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三国中赤壁之战的结果是什么?

三国中赤壁之战的结果是什么?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163 更新时间:2024/1/26 4:31:53

赤壁之战的结果是孙刘联军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同时也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后代的文学家在以此次战争为题材而创作诗、文、小说时,又往往有意地渗入了夸张、附会的成分。对于曹操的兵力有八十万、一百万等夸大。

在《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是全书最重要、规模最大、人才最集中的战事。从第四十二回“刘豫州败走汉津口,鲁肃来夏口吊刘表之丧”开始,接下去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第四十五回“群英会蒋干中计”、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第四十七回“庞统巧授连环计”、第四十八回“锁战船北军用武”、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到第五十回“关云长义释曹操”都是描述赤壁的战事。

《三国演义》中描写了周瑜的营帐驻在今鄂州市之西山,孙、曹鏖兵之处在三江口。

赤壁之战的影响:

赤壁之战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则借此胜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刘备向孙权借荆州后实力迅速壮大,进而谋取益州,孙权屡次亲率大军进攻合肥,数战不利,损兵折将。曹操在退回北方后,休养生息五年,平定关中后才大举南征孙权。此战形成天下三分的雏型,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赤壁之战孙刘联合,这里面谁的功劳最大?

我是白龙赤子,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赤壁之战爆发于建安十三年(208),是东汉末年的“三大战役”之一,它的结果让人出乎意料。但其中也有一定的必然性,无疑,孙刘的联盟的达成是孙刘联军胜利的重要因素。那么,促成孙刘联盟的人物中谁的功劳最大呢?我觉得是鲁肃。

鲁肃可能是由于小说的影响,使大家对鲁肃这个人没有太多的印象,给人的感觉他就是一个文弱的书生,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上,鲁肃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应属这一时期第一流的人物,通过两件事可以体现出来。其一,在诸葛亮未出山之前的建安五年(200),此时鲁肃跟随孙权后不久,被孙权召见,双方进行了一次长谈,鲁肃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时局观。在某种程度上,这次长谈左右了以后几年的国际关系。

其二,鲁肃是促成孙刘联盟的最大功臣。刘表死后,刘备逐渐成为益州地区的重要政治力量。于是鲁肃向孙权建议:我们应该去吊唁刘表的儿子,刘备是当世枭雄,他是抚慰刘表部下的主要人物,同时刘备和曹操有间隙,我们应与他联合,共同对抗曹操。孙权担心曹操早日拉拢刘备,于是马上派鲁肃前去与刘备谈判,这才有了后面的孙刘联盟。

孙权和刘备孙刘联盟的达成,与两家的“老板”有着直接的关系。当时的刘备处于长坂坡大败的绝境,在刘备一方而言,请求联合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在这一点上,就不得不称赞孙权的大度,经过诸葛亮的“软磨硬泡”,孙权答应诸葛亮实行孙刘联盟的措施。实际上,当时东吴的内部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大多数人赞成向曹操称臣,《三国志》记载道:“皆劝劝迎之(指曹操)”。但是,孙权最终决定达成孙刘联盟,共同对抗曹操,体现了一个优秀政治家该有的品质。

诸葛亮在小说《三国演义》中,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实际上有点儿夸张了。在历史上有“鲁子敬力排众议”的事实,但没有“诸葛亮舌战群儒”,小说的作者罗贯中之所以这么安排,可能与他所赞扬的人格有关吧!在《三国志》中,诸葛亮请求达成孙刘联盟时,刘备一方在对抗曹操的过程中已经处于劣势了。此时的刘豫州(刘备)被曹操在长坂坡击败,陷入了不得不联合绝境,所以诸葛亮才向孙权发出了求救信号。试问,没有鲁肃前期对时局的分析,孙权会同意联盟吗?肯定不会,因为孙权是东吴的一方。

周瑜在达成孙刘联盟的过程中,周瑜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一,周瑜是一个对东吴尽心尽力的人,当周瑜病危的时候还向孙权提出有利于国家的建议,他说道:“当今天下,方有事役,是瑜乃心夙夜所虑”,可以看出只要对东吴有利的措施,周瑜一定会赞成。其二,鲁肃与周瑜的个人关系很好,当初周瑜在居巢任县长的时候就求助于过鲁肃,鲁肃给予了慷慨的相助,之后两人又都在孙权的身边效力,所以在政见上比较一致。

结语

尽管《三国演义》中有“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的这么一回,但在促成孙刘联盟的过程中,鲁肃的功劳大于诸葛亮,这是事实。鲁肃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在建安五年(200),鲁肃就提出了东吴版的“隆中对”不得不令人佩服!同时,刘备、孙权、诸葛亮和周瑜等人作为孙刘联盟的主要参与者,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鲁肃鲁子敬,安徽定远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战略家、外交家。性格豪爽、喜读书、善骑射。周瑜病世后,代周瑜之职。

