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陕西有哪些红色旅游点?

陕西有哪些红色旅游点?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924 更新时间:2024/2/3 22:48:34

陕西的红色旅游点首选革命圣地延安,1937年至1947年,延安一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和政治中心,在此,中共中央召开过许多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制定了中国革命的正确路线和策略,领导了全面的抗日战争,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解放斗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主要有凤凰山、杨家岭、枣园、王家坪、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等遗迹。

陕西的红色景点比较多,还有位于渭南的渭华起义纪念馆,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洛川会议旧址,金池革命旧址,镇巴川陕革命烈士陵园等红色基地。在这些地方可以瞻仰旧址,缅怀先烈,接受红色教育。

陕西大雁塔背后有哪些历史故事?

谢邀

大雁塔是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建的,是在玄奘大师从西天取经回来之后,为了藏经翻译经书而修建的。李渊李世民都没有见过这座塔。

大雁塔修建在大慈恩寺内,这座寺庙则是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为了吊念她的母亲文德皇后建的。一直到大慈恩寺建好之后四年,唐僧才开始修塔。

至于为什么叫大雁塔,则是因为《大唐西域记》中,记载玄奘在印度取经的时候,听到的僧人埋葬大雁造塔的传说,(具体是说,有一只大雁舍身自杀拯救了一群僧人,于是僧人为了大雁造了一座塔)

玄奘在印度曾经瞻仰过这座雁塔,回国之后就山寨了一个用来存放经书。

大雁塔初建成的时候,只有五层,武皇时期重修增建七层青砖塔,后来加到十层,之后修葺多次,最多达到十一层,经过几次大地震之后,明朝万历年间,剩下七层唐代塔体,外表加砌上六十厘米的包层,也就是我们大体现在看到的样子啦

希望这个回答对你有帮助&走过路过点个赞!(`)比心

根据复原,大雁塔最初是一座印度风格塔。

红军长征都经过哪些省?遇见哪些军阀?都和哪些军队战斗过?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共途经了11个省,分别是江西、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云南、西康、四川、甘肃、陕西。如果按照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这个时间段来算,也包括山西和宁夏。

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从江西中央苏区出发进行战略转移。按照当时与广东军阀(即粤系军阀)的秘密协定,红军只借道过境不占地,粤军尽可能让道,双方不发生冲突。但是出于保密,双方这个秘密协定只通知到两军师一级指挥员,师以下几乎无人知晓。因此,红军在进入广东以后,还是和粤军发生了零星战斗。特别是在突破第三道封锁线时,红4团在粤汉铁路东北的九峰山与赶来的粤军3个团展开激战,掩护主力部队从这里突破了第三道封锁线,进入湖南。

这里顺便插一句,四道封锁线有三道都是在广东境内,主要由粤系军阀负责,可是红军突破三道封锁线依然付出了2万人减员的代价。

红军和粤系军阀的秘密协定很快被蒋介石察觉,为了不使红军走脱,蒋介石亲自部署从湖南的潇水以西、湘江以东直至广西的全州之间布置第四道封锁线,集中中央军、湘系军阀、桂系军阀等部数十万人,兵分六路向红军压来。

▲桂军

于是,突破第四道封锁线也就是湘江之战,红军同时和蒋系中央军、白崇禧的桂系、何键的湘系同时作战,付出了重大的伤亡代价。

突破第四道封锁线后,中央红军于12月19日放弃先前到湘西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意图,改道向西进入贵州。于12月31日抵达乌江岸边,与防守在这里的贵州军阀王家烈部的黔军展开大战。

在强渡乌江的战斗中,红军创造了在乌江成功架设浮桥的奇迹,一举攻入贵州腹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了黔系军阀起家的遵义。在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准备北渡长江与挺进到四川北部的红四方面军会师。

四川军阀刘湘担心两大主力红军会师后自己将永无宁日,随即部署川军部队在长江南岸严密设防,同时派出3个旅的川军进入贵州,与黔军、中央军一道进攻中央红军。中央红军在遵义以北的土城与川军大战了一场,未能实现歼灭川军的计划,只好暂时放弃北渡长江的计划,第一次渡过赤水河向西沿着川黔边境进入云南东北部的扎西。

红军进入云南,惊动了滇系军阀龙云。龙云也担心红军长驱直入云南,随即部署滇军主力在云贵川交界处云南一侧布防,与此同时,东面的中央军、黔军、川军数十万继续向西挺进,寻找红军主力决战。

