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领西域的辽国史称“西辽”。西辽的建立者是辽朝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八世孙耶律大石。
耶律大石原本效力于辽国末代皇帝天祚帝,在辽朝即将被金国所灭之际出逃。公元1124年,耶律大石称王,到达可敦城(今蒙古国布尔干省青托罗盖古回鹘城)建立根据地。1132年,耶律大石在叶密立城登基称帝,号“菊儿汗”,群臣又尊汉号为“天v皇帝”,建元延庆,西辽正式建立。
随后耶律大石向西域、漠北、中亚等地区扩张,建都于虎思斡鲁朵(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玛克东南布拉纳)。在1141年的卡特万之战中击败塞尔柱帝国联军后称霸中亚,威名远播至欧洲。高昌回鹘、西喀喇汗国、东喀喇汗国及花剌子模先后臣服于强盛期的西辽。
耶律大石死后,历经萧塔不烟、耶律夷列、耶律普速完三代君主后,到耶律直鲁古时期,西辽国力走向衰落,最终被屈出律篡国。蒙古帝国崛起后,于1218年被大蒙古国所灭。
古代战争客观上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事例和共同影响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蒙古族以其强大的武力,不仅征服了中原及长江以南地区,还将其控制范围扩张至整个西亚地区。由于蒙古的势力扩展到了西亚地区,使得欧洲与元代中国的交往更加频繁,技术交流更加迅速。元朝的经济仍以农业经济为主,生产技术、垦田面积、粮食产量、水利兴修以及棉花泛种植等都超过了前代。因漕运、海运的畅通及纸币的流行
那时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空前繁荣,使不同地区、国家和地区间的经济文化双向交流加速。促进了文化的丰富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