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古往今来的爱国英雄人物的故事

古往今来的爱国英雄人物的故事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343 更新时间:2024/2/3 22:49:08

陆游的童年曾经历北宋末至南宋初的战祸,他随其父陆宰及全家老小流离转徙,四处避难,饱尝了离乱之苦,对故土沦陷极感痛心;父辈们的爱国思想在艰难困苦中又浸透到他的心灵深处,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爱国的种子,培植了他终生不忘忧国忧民的深沉的思想感情,成为南宋时代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

陆游出身于官宦。父亲陆宰是一个具有爱国思想和民族气节的官员。同他交往的也都是忧国忧民的志士仁人。这些人经常在陆家谈论国家兴衰,民族灭亡的大事。当他们谈到悲愤之处,有的拍案大骂,怒发冲冠,有的义愤填膺,怆然涕下。少年陆游看到这景象,深深地被父辈们的爱国激情所感动。陆游自小勤奋好学,特别注意攻读兵书,学练剑术。每当父亲同那些友人学者秉烛夜谈时,正是小陆游增长见识的好机会。他总是不声不响地坐在一旁,凝神倾听,铭记心坎。这种家庭亲友间的爱国思想和高尚情操,对他耳濡目染,熏陶默化。因此,陆游很早就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报国壮志。

陆游成年后即以恩荫补授登仕朗。绍兴二十四年(1154)他应试礼部,并列第一,因为“喜论恢复”,“语触秦桧”,被主和官吏罢免。乾道六年(1170),诗人去四川任通判,阅二年,调任四川宣抚司于办公事兼检法官。陆游入幕后,积极赞助活动。这个时期的战斗生活,是他一生中最为奋发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战斗生活,也成为了陆游许多爱国诗篇的现实基础。

此时的南宋战火纷飞,女真统治集团大肆进攻南宋领土。女真统治集团占据了江淮以北的大片土地,可南宋统治集团昏庸无能,推行屈辱其和的政策,向金朝摇尾乞怜,屈膝投降,从而使原来就没有开国气象的南宋更加显得人心消沉,国势更加萎靡不振。此时满怀爱国激情的青年诗人陆游用其豪边悲壮的笔调唱出了激昂雄壮的战歌,抒发出了国土分裂的悲怯,他那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显露无遗。

我们在他的爱国诗篇中首先看到的便是诗人渴望故土能够早日恢复,祖国能够早日统一的强烈的愿望。“四海一家天历数,两河百郡宋山川”“要挽天河洗耳恭听洛嵩”“何日王师从天下,雷雨项洞收枪”诗人常常借助他自己丰富的想象把他时刻不忘恢复神州的爱国壮志与理想抒写出来。“昼飞羽檄下列城,夜脱貂裘抚降将”这是诗人想象王师出征北伐,势如破竹、尽复失地的情景;“黄河与函谷,四海通舟车。士马发燕赵,布帛来青徐。先当营七庙,次第画九衢”、“凉州女儿满高楼,梳头已学京都一样。”这是对胜利后人民重建家园,四海之内皆和平景象的美好憧憬。为了早日实现这种理想,诗人在梦里也念念不忘收回沦陷区的计划。“梦里都忘困晚途,纵横草疏论迁都”诗人把自己报国,壮国的热忱统统从诗歌中表现出来,强烈地表达了自己的爱国壮志。

南宋统治集团内主和派祸国殃民的罪行及贪生怕死的行径令诗人无比愤慨,他以诗代枪深刻、锐利地揭露了主和派人物所推行的屈辱投降的政策。“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桧)”这种揭露是很深刻的。同时,诗人还刻划了这些人沉湎声色,苟且偷生,置国家安危于不顾的丑恶嘴脸:“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东家唤客宴画堂,两行玉指调丝簧,锦绣四合如垣墙,微风不动金猊香。”

南宋的黑暗统治,女真族的非法入侵使陆游抱定了爱国复仇的强烈愿望,但是,摆在诗人眼前的却是南宋小朝廷的屈膝偷安,主和派地不断排斥、迫害爱国人物的残酷现实。因此诗人常常感叹:“塞山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得天独厚斑”“胡未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这不仅仅是诗人愤慨心情的表露,也是诗人对南宋暗黑统治的强烈控诉。然而诗人不畏难艰,不怕高压,绐终坚持爱国立场,丝毫也没有改变北定中原的理想,他把自己的欢乐、痛苦、理想和现实都写进了作品,形成鲜明的对照,充分表现了自己不复国土心不平的志向。

公元1207年,陆游82岁时,得知朝廷下诏伐金,兴奋之中写下了《老马》一诗。“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表示了“老马”也要奔赴疆的豪情。

