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明朝嘉靖年间戚继光抗倭,倭寇真的都是日本人吗?

明朝嘉靖年间戚继光抗倭,倭寇真的都是日本人吗?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703 更新时间:2023/12/8 14:06:04

不仅不是,还正好相反,戚继光打的所谓倭寇只有少部分是日本人,更多的是中国人

首先我们来看看倭寇的定义日本在古代时期被我国称为倭国,而倭寇则指的是骚扰我国沿海边界一带的海盗。在明朝时期,国家经济日渐繁荣,而对岸的日本却生活在战乱之中,因而很多日本人下海为寇,做起了海盗,并对明朝的沿海地区虎视眈眈。

到了嘉靖时期,倭寇已发展得十分壮大,对沿海地区产生了很大的困难,因而才会出现嘉靖帝派戚继光镇压倭寇之事。也正是如此,人们一说到明朝的倭寇,自然而然的就会认为倭寇是日本的海盗了。

但是只要我们认真的查看历史资料,就会发现明朝倭寇不仅仅指的是日本人,其中还包括了大量中国人。

明朝倭寇包括那些人?嘉靖时期,朝廷派遣的抵御倭寇的官员王曾向嘉靖帝上书道:“臣询访在海贼首约有百人,其雄狡著名者,徽州王五峰、徐碧溪、徐明山,宁波毛海峰、徐元亮,漳州沈南山、李华山,泉州洪朝坚。”

这里我们看到,王所说的海贼全是徽州、宁波、漳州、泉州的人,没有提到一个日本人,由此可知,日本是开明朝倭寇先河者,而更多的则是明朝的人在其中浑水摸鱼。

此外,我们再来看一下戚继光镇压倭寇事件的始末。嘉靖二十六年,明朝的统治者采取海禁的措施,导致沿海地区人们的利益受到了很大的损失,其中还包括了官僚与地主阶级,因此这部分人在围剿倭寇上不是那么的用心,这也为汪直为首的倭寇集团的发展带去了契机,此后便爆发了“倭患”。

嘉靖二十八年,明朝政府正式将汪直等人的海盗集团命为倭寇,并多次派人镇压,汪直入狱死亡后,海盗集团因没了约束更加猖狂,直到嘉靖四十年才被戚继光镇压下来。

因此,明朝的倭寇可以说绝大部分都是中国人,日本人只占少数。

不都是日本人,还有中国人。我们中国这个泱泱大国,多的是慷慨激昂之士,但也从来就没缺过与国外势力相勾结的一些败类,汉奸也是层出不穷的。倭寇前期以日本人为主,后来发展了诸多中国人,有几个甚至成为了倭寇的头目。

作为抗倭名将,为什么戚继光北上镇守边疆后就碌碌无功了?

首先必须要反问一句,抗倭英雄戚继光镇守北方边疆后,真的“碌碌无功”了吗?

这就要先弄清楚,戚继光“碌碌无功说”是怎么来的?那是在戚继光镇守北方边疆的第十六年,即明朝万历十一年(1583)时,兵科给事中张鼎思一封奏折怒批戚继光,声称当年在南方痛打倭寇的戚继光,自从调任蓟镇后,就十多年如一日的“碌碌无功”。不如再调到广东去。后世所谓“戚继光镇守北方后碌碌无功”的说法,基本都来自于此。

这就要回看一下,自明朝隆庆元年(1567)起,带着灭杀倭寇的荣耀,风光调任北方的戚继光,接下来都做了什么。

当隆庆元年(1567)十一月,刚刚拜祭过南方平倭战场阵亡将士的戚继光,接到了奔赴北方的调令。感慨不已的他,当场就热血满腔,临行前喊出“感恩怀尺疏,直欲捣祁连”的豪言。几乎是以再造卫青霍去病功业的雄心,踏上这个新战场。

