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的结果是孙刘联军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同时也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后代的文学家在以此次战争为题材而创作诗、文、小说时,又往往有意地渗入了夸张、附会的成分。对于曹操的兵力有八十万、一百万等夸大。
在《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是全书最重要、规模最大、人才最集中的战事。从第四十二回“刘豫州败走汉津口,鲁肃来夏口吊刘表之丧”开始,接下去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第四十五回“群英会蒋干中计”、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第四十七回“庞统巧授连环计”、第四十八回“锁战船北军用武”、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到第五十回“关云长义释曹操”都是描述赤壁的战事。
《三国演义》中描写了周瑜的营帐驻在今鄂州市之西山,孙、曹鏖兵之处在三江口。
赤壁之战的影响:
赤壁之战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则借此胜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刘备向孙权借荆州后实力迅速壮大,进而谋取益州,孙权屡次亲率大军进攻合肥,数战不利,损兵折将。曹操在退回北方后,休养生息五年,平定关中后才大举南征孙权。此战形成天下三分的雏型,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赤壁之战孙刘联合,这里面谁的功劳最大?
我是白龙赤子,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赤壁之战爆发于建安十三年(208),是东汉末年的“三大战役”之一,它的结果让人出乎意料。但其中也有一定的必然性,无疑,孙刘的联盟的达成是孙刘联军胜利的重要因素。那么,促成孙刘联盟的人物中谁的功劳最大呢?我觉得是鲁肃。
鲁肃可能是由于小说的影响,使大家对鲁肃这个人没有太多的印象,给人的感觉他就是一个文弱的书生,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上,鲁肃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应属这一时期第一流的人物,通过两件事可以体现出来。其一,在诸葛亮未出山之前的建安五年(200),此时鲁肃跟随孙权后不久,被孙权召见,双方进行了一次长谈,鲁肃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时局观。在某种程度上,这次长谈左右了以后几年的国际关系。
其二,鲁肃是促成孙刘联盟的最大功臣。刘表死后,刘备逐渐成为益州地区的重要政治力量。于是鲁肃向孙权建议:我们应该去吊唁刘表的儿子,刘备是当世枭雄,他是抚慰刘表部下的主要人物,同时刘备和曹操有间隙,我们应与他联合,共同对抗曹操。孙权担心曹操早日拉拢刘备,于是马上派鲁肃前去与刘备谈判,这才有了后面的孙刘联盟。
孙权和刘备孙刘联盟的达成,与两家的“老板”有着直接的关系。当时的刘备处于长坂坡大败的绝境,在刘备一方而言,请求联合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在这一点上,就不得不称赞孙权的大度,经过诸葛亮的“软磨硬泡”,孙权答应诸葛亮实行孙刘联盟的措施。实际上,当时东吴的内部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大多数人赞成向曹操称臣,《三国志》记载道:“皆劝劝迎之(指曹操)”。但是,孙权最终决定达成孙刘联盟,共同对抗曹操,体现了一个优秀政治家该有的品质。
诸葛亮在小说《三国演义》中,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实际上有点儿夸张了。在历史上有“鲁子敬力排众议”的事实,但没有“诸葛亮舌战群儒”,小说的作者罗贯中之所以这么安排,可能与他所赞扬的人格有关吧!在《三国志》中,诸葛亮请求达成孙刘联盟时,刘备一方在对抗曹操的过程中已经处于劣势了。此时的刘豫州(刘备)被曹操在长坂坡击败,陷入了不得不联合绝境,所以诸葛亮才向孙权发出了求救信号。试问,没有鲁肃前期对时局的分析,孙权会同意联盟吗?肯定不会,因为孙权是东吴的一方。
周瑜在达成孙刘联盟的过程中,周瑜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一,周瑜是一个对东吴尽心尽力的人,当周瑜病危的时候还向孙权提出有利于国家的建议,他说道:“当今天下,方有事役,是瑜乃心夙夜所虑”,可以看出只要对东吴有利的措施,周瑜一定会赞成。其二,鲁肃与周瑜的个人关系很好,当初周瑜在居巢任县长的时候就求助于过鲁肃,鲁肃给予了慷慨的相助,之后两人又都在孙权的身边效力,所以在政见上比较一致。
结语
尽管《三国演义》中有“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的这么一回,但在促成孙刘联盟的过程中,鲁肃的功劳大于诸葛亮,这是事实。鲁肃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在建安五年(200),鲁肃就提出了东吴版的“隆中对”不得不令人佩服!同时,刘备、孙权、诸葛亮和周瑜等人作为孙刘联盟的主要参与者,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鲁肃鲁子敬,安徽定远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战略家、外交家。性格豪爽、喜读书、善骑射。周瑜病世后,代周瑜之职。
东汉末年,曹操统一北方,挥师南下,取荆州,与东吴隔江相望,曹操以80万大军自诩,致信劝降孙权,吓坏了张昭等东吴的一大片将领,时有鲁肃力排众议而主战,后鲁肃与周瑜一起劝说孙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后孙权抽刀断案,曰今后不要再提投降之事,坚定了抗曹信心。之后鲁肃往返于孙刘之间,确定联刘抗魏之计,赤壁之战的最后胜利和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与鲁肃有很大的关系。孙刘联合抗曹,当属子敬居功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