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赤壁之战,如果没有东风,没有火攻,孙刘还会使用什么手段?孙刘会一败涂地吗?

赤壁之战,如果没有东风,没有火攻,孙刘还会使用什么手段?孙刘会一败涂地吗?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745 更新时间:2024/1/21 11:46:24

赤壁之战如果没有东风,孙刘联军也不会坐而待毙的,

当时曹操号称八十万大军,对孙刘联军的五万人,确是压倒性的优势。但是曹军多是北方人对江南的孙刘作战也有致命的缺陷。北方人多不识水性在水面战斗与孙刘明显处于劣势。北方人不适应南方的温湿气候,恰逢瘟疫暴发使部队减员严重。

孙刘联军一定会瞄准曹军的这些短板,极大的发挥自己的优势,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打败曹军。

首先会使用反间计,除掉曹军的水军领导蔡瑁张允,瓦解削弱曹军的战斗力。再用诈降计派人打入曹军部作内应,扰乱曹军军事部署。然后使用小股部队不断的袭击敌军,使其不得安宁,消磨其斗志。同时派部队潜入曹军后方,断其供给线路。这样一来曹军攻不能取胜,守又缺粮少兵,必不战先乱阵角,人心思退。孙刘联军可趁机发动一次强攻必莸大胜。最终迫使曹军自动撤军。

所以既便没有东风相助,孙刘也一定能打败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看看史书中的记载,其实不难得出结论:赤壁大火是本次战争的催化剂,而非决定性因素。杜牧这首诗本身是严重贬曹的,铜雀台什么时候成了曹操的后宫?曹操又何曾说过拿下江东之后就会将二乔收编?况且,杜牧是否看过《三国志》都令人怀疑。

1、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2、黄初六年十二月,(曹丕)行自谯过梁,遣使以太牢祀故汉太尉桥玄。3、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江表传曰:策从容戏瑜曰:“桥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三国志》二乔应该写作二桥,乃是曹操人生挚友桥玄的闺女。曹操即便真的拿下江东,对待她们的方式恐怕也会如同对待蔡琰一样。曹操是一个极重感情的人,更何况是与曹操堪称忘年交的桥玄呢(汉末可以称之为桥公的也只有桥玄一人而已,同时,二桥流离,才被孙策所得,都是明证)?所以,不能拿杜牧的看法当作赤壁之战胜败的理由。具体分析如下:

一、周瑜的战前分析:1、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埸,又能与我校胜负於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韩遂、马超都是野心家,曹操一旦陷入和孙刘的持久战中,韩马必然会伺机而动。陷入两线作战的曹操会极度被动,所以他必定要考虑速战速决。但是,江东已经被孙氏掌控长达十年,人心既定,文有周瑜、鲁肃出谋划策,武有吕蒙程普韩当周泰甘宁等可堪大用,曹操哪里就那么容易平定江东?

2、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即便是后世的隋朝灭陈,在巨大的政治、军事力量对比下,陈朝灭国也用了数月时间。更不要说这时候,曹操只是控制了长江中段一小部分,手里压根儿就没有真正可用的水军统帅(关羽在随刘备在新野驻扎七年,曹操手底下的人,打水仗连山西大汉关二爷都比不了,更何况同常年在水上作战的吴军了)。

3、又今盛寒,马无藁草。曹操选择的出兵时间本身也有大问题,寒冬腊月出征,不光马的草料问题,就是士兵们的日常饮食供给恐怕都要成为问题。就算曹操侥幸打过了长江,他的队伍也不会有多大的战斗力了。况且,在这种条件下,曹操的兵马根本就是十成战斗力连三成都难以发挥。

4、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这才是最要命的。水土不服不要说在汉末,就算放在当今也是一个出远门人感觉最麻烦的事情。在那个医疗条件不强、粮草供给可能存在问题的赤壁江边,曹军水土不服引起的疫情将会对全军从肉体到灵魂都造成巨大的挫伤。在这种条件下,曹军更没有什么战斗力了。

所以周瑜说:“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曹操这时候,除了有新胜之威和军队数量的优势,剩下的只是曹操从军二十年来积攒下来的威名了,可惜,赤壁将成为他的折戟之处。

二、诸葛亮的战前分析:1、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诸葛亮也说曹操急于出兵,军力不强。

2、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这和周瑜的说法不谋而合。

3、又荆州之民附操者,兵势耳,非心服也。这是诸葛亮纯从政治的因素来讲,曹操在水面上的倚仗只有荆州水军,但荆州兵新降,又是寒冬腊月出征,有几个人愿意替你曹孟德卖命的?背地里不知道怎么骂骂咧咧呢。只要曹操在战术指挥上出现一些差错,这些对曹操不服的士兵就可能效仿淝水之战,成为曹操不得不大举撤退的直接原因。

所以,关于赤壁之战的记载,就会出现下面的情况:“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刚一交战,曹军已经因为战斗力不足败退江北了。呵,大江之上,曹操即便有20万大军,又如何是周瑜3万军卒之敌?