而就任蓟州总兵后,气还没喘的戚继光,就在这个“碌碌无功”的新岗位上,闹得整个大明朝堂都鸡飞狗跳:先是不停上疏,把多年来被鞑靼人打的千疮百孔的蓟州边防,从头到脚批的狗血淋头。接着就提出宏伟设想,要打造坚固城池防线,练出能够深入草原野战的百战精兵。如此高调表现,每一句话,都是啪啪打明朝朝堂“精英”们的脸,自然也惹得骂声一片。

但幸亏高拱张居正等阁臣们力挺,虽然被“喷”了不少口水,戚继光很快在隆庆三年(1569)年拿出了新成果:横贯整个蓟州防线的“空心敌台”,这种长城上的新型堡垒,储备有精良火器,便于屯驻大量守军,一旦鞑靼骑兵入侵,立刻开火没商量。是为中世纪堡垒设计的一大创造。隆庆三年时,戚继光已修成四百多座“空心敌台”,到万历年间时,这种堡垒更增加到一千多座。别管多鸡贼的鞑靼骑兵,管保第一时间被挡在塞外。

也因为这种新型堡垒的建成,之前年年都要为鞑靼骑兵侵扰高度紧张的北京城,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但在戚继光看来,修筑坚固的敌台,只是一个先期小目标。就在热火朝天的“空心敌台”施工期间,戚继光更在埋头打造另一只铁拳:把鞑靼挡在塞外算什么?必须要练出无坚不摧的精兵,给敌人狠狠打击,彻底打碎他的胆,才会有边陲的长治久安。他除了把昔日东南戚家军大量北调外,更多次在三屯营召开会议,向各支部队推广新武器。近乎魔鬼式的练兵方法,更是推广到全军。一支全新的明朝边军,悄然脱胎换骨。

就在“空心敌台”拔地而起时,戚继光的新型“蓟州军”,也终于打磨成熟:这支共有七个“车营”的新型部队,装备有弗朗机鸟铳虎蹲炮火箭等新型火器,且采用新型的“车阵”打法,战斗时以战车为掩护,排成梯次火力,依照天鹅号的指令,向敌人发起轮番火力打击,最后以战力凶悍的冷兵器步骑兵合围冲锋,一举解决战斗!

这种颠覆明军以往打法的思路,在隆庆六年(1572)就小秀了一把,戚继光以北方鞑靼为假想敌,在蓟州地区举行多兵种联合演习,各支部队紧密的配合与令行禁止的表现,令明朝朝野大为震撼。接下来的万历年间,戚继光更漂亮证明,这种表现绝非花架子。比如昔日侵扰极其凶悍的鞑靼朵颜部,被戚继光出手就揍得稀里哗啦,万历三年时,连首领长秃都被戚继光活捉,吓得朵颜部扔下武器跑到喜峰口外,痛哭流涕求投降。

万历年间两次救援辽东,更见证了戚继光“车营”,十分强大的机动作战能力。万历七年与八年,鞑靼土蛮部两次侵扰辽东,却不料戚继光动作更快,每次都及时杀到,在前屯与锦州等地再次痛击敌人。换句话说,在隆庆至万历的十六年里,蓟州周围,别管多凶悍的敌人,只要戚继光逮得住的,就是见着一个打一个。打跑只是“起步价”,打哭更是正常现象。就是凭着这轻松把敌人打哭的能耐,戚继光守卫蓟州的十六年,是这个十六世纪时烽火连天的战略要地,最为太平安乐的十六年。昔日嚣张的各路敌人,几乎全被打得拜倒在大明脚下。这“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的威武,怎能说“碌碌无为”?