公元1210年,85岁的陆游怀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和无极忧国忧民的悲愤,与世长辞了。在他瞑目之前,那顽强的生命火花,作了激情洋溢的爆发,直抒胸臆的呤唱,这就是传诵千古的名诗《示儿》:“死去原知忘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激昂慷慨,雄浑豪放的短短28个字,直接表述了广大人民恢复国土的愿望,洋溢着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5个经典爱国故事名称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一、屈原以死报国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

  • 陕西有哪些红色旅游点?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陕西的红色旅游点首选革命圣地延安,1937年至1947年,延安一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和政治中心,在此,中共中央召开过许多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制定了中国革命的正确路线和策略,领导了全面的抗日战争,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解放斗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主要有凤凰山、杨

  • 临汾有哪些历史遗址?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彭真故居位于山西省临汾市侯马市垤上村,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彭真(1902年10月12日1997年4月26日),山西省曲沃县人,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曾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政法委书记、全国人大委员长。彭真一生对党忠诚,对人民无限热爱,他

  • 12生肖中为什么会有“龙”这个不存在的生物?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龙是一种中华民族特殊的象征,早在很久以前,龙的雏形就已经出现,因为当时人们很迷信,就把它当成某种人类高不可及的物质,而中方与西方的龙的造型又不一样,比如最近的《龙之战》中,就可以体现,其实古代把很多东西解释不了,都不去解释了,直接当做神灵!比如有个王侯,是献王,他其实是盗墓的,就会打盗洞啊,每回打仗

  • 魏吴有没有在庐江爆发战争?为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在回答此问题前,首先我们要明确“庐江”指的是庐江县还是庐江郡。庐江县,古今县名。春秋时为舒国地,秦朝属九江郡,汉朝置舒县,朝置庐江县,县辖境东至江,南至潜山,西至龙舒,北至鹊渚(今三河),凡数百里。唐开元23年(735年)分合肥、庐江地置舒城县。宋朝时拆分庐江、巢县地设无为县。元朝时县境仍沿旧域。明

  • 《水浒传》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1975年,全国开展了评《水浒传》活动。期间毛主席这样说(大致),水浒这本书好就好在宋江是投降派,接受朝庭招安,去打另一帮农民起义去了。这段话深刻揭露了这本书的本质,从梁山好汉聚义转为忠义而替天行道,到宋江接受招安后领着梁山好汉们去打方腊,打不替天行道的农民起义军,是活脱脱的一个投降派。平阳狐狸,回

  • 对于南宋来说,面对蒙古骑兵的进攻。汉中和襄阳哪一个更加重要?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导读:历史的事实证明了结论,襄阳的作用远大于汉中。从窝阔台大汗时代到蒙哥汗时代,蒙古军队数次越过汉中劫掠四川但始终没有对南宋政权造成太大的威胁。根据防御大师孟珙提出的藩篱三层理论构筑的防御体系分为四大战区分别是淮东、淮西、京湖和四川。淮东、淮西咱们不说了,肯定和东吴防守曹操一样利用水网密布抵消蒙古骑

  • 如何评价宋鸿兵的《货币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宋鸿兵的《货币战争》一经发售就受到追捧。然后就开始各种挨喷。现在只要一说《货币战争》必然提到被神化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我看这本书的时候,也被这些情节深深吸引,觉得非常符合玛丽苏发展轨迹。然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怀疑,我不知道自己看的是一本跟经济学有关的书,还是杰克苏奋斗史。于是,我又去翻阅了很多相关资料。

  • 唐朝时期的吐蕃真的有百万之军吗?现在的西藏不过几百万人口?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我谈谈我的看法。吐蕃是没有百万大军的。关于吐蕃军队的数量和编制,唐朝方面的史料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想了解具体情况,还得依靠吐蕃方面的资料。但是,吐蕃方面的第一手材料(即吐蕃人自己写的史料)也缺失,因此,关于吐蕃的军队和人口数量,只能在五部遗教和贤者喜宴等后世藏人的作品中寻找。一、吐蕃的行政和军事编制吐

  • 唐太宗李世民最爱的女子是谁?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李世民虽然后宫嫔妃多达十余位,但要论他最爱的女子是谁,毫无疑问,应该就是长孙皇后。长孙皇后以豆蔻年纪嫁给李世民之后,夫妻二人相伴长达二十多年,一起经历了隋末动乱、储君之争,乃是真正的患难夫妻。虽然长孙皇后在贞观十年便早早去世了,但毫无疑问,她在李世民心里的地位,是其他后宫嫔妃根本无法相提并论的。△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