在此危机关头,红军突然掉头向东,从各路敌军的缝隙中穿插而过,第二次渡过赤水河突然出现在遵义,先后在遵义周围打垮了黔军和中央军共2个师、8个团,取得了长征以来第一次大胜利,重新占领了遵义。扑向扎西的各路国民党军这时也掉头向东,直逼遵义而来,形势对红军依然不利。

为了摆脱敌军的追堵,在遵义停留了10天的红军再度出动,第三次渡过赤水河进入川南的叙永、古蔺。蒋介石以为红军又要北渡长江,随即命令各路大军继续向云贵川交界处急进。

几十万敌军被红军牵着鼻子在三省交界处的深山老林中转了几十天,筋疲力尽。而红军则趁机四渡赤水,接着南渡乌江,向贵州省会贵阳方向急速前进。正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顿时懵圈,身边几乎没有什么作战部队,面对兵临城下的红军,慌乱之下调集距离贵阳最近的滇军赶来救驾。

▲滇军

就在滇军心急火燎赶到贵阳之前,红军绕过贵阳一路向西,以每天60公里的速度冲进了云南。而此时由于滇军主力都到了贵州,云南境内兵力空虚,根本无法阻挡红军前进。红军又摆出一副进攻昆明的架势,慌得滇系军阀首领龙云急忙令贵州的滇军部队回援。蒋介石也命令黔北的几十万军队继续追赶红军。但时疲惫至极、怨声载道的滇国民党军如何能追得上红军?

红军绕过空虚的昆明城,直插川滇交界处的金沙江,用了七天七夜,从容不迫的渡江进入四川,暂时争取到了战略主动权。

进入四川西南的中央红军和进入四川西北部的红四方面军遥相呼应,让川系军阀刘湘再度如坐针毡。他一面在成都到西康的大路上部署重兵,阻隔两大主力红军会师,一面向蒋介石求援。

为了避免再次陷入被动,中央红军沿着川西的密林小道、取道彝族区向大渡河挺进。以强行军的速度趁着各路国民党军合围之前从泸定桥突破川军防守的大渡河防线,接着翻越夹金山这座终年积雪不化的大雪山,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就在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中央苏区之际,活跃在鄂豫皖一带的原红四方面军所属部队红25军2950余人在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政委吴焕先率领下从河南罗山县出发西征。先后冲破国民党中央军、东北军的阻拦,进入陕南。在陕南地区又和陕军杨虎城部连续作战,最后成功的同刘志丹的陕甘红军会师。

而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由于党内矛盾,两支红军一度分道扬镳。中央红军主力北出上陕甘,在腊子口打垮盘踞在川、甘交界处的地方军阀鲁大昌,冲破东北军拦阻,很快于陕北的红十五军团会师,部队重新编为红一方面军。接着又在直罗镇歼灭了东北军一个师。

▲东北军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不久,活跃在湘鄂黔地区的红二、六军团在贺龙、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下离开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所走的路线和一年前中央红军的路线大致相同,遇到的军阀也都是和中央红军交过手的中央军、湘军、黔军、滇军、川军等部。经过7个月的转战,红二、六军团于1936年6月在川西的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并且改改称红二方面军,共同北上。

红一方面军到达陕甘苏区后,为了巩固苏区、扩大红军,于1936年2月中旬至5月初发起东征战役,东渡黄河进入山西,与晋系军阀阎锡山展开斗争。之后为了策应红二、四方面军北上,红一方面军主动回师陕北,继而发动西征战役,沉重打击了盘踞宁夏的马鸿宾、马鸿逵部马家军,为红二、四方面军北上创造了有利条件。

红二、四方面军自1936年7月上旬从甘孜北上,历时4个月,先后与甘肃地方军阀鲁大昌以及抵达陕甘的中央军胡宗南部交战,于10月份先后在甘肃会宁、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从而结束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长征。

总结一下,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并交战过的军阀主要有蒋介石的中央军、广东军阀陈济堂的粤军、广西军阀白崇禧的桂军、湖南军阀何键的湘军、贵州军阀王家烈的黔军、四川军阀刘湘的川军、云南军阀龙云的滇军、陕西军阀杨虎城的十七路军、张学良的东北军、晋系军阀阎锡山的晋绥军以及宁夏的马家军、甘肃的鲁大昌。

