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战国时代,东方的齐国曾有两次非常强大的时代。
应该说当时的齐国非常强大,其强大程度足以让其他准备臣服秦国的国家转而臣服齐国。
依靠强大的实力,齐国发兵灭宋从而引起了其它六国的仇视,随后由燕国的乐毅牵头率领其它五国联军发兵攻齐。
在其余五国撤退之后,燕国仍旧趁此良机对齐国绝不放过,先是一举拿下齐国的都城临淄,随后一鼓作气连克齐国七十余座城池,最后仅剩莒县和即墨两地的齐国军民在顽强坚守。
在这国家危亡的艰难时刻,逃到即墨的王室宗亲田单依靠他过人的胆识和足智多谋的领导能力被即墨人推举为城守。
当时的齐国虽只剩下了两座城池,但是即墨地处富庶的胶东地区,是当时齐国较大的城市,物资充裕、人口也较多,燕国的乐毅想要一举拿下即墨绝非易事。
作为城守的田单,为了打破燕国的进攻计划,他采取了以下几个作战对策。
第一,使用反间计,派人四处散布谣言中伤乐毅,使得当时的燕惠王听信谣言撤了乐毅的职务,骑劫来担任燕军的统帅。
第二,古代人都迷信,田单就利用它来进行迷惑敌人,令敌人士气低迷。
第三,派人四处散布谣言,引诱燕军士兵割了齐国士兵的鼻子和挖了齐国百姓的祖坟,用以激起齐国军民的怒火和同仇敌忾。
燕国的统帅骑劫自以为计,但殊不知这都是田单为进行下一步更大的计划所做的铺垫。
田单首先把精锐士卒隐伏城内,并暗中集中耕牛千余头,角上都绑着锋利的尖刀,身披五彩龙纹衣。
另外又派老弱妇女上城守望,紧接着又暗派使者携重金贿赂燕军将领,说明围城已有三年,急于停战,望以后保全家中老小等等。
待一切铺垫做足以后,在一天夜里田单下令从城墙底下挖了数十个门洞,然后点燃牛的尾巴令其狂奔。
然后又令五千精壮的勇士紧随其后乘势追杀,燕军溃败,骑劫被杀,田单率领齐军一举收复所有失去的齐国土地。
田单在中国历史上的军事家中是第一个使用火牛阵破敌的人,在他之前的战争中从有过这样的先例。
是田单首开火牛阵之先例,他应该说是火牛阵破敌的第一人。
把生产用的耕牛用于军事的目的,在战争史上其实并不多见,比较有名的一次是在小说《说岳全传》中,当岳飞率军镇压洞庭湖杨幺时,杨幺阵营中的伍尚志曾经使用过火牛阵大败岳飞。
书中也曾有交代,这是伍尚志借鉴了田单的火牛阵传说而采用的又一次成功的战例。
火牛阵虽说可以破敌,但也不是随便可以使用的,它在使用上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第一要达到出敌不意的效果才能成功。
第二它属于一种防守型的战斗状态才比较好用,如果用它去对敌人发起攻击就会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
第三在使用该战术之前要进行大量的铺垫才行,要适时地隐蔽自己的战略意图。
第四如果一味的滥用,就会让敌人找到方法,从而大败。
而且这还是在冷兵器时代使用,如果在热兵器时代使用的话根本就无济于事。
最后略为补充几点:我的家乡离齐国的临淄城很近,而且我的岳父家和一些很要好的朋友都是临淄人,在早年间曾在古时的临淄现今的齐都镇逗留过很长时间,在齐都镇的周边有很多的古墓,这其中就有齐威王、齐宣王和姜氏先王的一些坟墓,而且我也曾经到过田单墓旁,它位于临淄区皇城镇石槽村西边,在齐都镇普通人是感觉不到它的历史意义的,也只有那些热爱历史的人才感觉到它的伟大。
在2006年的春天,前国家领导人江泽民主席就曾就来过齐都镇,到过临淄历史博物馆,并亲笔题过词,我当时就在离车队几十米远的地方。
火牛阵由战国时齐将田单首先使用,是出其不意、以弱胜强的经典阵法,司马迁所著《史记田单列传》中,对此做了记载。
两千多年来,火牛阵被广泛传说并一直被后人模仿,但却鲜有成功战例,更别说有所超越了。只是模仿火牛阵的形式,没有领悟火牛阵的精髓,加之种种条件的缺失,是火牛阵只能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根本原因。
按常理讲,一个阵法一旦发明出来,后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理应逐步完善,成功率更高才对。但火牛阵在后来战争使用中为什么从未被超越呢?或者说为什么只有田单成功使用火牛阵取得完美胜利呢?
其实,司马迁在2000多年前所著的《田单列传》中已经给出了答案。包括:燕国军队围困齐国即墨(今山东省平度市东南)5年未能攻占,燕军将士思乡心切,战意下降;田单使用反间计,致使燕国君臣猜疑,燕国国王弃良将乐毅不用;即墨军民齐心,同仇敌忾;田单示弱、诈降,令敌麻痹,给田单使用火牛阵创造机会和时间等等。本人认为,诸多原因中,最让后人模仿而难以超越的根本原因是田单还使用了“借神计”。
田单利用当时人们对“神灵”的崇拜和恐惧,凝聚己方人心和力量,对敌方将士进行精神恐吓,从而彻底击垮敌人精神防线。且看“借神计”三部曲:
其一:田单命令城里百姓每家吃饭的时候必须在庭院中摆出饭菜来祭祀他们的祖先,引得飞鸟在城内上空盘旋,并飞下来啄食物。燕人对此感到奇怪,田单因此扬言说:“这是有神人下来教导我”。
其二:田单令人给一千多头牛穿上深红色绸衣,上面画上五颜六色的龙形花纹,把锋利的尖刀绑在牛角上,把淋了油脂的芦苇扎在牛尾上,再给芦苇梢点火燃烧。
其三:燕军在睡梦中惊醒,猛然看见狂奔的火牛头绑尖刀,全身都是龙纹,后面有人影(齐国士兵)挥舞刀枪,而城中擂鼓呐喊声一片。燕军以为神兵天降,吓得屁滚尿流,溃不成军。
田单的火牛阵融合了离间计、示弱计、诈降计、“借神计”等等计策,加之齐国拥有天时地利人和,方使得火牛阵大获全胜。后人只是模仿在牛角上绑尖刀,牛尾点火,以为就是在运用火牛阵了,殊不知田单在运用火牛阵时还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更不明白田单运用火牛阵并非要发挥牛本身的杀伤力,而是借用火牛阵扰乱、击垮敌人精神和斗志这一精髓。
未能领悟火牛阵的精髓,缺少必要的准备和运用条件,而单纯的模仿火牛阵的形式,是后人在运用火牛阵时无法超越田单火牛阵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