即便没有东风,曹操不能及时止住军卒瘟疫、不能解决粮草问题、不能解决后方稳定问题、不能解决士卒不满问题,跨不过长江天堑,曹操就不可能拿得下战争的最终胜利。偏偏,这些问题齐齐都来了,曹操是进也难退也难。于是就有了“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也就无怪曹操事后写信给孙权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无所谓是不是曹操自己烧的了,因为曹操已经没有渡江的可能。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荆州,欲顺江东下。诩谏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曹操之败,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俱失。所以,孙刘联军即便是耗,都能把曹军耗死。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有哪些抗日英雄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狼牙山五壮士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伪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他们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第1团第7连第6班班长、共产党员马宝玉,副班长、共产党员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1941年8月,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调集7万余人的兵力

  • 古代战争是社会进步还是后退?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从古到今每一场战争都有深刻的历史义意和文献价值,后人们可以从中得到血的教训和亡国灭种的切齿之痛。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夏亡于商汤是因为夏杰的暴劣成性和荒淫无度。有经约六百年商亡于周武王的七万多虎喷甲士,六十万大军一昏而散,兵败如山倒,可见其人心向背,仁德亿方,经过了西周东周约八百年的王化统

  • 曹操赤壁之战后的三次战争都是半途而废,曹操为何会提前撤军呢?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三场大战半途而废?一场一场地分析:曹操南下因为流行病毒的原因,没有扩大战果,不意味着就有什么‘’赤壁之战‘’,病魔蔓延了很长一段时间,如周瑜、吕蒙都死于这次流行疫。曹操虽然离开长江战场,但是,在远征马超、韩遂得战争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消除了凉州方面的威胁,马超被打的跑到了阿富汗……这场大战不能算半

  • 在古代打仗,如果突降大雨会不会停战?有哪些历史典故?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突降大雨,正好是偷袭的好时机,优秀的军事指挥官肯定会抓住机会。历史上倒是有几次趁着大雪击破敌方的案例,暴雪可比暴雨厉害多了。三国有诸葛亮雪夜破羌胡,不知真假,毕竟三国演义杜撰太多了。唐高宗时进攻西突厥,突降暴雪,深数尺,人马皆僵卧,苏定方力排众议,趁机兼程急进,一举灭亡西突厥唐中期藩镇割据一发不可收

  • 马鞍山与南京的关系如何呢?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马鞍山和滁州可以说地理位置最有意思的两座城市了,和两座省会城市接壤,并且都是受邻省省会城市影响颇深的城市,同属南京都市圈即可见一斑。从卫星地图上也可以看出,南京主城区和马鞍山市区之间的建筑很密集,很有连成一片的趋势,规划中的马鞍山地铁计划将与南京地铁及芜湖轨道交通连网,并且正在进行上报审批。古代马鞍

  • 马鞍山哪里好玩?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一,风景名胜1、风景名胜首推采石矶风景区,长江三矶之首,自然风景秀丽,人文历史深厚,内有三台阁,太白楼,燃犀亭,李白衣冠冢,林散之艺术馆等,门票68元。2、濮塘风景区也很值得去玩,春有万亩竹林,夏有三色荷塘,秋有银杏古树,冬有古寺怪坡,现在濮塘度假公园建设也很不错,有铁皮巨人旅馆等。同时值得一提的是

  • 古代历史上有没有过一场战役:兵不血刃,仅凭一份作战计划就令对方缴械投降?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这个在兵法上的说法叫做“先声后实,不战而屈人之兵。”这种战法在中国古今都得到了大量的运用。主要的方式是以强大的实力为后盾,给对方指出利害关系,强迫对方就范。运用这个策略的一般都是以强压弱。在春秋战国时期,运用此策最成功的就是秦国的张仪了。张仪针对合纵的弱点,利用秦国独强,各国皆弱的特点,用口舌拆散合

  • 唐安息节度使高仙芝与阿拉伯帝国军队在西域的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这就是怛罗斯之战,盛唐天宝十年唐安西节度使高仙芝与大食国在中亚进行的一场战争,题主点名的两唐书、《资治通鉴》三部史书当中都有记载。这场战争是大食与唐王朝围绕中亚开展的百年争霸战的一个小小的插曲,也是双方百多年唯一一次面对面的交锋。唐王朝虽然战败,但并未对双方实力变化带来影响,真正为这场百年争霸战划上

  • 三国中赤壁之战的结果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赤壁之战的结果是孙刘联军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

  • 唐代的西域是如今的什么地方?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从“西域”词意的不断变化,看唐朝疆域向西的拓展!自古以来“西域”一词,便存在两个地理范畴。广义上说,“西域”涵盖了葱岭(帕米尔高原)以西的中亚、西亚、印度、高加索、黑海沿岸等地,包括今阿富汗、伊朗、乌兹别克至地中海、沿岸,甚至达东欧、南欧。狭义上,则是指玉门关、阳关(今甘肃敦煌西)以西,葱岭以东,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