言简意赅地说,红军长征期间除了与新疆军阀盛世才没有发生过武装冲突以外(当时盛世才亲苏),几乎与所有的地方军阀都爆发过战斗。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与红军选择的长征路线有关,即不可能贸然去突破敌人重兵防守的繁华平原地带,另一方面也与老蒋“一石三鸟”的阴险策略有关。

所谓的“一石三鸟”,便是老蒋采用了杨永泰的削蕃之计,以追击红军为名,借机将中央军的势力深入之前不能控制的西南和西北地区,同时在战争中又削弱了红军和各地方军阀的实力,可谓阴险毒辣。具体反应在军事行动上,就是中央军薛岳等部队只在后面“追赶”,却从不进行拦截。

如此,担心红军进入自己势力范围的各地方军阀就得卖力气阻挡红军,老蒋从而可以坐看红军和地方军阀们拼得两败俱伤,以收渔人之利。当然,军阀们大多也不是傻子,如果发现红军只是“过境”,则基本不进行鱼死网破的决战,某种意义上,也促成了红军虽然一路上虽然损失惨重,却终于能取得长征的胜利。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于都出发开始长征时,第一个需要面对的是“南天王”陈济棠,不过双方早有默契,粤军并未阻拦,红军顺利通过粤北西去,后在老蒋的严令下,陈济棠派兵进行追击,爆发了一些小规模战斗。所以粤系陈济棠是红军遭遇的第一个敌手,但双方战斗规模有限。

红军继续向西到达湘江东岸时,负责堵截的是何健的湘军和李宗仁、白崇禧的桂军,本来狡猾的桂敌为了不上老蒋的圈套,前卫部队已经后撤,结果由于红军行动迟缓,湘桂两敌在老蒋的逼迫下卷土重来,终于酿成“湘江血战”。湘江战役的细节之前多有介绍,就不赘述了,这是第二、第三个敌人。

红军主力原计划是去往湘西与贺老总的部队会师的,然而敌人也准确判断出来,遂在前方布下埋伏和重兵,等着红军自投罗网。关键时刻,红军在湖南的“通道”转兵,突然杀入敌人兵力空虚的贵州,于是打击了黔军王家烈所部,这也就是第四个敌人。

期间四渡赤水、强渡乌江等战役,红军的作战对象主要是中央军和黔军,且在试图北渡长江之前,一度与刘湘的川军交手,所以川军是第五个敌人。南渡乌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之后,红军借道云南,巧渡金沙江顺利进入川康交界,因此龙云的滇军是第六个敌人,而盘踞西康的刘文辉自然就是第七个敌人(川军虽然山头众多,但仍以二刘为大的分割线)。

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击破中央军和川军的阻截北上陕甘,在那里又与张学良东北军和宁夏马鸿逵打了几仗,才最终成功落脚陕北,所以东北军和“宁马”就是第八和第九两个敌人。四方面军单独南下打的其实还是川军,属于重复之敌,但是在回头组建西路军时期,又与盘踞青海、河西地区的马步芳匪军狭路相逢,所以“青马”是第十个也是最凶恶的敌人。

这还不算,先期到达陕北的红25军还与陕军杨虎城的部队打过交道,以及西北军余部(中原大战投蒋的部队)梁冠英第25路军,因此陕军和西北军是第十一、第十二个敌人。在红军巩固陕北根据地期间,还分别进行了东征和西征,重点进攻的是阎锡山的晋绥军、邓宝珊的杂牌军和马鸿逵的军队,于是阎锡山和邓宝珊成为第十三和第十四个敌人。

综上所述,红军长征期间先后遭遇过十四个地方军阀的部队,也基本都爆发了战斗,无非规模不一,长征途中也恰好经过了十四个省份的地区,仅红一方面军行程就超过25000里,期间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打击或者消灭了各色敌人累计数百个团,堪称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

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的长征路线,与红一方面军多有重合,所以面对的敌人也差不许多,基本涵盖在十四个之内了,不再一一列举。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接应部队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临汾有哪些历史遗址?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彭真故居位于山西省临汾市侯马市垤上村,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彭真(1902年10月12日1997年4月26日),山西省曲沃县人,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曾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政法委书记、全国人大委员长。彭真一生对党忠诚,对人民无限热爱,他