东汉末年,曹操统一北方,挥师南下,取荆州,与东吴隔江相望,曹操以80万大军自诩,致信劝降孙权,吓坏了张昭等东吴的一大片将领,时有鲁肃力排众议而主战,后鲁肃与周瑜一起劝说孙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后孙权抽刀断案,曰今后不要再提投降之事,坚定了抗曹信心。之后鲁肃往返于孙刘之间,确定联刘抗魏之计,赤壁之战的最后胜利和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与鲁肃有很大的关系。孙刘联合抗曹,当属子敬居功首位。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唐代的西域是如今的什么地方?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从“西域”词意的不断变化,看唐朝疆域向西的拓展!自古以来“西域”一词,便存在两个地理范畴。广义上说,“西域”涵盖了葱岭(帕米尔高原)以西的中亚、西亚、印度、高加索、黑海沿岸等地,包括今阿富汗、伊朗、乌兹别克至地中海、沿岸,甚至达东欧、南欧。狭义上,则是指玉门关、阳关(今甘肃敦煌西)以西,葱岭以东,昆

  • 历史上打通西域的皇帝都有谁?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汉唐时期大半都是通的。元和清两个朝代也没问题,其他时候稍微复杂一点。历史上说的西域,应该是指“敦煌”以西,天山南北的广袤地域,而从长安至敦煌间的狭长地带叫“河西走廊”,它是连接中原与西域的咽喉要道,打通西域,必先打通河西走廊。第一个打通西域的皇帝是西汉的刘彻(武帝);武帝之前,汉朝因国力赢弱,一直奉

  • 马鞍山的由来?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马鞍山市历史悠久,市名来源于历史,相传楚汉战争时,楚霸王项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败退至和县乌江,请渔人将心爱的坐骑乌骓马渡至对岸,后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亡。乌骓马思念主人,翻滚自戕,马鞍落地化为一山,马鞍山由此而得名。在马鞍山市现有的地方史料中,最早有马鞍山山名记载的是明代《太平府志舆地志》:

  • 夷陵之战的规模并不大,为何能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并称三大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兴复汉室”理想追求的幻灭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亭之战。爆发于公元222年,是三国时期吴国(孙权)和蜀汉(刘备)为争夺战略要地荆州八郡而进行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以后,辖有长江南北八郡的战略要地荆州为曹操、刘备、孙权三方所瓜分。曹操占据南

  • 现在哪个国家正在打仗?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目前叙利亚,伊拉克有战争,是美国联军与极端组织展开战斗。阿富汗与塔利班。巴基斯坦围剿境内塔里班组织。缅甸内战。索马里内战。刚果,政府军对东部图西族地方政府武装。苏丹内战,政府军与地方游击队。埃塞俄比亚与厄立特里边境发生冲突。世界其它国家正在与病毒作战。美国。因为世界观不同,在帝国全面战争的时代,中国

  • 从土木堡之变到清准战争,卫拉特蒙古为何能一直称霸西域?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明朝初年,蒙古分裂为瓦喇和鞑鞑,卫拉特蒙古是这两部的统称。土木堡之变后,瓦喇首领也先病死,瓦喇衰落,卫拉特蒙古也分裂为四部,其中准噶尔部最为强大,而此时的明朝日益衰落,无法与其抗衡,直到清康熙年间,通过乌兰布通和昭莫多两场战役,才彻底将其打垮。导读:其实从北元去国号分裂为鞑靼和瓦剌开始,瓦剌就分布在

  • 赤壁之战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赤壁之战曹操统一了北方之后,剩下能与他对抗的,就只有在长江一带的孙权和在湖北一带的刘备了。公元208年,曹操带了20万大军(对外号称80万)南下。刘备退守湖北武昌,此时他只有军士两万多人。在军师诸葛亮的建议下,他决定与孙权共同抗曹。诸葛亮向孙权指出,曹操虽然人多,但其中有七八万是刚投降的荆州士兵,这

  • 三国中赤壁之战除了以少胜多这个原因,还有什么原因?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三国故事中魏居北方不善水战,蒋干盗书操中离间计误斩水师降将蔡瑁张允二人,又遭庞统假投曹唆使铁索连环舟,周瑜打黄盖巧使苦肉计假意投魏,为火攻谋取了决胜的先机,吴蜀联手孔明巧借东风等精彩片段,还不如说吴蜀占尽天时地利人和,这才是赤壁之战以少胜多的关键原因。赤壁之战曹军失败的重要原因。第一个,当然还是疏忽

  • 大唐盛世时期,西域的疆域有多辽阔?又有多么繁华呢?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唐朝初年,在唐军平定突厥颉利可汗后,在新疆地区设置伊州,就是今天的新疆哈密、西州就是现在的吐鲁番、和庭州就是现在的新疆吉木萨尔北。贞观十四年,唐太宗在西域设置安西都护府,后续又在都护府下边设定西四镇:龟兹、舒勒、于阗、焉耆、碎叶曾在唐高宗末年代替焉耆成为四镇之一。安西都护府起初驻西州交河城,就是吐鲁

  • 马鞍山有哪些民间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大家好!我是民间故事讲述人丰剑波,传播民间经典故事,今天我把《生经》中《鳖与猕猴》的佛经寓言故事讲给您听。很久很久以前,湖泊旁边的树林里生活着一只猕猴。它每天饥吃野果、渴饮清水,生活得非常快乐。一只鳖到岸上晒太阳的时候和猕猴相识了,结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鳖经常到树林里找猕猴,吃些野果,聊天,十分投机