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前206年,即汉王元年的五月,刘邦让萧何任丞相,负责管理后方巴蜀地区,他亲自和韩信领兵从陈仓(现在陕西宝鸡东)偷渡,迅速占领了关中全部,至此,著名的楚汉战争正式爆发。楚汉战争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刘邦处于下风,屡次被项羽杀得大败而归。后来,刘邦离间了项羽和范曾,逐渐占据上风,最后将项羽彻底打败。楚汉双方又对阵了十个多月,因为有关中和蜀地的支援,刘邦逐渐占了上风,而项羽则兵源缺乏,粮草不足,难以和汉军抗衡。在侯公的撮合下,项羽和刘邦定下了停战协定:楚汉以鸿沟(现在河南荥阳、中牟和开封一线)为分界线,东西分治。协定达成之后,项羽将战争中擒获的刘邦的父亲和妻子送还。项羽领兵东返,刘邦也打算领兵回关中。张良和陈平则极力劝说刘邦趁机灭掉项羽,因为这时项羽兵不精粮不足,万一他回到彭城,等于是纵虎归山。刘邦听了赶紧命令追击。同时派人命韩信和彭越火速集结,合击项羽。在公元前202年的`十月,刘邦追上了项羽,但到了固陵(现在河南太康西)时,韩信和彭越的军队还没有到达。项羽向汉军猛烈反击,将汉军击溃。刘邦只得坚守不出,并马上派人许诺韩信和彭越,在击败项羽后立即封他们为齐王和梁王,于是韩信和彭越立即进兵。同时,楚的大司马周殷也被刘邦派人劝降,淮南王英布领兵也赶来会师。汉军会合各路援军共三十万,和项羽决战垓下。夜里,围困项羽的汉军唱起了楚国苍凉的歌,使项羽以为汉军已占有全部楚地。走投无路的项羽在大帐中和心爱的虞姬饮酒,乘着酒力慷慨而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当着项羽的面含泪自刎,项羽擦去眼泪,跃马率领八百骑兵趁夜突围,在渡过淮河后,身边只剩下了一百人,向东撤退,在东城(现在安徽定远东南)被灌婴的骑兵追上,项羽随从只有二十八人了,和汉军激战三次,杀伤几百汉军后,项羽最后横剑自刎。
古代有哪些文官打胜仗的例子?
有哇,我说一个,文章为(曹刿论战)。
话说鲁庄公十年,齐国军队讨伐鲁国。鲁国公准备迎战。听此文官曹刿挺身而出,其同乡说你当官享有俸禄的人,管这事干什么?曹刿说你也当官吃肉,看到国家危难,却不能深谋远虑,为救国想些办法吗?
你看这曹刿还真有一片爱国心呀。
为迎接对齐国的这战争。曹刿问鲁公,(怎样才可以战?)鲁公曰(衣食所安,不敢独自有,必以分人))曹刿曰(小小的恩惠未能普及,只取得贵族的支持。民不从也)。鲁公又说(祭祀用的猪,羊,玉帛不敢擅自增加或虚报。必尽以诚信,曹刿对曰(小小的诚意,不能不感动于神,神也不会降福,不能持之为战呀。)
鲁公又提出(大小罪案,虽不能明察,但一定要办的合情合理。曹刿曰(尽力作好这些事,为人民办好事,有了这些条条,就可一战了,战时请让我和您一起去))。鲁公和曹刿同乘一辆车战于长勺(今山东曲阜县北)。
鲁公急躁,将要击鼓进军,刿曰,(不行)直到敲了三通鼓,刿曰(可以了,部队冲上去,齐师败绩。
曹公要命令部队驱车追击,刿曰(未可),他走下车,仔细察看敌军车辗过的痕迹,又登车,手扶车前的横木向远方望去,经过仔细观察,洞悉了敌军败退的真相,这才下令追击。
打了胜仗后,曹公问(我们为什么能打了胜仗?)刿曰(夫战全凭勇气也,擂第一通鼓,能使部队振做起来,擂第二通鼓,士气就有所衰落,三鼓而气竭。齐人敲了三通鼓,用来冲锋,彼竭我盈故克之。
说起齐国他是个大国,很难预测他的底细。因心他设有埋伏,需洞察敌情,我看他车辙散乱,远望它旗帜倒下,故逐之)你看这曹刿一个文官,心思这样绩密,知已知彼,那能不打胜仗呢,,,,,,,。
古代文官打胜仗的例子有很多:
一、战国时期赵国的马服君赵奢,他原本只是赵国征收田租的官吏。公元前270年,秦国攻赵,包围了赵国的重镇阏与,赵奢奉命率领赵兵救援,打败了不可一世的秦军,一战成名。凭此战,赵奢获封马服君,进入战国东方六国八大名将之列。
二、东晋名相谢安,淝水之战中,谢安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使晋室得以存续。
三、明代王阳明,进士出身,平定南赣、两广盗乱及朱宸濠之乱,获封新建伯,成为明代凭借军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日本军神东乡平八郎:一生低首拜阳明
四、明末抗清名将袁崇焕,他是进士及第,官至兵部尚书,督师蓟、辽,所以人称袁督师,他指挥明军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等。
五、晚晴名臣、湘军创立者曾国藩,他是同进士出身,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他在家乡湖南组建湘军,最终剿灭了太平天国。无湘不成军这一说法就源自曾国藩所创立的湘军。
我就介绍这几位了,欢迎大家在评论中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