  • 12生肖中为什么会有“龙”这个不存在的生物?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龙是一种中华民族特殊的象征,早在很久以前,龙的雏形就已经出现,因为当时人们很迷信,就把它当成某种人类高不可及的物质,而中方与西方的龙的造型又不一样,比如最近的《龙之战》中,就可以体现,其实古代把很多东西解释不了,都不去解释了,直接当做神灵!比如有个王侯,是献王,他其实是盗墓的,就会打盗洞啊,每回打仗

  • 魏吴有没有在庐江爆发战争?为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在回答此问题前,首先我们要明确“庐江”指的是庐江县还是庐江郡。庐江县,古今县名。春秋时为舒国地,秦朝属九江郡,汉朝置舒县,朝置庐江县,县辖境东至江,南至潜山,西至龙舒,北至鹊渚(今三河),凡数百里。唐开元23年(735年)分合肥、庐江地置舒城县。宋朝时拆分庐江、巢县地设无为县。元朝时县境仍沿旧域。明

  • 《水浒传》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1975年,全国开展了评《水浒传》活动。期间毛主席这样说(大致),水浒这本书好就好在宋江是投降派,接受朝庭招安,去打另一帮农民起义去了。这段话深刻揭露了这本书的本质,从梁山好汉聚义转为忠义而替天行道,到宋江接受招安后领着梁山好汉们去打方腊,打不替天行道的农民起义军,是活脱脱的一个投降派。平阳狐狸,回

  • 对于南宋来说,面对蒙古骑兵的进攻。汉中和襄阳哪一个更加重要?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导读:历史的事实证明了结论,襄阳的作用远大于汉中。从窝阔台大汗时代到蒙哥汗时代,蒙古军队数次越过汉中劫掠四川但始终没有对南宋政权造成太大的威胁。根据防御大师孟珙提出的藩篱三层理论构筑的防御体系分为四大战区分别是淮东、淮西、京湖和四川。淮东、淮西咱们不说了,肯定和东吴防守曹操一样利用水网密布抵消蒙古骑

  • 如何评价宋鸿兵的《货币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宋鸿兵的《货币战争》一经发售就受到追捧。然后就开始各种挨喷。现在只要一说《货币战争》必然提到被神化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我看这本书的时候,也被这些情节深深吸引,觉得非常符合玛丽苏发展轨迹。然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怀疑,我不知道自己看的是一本跟经济学有关的书,还是杰克苏奋斗史。于是,我又去翻阅了很多相关资料。

  • 唐朝时期的吐蕃真的有百万之军吗?现在的西藏不过几百万人口?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我谈谈我的看法。吐蕃是没有百万大军的。关于吐蕃军队的数量和编制,唐朝方面的史料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想了解具体情况,还得依靠吐蕃方面的资料。但是,吐蕃方面的第一手材料(即吐蕃人自己写的史料)也缺失,因此,关于吐蕃的军队和人口数量,只能在五部遗教和贤者喜宴等后世藏人的作品中寻找。一、吐蕃的行政和军事编制吐

  • 唐太宗李世民最爱的女子是谁?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李世民虽然后宫嫔妃多达十余位,但要论他最爱的女子是谁,毫无疑问,应该就是长孙皇后。长孙皇后以豆蔻年纪嫁给李世民之后,夫妻二人相伴长达二十多年,一起经历了隋末动乱、储君之争,乃是真正的患难夫妻。虽然长孙皇后在贞观十年便早早去世了,但毫无疑问,她在李世民心里的地位,是其他后宫嫔妃根本无法相提并论的。△李

  • 明清时代的“总兵”到底是多大的官?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在汉语里,总,有为首的,最高的的意思。那么总兵,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军人中为首的那位。总兵最早出现在明朝,它一开始只是一种差遣,不常设,也没有固定的品级以及固定的兵员和编制。比如国家遇上战事,需要派一个将领带兵打仗,那这个被派出的将领就佩将印出战,称之为总兵,也就是这支军队的总负责人。作为临时性的差使

  • 护法战争护的是什么法呢?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一、在护法战争中,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坚决守护的“法”指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二、辛亥革命。公元1911年,中国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经过激烈战斗顺利光复武汉三镇。胜利的消息很快传遍全国。全国各地的革命党人都纷纷发动武装起义。全国陆续有11个省摆脱清朝控制,宣布独立,支持革命。公元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