当戚继光的老上级张居正过世,嫉恨张居正的万历皇帝,迁怒于戚继光后,见风使舵的张鼎思等言官,也就大言不惭的连呼戚继光“碌碌无功”。再度被包围在谩骂声中的戚继光,只得含恨去职。而以当时史料记录,戚继光离开蓟州的那天,当地军民家家悲伤万分。诗人陈第记录当时现场的一首诗,更缩影了这位战神的功业:辕门遗爱满汇燕,不见胡尘十六年,谁把旌麾移岭表,黄童白叟哭天边。

这样战功卓著的将军,却顶着“碌碌无功”的污名离开,只能说,是明朝政治的坑爹败笔。

而被这败笔坑坏的,恰是万历皇帝及其子孙:戚继光去职后,余怒未消的万历皇帝,将昔日戚继光的七支车营部队尽数裁撤,将领们纷纷被论罪。除了巍峨的“空心敌台”外,戚继光十六年练兵的心血,几年间就毁灭殆尽。而到了万历皇帝晚年,后金八旗崛起辽东后,久不习战的明军稀里哗啦,昔日铁壁般的蓟州,更被糟蹋成大窟窿。被八旗在崇祯年间轻松破关南下。对戚继光的刻薄对待,坑怀的恰是明朝自己的江山社稷。历史曾赐给明朝一个戚继光,赐给明朝一个重振军威的机会。而在戚继光走后,再也没有一个戚继光,可以这样力挽狂澜了。

作者:我方团队张

这个问题非常错误。

戚继光在镇守蓟州镇期间既大有为,又大有功。蓟镇是京师的重要门户,在庚戍之变发生后,明廷对蓟镇的防务更加重视。但是直到嘉靖末年,虽然总督王、杨选因为边备之事被斩杀,更换大将十余人,但是仍然不能阻止蒙古入犯,可见蓟镇防务之难度。而自戚继光总理蓟州防务十六年以来,蓟镇守备严密,北部边防得到了很大的巩固,保得京师平安,这就是大功一件,何谓碌碌无功也!

《明史卷二百十二戚继光传》:自嘉靖庚戍俺答犯京师,边防独重蓟。增兵益饷,骚动天下。复置昌平镇,设大将,与蓟相唇齿。犹时躏内地,总督王、杨选并坐失律诛。十七年间,易大将十人,率以罪去,继光在镇十六年,边备修整饬,蓟门宴然。

在解答这个误解之前,首先我们要了解戚继光在蓟镇的作为和军事指导思想。其实在他防守蓟镇的思想在其写于隆庆二年正月的《请兵破虏疏》中已经做出总结,就是“须驻重兵以当其长驱,而又乘边墙以防其出没,方为完策”,就是用依托边墙的固守和重兵集团的机动作战相结合的方法来取得胜利。

所以,戚继光到镇以来首先非常重视边墙和空心敌台的修筑。

加修边墙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一些重要地段修筑重墙;一是薄者加厚,低者增高。另外在墙身下修筑偏坡,使敌人人马不能攀缘。如果地势平坦不能铲削,那就挖掘壕堑和品坑,来达到“虏虽众不敢仰窥于上,马虽强不得驰骤于下,钩竿不能到,云梯不能安”的效果,使敌人难以越过边墙。

在边墙之间又建立空心敌台。戚继光亲自查看地形,制定建台计划,组织人力修建。其制台广十二丈,甚至有十七八丈不等者。台高有五丈、三、四丈不等。台基以方石修筑,若无方石则用砖砌。中层空心,四面有箭窗,上面建楼橹,有垛口。这种空心敌台内配备了30至50名士兵,并配备了大量的火器,兵刃和石块,敌军远则火器应之,敌军近则以石块击打。为求火力相交,防守严密,台与台之间冲要处只有30到50步。总而言之,空心敌台的功能就是“内卫战卒,下发火炮,外击虏贼,贼矢不能及,虏骑不敢近”,是一个坚固的堡垒。

难以逾越的边墙和坚固的空心敌台成为了较为严密的防御工事。

其次,根据蓟镇“平易交冲”、“半险半易”、“山谷狭隘”的三种地形建立步、车、骑三个兵种互相配合的重兵集团。

《戚少保奏议练兵条议疏》:而虏入平原,莫过车战;在近边,莫过骑战;在边外莫过步战。三者俱备,迭相为用。车兵、步兵、骑兵组成协同作战的车步骑营。众多战车组成的车营,配以杀伤力强的火器,又具有机动性,能功能守。战车车车相联形成车城,保护其中的步兵和骑兵,远强于以往的单一骑兵部队。此外,戚继光还建立了单一的骑兵营、步兵营、辎重营和侦察部队。

