多,这就是一个回合,没啥好说的。

一部分情况下,像程咬金那样三板斧见胜负,三个回合之内弄死对方,也没啥好说的。

程咬金只有三板斧,已经够用,这说明,300回合的事情,基本都是吹牛逼了。

后来进入热兵器时期,有没有回合制呢?

当然也有,手动步枪需要自己填弹,设计一次就是一个回合。自动步枪打完一梭子子弹,也要换弹夹,二三十发就是一个回合。

空战中,两架战斗机的回合制与车战和骑战还比较相似。不过,这种直线攻击为主的方式,跑远了不管用,曲线行驶双方缠斗在一起,恐怕才是常态。

你觉得演义小说和游戏中的回合制合理吗?欢迎参与讨论!

′此问有普及深意,因小说,评书在描刻冷兵器时代,双方交锋的常用语。这从三个链作答。一,回合出处;中国古代从商至西汉初,打仗均是车战为主,单车称乘,由四马并排拉,其中两匹称服,两边马为骖,每车三人,中驾车手称御。左人称射,即远攻弓箭手,而右称车右,执矛盾为主将。这在左传,公羊传,记诸候间战事有载述。其车战束成司马法有讲:敌对双方战前整理为阵,经或鼓角令战,面攻防交手一次称合,车再转头为回,回合那时是由车转头,时空较大,故一个来回面交一次为回合,倘若不回为逃。多乘逃而阵乱就为阵败,死为阵亡。二,到宋代,兴起板话,即评书与小说民间萌形式,将前朝事演义口创,而趣引闲众,就有两将马战攻防一次为一回合,而后两人徒步交手,摔跌(不论有无兵器)照面交手一次也为一回合。而大战三百回合,就是说书人,小说的夸张形容,有两含:一是势均力敌,如说不分胜负。二是拼尽技力了,如说大战三百回合才败去。多形容前者,三英战布即是。三,发展到今,回合已泛用到两军交战,即一次战术攻防也有称一回合。而体育用得更多:击剑,中刺一次称一回合。拳击规定三分钟为一回合,有四回合的表演赛,八回合的垫场赛,十回合和十二回合的争标赛等。此外排球,球,赛马等均有回合运用。应自豪的是,都是从我国历史词库借鉴而来的。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戚继光抗倭台州之战,台州之战结局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台州之战是发生在嘉靖四十年(1561年)四至五月间的战争,由抗倭名将戚继光带领戚家军在台州(今浙江临海)周边的新台、花街、上峰岭、长沙等地大破倭寇,连续取得九次大捷,彻底消灭了侵犯台州的倭寇。更打击了其嚣张气焰,使其再也不敢大规模入侵浙江沿海地区。倭寇肆虐倭寇,指从元末明初至隆庆开关时期,侵略中国沿

  • 有什么西域动人的爱情故事分享吗?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讲一个《楼兰公主和白芨王子》的故事吧。在很久以前,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楼兰古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灭顶之灾。也不知什么原因,就刮起了大风,风是越刮越大,越刮越大,根本就停不下来。伴随着是漫天飞沙,黄沙遍地。这风一刮就刮了七七四十九天,把整个的楼兰古城全部埋在了黄沙之中。这期间,面对怒吼的狂风飞沙,城中家

  • 古代著名孩子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蔡文姬,名琰,原字昭姬,晋时避司马昭讳,改字文姬,东汉末年陈留圉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学家。蔡文姬自小就能诗善文,尤好琴瑟之音。六岁那年,文姬缠着父亲要他教她弹琴,蔡邕于是先弹一曲。但由于弹奏时用力过猛,不小心把第一根弦弹断了,自己还没察觉,照弹不误。文姬却马上听出说

  • 隋灭南陈之战,是属于统一战争,还是侵略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隋文帝统一中国,灭南陈,当属统一战争。况且南陈本是中国南方王朝,隋文帝和南陈之间战争,是属于天下分久必合的一种状况。自从西晋皇后贾南风生活淫荡,引发"八司马之乱",更出现了"五胡乱华",中国进入了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大分裂的局面,长达近400年。隋文帝应运而生,力挽狂澜,再一次统一了中国,彪炳史册!五

  • 大成王朝是哪个朝代?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大成王朝”为中国古代十六国之一,为巴贵族李雄于十六国初期所创建,都成都,为乱世中的地方性割据政权。大成国盛时有今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及陕南的各一部分。西晋后期,秦、雍二州连年荒旱,饥疫严重,米斛万钱,民不聊生。略阳、天水等六郡的巴人(亦作巴氐;为巴人之分支;秦灭巴国后,其族分布于阆中渝水及其支流

  • 世界军史上最大规模的巷战是哪场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当然是1949年第三野战军解放华东最大城市的“上海战役”,关于“巷战”这一定义,许多军事爱好者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有误读的,是役苏德双方最大的会战并非发生在城市街区里,战役所造成的大量伤亡其实是在围绕斯大林格勒周围的广袤战场。直接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只有德军第6集团军所属的13个师约17万人,而苏军真正在

  • 蜀汉是如何加速西南地区开发的?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有从北向南转移的趋势。在魏晋之前,北方的经济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到了南北朝,南北方的经济大体上平衡了。魏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如此之快,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吴蜀、东晋、南朝这些偏安王朝的开发。其中蜀汉对西南地区的开发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本文就简单介绍一下。一,农业开发巴蜀之地,号

  • 彭城之战中,项羽如何以少胜多击败刘邦?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彭城之战根本不是以少胜多的战例,司马迁伪篡历史欺骗世人2000年。》楚汉彭城之战根本不是“以少胜多”,项羽并非3万,刘邦也并非56万。项羽的真实兵力是30万,刘邦的实际兵力是26万,另30万联军在韩信手里。彭城之战的历史背景,汉元年十月(前206年),项羽命令英布截杀义帝楚怀王熊心。天下诸侯皆欲叛

  • 为什么说巷战是最难打的战斗?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常德保卫战打到一半的时候,由于第57师死战不退,日寇伤亡急剧上升,主攻的第116师团长岩永旺有点抗不住了,跟顶头上司横山勇商量,能否给余程万的部队留个口子突围。第11军司令官忽然想起来读过中国兵法的“围城必阙”,亦知岩永旺师团必有难言之隐,居然就同意了,这是侵华日军攻城作战中破天荒的记录。(喋血孤城

  • 项羽如何与刘邦在《史记》中直接较量?刘邦为何三次哭祭项羽?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谢谢邀请。二人的历史除了少年,几乎都羁绊在一起,唯一有区别的是在看了秦始皇巡视天下所发的感悟。项羽的感悟是取而代之,刘邦的感悟是大丈夫理应如此。前者是夺取,后者是取代或者效仿,可见俩人志向虽然都很高远,但性格却完全不同,项羽要推翻,铲除任何阻碍自已的人,刘邦则不然,他只是想拥有秦始皇的一切。至于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