第三、戚继光还非常重视部队的训练。

首先,他根据抗倭的练兵经验和蓟镇的实际情况拟定练兵条款,组织将士们反复习读。

其次,以老带新,进行示范。戚继光于隆庆二年调部下三千人,做为示范部队。招募的浙江兵军容严整,待命立于郊外,时天下大雨,浙军一动不动,使蓟镇将官大受震动。

《石匮书卷一百五十八戚继光传》:初,塞下士边将束驭无律,继光所召南兵至,阵而见军门,侍立于郊,适雨甚,自朝至于日中,总干山立,军容愈肃,边人大骇。

再次,全面训练军队。戚继光按照练兵条款的要求,对军队严加训练,从号令识别、个人武艺、小队阵法到车步骑营的协同乃至部队行军、野营、作战都杨反复进行考核演练。

戚继光还十分重视战场纪律,对违背战场条例的士兵和将官进行严格处罚,重则斩首示众,就比如对车营中的火铳手,戚继光要求按长声喇叭的信号一起放铳,如果射击不如法,在火铳手后面站立的杀手队队总,将违令之火铳手砍掉耳朵,回军营后再行查处,若附近有把总,就近斩首。

《纪效新书十四卷本实战篇第十戒铳手》:临时击射不如法,故意高向、低向、歪向、畏惧、颤摇、后顾者,斩。交锋时,许杀手队总并本管队总先截去一耳,回兵查处;若有把总在近,就送斩首。

第四、戚继光对防御作战的预案和具体战法也进行了部署。

首先,设立大量暗哨和明哨,侦查敌人动静。其次,在敌人进犯的要道上设置伏兵,打击敌人,迟滞敌军前进,使自己有充分准备。第三,若敌人推进到边墙,守墙之兵竭力防御,使敌不得越墙内犯。第四,如敌军有数百人登墙,迅速调集南军将敌军逐出。第五,如果敌军溃墙而入,则调集车步骑营与之决战,将其歼灭和驱逐。第六,如果敌军溃败,步兵要扼险要打击敌人,骑兵则要尾随出击,拼死破敌。第七,如果再不获成功戚继光将亲自率领精兵夜袭敌营,不获胜利,绝不返回。

这样就形成了墙外袭击、凭墙打击、墙内决战三层防线。

凭着精良的装备和工事、训练有素重兵集团以及清晰有层次的作战思路,戚继光数次击败朵颜三卫的骚扰,迫使其求和。

《山中闻见录卷七》:万历元年董狐狸、长昂入喜峰口,以兵掩击,狐狸带创走。《山中闻见录卷七》:乙亥,长昂盗塞,逐之,聂门北,生得长秃,长昂世父也。在严重的打击下,长昂率领董狐狸等各部落酋长240余人不得不款塞请罪。这岂能说戚继光碌碌无功?

当然,提问者说戚继光碌碌无功可能是因为戚继光斩首之功较少,“无斩馘功,故不得侯”,但是这也是由于蓟镇的特殊性导致的,因为蓟镇乃是京师门户,且防守区域大,“绵亘两千余里”,戚继光制定的战法当然要以守御京师为第一要务,绝不能像西北边镇或者东北的李成梁一样隔三差五出去捣巢,否则容易出现防守漏洞。

事实上对戚继光的功劳,当时的明廷是有充分认识的。

《石匮书卷一百五十八戚继光传》:部言:虏数苦蓟,比修内备,不战而伐虏谋,即军正无所课功,其功上。

所以,戚继光在防御蓟镇时碌碌无功的说法是错误的,至少不能因为戚继光斩首数量少而否定其守护蓟门的功勋。

参考文献:《明史》、《练兵实纪》、《戚少保奏议》、《纪效新书十四卷本》、《石匮书》、《山中闻见录》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古代有哪些著名的炸营事件?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后汉书董卓传》里面,也记载了牛辅军队的炸营事件:“其后牛辅营中无故大惊,辅惧,乃取金宝城走。左右利其货,斩辅,送安。”《晋书刘曜传》中曾有这样一段话:“曜次于金谷,夜无故大惊,军中溃散,乃退如渑池。夜中又惊,士卒奔溃,遂归长安。”《汉书》当中,记载了周亚夫军中的炸营:“夜,军中惊,内相攻击扰乱,至

  • 古往今来的爱国英雄人物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陆游的童年曾经历北宋末至南宋初的战祸,他随其父陆宰及全家老小流离转徙,四处避难,饱尝了离乱之苦,对故土沦陷极感痛心;父辈们的爱国思想在艰难困苦中又浸透到他的心灵深处,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爱国的种子,培植了他终生不忘忧国忧民的深沉的思想感情,成为南宋时代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出身于官宦。父亲陆宰是

  • 5个经典爱国故事名称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一、屈原以死报国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

  • 陕西有哪些红色旅游点?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陕西的红色旅游点首选革命圣地延安,1937年至1947年,延安一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和政治中心,在此,中共中央召开过许多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制定了中国革命的正确路线和策略,领导了全面的抗日战争,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解放斗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主要有凤凰山、杨

  • 临汾有哪些历史遗址?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彭真故居位于山西省临汾市侯马市垤上村,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彭真(1902年10月12日1997年4月26日),山西省曲沃县人,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曾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政法委书记、全国人大委员长。彭真一生对党忠诚,对人民无限热爱,他

  • 12生肖中为什么会有“龙”这个不存在的生物?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龙是一种中华民族特殊的象征,早在很久以前,龙的雏形就已经出现,因为当时人们很迷信,就把它当成某种人类高不可及的物质,而中方与西方的龙的造型又不一样,比如最近的《龙之战》中,就可以体现,其实古代把很多东西解释不了,都不去解释了,直接当做神灵!比如有个王侯,是献王,他其实是盗墓的,就会打盗洞啊,每回打仗

  • 魏吴有没有在庐江爆发战争?为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在回答此问题前,首先我们要明确“庐江”指的是庐江县还是庐江郡。庐江县,古今县名。春秋时为舒国地,秦朝属九江郡,汉朝置舒县,朝置庐江县,县辖境东至江,南至潜山,西至龙舒,北至鹊渚(今三河),凡数百里。唐开元23年(735年)分合肥、庐江地置舒城县。宋朝时拆分庐江、巢县地设无为县。元朝时县境仍沿旧域。明

  • 《水浒传》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1975年,全国开展了评《水浒传》活动。期间毛主席这样说(大致),水浒这本书好就好在宋江是投降派,接受朝庭招安,去打另一帮农民起义去了。这段话深刻揭露了这本书的本质,从梁山好汉聚义转为忠义而替天行道,到宋江接受招安后领着梁山好汉们去打方腊,打不替天行道的农民起义军,是活脱脱的一个投降派。平阳狐狸,回

  • 对于南宋来说,面对蒙古骑兵的进攻。汉中和襄阳哪一个更加重要?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导读:历史的事实证明了结论,襄阳的作用远大于汉中。从窝阔台大汗时代到蒙哥汗时代,蒙古军队数次越过汉中劫掠四川但始终没有对南宋政权造成太大的威胁。根据防御大师孟珙提出的藩篱三层理论构筑的防御体系分为四大战区分别是淮东、淮西、京湖和四川。淮东、淮西咱们不说了,肯定和东吴防守曹操一样利用水网密布抵消蒙古骑

  • 如何评价宋鸿兵的《货币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宋鸿兵的《货币战争》一经发售就受到追捧。然后就开始各种挨喷。现在只要一说《货币战争》必然提到被神化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我看这本书的时候,也被这些情节深深吸引,觉得非常符合玛丽苏发展轨迹。然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怀疑,我不知道自己看的是一本跟经济学有关的书,还是杰克苏奋斗史。于是,我又去翻阅了很多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